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水不是誰喝都好'

"

長城網唐山訊(史愛華 谷峙樾 記者 杜宇昕)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

黃芪是很常見的中藥,可以用於泡水喝,唐山市中醫醫院藥學部中藥師谷峙樾介紹:中藥黃芪,又名綿芪,是中醫治療中常用的中藥材之一,主要是豆科生植物膜莢黃芪或蒙古黃芪的乾燥根部,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麼,黃芪有哪些功效與作用?黃芪的食用禁忌又有哪些呢?

黃芪的功效

黃芪含有黃芪甲苷、黃芪多糖、硒、鐵、鋅等多種苷類、多糖、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成分,具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託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託瘡。

黃芪的作用

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

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促進機體代謝和改善心功能。

有降壓的作用,調節血糖,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輔助用藥,黃芪同時具有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

具有氧化性。黃芪的化學成分有:膜莢黃芪含黃酮、皁甙類成分黃酮類成分如芒柄花黃素、羥基芒柄花黃素(毛蕊異黃酮)及其葡萄糖甙等,其中有些成分具較強的抗氧化活性。

病弱體虛的人服用,可以增強體力,增強抵抗力,對病情恢復有一定的幫助。

什麼樣的黃芪好?

中藥師谷峙樾介紹:黃芪以根條粗長、菊花心鮮明、空洞小、破皮少者為佳。另外“金盞銀盤”為正品黃芪與眾不同之處,指的是黃芪藥材的橫切面,木部呈黃色,皮部呈白色,如同金銀相映之態。

黃芪水雖好,但不是人人適宜

黃芪服用時宜注意以下事項:

黃芪性微溫,味甘,過用易出現“上火”症狀,如面

紅、心煩、睡眠差、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使用黃芪進補,劑量要逐漸增加,邊服邊觀察有無上述表現,一旦有,則應停用或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

有手足心熱、口咽乾燥、腰痠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紅無苔、脈細數等腎陰虛表現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黃、玄蔘、麥冬、玉竹等;

有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溼熱表現者,須配伍清利溼熱藥,如黃連、茵陳、黃芩等;

體內有熱毒熾盛表現者,如滿面通紅、咽疼口苦、脣舌紅絳、舌苔黃燥、脈滑數等,服用黃芪應慎重。

溼熱體質的人群最好不要飲用黃芪水,如果要服用,最好與清熱的東西來搭配,如黃連、黃芩等。

黃芪味甘,可補氣補血。普通人將其泡水來飲用,的確能達到增強免疫力、補脾肺之氣、增強體質的養生效果。不過,中醫強調,黃芪是可以泡水喝的,但一定要剛燒的開水,那樣才能夠泡出藥味。建議黃芪以煎煮為主,效果更佳。

此外,黃芪水也不是誰喝都好的,也要分體質。通常腎陰虛者不宜服用,如果你發現自己舌苔發紅,手腳心都發熱,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容易心煩,這些都是陰虛的症狀,這種體質的人是不適宜喝黃芪水的。

黃芪簡單的食用方法

黃芪茶:

材料:黃芪30克。

做法:水煎或用開水沖泡後,代茶飲。

功效: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有些人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常服黃芪茶對預防感冒有一定療效。

黃芪歸棗飲

材料:黃芪15克、當歸10克、大棗10枚。

做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治療有氣虛、血虛與貧血表現者。

黃芪人蔘粥

材料:黃芪18克,人蔘3克,粳米100克。

做法:黃芪18克,加水適量煎30分鐘,取清汁與粳米100克煮粥。粥成加人蔘3克,再煮一二沸,加少量白糖,食粥。有健脾胃、抗衰老之效。

功效:適用於勞倦內傷、年老體弱、體虛自汗、慢性洩瀉、食慾不振、氣虛浮腫等症。

黃芪烏雞煲

材料: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大棗10枚,烏雞。

做法:烏骨雞一隻去毛與內臟,切塊,置砂鍋中,加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大棗10枚,然後加水和蔥、姜等調味品適量,燉熟吃肉喝湯。

功效:有補脾益氣、益腎養血之效,對年老體弱、自汗盜汗、月經不調、頭暈目眩等表現者有較好調補功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