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十章——人生煩惱的根源,人不長生的奧祕

國學 老子 寧靜 鱉慫吧嘰客 2017-04-28

《道德經》十章——人生煩惱的根源,人不長生的奧祕

萌解:

做人能身心合一,肉身的言行與心靈的思維能保持一至,不自欺嗎?人生在世,一呼一吸之氣息能保持象嬰兒一般純樸柔順麼?洗澡除垢,寧靜清心,除糙祛陋,能做能純美無霞垢麼?施仁愛於民,行功業治國能做到自以為無為,不居功自傲,不自以為是嗎?

看看蒼天大地,其外現門戶若有若無,若開若合,覆載群生而不自以為天下母。它是通明萬物衍化之理的,豈會是無知無覺的死物?只不過它生養萬物,卻不將其為己有,或者說霸佔為自己的;覆載群生而不以此為依仗去主宰他們的意志,而是認可他們自在的意志。這就是天地玄奧深廣的德性。


《道德經》十章——人生煩惱的根源,人不長生的奧祕

編外話:

思考1:人能長生麼?如何長生?難難難在哪?

若人能長保身心合一不自欺,肉與靈不相分離,是不是能長生?傳說中,我們的死亡都是肉體功基本生理功能喪失,不再適合靈體居住,所以靈體離開了肉體,去了別的地方,或各自去找別的寄體。

由此,似乎靈體是永存的。那麼要長生,主要就是保持肉體基本生理功能長久不喪失。怎麼才能保持肉體基本生理功能長久不喪失呢?這又回到了老子開篇所講:載營魄抱一,無離乎——就是肉體與靈體保持統一。靈體主思維意識,首先思維意識要了解這具肉體的長保之道,並在正確認知的前提下,不違背這具肉體的長保之道。肉體之言行隨心(靈體的思維意識)而動,此難道不是長生之道麼?

聽起來也很簡單嘛!不過很多看似簡單的事卻是很難做到的。難點在哪裡呢?——難點就是思維意識如何明瞭這具肉體的長保之道,並不違背呢?老子講了:以天地之長保之道為鏡——常有,欲以觀其妙;常無,欲以觀其繳。就是觀察、認知、感悟!

說的再直接一點就是學習、讀書——讀有字之書以為知,讀無字之書以為不知之知,書裡讀到書外,書外讀到書裡,書裡書外讀無盡,感悟同化歸己身。

《道德經》十章——人生煩惱的根源,人不長生的奧祕

思考2:長不長生何所謂?重要的是——生之煩惱怎麼解?

煩惱——從何而來?概由心欲不能滿足。心欲大於肉身所能,於是乎,徒生煩惱!

其根本就是靈體思維的基礎——認知殘缺(不知彼,不知己)。由此,心有餘而身力不足。這是很普遍的存在,所以煩惱也普遍存在。

用老子的話講就叫營魄分離,這是很傷人,身行力不足之事傷身,不能達成而又傷心,心神亂而返再次傷身。身受損之又損,心欲未成不知補益,還想長生?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老子所講“載營魄抱一,無離乎”是長生之道,也是人生之除煩惱之道,生之無煩惱無損方可長生,是不是這個理?

《道德經》十章——人生煩惱的根源,人不長生的奧祕

做起來確實很難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靈與肉都是動態向上的,人生在世兩方面都要提升,難就難在讓兩者同步而行,兩相不識人自亡啊!實際存在的事實是,可能很多時候我們生來這兩者便不是同步的;慶幸的是我們的社會認知能力是在不斷髮展的,我們還有先輩的智慧和經驗教訓可以借鑑!

萌解《道德經》九章——華麗、光鮮、銳利,不得長保善終

萌解《道德經》:一章(連載)

萌解《道德經》:七章(連載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