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日報評論員 劉木子

8月27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譴責韓國稱“不能重寫歷史”。韓國外交部表示,他們質疑日本是否正視曾給亞洲多國帶來巨大痛苦的黑暗歷史,並指出日本否認歷史並試圖改變歷史的行為不會獲得成功。日韓在這次“外交交鋒”中,算是徹底把各自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

亞太日報評論員 劉木子

8月27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譴責韓國稱“不能重寫歷史”。韓國外交部表示,他們質疑日本是否正視曾給亞洲多國帶來巨大痛苦的黑暗歷史,並指出日本否認歷史並試圖改變歷史的行為不會獲得成功。日韓在這次“外交交鋒”中,算是徹底把各自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日韓衝突:貿易外衣下的歷史問題

資料圖: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圖源:視覺中國)

表面上看,這次日韓衝突的實質是貿易戰。因為最近兩三個月,兩國的衝突都與貿易領域的活動密切相關。

7月1日,日本政府宣佈從4日起,對出口韓國的三種半導體產業原材料加強管制。

8月2日,日本政府決定把韓國從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色清單”中除名,並於28日正式施行。

韓國對此強烈抗議,但日本不為所動,於是韓國在8月12日也表示計劃將日本從貿易“白色清單”中降級,並表示在徵求意見期間,隨時隨地準備好與日本進行對話。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9月2日。但日本並不願意與韓國對話,所以韓國財政部長在8月23日明確表示結束與日本通過對話解決貿易爭端。

不過,貿易戰只是兩國衝突的具體表現,而非實質所在。日韓兩國衝突的根源其實是歷史問題的泛起。

7月初,日本宣佈限制對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稱這因為一些韓國公司對相關材料管理不善,導致這些材料流向朝鮮,威脅了日本的國家安全。但是,日本對此沒有提供任何證據,對保護國家安全這一說法也含糊其辭。之後,安倍晉三在另一場合的表態說出了日本此舉的真實原因,安倍稱韓國在強徵勞工和慰安婦兩大歷史問題上“未能信守承諾”,韓國已成為日本“不可信任的國家”。

我們簡單回顧下安倍提到的這兩大歷史問題。強徵勞工問題指的是,2018年以來,韓國最高法院數次裁決日本公司賠償韓國強迫勞動的受害者案件。日方堅持拒絕賠償,抗議稱所有殖民時代的賠償問題都已在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中得到解決。日方提出成立包含第三國成員的仲裁委員會來解決“強徵勞工索賠案”,但韓國並不接受這一提議。慰安婦問題指的是,文在寅政府對前任朴槿惠政府於2015年12月28日與安倍政府達成的“慰安婦問題協議”提出質疑,有“推翻”之意,引起日本政府強烈不滿。

"

亞太日報評論員 劉木子

8月27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譴責韓國稱“不能重寫歷史”。韓國外交部表示,他們質疑日本是否正視曾給亞洲多國帶來巨大痛苦的黑暗歷史,並指出日本否認歷史並試圖改變歷史的行為不會獲得成功。日韓在這次“外交交鋒”中,算是徹底把各自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日韓衝突:貿易外衣下的歷史問題

資料圖: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圖源:視覺中國)

表面上看,這次日韓衝突的實質是貿易戰。因為最近兩三個月,兩國的衝突都與貿易領域的活動密切相關。

7月1日,日本政府宣佈從4日起,對出口韓國的三種半導體產業原材料加強管制。

8月2日,日本政府決定把韓國從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色清單”中除名,並於28日正式施行。

韓國對此強烈抗議,但日本不為所動,於是韓國在8月12日也表示計劃將日本從貿易“白色清單”中降級,並表示在徵求意見期間,隨時隨地準備好與日本進行對話。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9月2日。但日本並不願意與韓國對話,所以韓國財政部長在8月23日明確表示結束與日本通過對話解決貿易爭端。

不過,貿易戰只是兩國衝突的具體表現,而非實質所在。日韓兩國衝突的根源其實是歷史問題的泛起。

7月初,日本宣佈限制對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稱這因為一些韓國公司對相關材料管理不善,導致這些材料流向朝鮮,威脅了日本的國家安全。但是,日本對此沒有提供任何證據,對保護國家安全這一說法也含糊其辭。之後,安倍晉三在另一場合的表態說出了日本此舉的真實原因,安倍稱韓國在強徵勞工和慰安婦兩大歷史問題上“未能信守承諾”,韓國已成為日本“不可信任的國家”。

我們簡單回顧下安倍提到的這兩大歷史問題。強徵勞工問題指的是,2018年以來,韓國最高法院數次裁決日本公司賠償韓國強迫勞動的受害者案件。日方堅持拒絕賠償,抗議稱所有殖民時代的賠償問題都已在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中得到解決。日方提出成立包含第三國成員的仲裁委員會來解決“強徵勞工索賠案”,但韓國並不接受這一提議。慰安婦問題指的是,文在寅政府對前任朴槿惠政府於2015年12月28日與安倍政府達成的“慰安婦問題協議”提出質疑,有“推翻”之意,引起日本政府強烈不滿。

日韓衝突:貿易外衣下的歷史問題

資料圖:韓國受害勞工舉行集會抗議(圖源:韓聯社)

今年日韓貿易戰的發生,正是這兩大歷史問題不斷髮酵的結果。其實從去年起,歷史問題的“烏雲”就一直籠罩著日韓兩國。2018年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作出判決,就二戰期間日本強徵韓國勞工一案,判處日本企業新日鐵住金賠償4名原告每人一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1萬元),日本對此極為不滿。2019年2月7日,韓國國會議長文喜相表示,日本天皇應當就“慰安婦”一事道歉。安倍表示對文喜相的不當言論深感遺憾,向韓國方面提出強烈抗議。

韓國在貿易戰期間的表態也直指兩國的歷史問題。8月2日,文在寅在緊急內閣會議上指出,“由於我們不幸的歷史,韓國和日本之間有很深的創傷。我們兩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通過縫針、藥物和繃帶來治癒傷口。如果侵略者日本在這麼長時間之後重新揭開舊的創傷,一個瞭解事實的國際社會將永遠不會容忍它。日本必須正視這一問題”,他還明確稱“我們永遠不再輸給日本”。這些堅定決絕的表態背後,正是韓國因曾經被日本殖民而留下的心理創傷和高度自尊。

在日韓這次衝突中,歷史問題是導火索,也是根本癥結所在。日本將歷史問題轉化成貿易報復,迫使韓國在歷史問題上不再對日本“死纏爛打”。但是,日本此舉不僅未能達到預定目標,反而激起了韓國敏感的民族自尊心,使其不僅在貿易上與其針鋒相對,而且將歷史問題與安保問題掛鉤,作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不得不撕去貿易這層“外衣”,直截了當地表態“韓國不能重寫歷史”!

"

亞太日報評論員 劉木子

8月27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譴責韓國稱“不能重寫歷史”。韓國外交部表示,他們質疑日本是否正視曾給亞洲多國帶來巨大痛苦的黑暗歷史,並指出日本否認歷史並試圖改變歷史的行為不會獲得成功。日韓在這次“外交交鋒”中,算是徹底把各自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日韓衝突:貿易外衣下的歷史問題

資料圖: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圖源:視覺中國)

表面上看,這次日韓衝突的實質是貿易戰。因為最近兩三個月,兩國的衝突都與貿易領域的活動密切相關。

7月1日,日本政府宣佈從4日起,對出口韓國的三種半導體產業原材料加強管制。

8月2日,日本政府決定把韓國從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色清單”中除名,並於28日正式施行。

韓國對此強烈抗議,但日本不為所動,於是韓國在8月12日也表示計劃將日本從貿易“白色清單”中降級,並表示在徵求意見期間,隨時隨地準備好與日本進行對話。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9月2日。但日本並不願意與韓國對話,所以韓國財政部長在8月23日明確表示結束與日本通過對話解決貿易爭端。

不過,貿易戰只是兩國衝突的具體表現,而非實質所在。日韓兩國衝突的根源其實是歷史問題的泛起。

7月初,日本宣佈限制對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稱這因為一些韓國公司對相關材料管理不善,導致這些材料流向朝鮮,威脅了日本的國家安全。但是,日本對此沒有提供任何證據,對保護國家安全這一說法也含糊其辭。之後,安倍晉三在另一場合的表態說出了日本此舉的真實原因,安倍稱韓國在強徵勞工和慰安婦兩大歷史問題上“未能信守承諾”,韓國已成為日本“不可信任的國家”。

我們簡單回顧下安倍提到的這兩大歷史問題。強徵勞工問題指的是,2018年以來,韓國最高法院數次裁決日本公司賠償韓國強迫勞動的受害者案件。日方堅持拒絕賠償,抗議稱所有殖民時代的賠償問題都已在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中得到解決。日方提出成立包含第三國成員的仲裁委員會來解決“強徵勞工索賠案”,但韓國並不接受這一提議。慰安婦問題指的是,文在寅政府對前任朴槿惠政府於2015年12月28日與安倍政府達成的“慰安婦問題協議”提出質疑,有“推翻”之意,引起日本政府強烈不滿。

日韓衝突:貿易外衣下的歷史問題

資料圖:韓國受害勞工舉行集會抗議(圖源:韓聯社)

今年日韓貿易戰的發生,正是這兩大歷史問題不斷髮酵的結果。其實從去年起,歷史問題的“烏雲”就一直籠罩著日韓兩國。2018年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作出判決,就二戰期間日本強徵韓國勞工一案,判處日本企業新日鐵住金賠償4名原告每人一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1萬元),日本對此極為不滿。2019年2月7日,韓國國會議長文喜相表示,日本天皇應當就“慰安婦”一事道歉。安倍表示對文喜相的不當言論深感遺憾,向韓國方面提出強烈抗議。

韓國在貿易戰期間的表態也直指兩國的歷史問題。8月2日,文在寅在緊急內閣會議上指出,“由於我們不幸的歷史,韓國和日本之間有很深的創傷。我們兩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通過縫針、藥物和繃帶來治癒傷口。如果侵略者日本在這麼長時間之後重新揭開舊的創傷,一個瞭解事實的國際社會將永遠不會容忍它。日本必須正視這一問題”,他還明確稱“我們永遠不再輸給日本”。這些堅定決絕的表態背後,正是韓國因曾經被日本殖民而留下的心理創傷和高度自尊。

在日韓這次衝突中,歷史問題是導火索,也是根本癥結所在。日本將歷史問題轉化成貿易報復,迫使韓國在歷史問題上不再對日本“死纏爛打”。但是,日本此舉不僅未能達到預定目標,反而激起了韓國敏感的民族自尊心,使其不僅在貿易上與其針鋒相對,而且將歷史問題與安保問題掛鉤,作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不得不撕去貿易這層“外衣”,直截了當地表態“韓國不能重寫歷史”!

日韓衝突:貿易外衣下的歷史問題

當地時間2019年8月6日,韓國仁川,民眾在富平公園的“和平的少女像”前手舉著寫有譴責日本對韓國進行經濟報復的標語牌進行抗議。(圖源:視覺中國)

在日韓這兩個亞太地區重要盟友“互掐”的時候,美國並沒有像平時一樣進行“長臂管轄”,而是在韓國的懇求下才勉強進行表態。但美國並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只是表態“不打算介入日韓爭端”。美國之所以置身其外,很有可能是發現要想調解日韓衝突,釜底抽薪之策是解決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歷史觀錯位和信任感缺失,而這一任務太過艱難。

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積極主動地協調日韓衝突。8月20日,中國主持舉辦了第九次中日韓外長會。經過深思熟慮,中國將地址選在長城腳下。王毅外長對此解釋稱:“我們東方人能夠解讀萬里長城蘊含的文化符號和文明密碼。”的確,中日韓三國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面向未來,進而開闢未來。

但是,在“正視歷史”這一問題上,日本至今未能給中國和韓國一個滿意的答覆。這不僅與日本特有的“恥感文化”密切相關,也與二戰後美國為扶植日本而未能徹底清算日本的戰爭罪行有很大關係。所以,日本很難在日韓的歷史問題上轉變態度,這也決定了日韓衝突在短期內不會“降溫”,除非一方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因國內事務(比如日本希望2020年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行或者韓國面臨經濟壓力不斷加大)或國際形勢(比如朝鮮的軍事活動打破東北亞的現狀或美國強勢要求日韓兩國握手言和)而被迫做出暫時的讓步,但兩國矛盾根源始終存在,兩國的互相指責甚至對抗也會成為國際舞臺上的“新常態”。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