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熱點聚焦系列報道之四

環境保護 三農 經濟 農業 新華網 2017-06-14

翻看寧夏人的朋友圈,刷屏率最高的“自拍”就是頭頂的藍天。

有一種藍叫做“寧夏藍”,有一種顏值叫“塞上江南”。

這是寧夏人的驕傲。

可“有水賽江南,無水淚也幹”。在寧夏,生態環境是重要資源,也是發展掣肘。

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把“環境優美”寫入未來五年奮鬥目標,提出生態立區戰略,迴應了人民期盼。

堅持綠色發展,已經時不我待。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承擔起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讓寧夏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美、空氣更清新。”

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向全區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振聾發聵。

“提出這樣的發展戰略,就是造福子孫萬代!”代表們紛紛點贊。

從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優先發展,到生態立區戰略,寧夏的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

從南至北,寧夏山川樹立同一個理念:以綠色鋪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是不是相互矛盾?中衛市用自身發展實際作出回答:不僅不矛盾,兩者還相得益彰、相互依存。

萬新恆代表說,曾經的中衛市被人稱“風吹石頭跑,天上無飛鳥”,卻因創造了“麥草方格治沙法”名揚天下,引來世界各地專家學者觀光學習,由此帶動開發了世界級珍稀景區沙坡頭,如今旅遊產業成為中衛的重要支柱產業。傍著騰格裡沙漠打造“以克論淨”的城市環境,原本只為提升城市品位,沒想到為中衛吸引來了雲計算、大數據產業,一大批好項目、高新產業項目“無中生有”、從天而降。如今中衛市領導班子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轉型發展的路上,依靠資源、能源的老路越來越走不通,而好的生態環境能吸引人才集聚動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發展機遇。

“綠色發展追求的不是經濟社會單向度的發展,而是人、自然生態、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展!”金永靈代表說,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戰略目標,不僅清晰描繪了寧夏未來發展的生態底色,更吹響了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的新號角,“這幾年青銅峽市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精準施策,定向發力,躋身全國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市)行列。今天的青銅峽更有條件、更有魄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搶抓機遇,乘勢而為,一以貫之地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崛起之路。”

從城市到農村,全區人民開展同一個行動:多植樹多增綠,構築西北綠色屏障

一個多月前,總投資20.55億元的400毫米降水造林項目在固原市西吉縣掃竹嶺正式啟動。從2017年到2020年,寧夏將圍繞六盤山區,以400毫米降水線為劃分標準進行造林綠化,在包括固原市四縣一區等地,規劃造林總面積260萬畝。

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小省區,投入這麼多資金只為了植樹造林,這樣做值得嗎?在這次黨代會的報告裡,大家找到了答案:“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彭陽縣就是受益者。前幾天下大雨,我們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趙曉東代表說,近年來,彭陽縣圍繞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森林覆蓋率已由30年前的3%提高到目前的26.7%。生態環境好了,曾經的荒山變成了旅遊勝地,老百姓通過苗木種植擁有了“綠色銀行”和“搖錢樹”。“彭陽要發展必須堅持生態立縣方針,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培育和發展綠色優勢,走生態引領、經營山水的路子,把‘生態彭陽’這張名片擦得更亮。”趙曉東代表說。

“加大生態林業建設力度,作用不言而喻,但難度也不小。要知道,在南方,‘栽根扁擔都能長成一棵大樹’,而在我們這裡,種片樹林都可能變成‘乾柴’啊!”馬金元代表說,寧夏降雨量分佈不均,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關鍵在尊重科學、順應自然、因地制宜、精準造林,確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構築西北生態安全屏障,還將加強以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為主的林業類型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強化紅線意識,把有限的、寶貴的資源保護好、看管好。

從上至下,塞上大地堅定同一個信念:鐵腕治理環境汙染,堅決對高耗能高汙染說“不”

“萬元GDP能耗、碳排放和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以內;黃河干流寧夏段Ⅲ類水體比例保持在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0%以上。”這是報告對寧夏環境保護工作提出的“硬槓槓”。

鐵腕治汙,寧夏引以為傲的綠色名片丟不得。

“我們將把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各項環保工作中,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行動,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戰役,為實現‘環境優美’奮鬥目標和‘生態立區’戰略貢獻力量。”趙旭輝代表說。

“中衛要換道超車,必須樹立‘生態立市’的觀念,嚴禁有汙染、高耗水、高耗能的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發展生態經濟。”萬新恆代表說。

“不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招商引資方式和生產方式,該割掉就要割掉。”金永靈代表說。

在審議中,代表們達成了共識:以生態為本,用綠色鋪底,帶給我們的,必是一座座富民惠民的“金山銀山”。(記者 尚陵彬 張文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