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不斷重複的逃離

婚姻 動物 摩西 錢鍾書 唐正洪心得 唐正洪心得 2017-08-26

人,是生而痛苦並快樂的社會動物;而趨利避害,又是人的本性。因而,逃離是人類永恆追求與主題;或者說,人生就是一場不斷重複的逃離。

第一,最典型的逃離——逃離災難。即對天災人禍的逃離。其中,最著名逃離故事有兩個:一是諾亞方舟的故事,即人類乘坐諾亞方舟以自救,是為逃離天災;二是出埃及的故事,即摩西帶領眾人出埃及,是為逃離人禍。

人生,是一場不斷重複的逃離

第二,最普遍的逃離——逃離人群。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論斷:他人即地獄。因此,任何人都在追求逃離他人。這才有了城堡、別墅等建築形式。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精神家園:一塊禁地或聖地。水泊梁山、桃花源等文學意象,均反映了這種逃離情結。而旅遊與出走,則是對逃離的虛擬代償,是精神意義上的出軌與愉情。

第三,最自嗨的逃離——逃離當下。即用未來拯救當下。人生就像通關打怪,永遠期盼下一次。人們常說明天會更好,還會說希望是好個東西。因而,希望是逃離的的另一種講法,而未來是另一種形式的精神家園。這種語言及表達形式的變換,是對逃離情結的的認知升級和美麗包裝。

人生,是一場不斷重複的逃離

第四,最蛋痛的逃離——逃離家庭。有兩種:一是逃離婚姻。如果說他人即地獄,則可說婚姻即枷鎖。錢鍾書的《圍城》講出婚姻內外是雙向逃離,而魯迅的《娜拉走後怎樣》則道出逃離婚姻的真相。二是逃離父母,其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形式上逃離,即追求成長並離開父母,這個容易做到,也終歸可以做到;第二階段是精神上逃離,即追求在精神上從原生家庭迭代逸出,這個很難做到,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未能做到。

第五,最虔誠的逃離——逃離塵世。即用宗教信仰來逃離塵世與世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回到心靈世界,主要是東方宗教,如佛教、道教;二是去往神靈世界,主要是西方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逃離塵世,遁入空門,是最自覺的,也是最絕決的逃離。

人生,是一場不斷重複的逃離

第六,最虛偽的逃離——逃離科技。在沒有科學技術之前,人類社會已經存續了幾千萬年,那時人類活得怡然自得;而科學技術的運用最早不超過近四、五百年前,從此人類不斷追趕科學技術,社會發展呈加速度,結果是人類變得幾乎像上帝一樣全能,但是也活得越來越累。如今,科學技術對人類來說,到底意味著是解放還是奴役,幾乎成了一個哲學問題。人們心安理得地享用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但又立場鮮明地詛咒科學技術的帶來的危害。於是,逃離科技、迴歸自然,又成了一種文化新時尚。

總之,人的一生,逃離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不管人們在想法與觀感上,是否喜歡逃離,或者是否喜歡逃離這種講法,人生逃離都是無法逃離的事實態度。並且,逃離是一種永無休止的循環,它無法自行終止,所以它得以支撐與陪伴人的一生直到終結。所以,雖然講山那邊還是山、紅塵之外還是紅塵,但是逃離仍是個好東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