'線上線下相互促進 互聯網為“夜經濟”提供持續發展動力'

"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王洋)夜宵、夜飲、夜唱、夜購、夜遊……“夜經濟”作為時下最火的詞之一,其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熱情,更是互聯網經濟浪潮對相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體現。如今,互聯網營造出的“24小時不打烊”氛圍,正在為“夜經濟”提供持續發展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在接受消費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在培養消費者夜間消費習慣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為人們提供信息、交易服務和互動感同時,互聯網帶來的資源整合更為線上線下結合提供了相互促進的契機。

消費者:線上線下花式熬夜“買買買”

“即便在凌晨,不論是吃夜宵、喝酒、購物,還是買藥、看書,你都能從線上或線下找到渠道,真的很方便。”90後消費者趙小姐在談及“夜經濟”時深有感觸。正如她所言,記者從日前北商研究院與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等企業共同發佈的《2019上半年互聯網夜經濟報告》中看到,隨著北京、上海、重慶等地先後推動夜經濟發展,“熬最晚的夜,買最貴的商品”已成為當今年輕消費者夜間消費的縮影。

據報告顯示,互聯網企業豐富了夜間消費圖景,21點到23點成為京東商城成交最高峰,廣東、廣西等南方省份在線上夜經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助眠精油、面膜、耳塞等“夜經濟”衍生消費品也成為不少消費者享受夜生活後對自己的“補償”。

除了夜間線上購物,記者瞭解到,夜間送藥、外賣等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也正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叮噹快藥高級副總裁王廣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叮噹快藥夜間藥師和醫生諮詢量非常大,晚10點到早6點的訂單超過全天35%以上。“感冒發燒、止痛、腸胃用藥等應急類產品夜間銷售佔比較高。90後新手爸媽、獨居老人是夜間藥品類消費的主要人群。”此外,記者從美團外賣方面瞭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夜間外賣訂單量增速同期上升近四成,其中宵夜場景越來越長成為一大特色,凌晨四點的訂單量同期上升超過65%。

作為夜經濟的另外一個重要戰場,線下實體店也在為順應潮流做出改變。北京稻香村副總經理王雋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前段時間稻香村開始嘗試延長營業時間,除了售賣產品還會組織消費者進行製造月餅等線下體驗活動,讓更多消費者在體驗文化的同時,帶動整體的消費習慣。而在無人超市、生鮮超市方面,記者瞭解到,在為夜歸人提供購物便利的同時,一些店面還會通過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判斷消費者性別、年齡、情緒,以判斷服務程度。

專家:互聯網打通“夜經濟”的任督二脈

據《2019上半年互聯網夜經濟報告》顯示,從京東每小時訂單佔全天訂單比例來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產生夜間訂單佔比越來越高。由此可見,消費者培養出夜間消費習慣,與互聯網高速發展不無關係。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潛移默化地帶動或培養了很多消費者夜間消費的習慣,對於整個線下‘夜經濟’成長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首席數據官劉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物流、客服、數據、內容等諸如京東這類電商平臺打造的零售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夜經濟’成長的堅實基礎和持續發展動力。“未來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從不打烊的數字經濟會進一步助推實體經濟,‘夜經濟’的成長只是一個鮮明的例證,更多行業會從數字技術和傳統商業模式的結合中獲益。這是互聯網經濟或者數字經濟對於‘夜經濟’的價值。”劉暉說道。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信息不對稱是目前阻礙“夜經濟”發展的痛點,互聯網企業要做的是真正讓“夜經濟”暢通,在為人們提供信息、交易服務和互動感同時,利用資源整合的方式為線上線下結合提供相互促進的契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