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伊頓校長:家長,你所謂的和孩子交朋友,不過是在偷懶!

家庭教育 英國 貝克漢姆 朋友圈 合璧兒 2017-04-28

IVY 合璧兒

哈羅、伊頓校長:家長,你所謂的和孩子交朋友,不過是在偷懶!


【合璧兒按】:八零後的我們好像從小就拿“代溝”跟我們的父母說事兒,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想法各異,溝通不暢,互不理解。所以,當我們成了父母,就總想填平溝壑,和孩子一起聊天,一起遊戲,傾聽孩子的聲音,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型家長。但是,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我們這位“家長閨蜜”or“家長死黨”嗎?但是哈羅和伊頓的校長們卻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哈羅、伊頓校長:家長,你所謂的和孩子交朋友,不過是在偷懶!

最近布魯克林·貝克漢姆在Instagram上晒出自己的第一次紋身的照片時,還特意說明,這是老爸大衛·貝克漢姆的朋友幫忙做的。之後,老爸大衛·貝克漢姆就欣然轉發了這一組照片。不僅如此,早在兩年前大衛·貝克漢姆曾在電視節目中爆料,布魯克林·貝克漢姆出去約會時,他就坐在5張桌子之外出謀劃策,隨後父子倆還就如何泡妞的技術問題展開過深入而熱烈的討論。於是,貝克漢姆家族的“朋友型家長”教育模式再一次引起了熱議。

英國專欄作家菲利普•羅賓遜就對於貝克漢姆家庭的這種教育方式,以及面對在全世界中產階級父母圈裡越來越流行的自由放任、讓孩子自己做主的教育觀持不同意見,他在《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上寫了篇長文,其中主要觀點如下:

——孩子是親生的吧?

——目標不是養出一個人見人煩、花見花完的熊孩子吧?

——不想幾十年後被啃老、被仇視、被當成世間一切不如意的禍害源頭吧?

如果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死了跟你娃當朋友的這條心吧——至少在他們成年之前。

菲利普•羅賓遜的這一觀點是參照哈羅公學前校長巴納比•列儂(Barnaby Lenon)的新書——《眾多承諾:英國的成功學校》(Much Promise: Successful Schools in England)得出的。

哈羅、伊頓校長:家長,你所謂的和孩子交朋友,不過是在偷懶!

巴納比 • 列儂(Barna Lenon)

巴納比•列儂

列儂的前半生經歷基本上可以直接作為英式精英教育的廣告通稿了。小學和中學在歷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英國著名私立教會學校艾森學院(Eltham College)就讀,大學就讀於牛津的基布爾學院,並在劍橋聖約翰學院攻讀了教育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伊頓公學教地理、宗教學、批判思維和藝術史,從1999年起擔任哈羅公學的校長,直到2011年退休。

列農先生喜歡挑戰而且有點“閒不住”,從哈羅公學校長的職位退休之後,他就任私立學校委員會主席,並加入英國考試及資格監督辦公室(Ofqual)董事會。他是私立教育的忠實擁躉,曾經頻繁在各大主流媒體發生,他是英國廣播公司新聞之夜的座上賓,是老牌貴族雜誌《尚流》(Tatler)的封面人物,他的觀點被媒體廣泛引用。

列儂的這本書,正是對哈羅公學和倫敦卓越學院中那些雖然家庭出身迥異、但卻同樣走上出類拔萃之路的精英少年的培養教育經驗的一個總結。他在書中說,那種在新貴中頗為流行的跟孩子做朋友的風氣,很多時候不過是父母為自己忙於賺錢或不守規則而在養育教導孩子上的疏忽和缺席開脫。因為一直很少與孩子交流,根本沒能建立起交流溝通的基礎和習慣,所以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去迎合孩子的趣味喜好,用小恩小惠和打破規則來“套近乎”。但這種單向的討好本質上是脆弱不堪的,在青春期荷爾蒙奔流所導致的狂飆突進中,很容易就被雨打風吹去。

而那些能夠在孩子最叛逆的時候依然和他們保持親密與信任關係、可以有效地將其四散奔流的洪荒之力約束引導到正確方向上的家長,都是願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投入時間和心力去督導甚至干預,不認為把孩子送進名校便從此萬事大吉,教好教壞都是老師和學校的事。

哈羅、伊頓校長:家長,你所謂的和孩子交朋友,不過是在偷懶!

無獨有偶,在兩年前伊頓公學校長託尼•李特爾(Tony Little)的另一本暢銷書《聰明人的教育指南》(An Intelligent Person’s Guide to Education)裡,就已經被深入淺出地反覆強調過了:當學生的要勤奮刻苦,當家長的要積極參與,當老師的要認真負責熱愛自己的工作,誰都不要聽信那種自由放任輕鬆教育的鬼話,誰都努力盡到自己的職責。所以在我們眼中那種對下一代不管不顧,孩子照樣成精英的神奇生物“外國父母”,至少在兩位英國最頂級精英學校的校長眼中,絕對不存在。

這也充分地說明了一件事:從古到今,從中到西,好的教育理念都是相似的——把孩子培養成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精英,是需要家長長達十幾年持之以恆的時間和心力的投入,老師們熱愛本職工作、兢兢業業教學和教育部門不斷更新、油畫教育體系,三者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缺一不可的。

哈羅、伊頓校長:家長,你所謂的和孩子交朋友,不過是在偷懶!

上千萬的學區房和幾百萬的私校學費,看似可以把孩子放在一個比較靠近終點的起跑線上,但真正的起跑線,卻是一方面能夠與孩子保持穩定的親密信任關係、但另一方面也能勇於承擔責任、守住界限的父母和師長。

正如幾乎所有的教師手冊中都會強調,要對學生友好,但絕對不要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一個良性的父子關係,也應如此:你是你兒子的爹,但不是一個大號兒的他,作為一個成年人,你要設定界限,以身作則,在他們迷茫惶惑時堅定地指出方向——雖然冒著指錯路的風險,在他們被荷爾蒙驅使衝動犯險的時候踩一腳剎車——雖然一定會遭遇強大的後坐力反彈。

哈羅、伊頓校長:家長,你所謂的和孩子交朋友,不過是在偷懶!

雖然列儂和李特爾都對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大加稱讚,但也均指出,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應過於功利地注目於考試成績和日後的功成名就,而在於培養下一代健全的人格,從而幫助他們不管在順境逆境中,都能不愧不怍,堂堂正正的行走於天地間。這其中就包括了,雖然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精英和超卓身份,但依然願意在社會規則下行事,不把個人置於群體之上,勇於為大眾的利益自我犧牲。這種價值觀,是隻有一個把自己當成爹媽的成年人方能以身為範地傳遞給下一代的。哦,對不起,那些跟閨女一起進美容院打玻尿酸穿恨天高逛奢侈品店的閨蜜媽,跟兒子一起通宵打遊戲喝酒抽菸嗨大麻的死黨爸,不在此列。

哈羅、伊頓校長:家長,你所謂的和孩子交朋友,不過是在偷懶!

作為新晉的父母們,我們是否也應該深思一下,這種簡單地“朋友型家長”教育模式,是不是隻是以朋友的同理心與孩子達成妥協,用來彌補家長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呢?父母與孩子間的信任與理解不是一味地迎合其口味才建立的。那麼,不做朋友做什麼?

父母於孩子來說,是被賦予一定責任的:在愛與接納的基礎上教導、訓練、責備、糾正、警告、管教、塑造孩子成為一名獨立且有素養的社會公民。因此,父母的主要角色還是擁有權威的“主管”,而不是與孩子平起平坐,只提供建議的“朋友”。

有意識目標地訓練孩子,是幫助孩子成就卓越的必經之路。美國家庭教育專家杜布森博士說:“管教孩子的首要原則是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雖然孩子總是不斷地嘗試挑戰父母權威,但是心底卻深深渴望父母執行權威和管教帶來的安全感。”

教育的精髓是愛與管教,權威不是控制,而是保護。在愛與管教中訓練出來的孩子才能做到個體的自由和群體的秩序共存。在孩子的一生中,朋友會有很多,但是父母卻是唯一。請做好這個“唯一”,當好他的起跑線。

(本文綜合編譯自網絡,合璧兒誠意推薦,責編:IVY)

(更多優質育兒信息請留意本頭條號文章或關注合璧兒微信公眾號:Hebiikids-Londo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