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說 君子五美

國學 孔子 儒家 論語 君子蘭王國 2017-04-06

《論語·堯曰》載:

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 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直譯的意思:

子張問:“什麼叫五美?”孔子說:“君子給老百姓恩惠自己卻不需什麼耗費;(選擇百姓可承受的勞動)讓百姓勞動卻沒有什麼怨恨;有慾望卻不貪心;泰然自若卻不驕傲;威嚴莊重卻不凶猛。”

讀說 君子五美

白話解讀:

“惠而不費”。“惠”就是帶給恩惠、給予實惠,“不費”就是不浪費、不圖享受。意思是給別人好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犧牲損害。

“勞而不怨”。“勞”就是辛勤勞動、紮實工作,“不怨”就是不埋怨、不發牢騷。意思是做事任勞,還要任怨;

“欲而不貪”。“欲”就是自身慾望、個人追求,“不貪”就是不貪得無厭、不貪汙受賄。意思是欲則可以,不可過分貪求;

“泰而不驕”。“泰”,平安、安定,美好。“不驕”,就是不驕傲自滿。意思是實現了一方穩定、取得了較好成績要心胸寬大,不能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停滯不前;

“威而不猛”。“威”就是個人威望、自身威嚴,“不猛”就是不凶猛、不嚴苛。意思是—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並不使人恐懼;

讀說 君子五美

延伸解讀:

“惠而不費”。孔子解釋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就是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為百姓謀好福利。 政府的一項好政策出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不需要耗費政府多少財力和物力,比如說舉手之勞為老百姓辦的一些實事不需要什麼耗費,也受老百姓歡迎。在平常生活中所謂的“助人為樂”,在嚴格意義上也是一個“惠而不費”的問題。譬如給朋友幫個忙,替人帶個東西,捎個信,或者替外地人指個路等等,都是於人有利而於己無損的事情。

“勞而不怨”。孔子解釋為“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任勞任怨。在實際工作中,任勞容易,任怨難,多做事累一點沒關係,辛苦做事卻不被理解,心理上有些吃不消,久而久之會有些許的“怨”。所以,領導在安排工作之前應該瞭解下屬當前的工作量與工作能力,做到合理使用人才。更極端的是,“勞而不怨”的下屬如果健康透支,將帶來極大的損失。當然,做高級領導人而能夠讓全國人民都任勞任怨,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欲而不貪”。孔子解釋為“欲仁而得仁,又焉貪?”人有本能的慾望,不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主張大公,但也都容許有部分的私心存在。對積極向上美好事物追求,既要獲得最大利益而不超過合理的限度,又要保證通過合法途徑獲得,否則就發展為貪婪。凡事都有一定的“度”,欲不可過。以我們這個時代而論,“君於愛財,取之有道。”該拿的錢還是要拿的,但不能貪汙受賄,利用職權謀私利。

“泰而不驕”。孔子解釋為“君子無眾寡,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矣乎?”對於任何事情都不輕慢,即使是一件小事情也會認真負責地去做。是說在態度和心境方面,領導胸襟要寬大,不驕傲。既要保持不憂不懼的心態,心平氣和,遇事泰然自若,又不要矜己傲物,裝模做樣,色厲內荏,給人以盛氣凌人的感覺。

“威而不猛”。不論是從外表還是從內在看,威德並非讓別人害怕自己,而是一種敬畏、敬重之意。一個人既要有威嚴,要讓人畏服,但又不能給人以凶猛可怕的印象。如果“威”得使人真的恐懼,那就是猛,則會讓人避之猶恐不及,時間一久肯定會導致人心渙散,最終只能成為孤家寡人。威信非一日之勞,而是持之以恆地善待他人,善待每一項工作,善於學習,勇於擔當,方可立信。

讀說 君子五美

孔子的君子五美中,“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應該側重於領導者水平方面,而“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卻涉及到領導者個人修養和素質。孔子告誡人們要正確處理“惠”與“費”、“勞”與“怨”、“欲”與“貪”、“泰”與“驕”、“威”與“猛”的關係,以啟迪人們把握“德”與“非德”的分界線,使自己在踐行“惠”、“勞”、“欲”、“泰”、“威”等有關德行時,做到無“費”、無“怨”、無“貪”、無“驕”、無“猛”,即:不超出規範,恰到好處。

讀說 君子五美

對我們的啟示:

孔子的“從政五美論”,對平常人做人做事都有教育意義,對管理者、領導者更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特別告誡黨員領導幹部要做好事,當好官。要知道:

惠及民眾但不鋪張浪費——恪盡職守,節儉愛民

使民以時但不勞民傷財——以民為本,任勞任怨

修身立德但不過分貪求——為政清廉,光明正大

處事泰然但不傲慢專橫——心態平和,作風正派

威儀莊重但不魯莽從事——威信自立,肅然起敬

讀說 君子五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