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在蘇浙皖三省交界之處,這裡臨近杭嘉湖和蘇錫常;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省份接壤的縣份,她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素有三省通衢之譽。2019年7月,這裡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8月,這裡獲批撤縣設市,成為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



"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在蘇浙皖三省交界之處,這裡臨近杭嘉湖和蘇錫常;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省份接壤的縣份,她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素有三省通衢之譽。2019年7月,這裡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8月,這裡獲批撤縣設市,成為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市東北部,東鄰湖州市長興縣和安吉縣,東北與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相連、南接寧國市,西界宣州市、郎溪縣。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下轄6個鎮、3個鄉:桃州鎮、柏墊鎮、誓節鎮、邱村鎮、新杭鎮、楊灘鎮,盧村鄉、東亭鄉、四合鄉,境內有祠山崗茶場。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人口51.56萬,市政府政府駐地桃州鎮。


"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在蘇浙皖三省交界之處,這裡臨近杭嘉湖和蘇錫常;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省份接壤的縣份,她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素有三省通衢之譽。2019年7月,這裡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8月,這裡獲批撤縣設市,成為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市東北部,東鄰湖州市長興縣和安吉縣,東北與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相連、南接寧國市,西界宣州市、郎溪縣。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下轄6個鎮、3個鄉:桃州鎮、柏墊鎮、誓節鎮、邱村鎮、新杭鎮、楊灘鎮,盧村鄉、東亭鄉、四合鄉,境內有祠山崗茶場。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人口51.56萬,市政府政府駐地桃州鎮。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這裡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曾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遷治至宛陵;原郡治周圍地區設故鄣縣,隨屬。東漢建安初,孫吳置廣德縣。南朝宋永初三年(422)並廣德、故鄣、長城、陽羨、義鄉五縣地立綏安縣。泰始四年(468)改屬南徐州義興郡,不久廢;復置廣德縣。樑紹泰元年(555)於廣德增置廣樑郡及石封縣,郡縣均治今桃州鎮;《隋書地理志》避煬帝諱,寫成大梁郡;陳永定二年(558年)改名陳留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並廣德(《隋書·地理志》諱作大德)、安吉、原鄉、故鄣四縣入石封並更名綏安縣。大業三年(607年),宣州改稱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以綏安縣置桃州,原綏安縣地分置綏安、桐陳、懷德三縣;七年廢桃州,並桐陳、懷德入綏安,屬宣州。至德二年(757)九月改綏安縣為廣德縣。

"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在蘇浙皖三省交界之處,這裡臨近杭嘉湖和蘇錫常;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省份接壤的縣份,她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素有三省通衢之譽。2019年7月,這裡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8月,這裡獲批撤縣設市,成為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市東北部,東鄰湖州市長興縣和安吉縣,東北與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相連、南接寧國市,西界宣州市、郎溪縣。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下轄6個鎮、3個鄉:桃州鎮、柏墊鎮、誓節鎮、邱村鎮、新杭鎮、楊灘鎮,盧村鄉、東亭鄉、四合鄉,境內有祠山崗茶場。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人口51.56萬,市政府政府駐地桃州鎮。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這裡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曾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遷治至宛陵;原郡治周圍地區設故鄣縣,隨屬。東漢建安初,孫吳置廣德縣。南朝宋永初三年(422)並廣德、故鄣、長城、陽羨、義鄉五縣地立綏安縣。泰始四年(468)改屬南徐州義興郡,不久廢;復置廣德縣。樑紹泰元年(555)於廣德增置廣樑郡及石封縣,郡縣均治今桃州鎮;《隋書地理志》避煬帝諱,寫成大梁郡;陳永定二年(558年)改名陳留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並廣德(《隋書·地理志》諱作大德)、安吉、原鄉、故鄣四縣入石封並更名綏安縣。大業三年(607年),宣州改稱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以綏安縣置桃州,原綏安縣地分置綏安、桐陳、懷德三縣;七年廢桃州,並桐陳、懷德入綏安,屬宣州。至德二年(757)九月改綏安縣為廣德縣。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置廣德軍,治廣德縣。端拱元年(988)析廣德西北五鄉置建平縣,隸廣德軍。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廣德軍為廣德路,領廣德、建平兩縣。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廣德路為廣興府,改廣德縣為廣陽縣。明洪武元年(1368)廣興府屬京師直隸,後改稱廣德府;四年九月改廣德府為廣德州;十三年四月省廣陽縣省入廣德州。

民國元年(1912年)4月改廣德州為縣,不領建平縣,直屬安徽省。1930年8月以後屬安徽省第六行政區。新中國成立後,初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71年3月屬安徽省蕪湖地區。1980年2月屬安徽省宣城地區。 2000年屬宣城市。2019年8月,設立縣級廣德市,安徽省直轄,宣城市代管。



"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在蘇浙皖三省交界之處,這裡臨近杭嘉湖和蘇錫常;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省份接壤的縣份,她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素有三省通衢之譽。2019年7月,這裡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8月,這裡獲批撤縣設市,成為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市東北部,東鄰湖州市長興縣和安吉縣,東北與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相連、南接寧國市,西界宣州市、郎溪縣。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下轄6個鎮、3個鄉:桃州鎮、柏墊鎮、誓節鎮、邱村鎮、新杭鎮、楊灘鎮,盧村鄉、東亭鄉、四合鄉,境內有祠山崗茶場。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人口51.56萬,市政府政府駐地桃州鎮。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這裡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曾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遷治至宛陵;原郡治周圍地區設故鄣縣,隨屬。東漢建安初,孫吳置廣德縣。南朝宋永初三年(422)並廣德、故鄣、長城、陽羨、義鄉五縣地立綏安縣。泰始四年(468)改屬南徐州義興郡,不久廢;復置廣德縣。樑紹泰元年(555)於廣德增置廣樑郡及石封縣,郡縣均治今桃州鎮;《隋書地理志》避煬帝諱,寫成大梁郡;陳永定二年(558年)改名陳留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並廣德(《隋書·地理志》諱作大德)、安吉、原鄉、故鄣四縣入石封並更名綏安縣。大業三年(607年),宣州改稱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以綏安縣置桃州,原綏安縣地分置綏安、桐陳、懷德三縣;七年廢桃州,並桐陳、懷德入綏安,屬宣州。至德二年(757)九月改綏安縣為廣德縣。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置廣德軍,治廣德縣。端拱元年(988)析廣德西北五鄉置建平縣,隸廣德軍。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廣德軍為廣德路,領廣德、建平兩縣。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廣德路為廣興府,改廣德縣為廣陽縣。明洪武元年(1368)廣興府屬京師直隸,後改稱廣德府;四年九月改廣德府為廣德州;十三年四月省廣陽縣省入廣德州。

民國元年(1912年)4月改廣德州為縣,不領建平縣,直屬安徽省。1930年8月以後屬安徽省第六行政區。新中國成立後,初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71年3月屬安徽省蕪湖地區。1980年2月屬安徽省宣城地區。 2000年屬宣城市。2019年8月,設立縣級廣德市,安徽省直轄,宣城市代管。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位於皖南山地與沿江平原過渡處,地貌複雜構成廣德盆地。南部以低山為主,中部以崗地和平原為主,北部以丘陵為主,最高峰馬鞍山,海拔863.3米;境內有汭河、無量溪等河流,有典型的地下喀斯特溶洞。這裡氣候屬北亞熱帶溼潤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均氣溫15.4℃。

境內動植物種類較多,森林覆蓋率58.38%,有茯苓、半夏、香附等上千種藥用經濟植物。竹子種類有29種,毛竹蓄積量居全省之冠,被譽為中國竹子之鄉。農產有稻、油菜籽、小麥等;特產大紅袍板栗,有中國板栗之鄉之稱。礦產有大理石、螢石、瓷土、花崗岩等。


"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在蘇浙皖三省交界之處,這裡臨近杭嘉湖和蘇錫常;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省份接壤的縣份,她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素有三省通衢之譽。2019年7月,這裡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8月,這裡獲批撤縣設市,成為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市東北部,東鄰湖州市長興縣和安吉縣,東北與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相連、南接寧國市,西界宣州市、郎溪縣。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下轄6個鎮、3個鄉:桃州鎮、柏墊鎮、誓節鎮、邱村鎮、新杭鎮、楊灘鎮,盧村鄉、東亭鄉、四合鄉,境內有祠山崗茶場。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人口51.56萬,市政府政府駐地桃州鎮。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這裡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曾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遷治至宛陵;原郡治周圍地區設故鄣縣,隨屬。東漢建安初,孫吳置廣德縣。南朝宋永初三年(422)並廣德、故鄣、長城、陽羨、義鄉五縣地立綏安縣。泰始四年(468)改屬南徐州義興郡,不久廢;復置廣德縣。樑紹泰元年(555)於廣德增置廣樑郡及石封縣,郡縣均治今桃州鎮;《隋書地理志》避煬帝諱,寫成大梁郡;陳永定二年(558年)改名陳留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並廣德(《隋書·地理志》諱作大德)、安吉、原鄉、故鄣四縣入石封並更名綏安縣。大業三年(607年),宣州改稱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以綏安縣置桃州,原綏安縣地分置綏安、桐陳、懷德三縣;七年廢桃州,並桐陳、懷德入綏安,屬宣州。至德二年(757)九月改綏安縣為廣德縣。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置廣德軍,治廣德縣。端拱元年(988)析廣德西北五鄉置建平縣,隸廣德軍。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廣德軍為廣德路,領廣德、建平兩縣。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廣德路為廣興府,改廣德縣為廣陽縣。明洪武元年(1368)廣興府屬京師直隸,後改稱廣德府;四年九月改廣德府為廣德州;十三年四月省廣陽縣省入廣德州。

民國元年(1912年)4月改廣德州為縣,不領建平縣,直屬安徽省。1930年8月以後屬安徽省第六行政區。新中國成立後,初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71年3月屬安徽省蕪湖地區。1980年2月屬安徽省宣城地區。 2000年屬宣城市。2019年8月,設立縣級廣德市,安徽省直轄,宣城市代管。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位於皖南山地與沿江平原過渡處,地貌複雜構成廣德盆地。南部以低山為主,中部以崗地和平原為主,北部以丘陵為主,最高峰馬鞍山,海拔863.3米;境內有汭河、無量溪等河流,有典型的地下喀斯特溶洞。這裡氣候屬北亞熱帶溼潤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均氣溫15.4℃。

境內動植物種類較多,森林覆蓋率58.38%,有茯苓、半夏、香附等上千種藥用經濟植物。竹子種類有29種,毛竹蓄積量居全省之冠,被譽為中國竹子之鄉。農產有稻、油菜籽、小麥等;特產大紅袍板栗,有中國板栗之鄉之稱。礦產有大理石、螢石、瓷土、花崗岩等。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西距宣城市71千米、至合肥市273千米、距上海200千米、離杭州130千米,距南京、蘇州、張家港等城市百餘千米;周邊有上海、杭州蕭、南京、合肥等地的機場和上海、蕪湖、南京等地的港口,這裡交通方便,區位優越;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宣杭鐵路、滬渝高速、商杭客運專線(在建)、318國道等重要線路過境;鐵路設有廣德站、廣德南站;境內有宣廣高速、215省道、230省道、寧廣公路、廣宜公路、廣郎公路等。



"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在蘇浙皖三省交界之處,這裡臨近杭嘉湖和蘇錫常;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省份接壤的縣份,她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素有三省通衢之譽。2019年7月,這裡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8月,這裡獲批撤縣設市,成為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市東北部,東鄰湖州市長興縣和安吉縣,東北與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相連、南接寧國市,西界宣州市、郎溪縣。這裡古稱桐汭,先後用過桃州、綏吉縣、廣陽縣等名。三國吳置廣德縣,以舊廣德王國為名,取意皇恩浩蕩,帝德廣大,以西漢鴻嘉二年(前19)在黟縣所置廣德王國為名;另據《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綏安縣改為廣德,以縣界廣德故城為名。

下轄6個鎮、3個鄉:桃州鎮、柏墊鎮、誓節鎮、邱村鎮、新杭鎮、楊灘鎮,盧村鄉、東亭鄉、四合鄉,境內有祠山崗茶場。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人口51.56萬,市政府政府駐地桃州鎮。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這裡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曾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遷治至宛陵;原郡治周圍地區設故鄣縣,隨屬。東漢建安初,孫吳置廣德縣。南朝宋永初三年(422)並廣德、故鄣、長城、陽羨、義鄉五縣地立綏安縣。泰始四年(468)改屬南徐州義興郡,不久廢;復置廣德縣。樑紹泰元年(555)於廣德增置廣樑郡及石封縣,郡縣均治今桃州鎮;《隋書地理志》避煬帝諱,寫成大梁郡;陳永定二年(558年)改名陳留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並廣德(《隋書·地理志》諱作大德)、安吉、原鄉、故鄣四縣入石封並更名綏安縣。大業三年(607年),宣州改稱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以綏安縣置桃州,原綏安縣地分置綏安、桐陳、懷德三縣;七年廢桃州,並桐陳、懷德入綏安,屬宣州。至德二年(757)九月改綏安縣為廣德縣。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置廣德軍,治廣德縣。端拱元年(988)析廣德西北五鄉置建平縣,隸廣德軍。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廣德軍為廣德路,領廣德、建平兩縣。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廣德路為廣興府,改廣德縣為廣陽縣。明洪武元年(1368)廣興府屬京師直隸,後改稱廣德府;四年九月改廣德府為廣德州;十三年四月省廣陽縣省入廣德州。

民國元年(1912年)4月改廣德州為縣,不領建平縣,直屬安徽省。1930年8月以後屬安徽省第六行政區。新中國成立後,初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71年3月屬安徽省蕪湖地區。1980年2月屬安徽省宣城地區。 2000年屬宣城市。2019年8月,設立縣級廣德市,安徽省直轄,宣城市代管。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市位於皖南山地與沿江平原過渡處,地貌複雜構成廣德盆地。南部以低山為主,中部以崗地和平原為主,北部以丘陵為主,最高峰馬鞍山,海拔863.3米;境內有汭河、無量溪等河流,有典型的地下喀斯特溶洞。這裡氣候屬北亞熱帶溼潤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均氣溫15.4℃。

境內動植物種類較多,森林覆蓋率58.38%,有茯苓、半夏、香附等上千種藥用經濟植物。竹子種類有29種,毛竹蓄積量居全省之冠,被譽為中國竹子之鄉。農產有稻、油菜籽、小麥等;特產大紅袍板栗,有中國板栗之鄉之稱。礦產有大理石、螢石、瓷土、花崗岩等。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廣德西距宣城市71千米、至合肥市273千米、距上海200千米、離杭州130千米,距南京、蘇州、張家港等城市百餘千米;周邊有上海、杭州蕭、南京、合肥等地的機場和上海、蕪湖、南京等地的港口,這裡交通方便,區位優越;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宣杭鐵路、滬渝高速、商杭客運專線(在建)、318國道等重要線路過境;鐵路設有廣德站、廣德南站;境內有宣廣高速、215省道、230省道、寧廣公路、廣宜公路、廣郎公路等。



安徽省最年輕的縣級市,中國竹子之鄉,三省通衢廣德市

境內現在是一種多元的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點。廣德早期是一個傳統的吳文化地區,吳文化占主導地位。明清時期徽文化逐漸成為廣德的主流文化。廣德市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曾被評為全國十佳生態休閒旅遊城市、中國生態旅遊經濟百強縣。有大聖寶塔、崇法寺、保安寺、橋頭村戲樓等歷史遺存;有橫山國家森林公園、盧湖風景區、天下第一衝、太極洞、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天壽寺塔、鼓角樓岳飛抗金遺址、桃姑迷宮、靈山大峽谷、紫金寺等名勝古蹟。

盧湖風景區位於廣德市南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盧湖、甘溪溝和笄山竹海等;太極洞古稱長樂洞、廣德埋藏,位於廣德縣石龍山內,1986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洞內擁有大小景點500餘處,被《中國石林》稱道“桂林山水,廣德石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