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撰稿:劉斌

"

撰稿:劉斌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來到淮南已三十多年,對淮南也算比較熟悉,印象中淮南就是一個煤城,又是新興城市,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少了點歷史的積澱,也少了些古城那種特有的氛圍與韻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處聽說淮南九龍崗鎮有一處民國建築群遺存,我的興奮可以想象。於是,就有了這一次探訪之旅。

從市區乘2或者122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目的地了。一下車就見路邊有一塊紫紅色的牌子,上寫“城市記憶——九龍崗民國小鎮”。牌子上還寫道:九龍崗民國小鎮是現代淮南城市的源頭之一,民國19年(1930年),淮南煤礦局建立,淮南煤礦(九龍崗東礦、西礦)投入生產,一座工礦城鎮迅速崛起。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淮南礦路公司、淮南煤礦局、淮南礦務局,中共淮南礦委、中共淮南市委駐地九龍崗。民國小鎮九龍崗保留著淮南煤礦開發的歷史記憶,留下淮南煤礦早期的開拓者創業足跡;同時,這裡還有一些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也銘刻著日本侵佔淮南煤礦的深重災難與國恥。牌子是淮南市旅遊局、大通區人民政府等四家單位聯合樹立的。

"

撰稿:劉斌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來到淮南已三十多年,對淮南也算比較熟悉,印象中淮南就是一個煤城,又是新興城市,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少了點歷史的積澱,也少了些古城那種特有的氛圍與韻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處聽說淮南九龍崗鎮有一處民國建築群遺存,我的興奮可以想象。於是,就有了這一次探訪之旅。

從市區乘2或者122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目的地了。一下車就見路邊有一塊紫紅色的牌子,上寫“城市記憶——九龍崗民國小鎮”。牌子上還寫道:九龍崗民國小鎮是現代淮南城市的源頭之一,民國19年(1930年),淮南煤礦局建立,淮南煤礦(九龍崗東礦、西礦)投入生產,一座工礦城鎮迅速崛起。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淮南礦路公司、淮南煤礦局、淮南礦務局,中共淮南礦委、中共淮南市委駐地九龍崗。民國小鎮九龍崗保留著淮南煤礦開發的歷史記憶,留下淮南煤礦早期的開拓者創業足跡;同時,這裡還有一些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也銘刻著日本侵佔淮南煤礦的深重災難與國恥。牌子是淮南市旅遊局、大通區人民政府等四家單位聯合樹立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終點站位於一個四岔路口。舉目望去,四邊店鋪與民居交雜,高大的樹木掩映之間,可以看見一片片青磚黑瓦的建築,這就是九龍崗民國建築群了。

我首先看到的是 “淮南村”建築。據介紹,“淮南村”是日軍佔領九龍崗時期,炭礦株式會社機關職員住宅,共六排,分別題名為天、地、玄、黃、宇、宙,位於九龍崗九大路兩側。“淮南村”建築保存較好,其內外原框架大體未變,建築高度6.1米。我看見的兩片住宅建築群是磚牆承重木樑架結構,屋脊高聳成60度三角狀,屋頂覆幹槎式小青瓦。這些房屋多是山牆向街,入口在山牆上或者在連接著山牆的圍牆上。而正屋屋脊多與廂房屋脊構成九十度折角,十分靈動別緻又富有古趣。有些房屋的屋頂還高聳著類似馬頭牆那樣的煙囪,很有民國建築的韻味。讓我感嘆的是,像這樣的造型設計,今天已經很難看見了。這些房屋成行列式佈局,每戶平面設計均不同,均有前後內院。可以看出經過早期居住區規劃和建築設計。

"

撰稿:劉斌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來到淮南已三十多年,對淮南也算比較熟悉,印象中淮南就是一個煤城,又是新興城市,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少了點歷史的積澱,也少了些古城那種特有的氛圍與韻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處聽說淮南九龍崗鎮有一處民國建築群遺存,我的興奮可以想象。於是,就有了這一次探訪之旅。

從市區乘2或者122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目的地了。一下車就見路邊有一塊紫紅色的牌子,上寫“城市記憶——九龍崗民國小鎮”。牌子上還寫道:九龍崗民國小鎮是現代淮南城市的源頭之一,民國19年(1930年),淮南煤礦局建立,淮南煤礦(九龍崗東礦、西礦)投入生產,一座工礦城鎮迅速崛起。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淮南礦路公司、淮南煤礦局、淮南礦務局,中共淮南礦委、中共淮南市委駐地九龍崗。民國小鎮九龍崗保留著淮南煤礦開發的歷史記憶,留下淮南煤礦早期的開拓者創業足跡;同時,這裡還有一些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也銘刻著日本侵佔淮南煤礦的深重災難與國恥。牌子是淮南市旅遊局、大通區人民政府等四家單位聯合樹立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終點站位於一個四岔路口。舉目望去,四邊店鋪與民居交雜,高大的樹木掩映之間,可以看見一片片青磚黑瓦的建築,這就是九龍崗民國建築群了。

我首先看到的是 “淮南村”建築。據介紹,“淮南村”是日軍佔領九龍崗時期,炭礦株式會社機關職員住宅,共六排,分別題名為天、地、玄、黃、宇、宙,位於九龍崗九大路兩側。“淮南村”建築保存較好,其內外原框架大體未變,建築高度6.1米。我看見的兩片住宅建築群是磚牆承重木樑架結構,屋脊高聳成60度三角狀,屋頂覆幹槎式小青瓦。這些房屋多是山牆向街,入口在山牆上或者在連接著山牆的圍牆上。而正屋屋脊多與廂房屋脊構成九十度折角,十分靈動別緻又富有古趣。有些房屋的屋頂還高聳著類似馬頭牆那樣的煙囪,很有民國建築的韻味。讓我感嘆的是,像這樣的造型設計,今天已經很難看見了。這些房屋成行列式佈局,每戶平面設計均不同,均有前後內院。可以看出經過早期居住區規劃和建築設計。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我還走進了其中的一家。這要感謝我的朋友,著名畫家朱小塘先生。他的畫室就在這裡,分裡外兩間。屋內構造很簡潔,橫直牆線清晰明快。這樣從外面看屋子雖有點低矮,進屋裡卻頓覺空間開朗,這就很有日本民居的結構特點了。窗戶也與我們常見的大相異趣,是那種細而長的形狀,窗框是木質的,堅硬結實。不過,我在朱老師家裡卻有了一個困惑,就是關於“天地玄黃宇宙”這排建築的位置。一般的說法是位於九龍崗九大路的南北兩側,而朱老師說的位置是對著大路的,就是在東面六排由南向北依次排開。朱老師的畫室名字就叫“玄黃畫室”,因為前一排房子是玄字排,他的畫室在黃字排。聽他說,他父親當年是藥劑師,母親是婦產科醫生,就住在這裡。並且,一些建築是在日本人來之前就有了的。看來,這片民國建築群裡還有一些未解之謎。

我繞著朱老師畫室那幾排民居轉了兩圈。這些房屋的前面都拉起了圍牆。從外觀看,房屋的結構大致相似。遺憾的是我沒能多進幾家細細看看,對著一圈圍牆和一扇扇緊閉的門窗,我只能從一些窗口和門戶的縫隙窺視,徒增渴慕與好奇的心情。

"

撰稿:劉斌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來到淮南已三十多年,對淮南也算比較熟悉,印象中淮南就是一個煤城,又是新興城市,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少了點歷史的積澱,也少了些古城那種特有的氛圍與韻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處聽說淮南九龍崗鎮有一處民國建築群遺存,我的興奮可以想象。於是,就有了這一次探訪之旅。

從市區乘2或者122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目的地了。一下車就見路邊有一塊紫紅色的牌子,上寫“城市記憶——九龍崗民國小鎮”。牌子上還寫道:九龍崗民國小鎮是現代淮南城市的源頭之一,民國19年(1930年),淮南煤礦局建立,淮南煤礦(九龍崗東礦、西礦)投入生產,一座工礦城鎮迅速崛起。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淮南礦路公司、淮南煤礦局、淮南礦務局,中共淮南礦委、中共淮南市委駐地九龍崗。民國小鎮九龍崗保留著淮南煤礦開發的歷史記憶,留下淮南煤礦早期的開拓者創業足跡;同時,這裡還有一些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也銘刻著日本侵佔淮南煤礦的深重災難與國恥。牌子是淮南市旅遊局、大通區人民政府等四家單位聯合樹立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終點站位於一個四岔路口。舉目望去,四邊店鋪與民居交雜,高大的樹木掩映之間,可以看見一片片青磚黑瓦的建築,這就是九龍崗民國建築群了。

我首先看到的是 “淮南村”建築。據介紹,“淮南村”是日軍佔領九龍崗時期,炭礦株式會社機關職員住宅,共六排,分別題名為天、地、玄、黃、宇、宙,位於九龍崗九大路兩側。“淮南村”建築保存較好,其內外原框架大體未變,建築高度6.1米。我看見的兩片住宅建築群是磚牆承重木樑架結構,屋脊高聳成60度三角狀,屋頂覆幹槎式小青瓦。這些房屋多是山牆向街,入口在山牆上或者在連接著山牆的圍牆上。而正屋屋脊多與廂房屋脊構成九十度折角,十分靈動別緻又富有古趣。有些房屋的屋頂還高聳著類似馬頭牆那樣的煙囪,很有民國建築的韻味。讓我感嘆的是,像這樣的造型設計,今天已經很難看見了。這些房屋成行列式佈局,每戶平面設計均不同,均有前後內院。可以看出經過早期居住區規劃和建築設計。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我還走進了其中的一家。這要感謝我的朋友,著名畫家朱小塘先生。他的畫室就在這裡,分裡外兩間。屋內構造很簡潔,橫直牆線清晰明快。這樣從外面看屋子雖有點低矮,進屋裡卻頓覺空間開朗,這就很有日本民居的結構特點了。窗戶也與我們常見的大相異趣,是那種細而長的形狀,窗框是木質的,堅硬結實。不過,我在朱老師家裡卻有了一個困惑,就是關於“天地玄黃宇宙”這排建築的位置。一般的說法是位於九龍崗九大路的南北兩側,而朱老師說的位置是對著大路的,就是在東面六排由南向北依次排開。朱老師的畫室名字就叫“玄黃畫室”,因為前一排房子是玄字排,他的畫室在黃字排。聽他說,他父親當年是藥劑師,母親是婦產科醫生,就住在這裡。並且,一些建築是在日本人來之前就有了的。看來,這片民國建築群裡還有一些未解之謎。

我繞著朱老師畫室那幾排民居轉了兩圈。這些房屋的前面都拉起了圍牆。從外觀看,房屋的結構大致相似。遺憾的是我沒能多進幾家細細看看,對著一圈圍牆和一扇扇緊閉的門窗,我只能從一些窗口和門戶的縫隙窺視,徒增渴慕與好奇的心情。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接著,我遊覽了九龍崗舊鎮。早年淮南煤礦局辦公大樓還在,並且保存較為完整。這座披滿爬牆虎的二層磚混水泥結構的樓房,位於九龍崗淮新路東側,頗具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內有木質樓梯,中間設計為走廊,走廊兩側是辦公用房。該樓內院長有兩棵巨大雪松,樹徑近一米,不知是否為當年建樓時所植。據說,九龍崗淪陷日軍時期,這座樓還是日本侵略者設立的“淮南炭礦株式會社”的社址。現在,九龍崗鎮淮舜社區於樓內辦公,還有部分房間用作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老幹部活動室。需要提及的,沿該樓向北直行約五十米,有一座由青磚築起的老式大院,可能是當年淮南鐵路局的舊址。另外,我還看到有三四處式樣別緻的建築,它們或挑著三角門樓開著拱形門洞,或在梯形屋頂上又加上一層山形小屋脊,更多的則是青磚牆壁頂著黑色細瓦的人字屋脊的那種典型的民國式民居。至於這些建築更詳細的情況,可能就要請教專業人士了。

有資料說,九龍崗現存的還有很多極有價值的建築遺存。像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製造的井架,日軍佔領時期的九龍崗火車站及民國鐵軌以及民國時期淮南路礦員工子弟學校,還有原日軍司令部以及一些有著推拉門式樣的典型的日本建築等等。由於時間等原因,我就沒能深入探訪了,這實在是很遺憾的。

"

撰稿:劉斌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來到淮南已三十多年,對淮南也算比較熟悉,印象中淮南就是一個煤城,又是新興城市,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少了點歷史的積澱,也少了些古城那種特有的氛圍與韻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處聽說淮南九龍崗鎮有一處民國建築群遺存,我的興奮可以想象。於是,就有了這一次探訪之旅。

從市區乘2或者122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目的地了。一下車就見路邊有一塊紫紅色的牌子,上寫“城市記憶——九龍崗民國小鎮”。牌子上還寫道:九龍崗民國小鎮是現代淮南城市的源頭之一,民國19年(1930年),淮南煤礦局建立,淮南煤礦(九龍崗東礦、西礦)投入生產,一座工礦城鎮迅速崛起。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淮南礦路公司、淮南煤礦局、淮南礦務局,中共淮南礦委、中共淮南市委駐地九龍崗。民國小鎮九龍崗保留著淮南煤礦開發的歷史記憶,留下淮南煤礦早期的開拓者創業足跡;同時,這裡還有一些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也銘刻著日本侵佔淮南煤礦的深重災難與國恥。牌子是淮南市旅遊局、大通區人民政府等四家單位聯合樹立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終點站位於一個四岔路口。舉目望去,四邊店鋪與民居交雜,高大的樹木掩映之間,可以看見一片片青磚黑瓦的建築,這就是九龍崗民國建築群了。

我首先看到的是 “淮南村”建築。據介紹,“淮南村”是日軍佔領九龍崗時期,炭礦株式會社機關職員住宅,共六排,分別題名為天、地、玄、黃、宇、宙,位於九龍崗九大路兩側。“淮南村”建築保存較好,其內外原框架大體未變,建築高度6.1米。我看見的兩片住宅建築群是磚牆承重木樑架結構,屋脊高聳成60度三角狀,屋頂覆幹槎式小青瓦。這些房屋多是山牆向街,入口在山牆上或者在連接著山牆的圍牆上。而正屋屋脊多與廂房屋脊構成九十度折角,十分靈動別緻又富有古趣。有些房屋的屋頂還高聳著類似馬頭牆那樣的煙囪,很有民國建築的韻味。讓我感嘆的是,像這樣的造型設計,今天已經很難看見了。這些房屋成行列式佈局,每戶平面設計均不同,均有前後內院。可以看出經過早期居住區規劃和建築設計。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我還走進了其中的一家。這要感謝我的朋友,著名畫家朱小塘先生。他的畫室就在這裡,分裡外兩間。屋內構造很簡潔,橫直牆線清晰明快。這樣從外面看屋子雖有點低矮,進屋裡卻頓覺空間開朗,這就很有日本民居的結構特點了。窗戶也與我們常見的大相異趣,是那種細而長的形狀,窗框是木質的,堅硬結實。不過,我在朱老師家裡卻有了一個困惑,就是關於“天地玄黃宇宙”這排建築的位置。一般的說法是位於九龍崗九大路的南北兩側,而朱老師說的位置是對著大路的,就是在東面六排由南向北依次排開。朱老師的畫室名字就叫“玄黃畫室”,因為前一排房子是玄字排,他的畫室在黃字排。聽他說,他父親當年是藥劑師,母親是婦產科醫生,就住在這裡。並且,一些建築是在日本人來之前就有了的。看來,這片民國建築群裡還有一些未解之謎。

我繞著朱老師畫室那幾排民居轉了兩圈。這些房屋的前面都拉起了圍牆。從外觀看,房屋的結構大致相似。遺憾的是我沒能多進幾家細細看看,對著一圈圍牆和一扇扇緊閉的門窗,我只能從一些窗口和門戶的縫隙窺視,徒增渴慕與好奇的心情。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接著,我遊覽了九龍崗舊鎮。早年淮南煤礦局辦公大樓還在,並且保存較為完整。這座披滿爬牆虎的二層磚混水泥結構的樓房,位於九龍崗淮新路東側,頗具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內有木質樓梯,中間設計為走廊,走廊兩側是辦公用房。該樓內院長有兩棵巨大雪松,樹徑近一米,不知是否為當年建樓時所植。據說,九龍崗淪陷日軍時期,這座樓還是日本侵略者設立的“淮南炭礦株式會社”的社址。現在,九龍崗鎮淮舜社區於樓內辦公,還有部分房間用作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老幹部活動室。需要提及的,沿該樓向北直行約五十米,有一座由青磚築起的老式大院,可能是當年淮南鐵路局的舊址。另外,我還看到有三四處式樣別緻的建築,它們或挑著三角門樓開著拱形門洞,或在梯形屋頂上又加上一層山形小屋脊,更多的則是青磚牆壁頂著黑色細瓦的人字屋脊的那種典型的民國式民居。至於這些建築更詳細的情況,可能就要請教專業人士了。

有資料說,九龍崗現存的還有很多極有價值的建築遺存。像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製造的井架,日軍佔領時期的九龍崗火車站及民國鐵軌以及民國時期淮南路礦員工子弟學校,還有原日軍司令部以及一些有著推拉門式樣的典型的日本建築等等。由於時間等原因,我就沒能深入探訪了,這實在是很遺憾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我只得就近穿過雜草叢生的小徑,走進一些幽深的小巷,順著石子路或磚頭鋪就的小路,它們曲折蜿蜒,時不時為灌木遮蔽。許多的舊民居已經破敗殘損,有一些是和新近的紅磚平房交雜在一起,顯得不倫不類,又有些像是鶴立雞群。還有一些是被一些水泥鋼筋石棉瓦這樣的當代建築所包圍,像藏在深閨的小家碧玉,我只能偶然一睹半遮面的芳容。我格外留心著那些為數不多的民國舊民居。這些緊閉著門戶的住家以及那些圍牆後的庭院,似乎有些聲響卻有十分的寧靜。那些暗紅色的窗扉緊掩,有的則半啟紫色的窗櫺,讓人忽地想起張愛玲小說裡的某個片段或情景。有時我似乎走到巷子的盡頭,等到走近卻卻忽然開朗,別有天地,或是一款園圃,或是卻轉向另一個巷口。深巷中自然有狗,卻悠閒地或臥或蹲,不時可以看見幾只或黃或黑的小雞,兀自在那裡覓食…..這一切,既給我神祕感,又使我產生一種久違的親切。是的,是這樣的,神祕而親切。我以為這是典型的東方式的建築群落的詩意與氛圍。那種小巷的轉折迂迴幽深,是含蓄的、幽靜的,有點神祕又有點隱私或曖昧。那種青磚黑瓦的耐心細膩講究,是實用的、又是審美的,是世俗的卻又自覺於超越。如此,才有“雨裡雞鳴一兩家”“閒著中庭梔子花”;才有“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不覺貧”……沒有了對未知的敬畏與想往,忘記了中國人的含蓄雋永與矜持,就會漠視或鄙薄我們曾經的坦然與淡泊,也就失落和違背了我們民族特有的冰雪情操與悠然詩意…..,然而,在這裡,似乎讓我看見了民族文化那伏脈千里草蛇灰線的飛白餘脈。這大約是我久違的親切的緣由吧?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林立,只能讓人徒生一覽無餘,空空蕩蕩的陌生感。那種不中不洋的鋼筋水泥建構,尤使人產生不知家園何處的迷惘與焦灼。甚矣哉!

"

撰稿:劉斌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來到淮南已三十多年,對淮南也算比較熟悉,印象中淮南就是一個煤城,又是新興城市,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少了點歷史的積澱,也少了些古城那種特有的氛圍與韻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處聽說淮南九龍崗鎮有一處民國建築群遺存,我的興奮可以想象。於是,就有了這一次探訪之旅。

從市區乘2或者122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目的地了。一下車就見路邊有一塊紫紅色的牌子,上寫“城市記憶——九龍崗民國小鎮”。牌子上還寫道:九龍崗民國小鎮是現代淮南城市的源頭之一,民國19年(1930年),淮南煤礦局建立,淮南煤礦(九龍崗東礦、西礦)投入生產,一座工礦城鎮迅速崛起。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淮南礦路公司、淮南煤礦局、淮南礦務局,中共淮南礦委、中共淮南市委駐地九龍崗。民國小鎮九龍崗保留著淮南煤礦開發的歷史記憶,留下淮南煤礦早期的開拓者創業足跡;同時,這裡還有一些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也銘刻著日本侵佔淮南煤礦的深重災難與國恥。牌子是淮南市旅遊局、大通區人民政府等四家單位聯合樹立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終點站位於一個四岔路口。舉目望去,四邊店鋪與民居交雜,高大的樹木掩映之間,可以看見一片片青磚黑瓦的建築,這就是九龍崗民國建築群了。

我首先看到的是 “淮南村”建築。據介紹,“淮南村”是日軍佔領九龍崗時期,炭礦株式會社機關職員住宅,共六排,分別題名為天、地、玄、黃、宇、宙,位於九龍崗九大路兩側。“淮南村”建築保存較好,其內外原框架大體未變,建築高度6.1米。我看見的兩片住宅建築群是磚牆承重木樑架結構,屋脊高聳成60度三角狀,屋頂覆幹槎式小青瓦。這些房屋多是山牆向街,入口在山牆上或者在連接著山牆的圍牆上。而正屋屋脊多與廂房屋脊構成九十度折角,十分靈動別緻又富有古趣。有些房屋的屋頂還高聳著類似馬頭牆那樣的煙囪,很有民國建築的韻味。讓我感嘆的是,像這樣的造型設計,今天已經很難看見了。這些房屋成行列式佈局,每戶平面設計均不同,均有前後內院。可以看出經過早期居住區規劃和建築設計。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我還走進了其中的一家。這要感謝我的朋友,著名畫家朱小塘先生。他的畫室就在這裡,分裡外兩間。屋內構造很簡潔,橫直牆線清晰明快。這樣從外面看屋子雖有點低矮,進屋裡卻頓覺空間開朗,這就很有日本民居的結構特點了。窗戶也與我們常見的大相異趣,是那種細而長的形狀,窗框是木質的,堅硬結實。不過,我在朱老師家裡卻有了一個困惑,就是關於“天地玄黃宇宙”這排建築的位置。一般的說法是位於九龍崗九大路的南北兩側,而朱老師說的位置是對著大路的,就是在東面六排由南向北依次排開。朱老師的畫室名字就叫“玄黃畫室”,因為前一排房子是玄字排,他的畫室在黃字排。聽他說,他父親當年是藥劑師,母親是婦產科醫生,就住在這裡。並且,一些建築是在日本人來之前就有了的。看來,這片民國建築群裡還有一些未解之謎。

我繞著朱老師畫室那幾排民居轉了兩圈。這些房屋的前面都拉起了圍牆。從外觀看,房屋的結構大致相似。遺憾的是我沒能多進幾家細細看看,對著一圈圍牆和一扇扇緊閉的門窗,我只能從一些窗口和門戶的縫隙窺視,徒增渴慕與好奇的心情。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接著,我遊覽了九龍崗舊鎮。早年淮南煤礦局辦公大樓還在,並且保存較為完整。這座披滿爬牆虎的二層磚混水泥結構的樓房,位於九龍崗淮新路東側,頗具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內有木質樓梯,中間設計為走廊,走廊兩側是辦公用房。該樓內院長有兩棵巨大雪松,樹徑近一米,不知是否為當年建樓時所植。據說,九龍崗淪陷日軍時期,這座樓還是日本侵略者設立的“淮南炭礦株式會社”的社址。現在,九龍崗鎮淮舜社區於樓內辦公,還有部分房間用作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老幹部活動室。需要提及的,沿該樓向北直行約五十米,有一座由青磚築起的老式大院,可能是當年淮南鐵路局的舊址。另外,我還看到有三四處式樣別緻的建築,它們或挑著三角門樓開著拱形門洞,或在梯形屋頂上又加上一層山形小屋脊,更多的則是青磚牆壁頂著黑色細瓦的人字屋脊的那種典型的民國式民居。至於這些建築更詳細的情況,可能就要請教專業人士了。

有資料說,九龍崗現存的還有很多極有價值的建築遺存。像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製造的井架,日軍佔領時期的九龍崗火車站及民國鐵軌以及民國時期淮南路礦員工子弟學校,還有原日軍司令部以及一些有著推拉門式樣的典型的日本建築等等。由於時間等原因,我就沒能深入探訪了,這實在是很遺憾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我只得就近穿過雜草叢生的小徑,走進一些幽深的小巷,順著石子路或磚頭鋪就的小路,它們曲折蜿蜒,時不時為灌木遮蔽。許多的舊民居已經破敗殘損,有一些是和新近的紅磚平房交雜在一起,顯得不倫不類,又有些像是鶴立雞群。還有一些是被一些水泥鋼筋石棉瓦這樣的當代建築所包圍,像藏在深閨的小家碧玉,我只能偶然一睹半遮面的芳容。我格外留心著那些為數不多的民國舊民居。這些緊閉著門戶的住家以及那些圍牆後的庭院,似乎有些聲響卻有十分的寧靜。那些暗紅色的窗扉緊掩,有的則半啟紫色的窗櫺,讓人忽地想起張愛玲小說裡的某個片段或情景。有時我似乎走到巷子的盡頭,等到走近卻卻忽然開朗,別有天地,或是一款園圃,或是卻轉向另一個巷口。深巷中自然有狗,卻悠閒地或臥或蹲,不時可以看見幾只或黃或黑的小雞,兀自在那裡覓食…..這一切,既給我神祕感,又使我產生一種久違的親切。是的,是這樣的,神祕而親切。我以為這是典型的東方式的建築群落的詩意與氛圍。那種小巷的轉折迂迴幽深,是含蓄的、幽靜的,有點神祕又有點隱私或曖昧。那種青磚黑瓦的耐心細膩講究,是實用的、又是審美的,是世俗的卻又自覺於超越。如此,才有“雨裡雞鳴一兩家”“閒著中庭梔子花”;才有“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不覺貧”……沒有了對未知的敬畏與想往,忘記了中國人的含蓄雋永與矜持,就會漠視或鄙薄我們曾經的坦然與淡泊,也就失落和違背了我們民族特有的冰雪情操與悠然詩意…..,然而,在這裡,似乎讓我看見了民族文化那伏脈千里草蛇灰線的飛白餘脈。這大約是我久違的親切的緣由吧?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林立,只能讓人徒生一覽無餘,空空蕩蕩的陌生感。那種不中不洋的鋼筋水泥建構,尤使人產生不知家園何處的迷惘與焦灼。甚矣哉!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從藤蔓糾纏的小徑走出來,來到烈日當空的九龍崗鎮,身後的一切像是躲藏了一般消失了,我內心一陣淡淡的憂傷。那些小巷、那些破舊的民居實在是不堪時間和風雨的侵蝕了。有位名人說過: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然而,當過去已無跡可尋時,只怕人們想不忘記也難。在離開時,我特地尋問了當地的一些中老年人,可知道有排老屋子叫“天地玄黃宇宙”的?這些房子究竟在哪裡?他們對此都不甚了了,有些人根本沒聽說有“天地玄黃宇宙”這排房子的存在,更有甚者,壓根就不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什麼意思!

不知為何,我想起了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其曰“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樑公怎麼說的?他是把“智”放在第一位的。什麼是智?智的核心就是要分清好壞、美醜、是非、善惡…..大到對自己的國家民族的歷史要清楚,要知道其偉大美麗何在;小到對一地一鄉的人文地理、風物特產、名勝古蹟心裡瞭然,如數家珍。如此,才有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在我登上返回的路途時,回首那片民國建築群,我看到了那紫紅色的牌子,那是告示,但願更是一種承諾!畢竟,我們毀掉或失去的實在太多了。

"

撰稿:劉斌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來到淮南已三十多年,對淮南也算比較熟悉,印象中淮南就是一個煤城,又是新興城市,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少了點歷史的積澱,也少了些古城那種特有的氛圍與韻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處聽說淮南九龍崗鎮有一處民國建築群遺存,我的興奮可以想象。於是,就有了這一次探訪之旅。

從市區乘2或者122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目的地了。一下車就見路邊有一塊紫紅色的牌子,上寫“城市記憶——九龍崗民國小鎮”。牌子上還寫道:九龍崗民國小鎮是現代淮南城市的源頭之一,民國19年(1930年),淮南煤礦局建立,淮南煤礦(九龍崗東礦、西礦)投入生產,一座工礦城鎮迅速崛起。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淮南礦路公司、淮南煤礦局、淮南礦務局,中共淮南礦委、中共淮南市委駐地九龍崗。民國小鎮九龍崗保留著淮南煤礦開發的歷史記憶,留下淮南煤礦早期的開拓者創業足跡;同時,這裡還有一些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也銘刻著日本侵佔淮南煤礦的深重災難與國恥。牌子是淮南市旅遊局、大通區人民政府等四家單位聯合樹立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終點站位於一個四岔路口。舉目望去,四邊店鋪與民居交雜,高大的樹木掩映之間,可以看見一片片青磚黑瓦的建築,這就是九龍崗民國建築群了。

我首先看到的是 “淮南村”建築。據介紹,“淮南村”是日軍佔領九龍崗時期,炭礦株式會社機關職員住宅,共六排,分別題名為天、地、玄、黃、宇、宙,位於九龍崗九大路兩側。“淮南村”建築保存較好,其內外原框架大體未變,建築高度6.1米。我看見的兩片住宅建築群是磚牆承重木樑架結構,屋脊高聳成60度三角狀,屋頂覆幹槎式小青瓦。這些房屋多是山牆向街,入口在山牆上或者在連接著山牆的圍牆上。而正屋屋脊多與廂房屋脊構成九十度折角,十分靈動別緻又富有古趣。有些房屋的屋頂還高聳著類似馬頭牆那樣的煙囪,很有民國建築的韻味。讓我感嘆的是,像這樣的造型設計,今天已經很難看見了。這些房屋成行列式佈局,每戶平面設計均不同,均有前後內院。可以看出經過早期居住區規劃和建築設計。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我還走進了其中的一家。這要感謝我的朋友,著名畫家朱小塘先生。他的畫室就在這裡,分裡外兩間。屋內構造很簡潔,橫直牆線清晰明快。這樣從外面看屋子雖有點低矮,進屋裡卻頓覺空間開朗,這就很有日本民居的結構特點了。窗戶也與我們常見的大相異趣,是那種細而長的形狀,窗框是木質的,堅硬結實。不過,我在朱老師家裡卻有了一個困惑,就是關於“天地玄黃宇宙”這排建築的位置。一般的說法是位於九龍崗九大路的南北兩側,而朱老師說的位置是對著大路的,就是在東面六排由南向北依次排開。朱老師的畫室名字就叫“玄黃畫室”,因為前一排房子是玄字排,他的畫室在黃字排。聽他說,他父親當年是藥劑師,母親是婦產科醫生,就住在這裡。並且,一些建築是在日本人來之前就有了的。看來,這片民國建築群裡還有一些未解之謎。

我繞著朱老師畫室那幾排民居轉了兩圈。這些房屋的前面都拉起了圍牆。從外觀看,房屋的結構大致相似。遺憾的是我沒能多進幾家細細看看,對著一圈圍牆和一扇扇緊閉的門窗,我只能從一些窗口和門戶的縫隙窺視,徒增渴慕與好奇的心情。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接著,我遊覽了九龍崗舊鎮。早年淮南煤礦局辦公大樓還在,並且保存較為完整。這座披滿爬牆虎的二層磚混水泥結構的樓房,位於九龍崗淮新路東側,頗具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內有木質樓梯,中間設計為走廊,走廊兩側是辦公用房。該樓內院長有兩棵巨大雪松,樹徑近一米,不知是否為當年建樓時所植。據說,九龍崗淪陷日軍時期,這座樓還是日本侵略者設立的“淮南炭礦株式會社”的社址。現在,九龍崗鎮淮舜社區於樓內辦公,還有部分房間用作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老幹部活動室。需要提及的,沿該樓向北直行約五十米,有一座由青磚築起的老式大院,可能是當年淮南鐵路局的舊址。另外,我還看到有三四處式樣別緻的建築,它們或挑著三角門樓開著拱形門洞,或在梯形屋頂上又加上一層山形小屋脊,更多的則是青磚牆壁頂著黑色細瓦的人字屋脊的那種典型的民國式民居。至於這些建築更詳細的情況,可能就要請教專業人士了。

有資料說,九龍崗現存的還有很多極有價值的建築遺存。像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製造的井架,日軍佔領時期的九龍崗火車站及民國鐵軌以及民國時期淮南路礦員工子弟學校,還有原日軍司令部以及一些有著推拉門式樣的典型的日本建築等等。由於時間等原因,我就沒能深入探訪了,這實在是很遺憾的。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我只得就近穿過雜草叢生的小徑,走進一些幽深的小巷,順著石子路或磚頭鋪就的小路,它們曲折蜿蜒,時不時為灌木遮蔽。許多的舊民居已經破敗殘損,有一些是和新近的紅磚平房交雜在一起,顯得不倫不類,又有些像是鶴立雞群。還有一些是被一些水泥鋼筋石棉瓦這樣的當代建築所包圍,像藏在深閨的小家碧玉,我只能偶然一睹半遮面的芳容。我格外留心著那些為數不多的民國舊民居。這些緊閉著門戶的住家以及那些圍牆後的庭院,似乎有些聲響卻有十分的寧靜。那些暗紅色的窗扉緊掩,有的則半啟紫色的窗櫺,讓人忽地想起張愛玲小說裡的某個片段或情景。有時我似乎走到巷子的盡頭,等到走近卻卻忽然開朗,別有天地,或是一款園圃,或是卻轉向另一個巷口。深巷中自然有狗,卻悠閒地或臥或蹲,不時可以看見幾只或黃或黑的小雞,兀自在那裡覓食…..這一切,既給我神祕感,又使我產生一種久違的親切。是的,是這樣的,神祕而親切。我以為這是典型的東方式的建築群落的詩意與氛圍。那種小巷的轉折迂迴幽深,是含蓄的、幽靜的,有點神祕又有點隱私或曖昧。那種青磚黑瓦的耐心細膩講究,是實用的、又是審美的,是世俗的卻又自覺於超越。如此,才有“雨裡雞鳴一兩家”“閒著中庭梔子花”;才有“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不覺貧”……沒有了對未知的敬畏與想往,忘記了中國人的含蓄雋永與矜持,就會漠視或鄙薄我們曾經的坦然與淡泊,也就失落和違背了我們民族特有的冰雪情操與悠然詩意…..,然而,在這裡,似乎讓我看見了民族文化那伏脈千里草蛇灰線的飛白餘脈。這大約是我久違的親切的緣由吧?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林立,只能讓人徒生一覽無餘,空空蕩蕩的陌生感。那種不中不洋的鋼筋水泥建構,尤使人產生不知家園何處的迷惘與焦灼。甚矣哉!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從藤蔓糾纏的小徑走出來,來到烈日當空的九龍崗鎮,身後的一切像是躲藏了一般消失了,我內心一陣淡淡的憂傷。那些小巷、那些破舊的民居實在是不堪時間和風雨的侵蝕了。有位名人說過: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然而,當過去已無跡可尋時,只怕人們想不忘記也難。在離開時,我特地尋問了當地的一些中老年人,可知道有排老屋子叫“天地玄黃宇宙”的?這些房子究竟在哪裡?他們對此都不甚了了,有些人根本沒聽說有“天地玄黃宇宙”這排房子的存在,更有甚者,壓根就不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什麼意思!

不知為何,我想起了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其曰“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樑公怎麼說的?他是把“智”放在第一位的。什麼是智?智的核心就是要分清好壞、美醜、是非、善惡…..大到對自己的國家民族的歷史要清楚,要知道其偉大美麗何在;小到對一地一鄉的人文地理、風物特產、名勝古蹟心裡瞭然,如數家珍。如此,才有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在我登上返回的路途時,回首那片民國建築群,我看到了那紫紅色的牌子,那是告示,但願更是一種承諾!畢竟,我們毀掉或失去的實在太多了。

淮南記憶|初訪九龍崗民國建築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