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洽川!莘國水城

關於商代名相伊尹,孟子曰:“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在中國歷史上,古有莘國和伊尹緊密聯繫在一起,耕於有莘之野的伊尹為歷朝賢相之首一直是歷史上的美談。史料證明,啟封支子於莘,稱“有莘國”,簡稱莘國,上屬雍州。商代因之。西周時,有莘國改屬畿內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廢有莘國,併入晉國,稱“莘地”、“樑”或“羈馬”。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韓、趙、魏三分晉室後,莘地屬魏“西河之地”。魏文侯十七年(前429年)於黃河西岸合水(亦稱洽水,清初斷流)北岸築城,取名“合陽城”,西河之地始稱合陽。 古有莘國在合陽,伊尹耕處亦在合陽;伊尹耕處在合陽,伊尹誕生於斯的傳說和記載亦在合陽。在合陽縣百良鎮的東鄉一帶有許多關於古有莘國的傳說和遺蹟,這裡上年紀的人都知道一些關於伊尹出生在尹莊、耕作於此地的傳說,也有不少研究伊尹的民間愛好者(北尹的王建全、王軍漢、南尹的姚掌生、姚振財、姚發現、李家莊的許生亮、東宮城的曹亦斌、莘村的馬育森、張莊的吉廣存、合陽餐飲名人李軍)。《合陽縣志》記載:伊尹出生在這裡的尹莊,亦有歷代祭祈之元聖祠於尹莊。《合陽縣志》亦載:在莘村村南的舊秦莊,有伊尹墓地(“文革”時被毀)。看來這裡是古有莘國的地域,是伊尹的誕生地和耕作地。從這一帶的地形上看,三面環溝,面臨黃河,土地肥沃,也是理想的耕作之地。

這一帶世代流傳有許多古有莘國和伊尹的傳說。相傳這裡的村莊名都和伊尹耕於此地有關。尹莊(分南、北尹莊)是伊尹的出生地,莘村是伊尹的耕作地,三汲村是伊尹將黃河水分三級引上塬灌溉的地方,東宮城(原名織錦城)、西宮城村是伊尹織造的地方,侯卒村是駐紮兵卒的地方,李家莊是伊尹操練的地方,阿場村是伊尹打場的地方,陌東、陌西村因處在伊尹所耕地的陌道東西而得名,嶽莊是伊尹岳父所在的村莊,安子村因伊尹將其子安置於此而得名。在這一帶自古流傳有“商湯三聘”、“伊尹望湯”等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故事。尹莊向西有南北兩條人工建造的衚衕,是通往伊尹墓的通道,至今仍保留有當年衚衕的“土洞”。 除了這些民間傳說以外,縣誌記載的尹莊“元聖祠”(當地人叫“伊尹廟”)原建有戲臺,廟會就設在廟內。抗戰時因修河防工事廟被拆除後,遺址上的廟會一直沿襲至今,每逢古會日這裡依然人流如潮。至今,這一帶的群眾還稱伊尹廟遺址為“廟上”,成為這裡的經濟活動中心。由於周圍的村莊都與伊尹耕於此地有關,“伊尹廟”成為周圍數村祭祈的地方,故有“十村廟”之說。二00六年八月二十六日,許生亮、曹亦斌、姚振財老師和姚掌生在南尹村搜尋到一通清乾隆四十九年間的石碑,碑高一米八,寬八十公分,厚十二公分。碑文記載著當時為修繕伊尹廟捐銀的人名和銀兩。從捐銀的人員看,不光有本地的也有山西等地的,可見伊尹廟的影響之大。據老年人回憶,記載當時捐銀的石碑有兩通,嵌在伊尹廟的牆上,另一通流落在北尹村,現還未找到。縣誌記載的伊尹墓(當地人叫伊尹墳)在莘村的東南,周圍村莊四十多歲的人都還記得伊尹墳的規模,有不少人曾去伊尹墳上過墳。莘村現仍保存有康熙丁丑年三秦督學使者陸德源、合陽知縣郭俊為先賢立的“商元聖故里”石碑和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撰文、合陽知縣劉丙鯤為伊尹墓立的“商阿衡墓”石碑。

為了紀念伊尹,北尹村在縣財政的支持下,組織村民集資義工重建了伊尹紀念碑。渭南市文化局副局長、書畫家侯普民題寫“伊尹故里”碑額,著名作家、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趙熙寫了一米見方的“聖”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譚留根隸書碑聯“耕有莘之野,樂堯舜之道”。紀念碑氣勢恢弘,飛簷翹角,色彩瑰麗,富有鮮明的仿古風格。紀念碑的建成,讓後人記住那遙遠的年代,記住那些美麗的傳說。

悠久的傳說有著她獨特的社會價值,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去那神奇的黃河岸邊,採訪伊尹耕處那些美麗的傳說,瞭解古有莘國那些古老的遺蹟,看看新農村的變化,不失為“探古”旅遊的風采。

在這一帶,百良鎮的聖壽塔(唐塔,國家級文物)、茶峪村的放河燈、榆林村的黃河河壩、北尹的伊尹紀念碑、莘村的清代伊尹墓石碑、南尹的清代捐銀碑、東宮城的唐太子墓、尹莊的古會(逢農曆三、七日)定會使你流連忘返。

合陽洽川!莘國水城

莘國水城鳥瞰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