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美麗南崗

一,“南崗”其名源自秦家崗,由於其區域位於松花江以南的高崗臺地而得名。當時主要指的是現在哈站一帶,最早(清末)南崗有人居住的區域只有:馬家溝村(就是現在兒童公園、果戈裡大街往文昌橋方向這一帶)、尤家窩棚(哈西哈爾濱學院到西典家園這邊)、白家窩棚(就是林興路,延興路科大小區這邊)、張老道屯(現在醫大二院後身,徵儀路左右)、楊馬架子(現在哈西大街,哈爾濱大街合圍區域)、哈達屯(現哈達村)、新發屯(就是新發小區一帶),後因為中東鐵路的修建,尤其是中東鐵路局(現哈爾濱鐵路局)修建在南崗,才使南崗地區才慢慢發展起來的!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二,民國初年,南崗分為四個區域,新市街(以現哈站為中心,東至菸廠、西到西大橋)、老哈爾濱(現省政府一帶,老哈爾濱當年指香坊)、兵團村(現西大橋至老動物園一帶)、馬家溝4個區域。

三,現在的“漢字片”,就是漢廣街,漢興街,漢陽街什麼的,因為原來這邊叫做懶漢屯,為什麼叫做懶漢屯呢,因為這邊原來是中國人和僑民的混居區域,中國人靠種地為生,東歐僑民養奶牛,養奶牛就需要收中國人割完的玉米杆子什麼的喂牛,一到冬天中國人咱們就“貓冬”了,就不種地了,他們沒東西餵奶牛,所以就說中國人懶,就有了懶漢屯一說,現在去那邊問問老人,還有人知道懶漢屯的說法!筆者小時候就住在這邊,那時候和興路最高大的建築,是師大的外語系樓和教育學院,現在可是大變了模樣。小時候聽說靠近動物園大牆那邊,又叫做”松蘿堡“具體的地名來源講不清楚。只聽老人說現在東北林大和哈師大50年代建校之前都是俄國僑民的墓地。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回憶滿滿的老動物園南門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松蘿堡街

四,新發小區那邊最早叫做“落馬湖”,原來全是平房,後面是馬家溝,環境那是相當惡劣,它是由新發、鼎新、三姓這三個自然屯組成,解放前此處居民多為無穩定工作,文化程度地素質較差的人,又好以姓氏分幫派結交,因此附近居民以梁山“落馬湖”蔑稱之。又有人以歌謠戲謔之:“屋頂比人矮、進屋往下踩、無雨地冒水、白日電燈開、老人關節疼、小孩一身災”解放後一直到80年代後期改造成的新發小區!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新發小區

五,再說說鼎新屯,最早居住在這的,是30多戶山東費縣人,由於他們租種的耕地,離住處很遠,所以每天早晨都要很早出發,頂著星星走,晚上回家又是頂著星星而歸,很是辛苦,所以舊稱:頂星屯,民國年間改稱為鼎新屯!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鼎新三道街寬城街交口

六,白家堡的得名不是因為最早這裡住有白姓人家,而是最早這裡是滿洲鑲白旗的人住在這裡。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拆遷之前的白家堡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白家堡新貌

七,再講講沙曼屯,這個我詳細說說哈(我就這一片兒的),日俄戰爭知道吧?就是日本天皇和俄國沙皇打起來了。天皇由海上打來,沙皇從“中東鐵路”殺出,哈爾濱算是遭殃了,既是沙皇的前進基地,又是俄軍的中轉站。中東鐵路局在鐵路附屬地,劃地兒埋死人,蓋醫院救傷員,甚至成立了一個香坊造棺木廠。頂要緊的是,給援軍找窩安營紮寨。思來想去,相中了薩滿屯(清濱公園那邊後來消失了)東面,緊臨懶漢屯、八家子(一匡街、六合街、木蘭街一帶)的一片地(南崗區西大橋以西松明街、元和街、元士街一帶),蓋起一大片地窨子房,裝豆包似的把莫斯科兵團幾千名炮灰裝了進去。懶漢屯、八家子、薩滿屯人,把這片營房稱為莫斯科兵營。日俄戰爭結束,莫斯科兵營兵去營空。再後來,附近的中國老百姓就搬進這些兵營裡住了。哈爾濱成為開放商埠以後,沙俄僑民湧入哈爾濱,中東鐵路管理局想起被中國老百姓佔居了的“兵營”,便派人去驅趕他們把這片住宅區叫做“沙曼格拉道克(俄語,草坯房小集鎮)”。就這樣,土洋結合,就成了沙曼屯。當時沙曼屯有個市場,以賣盆栽鮮花、花盆、園藝工具為主,遠近聞名!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黑大校園裡的“沙曼第一樹”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和興七道街沙曼小區

八,關於沙曼屯的另一個傳說,是說沙曼屯與薩滿屯同源,傳說打牛坊子那邊有個土財主的兒子病了,找了好多人看病都治不好,於是就“過大直街,去對面的薩滿屯”找當地“跳大神的”薩滿給瞧病,可能是孩子病也快好了,薩滿跳了一次就把孩子給治好了,財主很是滿意就盛讚其為神人,就有了薩滿屯的稱號,不過據我瞭解,薩滿屯與沙曼屯並非一地,薩滿屯大概位於現在的清濱公園一帶,比沙曼屯的範圍要小很多。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大概的方位圖

九,牛房屯,就在現在大皇宮對面,和興十一道街康寧路合圍地區。80多年前,有一個從山東梁山來的牛姓人家,在此定居而得名,這戶牛家又以放牛為生,人稱他家那座房子為“打牛房子”(這個名字在哈爾濱有好多處,之後的文章裡還會出現,但都沒有這個有名氣)。後來山東老鄉見他家能吃上飯,日子過的還可以,都從山東家趕來投奔,後來投親靠友奔老鄉的人越來越多,各種姓氏的山東人,從四面八方湧來,慢慢形成了這個屯子。大家都說山東話,有山東人的風俗,山東人的習慣,山東人的傳統,如果是東北人去了,他們會說你是“臭靡子”,當然現在不是了,現在都是原電錶廠的老工人,都是嘎嘎的東北人兒。(這段是當年我報紙上看到的,又添油加醋寫的)。記得小時候哈爾濱還有很多說山東話的老人,現在不多見了。筆者老家不是山東的,估計放到當年他們得叫我“小沙曼臭糜子”,糜子就是大黃米,滿族人喜食黏食,用糜子與紅芸豆同煮,米熟之時取上面一層米油儲藏起來,後拌之以豬板油,白糖,豬油白糖受熱化開浸入大黃米之中,這就是傳說中“臭糜子的吃法,據說這個吃法在困難年代,是十分奢侈。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大黃米飯

十,張氏墓塔,這是哈爾濱市唯一的墓塔,在大成街和大直街交口的省眼科醫院院裡,不知道大家一走一過之間有沒有注意到。它是哈爾濱開埠的第一代民族工商業者張庭升為其父母建造的。他當時請了哈爾濱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修建,墓塔外面精美的圖案都是南方藝人雕刻,棺槨為柏木,葬於塔中墓穴裡,留存至今。可能是巧合,這座墓塔距離哈醫大一院很近,”百善孝為先“這五個字就那麼靜靜地矗立在那,似乎在昭示著什麼。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張氏墓塔

十一,說說極樂寺吧,它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築群。據說,當時南崗被人們看作是臥伏在松花江畔的一條巨龍,俄國人卻在大直街上相繼修建起尼古拉教堂(俗稱"喇嘛臺")、聖母教堂(醫大一院門診對面那個)和俄僑公墓教堂(現文化公園裡),這三點一線的佈局被視為對這條巨龍的斷腰鎮首。哈爾濱市人對此頗為不滿,農工商各界人士紛紛謀劃,擬籌款修建一座佛教寺廟以護"龍脈",於是由中東路護路軍司令兼東省特別區長官朱慶瀾就帶頭,並請來名僧倓虛和尚主持修廟。 1923年夏秋之交破土動工,翌年建成。因開壇第一講是阿彌陀經,又因倡議發起人信奉淨土,故定廟名為“極樂寺”。現在菸廠那有一個黑龍抬頭的雕像,講的就是這條龍脈!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黑龍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極樂寺

十二,王崗,原稱:沈家王崗,中東鐵路修建之前很久,有一戶從瀋陽遷來的王姓人家落戶,又因此地地勢較高,故而得名:王崗。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王崗站

十三,早在1938年,南崗區相繼建成的街心綠地公園有山街(現一曼街)公園、花園街公園、夾樹街公園、松花江街公園、大直街公園、十字街公園、文明街公園、教堂街(現革新街)公園等9處,總面積144 63l平方米。栽行道樹139 402株。東北淪陷時期雖然栽植一些樹木,但自然綠地破壞較多,如十字街、文明街、教堂街(現革新街)等街心綠地公園先後被毀。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一曼公園裡的趙一曼烈士紀念碑

十四,聖·尼古拉教堂,它是純純的“木刻楞”結構,整個建築沒有一顆釘子,完全是木頭卯上的!當時是遠東地區最大的隨軍教堂!老哈爾濱人稱之為:喇嘛臺,這本是僑民文化留給哈爾濱彌足珍貴的紀念品,結果在”那個年代“被有志(diao)青年(min)給強拆了,據說費了很大勁才把教堂拆了,又是馬車又是捲揚機。倒的時候,轟的一聲,據說當時那動靜在工大都能聽得見。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喇嘛臺

十五,十字街為什麼叫做十字街?因為原來街頭街尾各有一座教堂:弗拉基米爾女子修道院喀山男子修道院,這條街估計當時挺熱鬧。

「年輪·哈爾濱」那些帶著皺紋的老地名(南崗篇)

好了,就先說這些吧,本頭條持續更新,本人文筆一般,水平有限,有錯誤之處望大家多多指正。

本文引用的圖片來自與網絡,文字內容為我沙曼小五本人收集撰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