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類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和劇集的“異變”呢?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

筆者以災難、刑偵兩類現實主義題材為參照座標,分別找了對應的電影和劇集進行對比,看看不同藝術載體的呈現效果相差幾何。

對國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可謂被載入史冊的重量級災難,以此真實事件為背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影版由知名導演馮小剛操刀,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等主演,2010年7月22日上映、取得6.5億票房,位居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僅次於冠軍——好萊塢大片《阿凡達》。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類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和劇集的“異變”呢?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

筆者以災難、刑偵兩類現實主義題材為參照座標,分別找了對應的電影和劇集進行對比,看看不同藝術載體的呈現效果相差幾何。

對國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可謂被載入史冊的重量級災難,以此真實事件為背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影版由知名導演馮小剛操刀,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等主演,2010年7月22日上映、取得6.5億票房,位居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僅次於冠軍——好萊塢大片《阿凡達》。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劇版由知名導演姚曉峰執導,陳小藝,張涵予,張國立,佟麗婭等主演,在一劇四星的時代,於2013年5月3日登陸山東、湖北、遼寧、河北四家衛視。

兩者皆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該書在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講述了一個“23秒”和“32年”的故事,即:一場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後,一個倖存女孩32年的成長曆程。

電影公映後,無數觀眾被銀屏裡高度還原的災難場面所震撼,又為餘震後母女失散、女孩如飄零落葉般無助而揪心。在影版大獲成功後,出品方華誼嗅到了延展開發的價值,於是三年後劇版登場。

電視劇《唐山大地震》的編劇霍昕曾表示: “電視劇版將非常完整地呈現原著的故事情節,並將電影版中的精華部分加入進去。”在劇情上,詳細講述了李元妮、萬達母子與女兒萬登震後32年的生命軌跡,並呈現了四組家庭地震前後的悲歡離合。

儘管每集45分鐘、共38集的劇版含金量更高、信息量更大,也有更多的篇幅塑造人物和鋪陳故事,但劇版的反響相比影版卻打了折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豆瓣評分人數的萬千量級差異,和0.5的分數差距(影版7.6分,劇版7.1分)。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類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和劇集的“異變”呢?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

筆者以災難、刑偵兩類現實主義題材為參照座標,分別找了對應的電影和劇集進行對比,看看不同藝術載體的呈現效果相差幾何。

對國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可謂被載入史冊的重量級災難,以此真實事件為背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影版由知名導演馮小剛操刀,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等主演,2010年7月22日上映、取得6.5億票房,位居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僅次於冠軍——好萊塢大片《阿凡達》。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劇版由知名導演姚曉峰執導,陳小藝,張涵予,張國立,佟麗婭等主演,在一劇四星的時代,於2013年5月3日登陸山東、湖北、遼寧、河北四家衛視。

兩者皆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該書在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講述了一個“23秒”和“32年”的故事,即:一場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後,一個倖存女孩32年的成長曆程。

電影公映後,無數觀眾被銀屏裡高度還原的災難場面所震撼,又為餘震後母女失散、女孩如飄零落葉般無助而揪心。在影版大獲成功後,出品方華誼嗅到了延展開發的價值,於是三年後劇版登場。

電視劇《唐山大地震》的編劇霍昕曾表示: “電視劇版將非常完整地呈現原著的故事情節,並將電影版中的精華部分加入進去。”在劇情上,詳細講述了李元妮、萬達母子與女兒萬登震後32年的生命軌跡,並呈現了四組家庭地震前後的悲歡離合。

儘管每集45分鐘、共38集的劇版含金量更高、信息量更大,也有更多的篇幅塑造人物和鋪陳故事,但劇版的反響相比影版卻打了折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豆瓣評分人數的萬千量級差異,和0.5的分數差距(影版7.6分,劇版7.1分)。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根據2011年“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先後改編了刑偵題材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和電影《湄公河行動》。

其中,劇版由由公安部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雲南省公安廳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採用杜比5.1立體聲呈現激烈的槍戰爆破場面,高度還原了案件。不僅在首播時取得同時段收視率冠軍,還榮獲了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受到緝毒警察的高度肯定,豆瓣評分高達8.1。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類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和劇集的“異變”呢?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

筆者以災難、刑偵兩類現實主義題材為參照座標,分別找了對應的電影和劇集進行對比,看看不同藝術載體的呈現效果相差幾何。

對國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可謂被載入史冊的重量級災難,以此真實事件為背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影版由知名導演馮小剛操刀,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等主演,2010年7月22日上映、取得6.5億票房,位居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僅次於冠軍——好萊塢大片《阿凡達》。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劇版由知名導演姚曉峰執導,陳小藝,張涵予,張國立,佟麗婭等主演,在一劇四星的時代,於2013年5月3日登陸山東、湖北、遼寧、河北四家衛視。

兩者皆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該書在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講述了一個“23秒”和“32年”的故事,即:一場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後,一個倖存女孩32年的成長曆程。

電影公映後,無數觀眾被銀屏裡高度還原的災難場面所震撼,又為餘震後母女失散、女孩如飄零落葉般無助而揪心。在影版大獲成功後,出品方華誼嗅到了延展開發的價值,於是三年後劇版登場。

電視劇《唐山大地震》的編劇霍昕曾表示: “電視劇版將非常完整地呈現原著的故事情節,並將電影版中的精華部分加入進去。”在劇情上,詳細講述了李元妮、萬達母子與女兒萬登震後32年的生命軌跡,並呈現了四組家庭地震前後的悲歡離合。

儘管每集45分鐘、共38集的劇版含金量更高、信息量更大,也有更多的篇幅塑造人物和鋪陳故事,但劇版的反響相比影版卻打了折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豆瓣評分人數的萬千量級差異,和0.5的分數差距(影版7.6分,劇版7.1分)。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根據2011年“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先後改編了刑偵題材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和電影《湄公河行動》。

其中,劇版由由公安部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雲南省公安廳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採用杜比5.1立體聲呈現激烈的槍戰爆破場面,高度還原了案件。不僅在首播時取得同時段收視率冠軍,還榮獲了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受到緝毒警察的高度肯定,豆瓣評分高達8.1。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電影《湄公河行動》,則憑藉緝毒警與毒販鬥智鬥勇險象環生的劇情,牢牢吸引觀眾眼球,而試聽震撼力極強的爆破戲和特效,又看得人腎上腺素飆升。該片實現了主旋律與商業片的完美融合,以11.86億票房拿下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第六名。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類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和劇集的“異變”呢?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

筆者以災難、刑偵兩類現實主義題材為參照座標,分別找了對應的電影和劇集進行對比,看看不同藝術載體的呈現效果相差幾何。

對國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可謂被載入史冊的重量級災難,以此真實事件為背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影版由知名導演馮小剛操刀,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等主演,2010年7月22日上映、取得6.5億票房,位居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僅次於冠軍——好萊塢大片《阿凡達》。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劇版由知名導演姚曉峰執導,陳小藝,張涵予,張國立,佟麗婭等主演,在一劇四星的時代,於2013年5月3日登陸山東、湖北、遼寧、河北四家衛視。

兩者皆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該書在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講述了一個“23秒”和“32年”的故事,即:一場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後,一個倖存女孩32年的成長曆程。

電影公映後,無數觀眾被銀屏裡高度還原的災難場面所震撼,又為餘震後母女失散、女孩如飄零落葉般無助而揪心。在影版大獲成功後,出品方華誼嗅到了延展開發的價值,於是三年後劇版登場。

電視劇《唐山大地震》的編劇霍昕曾表示: “電視劇版將非常完整地呈現原著的故事情節,並將電影版中的精華部分加入進去。”在劇情上,詳細講述了李元妮、萬達母子與女兒萬登震後32年的生命軌跡,並呈現了四組家庭地震前後的悲歡離合。

儘管每集45分鐘、共38集的劇版含金量更高、信息量更大,也有更多的篇幅塑造人物和鋪陳故事,但劇版的反響相比影版卻打了折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豆瓣評分人數的萬千量級差異,和0.5的分數差距(影版7.6分,劇版7.1分)。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根據2011年“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先後改編了刑偵題材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和電影《湄公河行動》。

其中,劇版由由公安部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雲南省公安廳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採用杜比5.1立體聲呈現激烈的槍戰爆破場面,高度還原了案件。不僅在首播時取得同時段收視率冠軍,還榮獲了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受到緝毒警察的高度肯定,豆瓣評分高達8.1。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電影《湄公河行動》,則憑藉緝毒警與毒販鬥智鬥勇險象環生的劇情,牢牢吸引觀眾眼球,而試聽震撼力極強的爆破戲和特效,又看得人腎上腺素飆升。該片實現了主旋律與商業片的完美融合,以11.86億票房拿下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第六名。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可見,刑偵題材的電影與劇集,儘管為兩種不同的藝術載體,試聽語言體系也有所差別,但只要抓住核心——亦正亦邪的人物、如同美劇的快節奏敘事手法、燒腦的貓鼠遊戲,就能打通影劇的壁壘。

影劇嚴肅題材差異化的背後“隱情”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究其原因,無非是視聽語言、受眾、傳播介質、觀看環境、製作體系等幾大方面。

首先,電影與劇集的體量差異較大,為故事提供的表現空間天差地別,影響到觀眾的同頻共振。受限於時長篇幅,電影通常會提煉真實事件中的重點情節並集中展現,濃縮故事精華,以少而精的原則最大化調動觀眾的情緒點。

劇集的篇幅較長,在真實事件素材量有限的前提下,暫且不論是否注水,要想支撐起充足的體量,勢必要添加新的故事線或者加入新的次要人物才能使劇情變得豐滿。這樣一來,難免會陷入過多呈現細枝末節的喧賓奪主怪圈,稀釋了觀劇的高潮點,分散了激發觀眾共情的驅動力。

尤其對涉及到生死等嚴肅議題的現實主義題材,沉重的底色更需要卯足勁聚攏釋放,才能產生“核武器”般的效果。

拿刑偵重案題材來說,自早年的《重案六組》系列之後也難出經典,直到今年愛奇藝的網劇《破冰行動》再次掀起水花,對於這一久未取得高關注度的傳統題材來說,實屬難得。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類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和劇集的“異變”呢?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

筆者以災難、刑偵兩類現實主義題材為參照座標,分別找了對應的電影和劇集進行對比,看看不同藝術載體的呈現效果相差幾何。

對國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可謂被載入史冊的重量級災難,以此真實事件為背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影版由知名導演馮小剛操刀,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等主演,2010年7月22日上映、取得6.5億票房,位居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僅次於冠軍——好萊塢大片《阿凡達》。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劇版由知名導演姚曉峰執導,陳小藝,張涵予,張國立,佟麗婭等主演,在一劇四星的時代,於2013年5月3日登陸山東、湖北、遼寧、河北四家衛視。

兩者皆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該書在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講述了一個“23秒”和“32年”的故事,即:一場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後,一個倖存女孩32年的成長曆程。

電影公映後,無數觀眾被銀屏裡高度還原的災難場面所震撼,又為餘震後母女失散、女孩如飄零落葉般無助而揪心。在影版大獲成功後,出品方華誼嗅到了延展開發的價值,於是三年後劇版登場。

電視劇《唐山大地震》的編劇霍昕曾表示: “電視劇版將非常完整地呈現原著的故事情節,並將電影版中的精華部分加入進去。”在劇情上,詳細講述了李元妮、萬達母子與女兒萬登震後32年的生命軌跡,並呈現了四組家庭地震前後的悲歡離合。

儘管每集45分鐘、共38集的劇版含金量更高、信息量更大,也有更多的篇幅塑造人物和鋪陳故事,但劇版的反響相比影版卻打了折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豆瓣評分人數的萬千量級差異,和0.5的分數差距(影版7.6分,劇版7.1分)。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根據2011年“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先後改編了刑偵題材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和電影《湄公河行動》。

其中,劇版由由公安部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雲南省公安廳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採用杜比5.1立體聲呈現激烈的槍戰爆破場面,高度還原了案件。不僅在首播時取得同時段收視率冠軍,還榮獲了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受到緝毒警察的高度肯定,豆瓣評分高達8.1。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電影《湄公河行動》,則憑藉緝毒警與毒販鬥智鬥勇險象環生的劇情,牢牢吸引觀眾眼球,而試聽震撼力極強的爆破戲和特效,又看得人腎上腺素飆升。該片實現了主旋律與商業片的完美融合,以11.86億票房拿下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第六名。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可見,刑偵題材的電影與劇集,儘管為兩種不同的藝術載體,試聽語言體系也有所差別,但只要抓住核心——亦正亦邪的人物、如同美劇的快節奏敘事手法、燒腦的貓鼠遊戲,就能打通影劇的壁壘。

影劇嚴肅題材差異化的背後“隱情”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究其原因,無非是視聽語言、受眾、傳播介質、觀看環境、製作體系等幾大方面。

首先,電影與劇集的體量差異較大,為故事提供的表現空間天差地別,影響到觀眾的同頻共振。受限於時長篇幅,電影通常會提煉真實事件中的重點情節並集中展現,濃縮故事精華,以少而精的原則最大化調動觀眾的情緒點。

劇集的篇幅較長,在真實事件素材量有限的前提下,暫且不論是否注水,要想支撐起充足的體量,勢必要添加新的故事線或者加入新的次要人物才能使劇情變得豐滿。這樣一來,難免會陷入過多呈現細枝末節的喧賓奪主怪圈,稀釋了觀劇的高潮點,分散了激發觀眾共情的驅動力。

尤其對涉及到生死等嚴肅議題的現實主義題材,沉重的底色更需要卯足勁聚攏釋放,才能產生“核武器”般的效果。

拿刑偵重案題材來說,自早年的《重案六組》系列之後也難出經典,直到今年愛奇藝的網劇《破冰行動》再次掀起水花,對於這一久未取得高關注度的傳統題材來說,實屬難得。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顯然,電影在這方面具有優勢。試想一下《我不是藥神》這枚聚焦醫療題材的大銀幕催淚彈,如果放到幾十集的劇裡,還能發揮強大威力嗎?這或許也是《唐山大地震》劇版不如影版的“癥結”所在。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類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和劇集的“異變”呢?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

筆者以災難、刑偵兩類現實主義題材為參照座標,分別找了對應的電影和劇集進行對比,看看不同藝術載體的呈現效果相差幾何。

對國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可謂被載入史冊的重量級災難,以此真實事件為背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影版由知名導演馮小剛操刀,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等主演,2010年7月22日上映、取得6.5億票房,位居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僅次於冠軍——好萊塢大片《阿凡達》。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劇版由知名導演姚曉峰執導,陳小藝,張涵予,張國立,佟麗婭等主演,在一劇四星的時代,於2013年5月3日登陸山東、湖北、遼寧、河北四家衛視。

兩者皆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該書在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講述了一個“23秒”和“32年”的故事,即:一場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後,一個倖存女孩32年的成長曆程。

電影公映後,無數觀眾被銀屏裡高度還原的災難場面所震撼,又為餘震後母女失散、女孩如飄零落葉般無助而揪心。在影版大獲成功後,出品方華誼嗅到了延展開發的價值,於是三年後劇版登場。

電視劇《唐山大地震》的編劇霍昕曾表示: “電視劇版將非常完整地呈現原著的故事情節,並將電影版中的精華部分加入進去。”在劇情上,詳細講述了李元妮、萬達母子與女兒萬登震後32年的生命軌跡,並呈現了四組家庭地震前後的悲歡離合。

儘管每集45分鐘、共38集的劇版含金量更高、信息量更大,也有更多的篇幅塑造人物和鋪陳故事,但劇版的反響相比影版卻打了折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豆瓣評分人數的萬千量級差異,和0.5的分數差距(影版7.6分,劇版7.1分)。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根據2011年“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先後改編了刑偵題材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和電影《湄公河行動》。

其中,劇版由由公安部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雲南省公安廳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採用杜比5.1立體聲呈現激烈的槍戰爆破場面,高度還原了案件。不僅在首播時取得同時段收視率冠軍,還榮獲了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受到緝毒警察的高度肯定,豆瓣評分高達8.1。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電影《湄公河行動》,則憑藉緝毒警與毒販鬥智鬥勇險象環生的劇情,牢牢吸引觀眾眼球,而試聽震撼力極強的爆破戲和特效,又看得人腎上腺素飆升。該片實現了主旋律與商業片的完美融合,以11.86億票房拿下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第六名。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可見,刑偵題材的電影與劇集,儘管為兩種不同的藝術載體,試聽語言體系也有所差別,但只要抓住核心——亦正亦邪的人物、如同美劇的快節奏敘事手法、燒腦的貓鼠遊戲,就能打通影劇的壁壘。

影劇嚴肅題材差異化的背後“隱情”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究其原因,無非是視聽語言、受眾、傳播介質、觀看環境、製作體系等幾大方面。

首先,電影與劇集的體量差異較大,為故事提供的表現空間天差地別,影響到觀眾的同頻共振。受限於時長篇幅,電影通常會提煉真實事件中的重點情節並集中展現,濃縮故事精華,以少而精的原則最大化調動觀眾的情緒點。

劇集的篇幅較長,在真實事件素材量有限的前提下,暫且不論是否注水,要想支撐起充足的體量,勢必要添加新的故事線或者加入新的次要人物才能使劇情變得豐滿。這樣一來,難免會陷入過多呈現細枝末節的喧賓奪主怪圈,稀釋了觀劇的高潮點,分散了激發觀眾共情的驅動力。

尤其對涉及到生死等嚴肅議題的現實主義題材,沉重的底色更需要卯足勁聚攏釋放,才能產生“核武器”般的效果。

拿刑偵重案題材來說,自早年的《重案六組》系列之後也難出經典,直到今年愛奇藝的網劇《破冰行動》再次掀起水花,對於這一久未取得高關注度的傳統題材來說,實屬難得。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顯然,電影在這方面具有優勢。試想一下《我不是藥神》這枚聚焦醫療題材的大銀幕催淚彈,如果放到幾十集的劇裡,還能發揮強大威力嗎?這或許也是《唐山大地震》劇版不如影版的“癥結”所在。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其次,諸如災難片這類直擊人性的深刻現實題材,強烈的影像風格能滿足觀眾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電影的試聽語言無疑是更貼合的一種表達方式。對於畫面尺度而言,電影相較作為大眾娛樂消費的劇集而言,影像風格可以更大膽,加上大銀屏上輪番轟炸的視覺特效,能帶來巨大的震撼力,而受制於傳播介質的劇集,在這方面則會削弱感官享受度。

一些知名導演先鋒前衛的創作理念更能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看體驗。譬如馮小剛在執導《唐山大地震》時,在地震前中後期運用不同的色調錶達電影蘊含的深刻內涵。

"

今年暑期檔剛上映6天的《烈火英雄》票房突破7億,初現爆款品相。往前追溯,2018年《我不是藥神》斬獲31億票房,豆瓣上117萬人打出9分。2016年公映的《湄公河行動》則以黑馬之姿逆襲,拿下11.86億票房的同時取得豆瓣8分的高口碑。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這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反觀小熒屏網臺劇,雖然在近幾年提倡的現實主義大旗下頻出佳作,但大部分的主題卻相對較“輕”。要麼是家長裡短的都市劇,如《都挺好》;要麼是年代劇、古裝劇等新型現實主義劇集,如《正陽門下小女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某種程度而言,影視創作者似乎更傾向於以電影為載體呈現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二次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這類題材此前也拍過劇,但取得的反響相比電影,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但也有特殊。譬如《唐山大地震》的影版優於劇版,但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就不分上下。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類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和劇集的“異變”呢?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

筆者以災難、刑偵兩類現實主義題材為參照座標,分別找了對應的電影和劇集進行對比,看看不同藝術載體的呈現效果相差幾何。

對國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可謂被載入史冊的重量級災難,以此真實事件為背景先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影版由知名導演馮小剛操刀,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等主演,2010年7月22日上映、取得6.5億票房,位居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僅次於冠軍——好萊塢大片《阿凡達》。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劇版由知名導演姚曉峰執導,陳小藝,張涵予,張國立,佟麗婭等主演,在一劇四星的時代,於2013年5月3日登陸山東、湖北、遼寧、河北四家衛視。

兩者皆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該書在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講述了一個“23秒”和“32年”的故事,即:一場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後,一個倖存女孩32年的成長曆程。

電影公映後,無數觀眾被銀屏裡高度還原的災難場面所震撼,又為餘震後母女失散、女孩如飄零落葉般無助而揪心。在影版大獲成功後,出品方華誼嗅到了延展開發的價值,於是三年後劇版登場。

電視劇《唐山大地震》的編劇霍昕曾表示: “電視劇版將非常完整地呈現原著的故事情節,並將電影版中的精華部分加入進去。”在劇情上,詳細講述了李元妮、萬達母子與女兒萬登震後32年的生命軌跡,並呈現了四組家庭地震前後的悲歡離合。

儘管每集45分鐘、共38集的劇版含金量更高、信息量更大,也有更多的篇幅塑造人物和鋪陳故事,但劇版的反響相比影版卻打了折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豆瓣評分人數的萬千量級差異,和0.5的分數差距(影版7.6分,劇版7.1分)。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根據2011年“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先後改編了刑偵題材電視劇《湄公河大案》和電影《湄公河行動》。

其中,劇版由由公安部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雲南省公安廳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採用杜比5.1立體聲呈現激烈的槍戰爆破場面,高度還原了案件。不僅在首播時取得同時段收視率冠軍,還榮獲了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受到緝毒警察的高度肯定,豆瓣評分高達8.1。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電影《湄公河行動》,則憑藉緝毒警與毒販鬥智鬥勇險象環生的劇情,牢牢吸引觀眾眼球,而試聽震撼力極強的爆破戲和特效,又看得人腎上腺素飆升。該片實現了主旋律與商業片的完美融合,以11.86億票房拿下當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第六名。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可見,刑偵題材的電影與劇集,儘管為兩種不同的藝術載體,試聽語言體系也有所差別,但只要抓住核心——亦正亦邪的人物、如同美劇的快節奏敘事手法、燒腦的貓鼠遊戲,就能打通影劇的壁壘。

影劇嚴肅題材差異化的背後“隱情”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與劇集反響兩極化,究其原因,無非是視聽語言、受眾、傳播介質、觀看環境、製作體系等幾大方面。

首先,電影與劇集的體量差異較大,為故事提供的表現空間天差地別,影響到觀眾的同頻共振。受限於時長篇幅,電影通常會提煉真實事件中的重點情節並集中展現,濃縮故事精華,以少而精的原則最大化調動觀眾的情緒點。

劇集的篇幅較長,在真實事件素材量有限的前提下,暫且不論是否注水,要想支撐起充足的體量,勢必要添加新的故事線或者加入新的次要人物才能使劇情變得豐滿。這樣一來,難免會陷入過多呈現細枝末節的喧賓奪主怪圈,稀釋了觀劇的高潮點,分散了激發觀眾共情的驅動力。

尤其對涉及到生死等嚴肅議題的現實主義題材,沉重的底色更需要卯足勁聚攏釋放,才能產生“核武器”般的效果。

拿刑偵重案題材來說,自早年的《重案六組》系列之後也難出經典,直到今年愛奇藝的網劇《破冰行動》再次掀起水花,對於這一久未取得高關注度的傳統題材來說,實屬難得。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顯然,電影在這方面具有優勢。試想一下《我不是藥神》這枚聚焦醫療題材的大銀幕催淚彈,如果放到幾十集的劇裡,還能發揮強大威力嗎?這或許也是《唐山大地震》劇版不如影版的“癥結”所在。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其次,諸如災難片這類直擊人性的深刻現實題材,強烈的影像風格能滿足觀眾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電影的試聽語言無疑是更貼合的一種表達方式。對於畫面尺度而言,電影相較作為大眾娛樂消費的劇集而言,影像風格可以更大膽,加上大銀屏上輪番轟炸的視覺特效,能帶來巨大的震撼力,而受制於傳播介質的劇集,在這方面則會削弱感官享受度。

一些知名導演先鋒前衛的創作理念更能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看體驗。譬如馮小剛在執導《唐山大地震》時,在地震前中後期運用不同的色調錶達電影蘊含的深刻內涵。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嚴肅題材,難開影視“雙生花”?

再次,電影和劇集的受眾不同,註定了表達手段的迥異,這也將影響到播出效果。電影需要買票觀看,觀看門檻較高,受眾面相對較窄,而且有時候導演的作者化表達容易曲高和寡、勸退觀眾,影響影片的口碑發酵。

劇集則面向大眾,觀看門檻相對較低,能用接地氣的手法吸引首波觀眾,只要品質過硬,就能實現長尾效應。

最後,電影與劇集的觀看環境也決定了作品能否出圈,尤其是對厚重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而言,前者的封閉觀看環境和後者的開放觀看環境,會對觀眾的情緒積累爆發和影視作品的初期口碑起到關鍵作用。

顯然,電影院的封閉環境更利於沉浸觀看。人們無法對電影進行實時互動,因此會更聚精會神於影片上。尤其當被擊中痛點時,觀眾會萌生出強烈的表達欲積壓在心頭,觀影結束後,第一時間通過朋友圈、豆瓣、知乎等社交平臺或貓眼、淘票票等票務平臺分享觀後感。由此形成強大的自來水為影片口碑加持,滾雪球效應再反哺回票房。

反觀劇集,碎片化的觀看環境,讓受眾能通過彈幕等方式隨時直抒胸臆,一旦情緒被分流,就難以被聚合引爆。

再看看鄰國韓國,它們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視作品,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改變了法律法規的制定。

無論是斬獲第3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關於未成年少女慘遭性侵、心靈重建的溫情影片《素媛》,還是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進行創作、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熔爐》,儘管影片中人說著異於我們的母語,但普世情感卻是共通的。

相較於電影的大放異彩,韓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視劇傳唱度則稍弱。可見這類聚焦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或許更適合以電影為載體。

眼光放回國內,這條探索的道路還很漫長。然而不論怎樣,電影和劇集只是藝術表現手段,當它們承載著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探討嚴肅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並不意味著前者會絕對碾壓後者。只要創作者懂得在表達時揚長避短,找到觀眾的共情點,才是作品真正的“殺手鐗”。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