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焦慮症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學前教育 亞峰醫生說 2019-09-09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張老師興高采烈的迎接小朋友們的到來。

升入大班、中班的小朋友們早已熟悉園內的環境,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玩的不亦樂乎。開學進入幼兒園小班的新同學,才是最讓張老師頭疼的!

“萌萌噠”的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完成了入學典禮,找到了自己的班級和座位。在老師安排下,家長在教室外等候,小朋友們要開始上課了。

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小朋友們活蹦亂跳,玩的很開心,爸爸媽媽一走,瞬間變成了“雞飛狗跳”。明明見不到媽媽了,緊張的大哭,娟娟聽到明明哭,也開始抹眼淚,還有的孩子彷彿凳子上紮了釘子,一刻也坐不下來。

還好張老師有多年的幼兒教育經驗,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張老師對孩子的“焦躁”心理早已瞭如指掌。

張老師慢慢安慰,孩子爸爸媽媽也非常配合,加上有意思的互動遊戲,迅速讓小朋友們冷靜下來,進入課堂狀態。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張老師興高采烈的迎接小朋友們的到來。

升入大班、中班的小朋友們早已熟悉園內的環境,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玩的不亦樂乎。開學進入幼兒園小班的新同學,才是最讓張老師頭疼的!

“萌萌噠”的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完成了入學典禮,找到了自己的班級和座位。在老師安排下,家長在教室外等候,小朋友們要開始上課了。

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小朋友們活蹦亂跳,玩的很開心,爸爸媽媽一走,瞬間變成了“雞飛狗跳”。明明見不到媽媽了,緊張的大哭,娟娟聽到明明哭,也開始抹眼淚,還有的孩子彷彿凳子上紮了釘子,一刻也坐不下來。

還好張老師有多年的幼兒教育經驗,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張老師對孩子的“焦躁”心理早已瞭如指掌。

張老師慢慢安慰,孩子爸爸媽媽也非常配合,加上有意思的互動遊戲,迅速讓小朋友們冷靜下來,進入課堂狀態。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幼兒園開學“萌”翻天,還好老師們握有止哭密招。對於孩子們不願入學的哭鬧,寶爸寶媽們很多時候可能會束手無策,甚至會陷入以下幾個誤區。

“入園哭鬧”三大認知誤區

誤區一:孩子入園哭鬧是因為不想去上學

有育兒經驗的寶媽都知道,讓孩子老老實實呆在幼兒園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去幼兒園的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獨自上課,都是非常不適應的。

入園前孩子幹什麼事情,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入園後,爸爸媽媽突然不在身邊,孩子們都會安全感驟降,陷入恐慌。

很多寶媽寶爸認為,孩子入園哭鬧,純粹是“沒出息”不想去上學。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孩子哭鬧與想不想上學無關,而是通過哭鬧這種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找到爸爸媽媽以獲得安全感。

誤區二:孩子入園哭鬧,多打幾頓就好了

有的孩子為了不去幼兒園,會哭鬧、撒潑,甚至打架,為了讓孩子去幼兒園,寶爸寶媽們不惜打罵孩子。這種有些暴力的方式,確實起了點“作用”,很多孩子捱了打之後,看上去“聽話”多了,也會老老實實的去幼兒園上課。

其實,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孩子們看上去是老老實實去上學了,其實內心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承受著壓力去坐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長此以往,加上父母的打罵,孩子可能會留下一定的心理創傷。

誤區三:孩子入園哭鬧,完全是無理取鬧

很多寶爸寶媽感慨,自己小時候如果有這麼好的條件,肯定爭著搶著去幼兒園,現在的小孩不願意去幼兒園,完全是無理取鬧!這種看法其實有待斟酌。

孩子初次上幼兒園哭鬧不止,並非是無理取鬧,這是“分離焦慮症”在作祟。突然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心裡是非常害怕的,安全感迅速降低,再加上各種“導火索”,這些都是導致孩子入園哭鬧的原因。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張老師興高采烈的迎接小朋友們的到來。

升入大班、中班的小朋友們早已熟悉園內的環境,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玩的不亦樂乎。開學進入幼兒園小班的新同學,才是最讓張老師頭疼的!

“萌萌噠”的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完成了入學典禮,找到了自己的班級和座位。在老師安排下,家長在教室外等候,小朋友們要開始上課了。

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小朋友們活蹦亂跳,玩的很開心,爸爸媽媽一走,瞬間變成了“雞飛狗跳”。明明見不到媽媽了,緊張的大哭,娟娟聽到明明哭,也開始抹眼淚,還有的孩子彷彿凳子上紮了釘子,一刻也坐不下來。

還好張老師有多年的幼兒教育經驗,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張老師對孩子的“焦躁”心理早已瞭如指掌。

張老師慢慢安慰,孩子爸爸媽媽也非常配合,加上有意思的互動遊戲,迅速讓小朋友們冷靜下來,進入課堂狀態。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幼兒園開學“萌”翻天,還好老師們握有止哭密招。對於孩子們不願入學的哭鬧,寶爸寶媽們很多時候可能會束手無策,甚至會陷入以下幾個誤區。

“入園哭鬧”三大認知誤區

誤區一:孩子入園哭鬧是因為不想去上學

有育兒經驗的寶媽都知道,讓孩子老老實實呆在幼兒園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去幼兒園的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獨自上課,都是非常不適應的。

入園前孩子幹什麼事情,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入園後,爸爸媽媽突然不在身邊,孩子們都會安全感驟降,陷入恐慌。

很多寶媽寶爸認為,孩子入園哭鬧,純粹是“沒出息”不想去上學。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孩子哭鬧與想不想上學無關,而是通過哭鬧這種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找到爸爸媽媽以獲得安全感。

誤區二:孩子入園哭鬧,多打幾頓就好了

有的孩子為了不去幼兒園,會哭鬧、撒潑,甚至打架,為了讓孩子去幼兒園,寶爸寶媽們不惜打罵孩子。這種有些暴力的方式,確實起了點“作用”,很多孩子捱了打之後,看上去“聽話”多了,也會老老實實的去幼兒園上課。

其實,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孩子們看上去是老老實實去上學了,其實內心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承受著壓力去坐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長此以往,加上父母的打罵,孩子可能會留下一定的心理創傷。

誤區三:孩子入園哭鬧,完全是無理取鬧

很多寶爸寶媽感慨,自己小時候如果有這麼好的條件,肯定爭著搶著去幼兒園,現在的小孩不願意去幼兒園,完全是無理取鬧!這種看法其實有待斟酌。

孩子初次上幼兒園哭鬧不止,並非是無理取鬧,這是“分離焦慮症”在作祟。突然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心裡是非常害怕的,安全感迅速降低,再加上各種“導火索”,這些都是導致孩子入園哭鬧的原因。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入園哭鬧與分離焦慮症

孩子入園哭鬧,多半是“分離焦慮症”在作怪!對於這個有些陌生的名詞,也許有寶媽會疑問,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呢?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症嗎?

分離焦慮症(SAD):分離焦慮症又可以叫“認生”,也就是因為分離而陷入陌生環境,隨之產生的過度焦慮,常表現為焦躁、坐立不安、失眠、哭鬧不止等症狀,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以及成年人突然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也會感到不適應而陷入分離焦慮症。

也就是說不光孩子會陷入分離焦慮症,成年人突然到陌生的環境,也會陷入焦慮症。只是成年人心理調控能力強,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而孩子心理調控能力弱,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適應陌生的環境。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孩子入園時,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症”。有些孩子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而有些孩子“分離焦慮症”表現強烈,還有些孩子會努力克服“分離焦慮症”。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張老師興高采烈的迎接小朋友們的到來。

升入大班、中班的小朋友們早已熟悉園內的環境,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玩的不亦樂乎。開學進入幼兒園小班的新同學,才是最讓張老師頭疼的!

“萌萌噠”的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完成了入學典禮,找到了自己的班級和座位。在老師安排下,家長在教室外等候,小朋友們要開始上課了。

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小朋友們活蹦亂跳,玩的很開心,爸爸媽媽一走,瞬間變成了“雞飛狗跳”。明明見不到媽媽了,緊張的大哭,娟娟聽到明明哭,也開始抹眼淚,還有的孩子彷彿凳子上紮了釘子,一刻也坐不下來。

還好張老師有多年的幼兒教育經驗,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張老師對孩子的“焦躁”心理早已瞭如指掌。

張老師慢慢安慰,孩子爸爸媽媽也非常配合,加上有意思的互動遊戲,迅速讓小朋友們冷靜下來,進入課堂狀態。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幼兒園開學“萌”翻天,還好老師們握有止哭密招。對於孩子們不願入學的哭鬧,寶爸寶媽們很多時候可能會束手無策,甚至會陷入以下幾個誤區。

“入園哭鬧”三大認知誤區

誤區一:孩子入園哭鬧是因為不想去上學

有育兒經驗的寶媽都知道,讓孩子老老實實呆在幼兒園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去幼兒園的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獨自上課,都是非常不適應的。

入園前孩子幹什麼事情,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入園後,爸爸媽媽突然不在身邊,孩子們都會安全感驟降,陷入恐慌。

很多寶媽寶爸認為,孩子入園哭鬧,純粹是“沒出息”不想去上學。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孩子哭鬧與想不想上學無關,而是通過哭鬧這種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找到爸爸媽媽以獲得安全感。

誤區二:孩子入園哭鬧,多打幾頓就好了

有的孩子為了不去幼兒園,會哭鬧、撒潑,甚至打架,為了讓孩子去幼兒園,寶爸寶媽們不惜打罵孩子。這種有些暴力的方式,確實起了點“作用”,很多孩子捱了打之後,看上去“聽話”多了,也會老老實實的去幼兒園上課。

其實,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孩子們看上去是老老實實去上學了,其實內心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承受著壓力去坐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長此以往,加上父母的打罵,孩子可能會留下一定的心理創傷。

誤區三:孩子入園哭鬧,完全是無理取鬧

很多寶爸寶媽感慨,自己小時候如果有這麼好的條件,肯定爭著搶著去幼兒園,現在的小孩不願意去幼兒園,完全是無理取鬧!這種看法其實有待斟酌。

孩子初次上幼兒園哭鬧不止,並非是無理取鬧,這是“分離焦慮症”在作祟。突然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心裡是非常害怕的,安全感迅速降低,再加上各種“導火索”,這些都是導致孩子入園哭鬧的原因。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入園哭鬧與分離焦慮症

孩子入園哭鬧,多半是“分離焦慮症”在作怪!對於這個有些陌生的名詞,也許有寶媽會疑問,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呢?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症嗎?

分離焦慮症(SAD):分離焦慮症又可以叫“認生”,也就是因為分離而陷入陌生環境,隨之產生的過度焦慮,常表現為焦躁、坐立不安、失眠、哭鬧不止等症狀,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以及成年人突然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也會感到不適應而陷入分離焦慮症。

也就是說不光孩子會陷入分離焦慮症,成年人突然到陌生的環境,也會陷入焦慮症。只是成年人心理調控能力強,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而孩子心理調控能力弱,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適應陌生的環境。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孩子入園時,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症”。有些孩子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而有些孩子“分離焦慮症”表現強烈,還有些孩子會努力克服“分離焦慮症”。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分離焦慮症”誘因分析

通過多位幼兒園教師的觀察,容易陷入“分離焦慮症”的孩子,大都有這幾個特徵。

① 偏內向的孩子

外向的孩子通常更加活潑開朗,能夠快速的與小朋友們玩成一片,就算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也能通過玩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一般不會過度陷入“分離焦慮症”。

而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幾乎是他們的一切,爸媽不在身邊,會讓孩子驚慌失措,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分離焦慮症”。

② 從小沒離開過父母的孩子

有的小孩子被父母保護的很好,幾乎每天都有爸媽陪著,從小沒離開過父母,孩子的安全感幾乎全部來自於父母。

一旦入園上學,就意味著孩子不能再依賴父母,要自主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爸媽也不在身邊,孩子很容易陷入焦慮。

而有過離開父母經歷的孩子,自主能力和適應能力往往更強。比如經常去爺爺奶奶家和親戚家小住的孩子,他們一般不會“認生”,去了幼兒園之後,也能快速適應陌生的環境。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張老師興高采烈的迎接小朋友們的到來。

升入大班、中班的小朋友們早已熟悉園內的環境,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玩的不亦樂乎。開學進入幼兒園小班的新同學,才是最讓張老師頭疼的!

“萌萌噠”的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完成了入學典禮,找到了自己的班級和座位。在老師安排下,家長在教室外等候,小朋友們要開始上課了。

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小朋友們活蹦亂跳,玩的很開心,爸爸媽媽一走,瞬間變成了“雞飛狗跳”。明明見不到媽媽了,緊張的大哭,娟娟聽到明明哭,也開始抹眼淚,還有的孩子彷彿凳子上紮了釘子,一刻也坐不下來。

還好張老師有多年的幼兒教育經驗,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張老師對孩子的“焦躁”心理早已瞭如指掌。

張老師慢慢安慰,孩子爸爸媽媽也非常配合,加上有意思的互動遊戲,迅速讓小朋友們冷靜下來,進入課堂狀態。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幼兒園開學“萌”翻天,還好老師們握有止哭密招。對於孩子們不願入學的哭鬧,寶爸寶媽們很多時候可能會束手無策,甚至會陷入以下幾個誤區。

“入園哭鬧”三大認知誤區

誤區一:孩子入園哭鬧是因為不想去上學

有育兒經驗的寶媽都知道,讓孩子老老實實呆在幼兒園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去幼兒園的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獨自上課,都是非常不適應的。

入園前孩子幹什麼事情,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入園後,爸爸媽媽突然不在身邊,孩子們都會安全感驟降,陷入恐慌。

很多寶媽寶爸認為,孩子入園哭鬧,純粹是“沒出息”不想去上學。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孩子哭鬧與想不想上學無關,而是通過哭鬧這種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找到爸爸媽媽以獲得安全感。

誤區二:孩子入園哭鬧,多打幾頓就好了

有的孩子為了不去幼兒園,會哭鬧、撒潑,甚至打架,為了讓孩子去幼兒園,寶爸寶媽們不惜打罵孩子。這種有些暴力的方式,確實起了點“作用”,很多孩子捱了打之後,看上去“聽話”多了,也會老老實實的去幼兒園上課。

其實,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孩子們看上去是老老實實去上學了,其實內心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承受著壓力去坐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長此以往,加上父母的打罵,孩子可能會留下一定的心理創傷。

誤區三:孩子入園哭鬧,完全是無理取鬧

很多寶爸寶媽感慨,自己小時候如果有這麼好的條件,肯定爭著搶著去幼兒園,現在的小孩不願意去幼兒園,完全是無理取鬧!這種看法其實有待斟酌。

孩子初次上幼兒園哭鬧不止,並非是無理取鬧,這是“分離焦慮症”在作祟。突然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心裡是非常害怕的,安全感迅速降低,再加上各種“導火索”,這些都是導致孩子入園哭鬧的原因。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入園哭鬧與分離焦慮症

孩子入園哭鬧,多半是“分離焦慮症”在作怪!對於這個有些陌生的名詞,也許有寶媽會疑問,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呢?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症嗎?

分離焦慮症(SAD):分離焦慮症又可以叫“認生”,也就是因為分離而陷入陌生環境,隨之產生的過度焦慮,常表現為焦躁、坐立不安、失眠、哭鬧不止等症狀,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以及成年人突然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也會感到不適應而陷入分離焦慮症。

也就是說不光孩子會陷入分離焦慮症,成年人突然到陌生的環境,也會陷入焦慮症。只是成年人心理調控能力強,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而孩子心理調控能力弱,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適應陌生的環境。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孩子入園時,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症”。有些孩子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而有些孩子“分離焦慮症”表現強烈,還有些孩子會努力克服“分離焦慮症”。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分離焦慮症”誘因分析

通過多位幼兒園教師的觀察,容易陷入“分離焦慮症”的孩子,大都有這幾個特徵。

① 偏內向的孩子

外向的孩子通常更加活潑開朗,能夠快速的與小朋友們玩成一片,就算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也能通過玩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一般不會過度陷入“分離焦慮症”。

而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幾乎是他們的一切,爸媽不在身邊,會讓孩子驚慌失措,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分離焦慮症”。

② 從小沒離開過父母的孩子

有的小孩子被父母保護的很好,幾乎每天都有爸媽陪著,從小沒離開過父母,孩子的安全感幾乎全部來自於父母。

一旦入園上學,就意味著孩子不能再依賴父母,要自主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爸媽也不在身邊,孩子很容易陷入焦慮。

而有過離開父母經歷的孩子,自主能力和適應能力往往更強。比如經常去爺爺奶奶家和親戚家小住的孩子,他們一般不會“認生”,去了幼兒園之後,也能快速適應陌生的環境。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孩子們為什麼會陷入“分離焦慮症”呢?

其實,這與孩子們的心理成長有關。1歲到3歲的孩子,正處於安全感塑造期,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非常喜歡粘著爸爸媽媽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安全感主要是通過父母來塑造的。

爸媽在身邊,孩子們就有安全感,爸媽不在身邊,孩子們的安全感就蕩然無存。學齡前的孩子們,去幼兒園上學,就意味著爸媽不在身邊,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們會陷入情緒失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症”。

怎麼才能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症”呢?

多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適應能力

孩子之所以入園會出現“分離焦慮症”,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主能力和適應能力比較弱,不能夠快速適應幼兒園這個新環境。

這時候,寶媽寶爸們就要多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適應能力,比如,多讓孩子自主完全一項任務,多帶著孩子體驗有趣的項目。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寶媽們就會發現,孩子們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更強了!

適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寶媽們都知道,3歲左右的孩子還處於探索學習階段,玩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他們的注意力是非常分散的。比如小明本來想要堆積木,積木還沒堆完,突然就被門口邊的風車吸引了,於是就丟下積木去玩風車。

當孩子注意到父母不在身邊而哭鬧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是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幼兒園老師在孩子哭鬧時,通常都會用糖果、遊戲、玩具等方式吸引孩子的目光,穩定孩子的情緒。

學會安慰孩子

孩子們的小心靈很脆弱,“分離焦慮症”就已經讓寶寶很難受了,這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安慰。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上學哭鬧,寶媽寶爸二話不說就打罵孩子,這樣孩子會更加傷心的。暴力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父母的過激行為還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學會安慰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平靜下來,才是寶媽們最需要做的事情。

幼兒園開學狀況百出,還好老師們的經驗很豐富。當孩子陷入“分離焦慮症”時,寶媽們不要慌亂,更不要暴躁,找準孩子們焦躁的原因,對症下藥,加上老師的安撫,相信孩子們很快就冷靜下來的。

等到孩子們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就不會再陷入“分離焦慮症”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