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綜合實力的角逐。

文|曉曉

根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9年1-6月,中國從日本進口化妝品總額達1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以十幾億元的差額超越韓國和法國,日本首次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縱觀中國化妝品發展史,隨著進口品市場增速加快,10年來,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角色也幾經變遷,這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

從法國第一,演變為日韓之爭

青眼通過梳理近10年中國海關進口化妝品統計數據發現,直到2017年被韓國超越之前,法國始終穩坐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地位。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綜合實力的角逐。

文|曉曉

根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9年1-6月,中國從日本進口化妝品總額達1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以十幾億元的差額超越韓國和法國,日本首次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縱觀中國化妝品發展史,隨著進口品市場增速加快,10年來,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角色也幾經變遷,這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

從法國第一,演變為日韓之爭

青眼通過梳理近10年中國海關進口化妝品統計數據發現,直到2017年被韓國超越之前,法國始終穩坐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地位。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以法國為主的歐洲是世界香水化妝品的發源地,也是迄今世界第一大化妝品出口國。1997年,歐萊雅在一場“法國高新技術展”上第一次進入中國人的視線。此後,“法國製造”就一直成為了高品質的象徵。2008年以來,不僅以歐萊雅、LVMH、香奈兒、科蒂、皮爾法伯為代表的法國企業不斷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還有更多的小眾法國進口品頂著光環進入中國。

2012年,中日釣魚島事件爆發之前,日本化妝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緊隨法國,日本位列中國化妝品第二進口國。因經濟和技術領先,加之地理優勢和文化的相似性,資生堂、花王等日企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2004年,資生堂正式進入中國專營店渠道,到2009年已進駐了4000個化妝品店。它搶佔了高端百貨、大眾商超之外的中端市場,在中國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也直接推動了中國CS渠道的發展。

2012、2013兩年間,由於釣魚島及佳麗寶杜鵑醇事件的負面影響,日本進口化妝品出現連續兩年負增長。尤其是在2013年,同比下滑13%。2012年9月釣魚島事件爆發,國民抵制日貨情緒高漲,2013年7月再次爆發的杜鵑醇事件,亦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於日妝安全性的質疑。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綜合實力的角逐。

文|曉曉

根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9年1-6月,中國從日本進口化妝品總額達1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以十幾億元的差額超越韓國和法國,日本首次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縱觀中國化妝品發展史,隨著進口品市場增速加快,10年來,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角色也幾經變遷,這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

從法國第一,演變為日韓之爭

青眼通過梳理近10年中國海關進口化妝品統計數據發現,直到2017年被韓國超越之前,法國始終穩坐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地位。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以法國為主的歐洲是世界香水化妝品的發源地,也是迄今世界第一大化妝品出口國。1997年,歐萊雅在一場“法國高新技術展”上第一次進入中國人的視線。此後,“法國製造”就一直成為了高品質的象徵。2008年以來,不僅以歐萊雅、LVMH、香奈兒、科蒂、皮爾法伯為代表的法國企業不斷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還有更多的小眾法國進口品頂著光環進入中國。

2012年,中日釣魚島事件爆發之前,日本化妝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緊隨法國,日本位列中國化妝品第二進口國。因經濟和技術領先,加之地理優勢和文化的相似性,資生堂、花王等日企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2004年,資生堂正式進入中國專營店渠道,到2009年已進駐了4000個化妝品店。它搶佔了高端百貨、大眾商超之外的中端市場,在中國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也直接推動了中國CS渠道的發展。

2012、2013兩年間,由於釣魚島及佳麗寶杜鵑醇事件的負面影響,日本進口化妝品出現連續兩年負增長。尤其是在2013年,同比下滑13%。2012年9月釣魚島事件爆發,國民抵制日貨情緒高漲,2013年7月再次爆發的杜鵑醇事件,亦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於日妝安全性的質疑。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與此同時,韓妝開始興起。從2012年開始,韓國化妝品進口額的增速明顯加快,連續三年增幅分別為45%、49%、53%,除了主要國際競爭對手日妝的式微,韓流文化盛行是推動韓妝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以2013年風靡整個亞洲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最為典型。

2015年韓妝在中國的增速達到峰值,進口額同比增長233%,一舉超越美國和日本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二進口國。得益於中國市場,以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為代表的韓國企業度過了高速增長的幾年。據富體美麗報道,2013-2016年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悅詩風吟3年實現近400%的增長,到2016年銷售額突破59億元,在華直營門店超400家。

一個標誌性事件是,2016年,愛茉莉太平洋超越花王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集團排行榜,位列第7位(WWD數據),成為全球十大化妝品公司中唯一的韓國企業。

2016-2017年,韓國薩德事件愈演愈烈,中韓雙邊關係陷入僵局。禁韓令之下,韓流逐漸冷卻。2016年,韓國進口化妝品增速放緩,進口額同比增長49%,次年開始回暖,增速仍高於同期的法國,並在2017年超越法國,首次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而隨著中日雙邊關係緩和,2017年日本化妝品進口額增速達到96%,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也被視為中日經貿關係向好的標誌性事件。2018年中國市場的日本化妝品進口額首次超越法國,2019年上半年再度超越韓國,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化妝品出口連續6年創新高。2018年1-11月,日本化妝品出口額中,包含香港和臺灣地區在內的中國市場佔比達88%。為了應對出口,日本化妝品企業推進增強日本國內產能,資生堂計劃在2019年內時隔36年啟用新工廠,增產護膚品等。

截止2019年上半年,前三大化妝品進口國在中國的體量差亦越來越小,分別為日本118億元、韓國107億元、法國103億元。可見,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地位從此前法國的一家獨大,到如今演變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0年,韓妝進口額翻了60多倍

過去10年,是韓妝在中國市場的黃金時代。2009-2018年,中國自韓國進口化妝品翻了60多倍(增幅為6233%),遠高於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的增速。過去10年,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自日本進口化妝品額、自法國進口化妝品額增幅分別為926%、907%、747%。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綜合實力的角逐。

文|曉曉

根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9年1-6月,中國從日本進口化妝品總額達1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以十幾億元的差額超越韓國和法國,日本首次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縱觀中國化妝品發展史,隨著進口品市場增速加快,10年來,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角色也幾經變遷,這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

從法國第一,演變為日韓之爭

青眼通過梳理近10年中國海關進口化妝品統計數據發現,直到2017年被韓國超越之前,法國始終穩坐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地位。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以法國為主的歐洲是世界香水化妝品的發源地,也是迄今世界第一大化妝品出口國。1997年,歐萊雅在一場“法國高新技術展”上第一次進入中國人的視線。此後,“法國製造”就一直成為了高品質的象徵。2008年以來,不僅以歐萊雅、LVMH、香奈兒、科蒂、皮爾法伯為代表的法國企業不斷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還有更多的小眾法國進口品頂著光環進入中國。

2012年,中日釣魚島事件爆發之前,日本化妝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緊隨法國,日本位列中國化妝品第二進口國。因經濟和技術領先,加之地理優勢和文化的相似性,資生堂、花王等日企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2004年,資生堂正式進入中國專營店渠道,到2009年已進駐了4000個化妝品店。它搶佔了高端百貨、大眾商超之外的中端市場,在中國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也直接推動了中國CS渠道的發展。

2012、2013兩年間,由於釣魚島及佳麗寶杜鵑醇事件的負面影響,日本進口化妝品出現連續兩年負增長。尤其是在2013年,同比下滑13%。2012年9月釣魚島事件爆發,國民抵制日貨情緒高漲,2013年7月再次爆發的杜鵑醇事件,亦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於日妝安全性的質疑。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與此同時,韓妝開始興起。從2012年開始,韓國化妝品進口額的增速明顯加快,連續三年增幅分別為45%、49%、53%,除了主要國際競爭對手日妝的式微,韓流文化盛行是推動韓妝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以2013年風靡整個亞洲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最為典型。

2015年韓妝在中國的增速達到峰值,進口額同比增長233%,一舉超越美國和日本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二進口國。得益於中國市場,以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為代表的韓國企業度過了高速增長的幾年。據富體美麗報道,2013-2016年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悅詩風吟3年實現近400%的增長,到2016年銷售額突破59億元,在華直營門店超400家。

一個標誌性事件是,2016年,愛茉莉太平洋超越花王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集團排行榜,位列第7位(WWD數據),成為全球十大化妝品公司中唯一的韓國企業。

2016-2017年,韓國薩德事件愈演愈烈,中韓雙邊關係陷入僵局。禁韓令之下,韓流逐漸冷卻。2016年,韓國進口化妝品增速放緩,進口額同比增長49%,次年開始回暖,增速仍高於同期的法國,並在2017年超越法國,首次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而隨著中日雙邊關係緩和,2017年日本化妝品進口額增速達到96%,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也被視為中日經貿關係向好的標誌性事件。2018年中國市場的日本化妝品進口額首次超越法國,2019年上半年再度超越韓國,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化妝品出口連續6年創新高。2018年1-11月,日本化妝品出口額中,包含香港和臺灣地區在內的中國市場佔比達88%。為了應對出口,日本化妝品企業推進增強日本國內產能,資生堂計劃在2019年內時隔36年啟用新工廠,增產護膚品等。

截止2019年上半年,前三大化妝品進口國在中國的體量差亦越來越小,分別為日本118億元、韓國107億元、法國103億元。可見,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地位從此前法國的一家獨大,到如今演變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0年,韓妝進口額翻了60多倍

過去10年,是韓妝在中國市場的黃金時代。2009-2018年,中國自韓國進口化妝品翻了60多倍(增幅為6233%),遠高於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的增速。過去10年,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自日本進口化妝品額、自法國進口化妝品額增幅分別為926%、907%、747%。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尤其是在2015年,中國自韓國進口化妝品額實現了223%的增長,此後雖有薩德事件影響,韓妝依然跑贏同期大盤,維持在較高位的增長。不過,自2019年開始,這一良好的增長勢頭開始出現明顯疲軟。2019上半年,中國自韓國進口化妝品額同比僅增長20%,增幅遠低於同期的法國、日本。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引起韓妝式微的主因並非薩德。韓妝在中國市場飽受詬病的水貨管控和經銷模式、中國消費者購物喜好的變化、韓妝本身的創新乏力,或許才是韓妝遇冷的主因。或者說,經歷了10年的爆發式增長後,韓妝開始歸於冷靜。

進口品度過5年紅利期,國貨或將二次騰飛

過去10年,進口品在中國市場化妝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從10.8%提升至34.8%。尤其是自2015年起,在韓妝的帶動下,化妝品進口額增幅明顯上升。可以說,進口品在中國市場度過了5年的紅利期,2015年至2019上半年增幅分別為35.4%、29.8%、42.8%、58.8%、44%;而同期中國化妝品零售額增幅分別為8.8%、8.3%、13.5%、9.6%、13.2%。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綜合實力的角逐。

文|曉曉

根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9年1-6月,中國從日本進口化妝品總額達1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以十幾億元的差額超越韓國和法國,日本首次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縱觀中國化妝品發展史,隨著進口品市場增速加快,10年來,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角色也幾經變遷,這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

從法國第一,演變為日韓之爭

青眼通過梳理近10年中國海關進口化妝品統計數據發現,直到2017年被韓國超越之前,法國始終穩坐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地位。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以法國為主的歐洲是世界香水化妝品的發源地,也是迄今世界第一大化妝品出口國。1997年,歐萊雅在一場“法國高新技術展”上第一次進入中國人的視線。此後,“法國製造”就一直成為了高品質的象徵。2008年以來,不僅以歐萊雅、LVMH、香奈兒、科蒂、皮爾法伯為代表的法國企業不斷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還有更多的小眾法國進口品頂著光環進入中國。

2012年,中日釣魚島事件爆發之前,日本化妝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緊隨法國,日本位列中國化妝品第二進口國。因經濟和技術領先,加之地理優勢和文化的相似性,資生堂、花王等日企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2004年,資生堂正式進入中國專營店渠道,到2009年已進駐了4000個化妝品店。它搶佔了高端百貨、大眾商超之外的中端市場,在中國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也直接推動了中國CS渠道的發展。

2012、2013兩年間,由於釣魚島及佳麗寶杜鵑醇事件的負面影響,日本進口化妝品出現連續兩年負增長。尤其是在2013年,同比下滑13%。2012年9月釣魚島事件爆發,國民抵制日貨情緒高漲,2013年7月再次爆發的杜鵑醇事件,亦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於日妝安全性的質疑。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與此同時,韓妝開始興起。從2012年開始,韓國化妝品進口額的增速明顯加快,連續三年增幅分別為45%、49%、53%,除了主要國際競爭對手日妝的式微,韓流文化盛行是推動韓妝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以2013年風靡整個亞洲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最為典型。

2015年韓妝在中國的增速達到峰值,進口額同比增長233%,一舉超越美國和日本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二進口國。得益於中國市場,以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為代表的韓國企業度過了高速增長的幾年。據富體美麗報道,2013-2016年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悅詩風吟3年實現近400%的增長,到2016年銷售額突破59億元,在華直營門店超400家。

一個標誌性事件是,2016年,愛茉莉太平洋超越花王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集團排行榜,位列第7位(WWD數據),成為全球十大化妝品公司中唯一的韓國企業。

2016-2017年,韓國薩德事件愈演愈烈,中韓雙邊關係陷入僵局。禁韓令之下,韓流逐漸冷卻。2016年,韓國進口化妝品增速放緩,進口額同比增長49%,次年開始回暖,增速仍高於同期的法國,並在2017年超越法國,首次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而隨著中日雙邊關係緩和,2017年日本化妝品進口額增速達到96%,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也被視為中日經貿關係向好的標誌性事件。2018年中國市場的日本化妝品進口額首次超越法國,2019年上半年再度超越韓國,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化妝品出口連續6年創新高。2018年1-11月,日本化妝品出口額中,包含香港和臺灣地區在內的中國市場佔比達88%。為了應對出口,日本化妝品企業推進增強日本國內產能,資生堂計劃在2019年內時隔36年啟用新工廠,增產護膚品等。

截止2019年上半年,前三大化妝品進口國在中國的體量差亦越來越小,分別為日本118億元、韓國107億元、法國103億元。可見,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的地位從此前法國的一家獨大,到如今演變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0年,韓妝進口額翻了60多倍

過去10年,是韓妝在中國市場的黃金時代。2009-2018年,中國自韓國進口化妝品翻了60多倍(增幅為6233%),遠高於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的增速。過去10年,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自日本進口化妝品額、自法國進口化妝品額增幅分別為926%、907%、747%。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尤其是在2015年,中國自韓國進口化妝品額實現了223%的增長,此後雖有薩德事件影響,韓妝依然跑贏同期大盤,維持在較高位的增長。不過,自2019年開始,這一良好的增長勢頭開始出現明顯疲軟。2019上半年,中國自韓國進口化妝品額同比僅增長20%,增幅遠低於同期的法國、日本。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引起韓妝式微的主因並非薩德。韓妝在中國市場飽受詬病的水貨管控和經銷模式、中國消費者購物喜好的變化、韓妝本身的創新乏力,或許才是韓妝遇冷的主因。或者說,經歷了10年的爆發式增長後,韓妝開始歸於冷靜。

進口品度過5年紅利期,國貨或將二次騰飛

過去10年,進口品在中國市場化妝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從10.8%提升至34.8%。尤其是自2015年起,在韓妝的帶動下,化妝品進口額增幅明顯上升。可以說,進口品在中國市場度過了5年的紅利期,2015年至2019上半年增幅分別為35.4%、29.8%、42.8%、58.8%、44%;而同期中國化妝品零售額增幅分別為8.8%、8.3%、13.5%、9.6%、13.2%。

法、韓、日,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10年變遷史

整體來看,化妝品進口額的10年增速遠高於大盤。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2-2014年三年間,化妝品進口額的增速分別為11%、10.9%、9.6%,而同期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增速為17%、13.3%、10%。也就是說,這三年間進口品的增速低於大盤。這三年也是國貨化妝品迎來第一次騰飛的三年,中國化妝品專營店的發展,造就了自然堂、韓束、珀萊雅、韓後等10億級國貨品牌。

從近兩年的發展勢頭來看,國貨化妝品有望迎來第二次騰飛。2018年到2019上半年,雖然進口品增速仍遠高於化妝品零售額整體增速,但進口品增速有放緩趨勢,2018年增幅為58.8%,今年上半年為44%。與之對應的是,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提升,2018年增速為9.6%,今年上半年增幅上升至13.2%。

近兩年,以HFP、完美日記為代表的新銳國貨品牌冒尖而出,短短兩年時間實現了過去傳統品牌10年才能達到的規模。也就是說,國貨化妝品市場份額有望實現第二輪增長,但拉動增長的引擎已經更迭了。

注:文中關於化妝品的統計數據,具體指中國海關統計第33類商品“精油及香膏、香料製品及化妝盥洗品”;

海關總署統計化妝品進口值的原始資料是經海關實際監管的《進出口貿易報關單》,包括一般貿易和跨境貿易兩種方式。

不一樣的視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