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解放戰爭中,界首作為豫皖蘇邊區的經濟重鎮,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於1947年10月率先解放,並設立界首市,是繼石家莊之後,共產黨解放的第二個城市。界首彩陶、界首剪紙傳承千年,其中,三彩刻畫陶與唐三彩齊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剪紙,歷史悠久,相傳於隋唐,興於清末民初,其中剪紙藝人達400多名。界首剪紙的藝術風格,兼中國剪紙風格的南北之所長,粗獷中含有細膩,細膩中含有拙巧。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行話為“漁蘭條兒”。源於明代敘事性道情,後由道士以道教為演說題材,到民間傳道時流傳至界首,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解放戰爭中,界首作為豫皖蘇邊區的經濟重鎮,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於1947年10月率先解放,並設立界首市,是繼石家莊之後,共產黨解放的第二個城市。界首彩陶、界首剪紙傳承千年,其中,三彩刻畫陶與唐三彩齊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剪紙,歷史悠久,相傳於隋唐,興於清末民初,其中剪紙藝人達400多名。界首剪紙的藝術風格,兼中國剪紙風格的南北之所長,粗獷中含有細膩,細膩中含有拙巧。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行話為“漁蘭條兒”。源於明代敘事性道情,後由道士以道教為演說題材,到民間傳道時流傳至界首,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解放戰爭中,界首作為豫皖蘇邊區的經濟重鎮,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於1947年10月率先解放,並設立界首市,是繼石家莊之後,共產黨解放的第二個城市。界首彩陶、界首剪紙傳承千年,其中,三彩刻畫陶與唐三彩齊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剪紙,歷史悠久,相傳於隋唐,興於清末民初,其中剪紙藝人達400多名。界首剪紙的藝術風格,兼中國剪紙風格的南北之所長,粗獷中含有細膩,細膩中含有拙巧。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行話為“漁蘭條兒”。源於明代敘事性道情,後由道士以道教為演說題材,到民間傳道時流傳至界首,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門,位於京九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經濟帶交匯處,面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背靠中原腹地,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耕地面積62萬畝,人口73萬,轄18個鄉、鎮、辦事處。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界首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單體產能全球最大的湯塊工廠,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場是全國重要的南陽牛交易集散地,號稱“天下第一行”。界首市福通廣場位於裕民橋南,為紀念民族英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劉福通而建。現建有劉福通塑像一座,可供人們瞻仰。光武系千年古鎮,史稱漢鎮,是全國唯一的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集鎮。現把鎮北闢為劉秀公園。園內建有光武廟,廟前堆有土山,四周環水。“王莽趕劉秀”的歷史傳說更為該園增添了頗多人文氣息。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解放戰爭中,界首作為豫皖蘇邊區的經濟重鎮,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於1947年10月率先解放,並設立界首市,是繼石家莊之後,共產黨解放的第二個城市。界首彩陶、界首剪紙傳承千年,其中,三彩刻畫陶與唐三彩齊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剪紙,歷史悠久,相傳於隋唐,興於清末民初,其中剪紙藝人達400多名。界首剪紙的藝術風格,兼中國剪紙風格的南北之所長,粗獷中含有細膩,細膩中含有拙巧。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行話為“漁蘭條兒”。源於明代敘事性道情,後由道士以道教為演說題材,到民間傳道時流傳至界首,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門,位於京九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經濟帶交匯處,面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背靠中原腹地,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耕地面積62萬畝,人口73萬,轄18個鄉、鎮、辦事處。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界首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單體產能全球最大的湯塊工廠,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場是全國重要的南陽牛交易集散地,號稱“天下第一行”。界首市福通廣場位於裕民橋南,為紀念民族英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劉福通而建。現建有劉福通塑像一座,可供人們瞻仰。光武系千年古鎮,史稱漢鎮,是全國唯一的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集鎮。現把鎮北闢為劉秀公園。園內建有光武廟,廟前堆有土山,四周環水。“王莽趕劉秀”的歷史傳說更為該園增添了頗多人文氣息。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解放戰爭中,界首作為豫皖蘇邊區的經濟重鎮,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於1947年10月率先解放,並設立界首市,是繼石家莊之後,共產黨解放的第二個城市。界首彩陶、界首剪紙傳承千年,其中,三彩刻畫陶與唐三彩齊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剪紙,歷史悠久,相傳於隋唐,興於清末民初,其中剪紙藝人達400多名。界首剪紙的藝術風格,兼中國剪紙風格的南北之所長,粗獷中含有細膩,細膩中含有拙巧。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行話為“漁蘭條兒”。源於明代敘事性道情,後由道士以道教為演說題材,到民間傳道時流傳至界首,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門,位於京九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經濟帶交匯處,面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背靠中原腹地,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耕地面積62萬畝,人口73萬,轄18個鄉、鎮、辦事處。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界首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單體產能全球最大的湯塊工廠,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場是全國重要的南陽牛交易集散地,號稱“天下第一行”。界首市福通廣場位於裕民橋南,為紀念民族英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劉福通而建。現建有劉福通塑像一座,可供人們瞻仰。光武系千年古鎮,史稱漢鎮,是全國唯一的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集鎮。現把鎮北闢為劉秀公園。園內建有光武廟,廟前堆有土山,四周環水。“王莽趕劉秀”的歷史傳說更為該園增添了頗多人文氣息。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解放戰爭中,界首作為豫皖蘇邊區的經濟重鎮,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於1947年10月率先解放,並設立界首市,是繼石家莊之後,共產黨解放的第二個城市。界首彩陶、界首剪紙傳承千年,其中,三彩刻畫陶與唐三彩齊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剪紙,歷史悠久,相傳於隋唐,興於清末民初,其中剪紙藝人達400多名。界首剪紙的藝術風格,兼中國剪紙風格的南北之所長,粗獷中含有細膩,細膩中含有拙巧。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行話為“漁蘭條兒”。源於明代敘事性道情,後由道士以道教為演說題材,到民間傳道時流傳至界首,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門,位於京九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經濟帶交匯處,面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背靠中原腹地,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耕地面積62萬畝,人口73萬,轄18個鄉、鎮、辦事處。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界首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單體產能全球最大的湯塊工廠,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場是全國重要的南陽牛交易集散地,號稱“天下第一行”。界首市福通廣場位於裕民橋南,為紀念民族英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劉福通而建。現建有劉福通塑像一座,可供人們瞻仰。光武系千年古鎮,史稱漢鎮,是全國唯一的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集鎮。現把鎮北闢為劉秀公園。園內建有光武廟,廟前堆有土山,四周環水。“王莽趕劉秀”的歷史傳說更為該園增添了頗多人文氣息。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解放戰爭中,界首作為豫皖蘇邊區的經濟重鎮,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於1947年10月率先解放,並設立界首市,是繼石家莊之後,共產黨解放的第二個城市。界首彩陶、界首剪紙傳承千年,其中,三彩刻畫陶與唐三彩齊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剪紙,歷史悠久,相傳於隋唐,興於清末民初,其中剪紙藝人達400多名。界首剪紙的藝術風格,兼中國剪紙風格的南北之所長,粗獷中含有細膩,細膩中含有拙巧。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行話為“漁蘭條兒”。源於明代敘事性道情,後由道士以道教為演說題材,到民間傳道時流傳至界首,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門,位於京九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經濟帶交匯處,面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背靠中原腹地,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耕地面積62萬畝,人口73萬,轄18個鄉、鎮、辦事處。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界首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單體產能全球最大的湯塊工廠,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場是全國重要的南陽牛交易集散地,號稱“天下第一行”。界首市福通廣場位於裕民橋南,為紀念民族英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劉福通而建。現建有劉福通塑像一座,可供人們瞻仰。光武系千年古鎮,史稱漢鎮,是全國唯一的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集鎮。現把鎮北闢為劉秀公園。園內建有光武廟,廟前堆有土山,四周環水。“王莽趕劉秀”的歷史傳說更為該園增添了頗多人文氣息。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風景名勝:界首市邴集萬畝梨花園,歷史久遠,規模宏大,萬畝果園,玉樹瓊花,雲蒸霞蔚,流光溢彩。每年仲春三月,一年一度的梨花詩會,吸引省內外文人墨客蜂湧而至,揮毫獻詩,可開發特色採摘遊、鄉村遊項目。穿城而過的沙河,水質清澈,水面寬廣,兩岸有沙灘、垂柳、桐林,倚橋可觀日出落霞,看野鴨嬉水,聽漁舟唱晚,令人心曠神怡。可築亭榭茅屋,置畫舫遊船,發展水上游樂。界首“兩灣”溼地位於該市代橋鎮境內,距界首市區27公里,總規劃面積為603h㎡,其中溼地面積454.2h㎡,“兩灣”溼地主要由鎮境內的泉河河道、馬灣與南季灣三個部分組成,這裡水光瀲灩、荷花紅豔,碧波盪漾,河面猶如一塊透明的寶鏡,木橋棧道遍佈其間,蘆葦密佈,楊柳依依、綠草如茵,泛舟其上,清風徐徐、涼爽怡人,是夏天避暑度假、散步娛樂的好去處。

"

界首,安徽省轄縣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別名界溝、小上海。南接臨泉縣、阜陽,東鄰太和縣,西北與河南省的沈丘、鄲城兩縣交界,界首是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因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朮,在此劃界為溝而得名。抗戰時期,界首由於交通閉塞,未受日寇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譽。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解放戰爭中,界首作為豫皖蘇邊區的經濟重鎮,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於1947年10月率先解放,並設立界首市,是繼石家莊之後,共產黨解放的第二個城市。界首彩陶、界首剪紙傳承千年,其中,三彩刻畫陶與唐三彩齊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剪紙,歷史悠久,相傳於隋唐,興於清末民初,其中剪紙藝人達400多名。界首剪紙的藝術風格,兼中國剪紙風格的南北之所長,粗獷中含有細膩,細膩中含有拙巧。界首漁鼓,又稱道筒子或墜子嗡,行話為“漁蘭條兒”。源於明代敘事性道情,後由道士以道教為演說題材,到民間傳道時流傳至界首,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門,位於京九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經濟帶交匯處,面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背靠中原腹地,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耕地面積62萬畝,人口73萬,轄18個鄉、鎮、辦事處。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界首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單體產能全球最大的湯塊工廠,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場是全國重要的南陽牛交易集散地,號稱“天下第一行”。界首市福通廣場位於裕民橋南,為紀念民族英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劉福通而建。現建有劉福通塑像一座,可供人們瞻仰。光武系千年古鎮,史稱漢鎮,是全國唯一的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集鎮。現把鎮北闢為劉秀公園。園內建有光武廟,廟前堆有土山,四周環水。“王莽趕劉秀”的歷史傳說更為該園增添了頗多人文氣息。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風景名勝:界首市邴集萬畝梨花園,歷史久遠,規模宏大,萬畝果園,玉樹瓊花,雲蒸霞蔚,流光溢彩。每年仲春三月,一年一度的梨花詩會,吸引省內外文人墨客蜂湧而至,揮毫獻詩,可開發特色採摘遊、鄉村遊項目。穿城而過的沙河,水質清澈,水面寬廣,兩岸有沙灘、垂柳、桐林,倚橋可觀日出落霞,看野鴨嬉水,聽漁舟唱晚,令人心曠神怡。可築亭榭茅屋,置畫舫遊船,發展水上游樂。界首“兩灣”溼地位於該市代橋鎮境內,距界首市區27公里,總規劃面積為603h㎡,其中溼地面積454.2h㎡,“兩灣”溼地主要由鎮境內的泉河河道、馬灣與南季灣三個部分組成,這裡水光瀲灩、荷花紅豔,碧波盪漾,河面猶如一塊透明的寶鏡,木橋棧道遍佈其間,蘆葦密佈,楊柳依依、綠草如茵,泛舟其上,清風徐徐、涼爽怡人,是夏天避暑度假、散步娛樂的好去處。

安徽一個縣級市,總人口超80萬,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的故鄉

界首市擁有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與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在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帶動下,界首的發展日新月異。界首市積極融入中原城市群,縣域經濟正在迅猛發展,各項經濟指標正在穩步增長,界首市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界首加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