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城的歷史悠久,自西團山文化綿延至今,有兩三千年。留存下來的眾多文物古蹟中不乏文明的光彩。然而其間儘管早有女真文、漢文等文字閃爍,但這所城市在中華文明史的舞臺上總歸是“禹跡未染、宏誦無聞”的九州化外之所。

康熙十二年,松花江河谷左岸新城建立之後,隨著與內地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吉林城的文風始振。可惜雍正年間皇帝硃批“本朝之統一宇域,所恃者非虛文,而為實行與武略耳……豈不遠勝漢人之藝文蒙古之經典乎”(《吉林市發展史略》),敕令禁止吉林地方讀書考試,致使吉林城直到清代中後期才順時借勢,利用自身省城重鎮的優勢,著力發展與關內儘量同步的文化教育。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吉林城廢除科舉,舊官學、書院、義學因之廢止,改設新式學堂,次年初小、高小、中學、初級師範、優級師範、法政、農業、巡警、陸軍小學等學校相繼設立。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吉林督軍張作相主持下,廢止舊制法政專門學校,在吉林城西關外的八百壟設立吉林省第一所大學——吉林大學(今東北電力大學老校區)。

"

吉林城的歷史悠久,自西團山文化綿延至今,有兩三千年。留存下來的眾多文物古蹟中不乏文明的光彩。然而其間儘管早有女真文、漢文等文字閃爍,但這所城市在中華文明史的舞臺上總歸是“禹跡未染、宏誦無聞”的九州化外之所。

康熙十二年,松花江河谷左岸新城建立之後,隨著與內地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吉林城的文風始振。可惜雍正年間皇帝硃批“本朝之統一宇域,所恃者非虛文,而為實行與武略耳……豈不遠勝漢人之藝文蒙古之經典乎”(《吉林市發展史略》),敕令禁止吉林地方讀書考試,致使吉林城直到清代中後期才順時借勢,利用自身省城重鎮的優勢,著力發展與關內儘量同步的文化教育。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吉林城廢除科舉,舊官學、書院、義學因之廢止,改設新式學堂,次年初小、高小、中學、初級師範、優級師範、法政、農業、巡警、陸軍小學等學校相繼設立。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吉林督軍張作相主持下,廢止舊制法政專門學校,在吉林城西關外的八百壟設立吉林省第一所大學——吉林大學(今東北電力大學老校區)。

史海鉤沉:知道吉大、東北師大的原址嗎?在吉林西關的八百壟……

吉林偽“滿洲國立高等師範學校”本部 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 ——吳永剛供片

然而好事多磨,“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全境相繼淪陷,吉林城也開始了長達14年的日偽統治,吉林大學被日偽當局改建成偽“滿洲國立高等師範學校”,由當時偽滿國務總理鄭孝胥兼任第一任校長。

1939年,學校更名偽“師道高等學校”,1942年再次更名為偽“國立師道大學”。為限制中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偽滿頒佈的新學制竟然把高校的教育年限壓縮為3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次年三月,吉遼省委張啟龍、周保中兩位領導責成當時永吉地委宣傳部長何錫麟接收師道大學,並在此基礎上迅速創建吉林大學。

1946年4月24日,吉林大學正式舉行了開學典禮。然而一個月以後,因當時形勢發生變化,吉林大學部分師生不得不隨軍撤離吉林市,新建的吉林大學隨即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在當時國民黨吉林省主席樑華盛的授意下,方永蒸接管了吉林大學校舍,成立了國立長白師範學院,並擔任了院長一職。

"

吉林城的歷史悠久,自西團山文化綿延至今,有兩三千年。留存下來的眾多文物古蹟中不乏文明的光彩。然而其間儘管早有女真文、漢文等文字閃爍,但這所城市在中華文明史的舞臺上總歸是“禹跡未染、宏誦無聞”的九州化外之所。

康熙十二年,松花江河谷左岸新城建立之後,隨著與內地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吉林城的文風始振。可惜雍正年間皇帝硃批“本朝之統一宇域,所恃者非虛文,而為實行與武略耳……豈不遠勝漢人之藝文蒙古之經典乎”(《吉林市發展史略》),敕令禁止吉林地方讀書考試,致使吉林城直到清代中後期才順時借勢,利用自身省城重鎮的優勢,著力發展與關內儘量同步的文化教育。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吉林城廢除科舉,舊官學、書院、義學因之廢止,改設新式學堂,次年初小、高小、中學、初級師範、優級師範、法政、農業、巡警、陸軍小學等學校相繼設立。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吉林督軍張作相主持下,廢止舊制法政專門學校,在吉林城西關外的八百壟設立吉林省第一所大學——吉林大學(今東北電力大學老校區)。

史海鉤沉:知道吉大、東北師大的原址嗎?在吉林西關的八百壟……

吉林偽“滿洲國立高等師範學校”本部 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 ——吳永剛供片

然而好事多磨,“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全境相繼淪陷,吉林城也開始了長達14年的日偽統治,吉林大學被日偽當局改建成偽“滿洲國立高等師範學校”,由當時偽滿國務總理鄭孝胥兼任第一任校長。

1939年,學校更名偽“師道高等學校”,1942年再次更名為偽“國立師道大學”。為限制中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偽滿頒佈的新學制竟然把高校的教育年限壓縮為3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次年三月,吉遼省委張啟龍、周保中兩位領導責成當時永吉地委宣傳部長何錫麟接收師道大學,並在此基礎上迅速創建吉林大學。

1946年4月24日,吉林大學正式舉行了開學典禮。然而一個月以後,因當時形勢發生變化,吉林大學部分師生不得不隨軍撤離吉林市,新建的吉林大學隨即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在當時國民黨吉林省主席樑華盛的授意下,方永蒸接管了吉林大學校舍,成立了國立長白師範學院,並擔任了院長一職。

史海鉤沉:知道吉大、東北師大的原址嗎?在吉林西關的八百壟……

吉林縣中學附設師範班畢業合影 攝於1925年 ——皮福生供片

在國民黨統治吉林城期間,吉林市還有中正體育專科學校、永吉大學先修班等高校存在,只不過這些學校雖然以高校為名,但辦學規模和質量大多名實不符。

1948年3月,吉林市再次解放,在當年4月24日兩週年校慶之日,吉林大學再次於西關八百壟舊校址覆校。不久,根據當時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的決定,將佳木斯的東北大學遷至吉林市與吉林大學合併,組建東北大學。1949年7月東北大學由吉林市遷往長春市,後來發展成為今天的東北師範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教育事業自然備受重視。1951年12月吉林師範專科學校成立,吉林市再次擁有了一所高等學府。然而,當時中國高等教育狀況卻與恢復和發展經濟、進而實現工業化的客觀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為適應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建設的需要,特別是為滿足即將到來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發展工業培養急需的人才和師資,經過1952年全國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院系大調整後,發展專門學院和專科學校成為5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指導思想。為此吉林市新建了許多培養實踐技能的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

此後,伴隨著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這些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也開始躍進成為帶有本、專科設置的專業學院,一些始建於外省市的學校也被陸續遷併到新成立的吉林各高校中。

比如1958年由吉林電力學校升格的吉林電力學院,由吉林化學工業學校升格的吉林化工學院,由吉林省輕工業學校升格為吉林造紙學院,由冶金工業部吉林電氣裝備學校升格為吉林電氣化學院,由吉林省林業學校升格的吉林省林業學院,由吉林衛生學校升格的吉林醫學院等。同時吉林市還新組建了吉林特產學院、吉林鋼鐵學院等高校。1960年吉林鐵路中等專業學校還“頂風”升格為吉林鐵道學院……

除此之外,一些國有大型企業也興辦了自己的夜校、電大,當時吉林市比較有名的有創辦於1956年的吉林江南業餘聯合大學(後改稱吉林業餘工學院),吉林鐵合金廠創辦的吉林冶金學院(吉林業餘工學院一度併入),豐滿發電廠創辦的業餘水利電力學院等等。

在當時城市體量不大的吉林市,一下子出現十多所各類工科高校看似高教事業繁榮興旺,而實際卻也是一種與經濟規律嚴重背離的大躍進現象。這些高校很多是倉促上馬,並不具備學科研究的硬件條件和綜合實力。

如隸屬於當時冶金局的吉林鋼鐵學院,學校由佔絕對多數的技工班和寥寥幾個大專班構成,科研、實習力量有限,與學院之名並不相符。此外,不僅高校的教職員工,高校畢業生在當時也是國家統一分配的國家幹部,特別是工科高校畢業生,大多會留在城市裡,由財政負擔其工資。

盲目升格擴招使得未來城市管理壓力和財政支出壓力陡然增大,社會上甚至已經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苗頭。於是1959年6月,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按照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下達的《關於整頓1958年新建的全日制和半日制高等學校的通知》精神,對省內高校進行調整,許多新建學校被降級或者解散。

1962年2月22日,中央精簡小組提出的《關於各級國家機關、黨派、人民團體精簡的建議》,高校的裁併進入高潮。至1962年年末,吉林市的高校數量由年初時的7所調整為4所:吉林電力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醫學專科學校、吉林師範專科學校。此後多年,吉林市高校數目有減無增,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文革之後。

文革結束以後,伴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全國上下重新回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常軌道上來。其實早在1978年4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就否定了“文革”中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觀念,將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培養人才確立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吉林市的高教事業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 1978年,吉林師範學校升格為吉林師範學院,吉林省林業學校升格為吉林林學院,吉林化學工業公司化工學校升格為吉林化工學院,吉林電力學院更名為東北電力學院。
  • 1984年吉林冶金電氣化學校升格為吉林電氣化專科學校,吉林省幹部學校升格為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
  • 1986年空軍軍醫學校升格為空軍醫學專科學校。加上1973年升格的吉林醫學院和1980年創辦的吉林市聯合大學,吉林市的高校數量有了明顯增加。

1999年,作為新世紀吉林市高校發展的序曲,經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師範學院、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吉林省省屬規模最大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北華大學。

2004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吉林農墾特產高等專科學校與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原九站吉林省農業學校)合併組建吉林特產學院,5月正式更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2004年8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學校由軍隊整體移交吉林省,空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定名為吉林醫藥學院。2005年東北電力學院更名為東北電力大學。

"

吉林城的歷史悠久,自西團山文化綿延至今,有兩三千年。留存下來的眾多文物古蹟中不乏文明的光彩。然而其間儘管早有女真文、漢文等文字閃爍,但這所城市在中華文明史的舞臺上總歸是“禹跡未染、宏誦無聞”的九州化外之所。

康熙十二年,松花江河谷左岸新城建立之後,隨著與內地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吉林城的文風始振。可惜雍正年間皇帝硃批“本朝之統一宇域,所恃者非虛文,而為實行與武略耳……豈不遠勝漢人之藝文蒙古之經典乎”(《吉林市發展史略》),敕令禁止吉林地方讀書考試,致使吉林城直到清代中後期才順時借勢,利用自身省城重鎮的優勢,著力發展與關內儘量同步的文化教育。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吉林城廢除科舉,舊官學、書院、義學因之廢止,改設新式學堂,次年初小、高小、中學、初級師範、優級師範、法政、農業、巡警、陸軍小學等學校相繼設立。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吉林督軍張作相主持下,廢止舊制法政專門學校,在吉林城西關外的八百壟設立吉林省第一所大學——吉林大學(今東北電力大學老校區)。

史海鉤沉:知道吉大、東北師大的原址嗎?在吉林西關的八百壟……

吉林偽“滿洲國立高等師範學校”本部 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 ——吳永剛供片

然而好事多磨,“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全境相繼淪陷,吉林城也開始了長達14年的日偽統治,吉林大學被日偽當局改建成偽“滿洲國立高等師範學校”,由當時偽滿國務總理鄭孝胥兼任第一任校長。

1939年,學校更名偽“師道高等學校”,1942年再次更名為偽“國立師道大學”。為限制中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偽滿頒佈的新學制竟然把高校的教育年限壓縮為3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次年三月,吉遼省委張啟龍、周保中兩位領導責成當時永吉地委宣傳部長何錫麟接收師道大學,並在此基礎上迅速創建吉林大學。

1946年4月24日,吉林大學正式舉行了開學典禮。然而一個月以後,因當時形勢發生變化,吉林大學部分師生不得不隨軍撤離吉林市,新建的吉林大學隨即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在當時國民黨吉林省主席樑華盛的授意下,方永蒸接管了吉林大學校舍,成立了國立長白師範學院,並擔任了院長一職。

史海鉤沉:知道吉大、東北師大的原址嗎?在吉林西關的八百壟……

吉林縣中學附設師範班畢業合影 攝於1925年 ——皮福生供片

在國民黨統治吉林城期間,吉林市還有中正體育專科學校、永吉大學先修班等高校存在,只不過這些學校雖然以高校為名,但辦學規模和質量大多名實不符。

1948年3月,吉林市再次解放,在當年4月24日兩週年校慶之日,吉林大學再次於西關八百壟舊校址覆校。不久,根據當時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的決定,將佳木斯的東北大學遷至吉林市與吉林大學合併,組建東北大學。1949年7月東北大學由吉林市遷往長春市,後來發展成為今天的東北師範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教育事業自然備受重視。1951年12月吉林師範專科學校成立,吉林市再次擁有了一所高等學府。然而,當時中國高等教育狀況卻與恢復和發展經濟、進而實現工業化的客觀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為適應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建設的需要,特別是為滿足即將到來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發展工業培養急需的人才和師資,經過1952年全國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院系大調整後,發展專門學院和專科學校成為5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指導思想。為此吉林市新建了許多培養實踐技能的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

此後,伴隨著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這些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也開始躍進成為帶有本、專科設置的專業學院,一些始建於外省市的學校也被陸續遷併到新成立的吉林各高校中。

比如1958年由吉林電力學校升格的吉林電力學院,由吉林化學工業學校升格的吉林化工學院,由吉林省輕工業學校升格為吉林造紙學院,由冶金工業部吉林電氣裝備學校升格為吉林電氣化學院,由吉林省林業學校升格的吉林省林業學院,由吉林衛生學校升格的吉林醫學院等。同時吉林市還新組建了吉林特產學院、吉林鋼鐵學院等高校。1960年吉林鐵路中等專業學校還“頂風”升格為吉林鐵道學院……

除此之外,一些國有大型企業也興辦了自己的夜校、電大,當時吉林市比較有名的有創辦於1956年的吉林江南業餘聯合大學(後改稱吉林業餘工學院),吉林鐵合金廠創辦的吉林冶金學院(吉林業餘工學院一度併入),豐滿發電廠創辦的業餘水利電力學院等等。

在當時城市體量不大的吉林市,一下子出現十多所各類工科高校看似高教事業繁榮興旺,而實際卻也是一種與經濟規律嚴重背離的大躍進現象。這些高校很多是倉促上馬,並不具備學科研究的硬件條件和綜合實力。

如隸屬於當時冶金局的吉林鋼鐵學院,學校由佔絕對多數的技工班和寥寥幾個大專班構成,科研、實習力量有限,與學院之名並不相符。此外,不僅高校的教職員工,高校畢業生在當時也是國家統一分配的國家幹部,特別是工科高校畢業生,大多會留在城市裡,由財政負擔其工資。

盲目升格擴招使得未來城市管理壓力和財政支出壓力陡然增大,社會上甚至已經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苗頭。於是1959年6月,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按照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下達的《關於整頓1958年新建的全日制和半日制高等學校的通知》精神,對省內高校進行調整,許多新建學校被降級或者解散。

1962年2月22日,中央精簡小組提出的《關於各級國家機關、黨派、人民團體精簡的建議》,高校的裁併進入高潮。至1962年年末,吉林市的高校數量由年初時的7所調整為4所:吉林電力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醫學專科學校、吉林師範專科學校。此後多年,吉林市高校數目有減無增,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文革之後。

文革結束以後,伴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全國上下重新回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常軌道上來。其實早在1978年4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就否定了“文革”中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觀念,將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培養人才確立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吉林市的高教事業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 1978年,吉林師範學校升格為吉林師範學院,吉林省林業學校升格為吉林林學院,吉林化學工業公司化工學校升格為吉林化工學院,吉林電力學院更名為東北電力學院。
  • 1984年吉林冶金電氣化學校升格為吉林電氣化專科學校,吉林省幹部學校升格為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
  • 1986年空軍軍醫學校升格為空軍醫學專科學校。加上1973年升格的吉林醫學院和1980年創辦的吉林市聯合大學,吉林市的高校數量有了明顯增加。

1999年,作為新世紀吉林市高校發展的序曲,經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師範學院、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吉林省省屬規模最大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北華大學。

2004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吉林農墾特產高等專科學校與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原九站吉林省農業學校)合併組建吉林特產學院,5月正式更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2004年8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學校由軍隊整體移交吉林省,空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定名為吉林醫藥學院。2005年東北電力學院更名為東北電力大學。

史海鉤沉:知道吉大、東北師大的原址嗎?在吉林西關的八百壟……

吉林醫學院 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吳永剛供片

除了傳統的高等學校教育,在新世紀,為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變化,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急需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開始出現在吉林大地上。

2002年1月,吉林冶金工業學校正式升格為“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化工學校升格為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吉林鐵路運輸職工大學、吉林鐵路經濟學校合併組建了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經過一系列調整,截至目前,吉林市共有8所全日制高校。這些高校的設置折射出吉林市這座現代化工業城市的經濟文化特點。這些高校一路演進的過程,也在一個側面講述著吉林市的城市歷史發展脈絡。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高立支

編輯:馬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