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從電影圈誕生、因移動互聯網各類APP而流行起來的“小鎮青年”的稱謂背後,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收入整體偏低的海量青年群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各個領域“觸頂”所喚醒的新一代青年文化、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勢能才剛剛展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面對的,也遠不只是這一次對電影院的“逃離”。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從電影圈誕生、因移動互聯網各類APP而流行起來的“小鎮青年”的稱謂背後,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收入整體偏低的海量青年群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各個領域“觸頂”所喚醒的新一代青年文化、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勢能才剛剛展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面對的,也遠不只是這一次對電影院的“逃離”。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我們有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人也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影院人數比較悽慘,人數很少難以滿座。觀眾去電影院少了,網友們的看法大致有:

1 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性了,這是一種進步。優質影片不多,一般都是大家看完客觀評價最高的,才會去看。

2 很多人喜歡在家裡看,各種舒服,隨意暫停,隨意準備美食,更喜歡“家庭影院”。

3 電影票價格貴了,之前20多元的電影,現在都30元-40元了。

4 要在家帶孩子,很多電影不適合小孩大人一起看,觀眾不會為不知道合不合胃口的小眾電影買單。

5 最主要的是爛片多,優質影片少!大部分觀眾表示不會為爛片買單!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從電影圈誕生、因移動互聯網各類APP而流行起來的“小鎮青年”的稱謂背後,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收入整體偏低的海量青年群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各個領域“觸頂”所喚醒的新一代青年文化、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勢能才剛剛展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面對的,也遠不只是這一次對電影院的“逃離”。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我們有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人也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影院人數比較悽慘,人數很少難以滿座。觀眾去電影院少了,網友們的看法大致有:

1 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性了,這是一種進步。優質影片不多,一般都是大家看完客觀評價最高的,才會去看。

2 很多人喜歡在家裡看,各種舒服,隨意暫停,隨意準備美食,更喜歡“家庭影院”。

3 電影票價格貴了,之前20多元的電影,現在都30元-40元了。

4 要在家帶孩子,很多電影不適合小孩大人一起看,觀眾不會為不知道合不合胃口的小眾電影買單。

5 最主要的是爛片多,優質影片少!大部分觀眾表示不會為爛片買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從電影圈誕生、因移動互聯網各類APP而流行起來的“小鎮青年”的稱謂背後,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收入整體偏低的海量青年群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各個領域“觸頂”所喚醒的新一代青年文化、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勢能才剛剛展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面對的,也遠不只是這一次對電影院的“逃離”。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我們有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人也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影院人數比較悽慘,人數很少難以滿座。觀眾去電影院少了,網友們的看法大致有:

1 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性了,這是一種進步。優質影片不多,一般都是大家看完客觀評價最高的,才會去看。

2 很多人喜歡在家裡看,各種舒服,隨意暫停,隨意準備美食,更喜歡“家庭影院”。

3 電影票價格貴了,之前20多元的電影,現在都30元-40元了。

4 要在家帶孩子,很多電影不適合小孩大人一起看,觀眾不會為不知道合不合胃口的小眾電影買單。

5 最主要的是爛片多,優質影片少!大部分觀眾表示不會為爛片買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從電影圈誕生、因移動互聯網各類APP而流行起來的“小鎮青年”的稱謂背後,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收入整體偏低的海量青年群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各個領域“觸頂”所喚醒的新一代青年文化、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勢能才剛剛展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面對的,也遠不只是這一次對電影院的“逃離”。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我們有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人也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影院人數比較悽慘,人數很少難以滿座。觀眾去電影院少了,網友們的看法大致有:

1 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性了,這是一種進步。優質影片不多,一般都是大家看完客觀評價最高的,才會去看。

2 很多人喜歡在家裡看,各種舒服,隨意暫停,隨意準備美食,更喜歡“家庭影院”。

3 電影票價格貴了,之前20多元的電影,現在都30元-40元了。

4 要在家帶孩子,很多電影不適合小孩大人一起看,觀眾不會為不知道合不合胃口的小眾電影買單。

5 最主要的是爛片多,優質影片少!大部分觀眾表示不會為爛片買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從電影圈誕生、因移動互聯網各類APP而流行起來的“小鎮青年”的稱謂背後,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收入整體偏低的海量青年群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各個領域“觸頂”所喚醒的新一代青年文化、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勢能才剛剛展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面對的,也遠不只是這一次對電影院的“逃離”。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我們有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人也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影院人數比較悽慘,人數很少難以滿座。觀眾去電影院少了,網友們的看法大致有:

1 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性了,這是一種進步。優質影片不多,一般都是大家看完客觀評價最高的,才會去看。

2 很多人喜歡在家裡看,各種舒服,隨意暫停,隨意準備美食,更喜歡“家庭影院”。

3 電影票價格貴了,之前20多元的電影,現在都30元-40元了。

4 要在家帶孩子,很多電影不適合小孩大人一起看,觀眾不會為不知道合不合胃口的小眾電影買單。

5 最主要的是爛片多,優質影片少!大部分觀眾表示不會為爛片買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從電影圈誕生、因移動互聯網各類APP而流行起來的“小鎮青年”的稱謂背後,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收入整體偏低的海量青年群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各個領域“觸頂”所喚醒的新一代青年文化、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勢能才剛剛展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面對的,也遠不只是這一次對電影院的“逃離”。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我們有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人也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影院人數比較悽慘,人數很少難以滿座。觀眾去電影院少了,網友們的看法大致有:

1 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性了,這是一種進步。優質影片不多,一般都是大家看完客觀評價最高的,才會去看。

2 很多人喜歡在家裡看,各種舒服,隨意暫停,隨意準備美食,更喜歡“家庭影院”。

3 電影票價格貴了,之前20多元的電影,現在都30元-40元了。

4 要在家帶孩子,很多電影不適合小孩大人一起看,觀眾不會為不知道合不合胃口的小眾電影買單。

5 最主要的是爛片多,優質影片少!大部分觀眾表示不會為爛片買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

人民日報發文:中國觀眾逃離電影院?這事並不簡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對於關注中國電影的朋友們來說,近期的消息可謂“平地一聲炸雷”: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64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下降到8.08億人次,降幅高達10.3%。

觀眾縮水九千萬之餘,更有7家A股影視公司2019年淨利潤預計最高下降不少於100%。

有資深“電影宅”發現,這是自2011年起、中國電影市場經過8年的狂飆突進之後,票房、觀影人次、資本的首次組團離場。國人正在逃離電影院?

2019年上半年影視公司業績預告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起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聯袂收割89億票房,一舉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盤近30%的同時,另有77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爆冷尺度驚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憂。前6個月除一線城市外,其他級別城市票房無一逃脫同比下滑的厄運,江湖傳聞中的新的觀眾增量——“小鎮青年”,似乎忽然就沒影了。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說好的穩坐百億、向千億元“錢”程高歌猛進的票房高增長,現在真的有點打臉了?

從2010年票房上百億開始,不到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就已穩穩站在600億的上方;與之並肩的,則是放量式增長必然逃不過的“死衚衕”——觸頂。

以2018年為例,先是每年高達“500+”的影片總量觸了頂;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單銀幕產出、單座收益、場均人次、場均收益等年度數據均創“2014年以來最低值”的成績單、帶著“院線產能”撞了紅線。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我們國家電影市場的增長模型,與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完全重合。從2012到2017年,國內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線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

正是“小鎮影院”產能的迅疾膨脹,在相當程度上“稀釋”了“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增量。

今年4月,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城市”範疇——我國城市格局的未來基本面——則為票房的“人口紅利”、“影院銀幕的剛性增長”這些“虛胖”的樂觀,劃上了終止符。

由於2010年到2016年的過快增長的提前透支,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電影市場的估值也已整體性大幅下調,資本投放額度被逐步收緊的“雪上加霜”,更讓票房最高潮時“年票房總量劍指3000億”的夢宣告失敗。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過去兩年的暑期檔,還有《戰狼2》《我不是藥神》“救急”,今年,就算沒有撤檔、調檔的那些個別影片,怕是也“頂它不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700-800億,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實實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並反思檔期、院線和“小鎮青年”的口味問題,才是出路的關鍵。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2019年上半年票房數據

通俗影片、院線產能的中長週期性“觸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電影在下一歷史週期的基本格局。

但“觸頂”的還真不只電影。和影院、銀幕數量的“登峰造極”相同步,曾一路飆升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如今也開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世界都是。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文藝形態,還是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乃至二者身後的整個文化產業,都已在中長週期內陷進了“上可九天攬月”的“頂部”區間。

接下來能走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深耕優質內容,直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從電影圈誕生、因移動互聯網各類APP而流行起來的“小鎮青年”的稱謂背後,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收入整體偏低的海量青年群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各個領域“觸頂”所喚醒的新一代青年文化、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勢能才剛剛展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面對的,也遠不只是這一次對電影院的“逃離”。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我們有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人也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影院人數比較悽慘,人數很少難以滿座。觀眾去電影院少了,網友們的看法大致有:

1 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性了,這是一種進步。優質影片不多,一般都是大家看完客觀評價最高的,才會去看。

2 很多人喜歡在家裡看,各種舒服,隨意暫停,隨意準備美食,更喜歡“家庭影院”。

3 電影票價格貴了,之前20多元的電影,現在都30元-40元了。

4 要在家帶孩子,很多電影不適合小孩大人一起看,觀眾不會為不知道合不合胃口的小眾電影買單。

5 最主要的是爛片多,優質影片少!大部分觀眾表示不會為爛片買單!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中國觀眾去電影院人數驟降,電影院堪憂!是人們成長進步了嗎?

說到底,根本原因是觀眾的選擇面更廣,對於影片的要求更高了。不再是為了看電影而看電影,現在生活壓力大,時間成本高,不是高質量的影片,沒心思看。

目前深耕優質內容才是未來電影的方向,相信電影質量提高了,去影院看電影的人數才會多起來!希望不久的將來,會有讓大眾喜歡的電影上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