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胡楊是沙漠民族選擇住所的標誌,可以有效地避免風沙侵襲

如今達裡雅布依鄉因為秋季滿眼的金色胡楊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但由於交通極其不便,能夠真正到達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攝影師張昊參與了沙漠營地的建設,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地方生活了幾個月。在這段日子裡,他不僅僅把鏡頭對準了金色的胡楊,也記錄下了這些生活在沙漠深處人們的真實生活。

不同於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沙漠中的鹽鹼地無法耕種,只能放牧。這裡沒有廣闊的草原,炎熱的氣候也無法飼養牛馬,只能放牧少量的羊群。惡劣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迫使克里雅人小心控制著羊群的數量,達裡雅布依鄉以外的每一戶零散人家至少要相隔5 公里以上才能保證各自足夠的放牧空間。房子用紅柳枝和河泥搭建而成,每戶人家都孤獨地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胡楊是沙漠民族選擇住所的標誌,可以有效地避免風沙侵襲

如今達裡雅布依鄉因為秋季滿眼的金色胡楊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但由於交通極其不便,能夠真正到達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攝影師張昊參與了沙漠營地的建設,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地方生活了幾個月。在這段日子裡,他不僅僅把鏡頭對準了金色的胡楊,也記錄下了這些生活在沙漠深處人們的真實生活。

不同於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沙漠中的鹽鹼地無法耕種,只能放牧。這裡沒有廣闊的草原,炎熱的氣候也無法飼養牛馬,只能放牧少量的羊群。惡劣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迫使克里雅人小心控制著羊群的數量,達裡雅布依鄉以外的每一戶零散人家至少要相隔5 公里以上才能保證各自足夠的放牧空間。房子用紅柳枝和河泥搭建而成,每戶人家都孤獨地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胡楊是沙漠民族選擇住所的標誌,可以有效地避免風沙侵襲

如今達裡雅布依鄉因為秋季滿眼的金色胡楊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但由於交通極其不便,能夠真正到達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攝影師張昊參與了沙漠營地的建設,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地方生活了幾個月。在這段日子裡,他不僅僅把鏡頭對準了金色的胡楊,也記錄下了這些生活在沙漠深處人們的真實生活。

不同於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沙漠中的鹽鹼地無法耕種,只能放牧。這裡沒有廣闊的草原,炎熱的氣候也無法飼養牛馬,只能放牧少量的羊群。惡劣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迫使克里雅人小心控制著羊群的數量,達裡雅布依鄉以外的每一戶零散人家至少要相隔5 公里以上才能保證各自足夠的放牧空間。房子用紅柳枝和河泥搭建而成,每戶人家都孤獨地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為了發展鄉里的經濟,除了放羊和種植蓯蓉以外,

當地政府還組織機構搭建營地,希望能通過旅遊帶來收入

達裡雅布依鄉的人們居住在一起,生活也並不枯燥乏味。除了放牧,他們也做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種植蓯蓉。這種寄生在紅柳根部的中草藥有著很大的經濟價值,羊群和蓯蓉構成了鄉里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每週一,鄉里都會舉辦升旗儀式,村中的大人和小孩都會參加,之後孩子們要去上學,大人則回家各自工作。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胡楊是沙漠民族選擇住所的標誌,可以有效地避免風沙侵襲

如今達裡雅布依鄉因為秋季滿眼的金色胡楊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但由於交通極其不便,能夠真正到達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攝影師張昊參與了沙漠營地的建設,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地方生活了幾個月。在這段日子裡,他不僅僅把鏡頭對準了金色的胡楊,也記錄下了這些生活在沙漠深處人們的真實生活。

不同於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沙漠中的鹽鹼地無法耕種,只能放牧。這裡沒有廣闊的草原,炎熱的氣候也無法飼養牛馬,只能放牧少量的羊群。惡劣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迫使克里雅人小心控制著羊群的數量,達裡雅布依鄉以外的每一戶零散人家至少要相隔5 公里以上才能保證各自足夠的放牧空間。房子用紅柳枝和河泥搭建而成,每戶人家都孤獨地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為了發展鄉里的經濟,除了放羊和種植蓯蓉以外,

當地政府還組織機構搭建營地,希望能通過旅遊帶來收入

達裡雅布依鄉的人們居住在一起,生活也並不枯燥乏味。除了放牧,他們也做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種植蓯蓉。這種寄生在紅柳根部的中草藥有著很大的經濟價值,羊群和蓯蓉構成了鄉里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每週一,鄉里都會舉辦升旗儀式,村中的大人和小孩都會參加,之後孩子們要去上學,大人則回家各自工作。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胡楊是沙漠民族選擇住所的標誌,可以有效地避免風沙侵襲

如今達裡雅布依鄉因為秋季滿眼的金色胡楊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但由於交通極其不便,能夠真正到達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攝影師張昊參與了沙漠營地的建設,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地方生活了幾個月。在這段日子裡,他不僅僅把鏡頭對準了金色的胡楊,也記錄下了這些生活在沙漠深處人們的真實生活。

不同於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沙漠中的鹽鹼地無法耕種,只能放牧。這裡沒有廣闊的草原,炎熱的氣候也無法飼養牛馬,只能放牧少量的羊群。惡劣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迫使克里雅人小心控制著羊群的數量,達裡雅布依鄉以外的每一戶零散人家至少要相隔5 公里以上才能保證各自足夠的放牧空間。房子用紅柳枝和河泥搭建而成,每戶人家都孤獨地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為了發展鄉里的經濟,除了放羊和種植蓯蓉以外,

當地政府還組織機構搭建營地,希望能通過旅遊帶來收入

達裡雅布依鄉的人們居住在一起,生活也並不枯燥乏味。除了放牧,他們也做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種植蓯蓉。這種寄生在紅柳根部的中草藥有著很大的經濟價值,羊群和蓯蓉構成了鄉里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每週一,鄉里都會舉辦升旗儀式,村中的大人和小孩都會參加,之後孩子們要去上學,大人則回家各自工作。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即便生活在沙漠的中心,克里雅人也十分愛乾淨。村裡的婦女每天都要清掃家裡由黃沙構成的院子。掃帚在沙子上留下一道道不算平整的痕跡,這種清掃並不是掃掉灰塵,而是清理掉沙子中的垃圾。沙漠的腹地水源極其珍貴,所以當地人每天只用小壺裝水,在院子角落稍作清潔。由於和外界的交通並不便利,開車又很容易被不斷變化的河水阻礙去路。摩托車是當地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過在早上梳洗的時候,摩托車的反光鏡也成為了當地人的“梳妝鏡。”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胡楊是沙漠民族選擇住所的標誌,可以有效地避免風沙侵襲

如今達裡雅布依鄉因為秋季滿眼的金色胡楊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但由於交通極其不便,能夠真正到達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攝影師張昊參與了沙漠營地的建設,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地方生活了幾個月。在這段日子裡,他不僅僅把鏡頭對準了金色的胡楊,也記錄下了這些生活在沙漠深處人們的真實生活。

不同於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沙漠中的鹽鹼地無法耕種,只能放牧。這裡沒有廣闊的草原,炎熱的氣候也無法飼養牛馬,只能放牧少量的羊群。惡劣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迫使克里雅人小心控制著羊群的數量,達裡雅布依鄉以外的每一戶零散人家至少要相隔5 公里以上才能保證各自足夠的放牧空間。房子用紅柳枝和河泥搭建而成,每戶人家都孤獨地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為了發展鄉里的經濟,除了放羊和種植蓯蓉以外,

當地政府還組織機構搭建營地,希望能通過旅遊帶來收入

達裡雅布依鄉的人們居住在一起,生活也並不枯燥乏味。除了放牧,他們也做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種植蓯蓉。這種寄生在紅柳根部的中草藥有著很大的經濟價值,羊群和蓯蓉構成了鄉里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每週一,鄉里都會舉辦升旗儀式,村中的大人和小孩都會參加,之後孩子們要去上學,大人則回家各自工作。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即便生活在沙漠的中心,克里雅人也十分愛乾淨。村裡的婦女每天都要清掃家裡由黃沙構成的院子。掃帚在沙子上留下一道道不算平整的痕跡,這種清掃並不是掃掉灰塵,而是清理掉沙子中的垃圾。沙漠的腹地水源極其珍貴,所以當地人每天只用小壺裝水,在院子角落稍作清潔。由於和外界的交通並不便利,開車又很容易被不斷變化的河水阻礙去路。摩托車是當地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過在早上梳洗的時候,摩托車的反光鏡也成為了當地人的“梳妝鏡。”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雖然身處沙漠深處,克里雅人也十分愛乾淨

每天都要用“洗臉壺”洗臉

"

克里雅河的河水來自高聳入雲的崑崙山,順地勢流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流在沙漠的中心消失,卻在這裡孕育了沙漠中心的一群人。他們叫作克里雅人,遺世獨立,被世界遺忘。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克里雅人在沙漠中心建造的房子,

主要用紅柳的枝條和河流中的稀泥作為原材料

達裡雅布依鄉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200 多公里,從和田開車,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就算一路沿河而行,也十分容易因為大大小小的支流而迷路。在第一批探險家開車找到這個沙漠中心的村落之前,村裡人靠步行要走7 天7 夜才能到達“外面的世界”。

這些生活在南疆沙漠腹地中的人種叫作“克里雅人”,被劃分為維吾爾族。沙漠中大大小小的胡楊林綠洲構成了克里雅人的聚落和文化。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們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或是古樓蘭人的後裔,還有人說他們本身就是沙漠裡的土著民族。這個民族最早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20 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給他們做了人種學測量,證實克里雅人其實是印歐民族的後裔。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胡楊是沙漠民族選擇住所的標誌,可以有效地避免風沙侵襲

如今達裡雅布依鄉因為秋季滿眼的金色胡楊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但由於交通極其不便,能夠真正到達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攝影師張昊參與了沙漠營地的建設,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地方生活了幾個月。在這段日子裡,他不僅僅把鏡頭對準了金色的胡楊,也記錄下了這些生活在沙漠深處人們的真實生活。

不同於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沙漠中的鹽鹼地無法耕種,只能放牧。這裡沒有廣闊的草原,炎熱的氣候也無法飼養牛馬,只能放牧少量的羊群。惡劣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迫使克里雅人小心控制著羊群的數量,達裡雅布依鄉以外的每一戶零散人家至少要相隔5 公里以上才能保證各自足夠的放牧空間。房子用紅柳枝和河泥搭建而成,每戶人家都孤獨地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為了發展鄉里的經濟,除了放羊和種植蓯蓉以外,

當地政府還組織機構搭建營地,希望能通過旅遊帶來收入

達裡雅布依鄉的人們居住在一起,生活也並不枯燥乏味。除了放牧,他們也做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種植蓯蓉。這種寄生在紅柳根部的中草藥有著很大的經濟價值,羊群和蓯蓉構成了鄉里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每週一,鄉里都會舉辦升旗儀式,村中的大人和小孩都會參加,之後孩子們要去上學,大人則回家各自工作。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即便生活在沙漠的中心,克里雅人也十分愛乾淨。村裡的婦女每天都要清掃家裡由黃沙構成的院子。掃帚在沙子上留下一道道不算平整的痕跡,這種清掃並不是掃掉灰塵,而是清理掉沙子中的垃圾。沙漠的腹地水源極其珍貴,所以當地人每天只用小壺裝水,在院子角落稍作清潔。由於和外界的交通並不便利,開車又很容易被不斷變化的河水阻礙去路。摩托車是當地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過在早上梳洗的時候,摩托車的反光鏡也成為了當地人的“梳妝鏡。”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雖然身處沙漠深處,克里雅人也十分愛乾淨

每天都要用“洗臉壺”洗臉

活久見!中國沙漠裡的隱居者

摩托車不僅是克里雅人最好的交通工具,

也是早上整理儀容的“好夥伴”

雖然不斷有攝影師、旅行者冒著迷路的危險深入沙漠,找到這個黃沙深處的村莊,但克里雅人依然保持著自己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伴隨著黃沙、胡楊和稀疏的羊群生活在這個黃沙掩映的地方。

與羊群為伴,與黃沙為伍。沙漠深處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處無邊的沙漠之中,克里雅人也有著自己的方向,沿著河流而行,就能回到家鄉,就在那片胡楊林下,在日頭歸於黃土的地方。

和達裡雅布依鄉的人們相處的時間並不難熬,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雖然沒有一點點手機信號,卻有很多不同的事情等待發掘。除了感受當地人平淡的生活、拍攝他們,我還喜歡待在鄉里的“小上海”(一條20 米長的主街道)看街上的孩子們來來去去。到這裡欣賞胡楊風光的最好時機是每年秋季,併入住達裡雅布依鄉旁邊的帳篷營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