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垃圾分類推行20多年,從最初垃圾袋上寫名字抽查,到如今的習慣養成……

歐洲垃圾分類推行20多年,從最初垃圾袋上寫名字抽查,到如今的習慣養成……

來源:上觀新聞

一輛垃圾回收卡車緩緩地開在社區的街道上,幾名穿著橙色工作服的垃圾回收員不斷地上下車,從街邊住戶的家門口收走已經打包好了的各種顏色垃圾袋。每週,這樣的場景都會固定出現在記者眼前兩次。垃圾必須分類這一環保理念,在歐洲小國比利時,早已深入人心。在比利時負責垃圾回收事務的FostPlus組織,工作人員布喬伊自豪地對記者說,“從整個歐洲來說,很少有國家能在垃圾分類這個領域超過比利時。”

分類標準逐步細化

杜蒙特夫人是記者的鄰居,也是這棟樓裡的老住戶了,一應物業維護都是她在負責聯繫,對於垃圾分類自然也是非常熟悉。她告訴記者,比利時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很多年輕人大概都不知道以前垃圾是不用分類的。”

比利時的垃圾分類很細,日常生活垃圾需要裝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裡。這些不同的垃圾袋都可以在超市裡買到。在比利時,黃色袋子是用來裝紙製品,包括舊報紙、廣告宣傳品、廢舊紙箱等;藍色袋子用來收集塑料製品、樹脂材質的垃圾,牛奶盒、飲料瓶、易拉罐都屬於藍色垃圾;綠色的袋子用來裝家裡花園中割下來的草,修剪掉的樹枝,清掃的落葉等園藝垃圾;橙色垃圾袋是用來裝各種食物殘留垃圾;白色垃圾袋是用來裝其他無法回收的垃圾。另外,針對玻璃製品,分有色玻璃製品和無色玻璃製品,各有統一回收的箱子。至於廢舊電池、過期藥品等,也有專門的回收筒,不能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每種不同的垃圾,都有不同的回收時間。由於垃圾袋顏色不同,到了回收站裡進行分類處理時,也相當簡單方便。

“二十多年前剛開始進行垃圾分類的時候,一下子從一包垃圾就能解決問題到需要如此細緻的分揀,是不是很不習慣?”記者一下子就想起自己剛到布魯塞爾時,每每需要對著分類圖按圖索驥,才能確認某種垃圾到底應該扔到哪個垃圾桶內。

“完全沒有。”杜蒙特夫人笑了,“最初的分類只需要分乾溼兩種而已。那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她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比利時的垃圾分類一直在細化類別。這種不斷進步的模式對於長期居住的當地居民來說,每次變動只是比舊有的分類稍微複雜一點,並不會造成太多的困擾。她向記者舉例,大約兩年前,樓內地下室的垃圾回收間內新增了回收橙色垃圾袋的桶,“就是對以往白色垃圾袋內廚餘垃圾的細分。”作為老住戶,她表示,“只有年輕人或是初來乍到者,才會一下子面對很多種分類,他們需要去學習下。而我們,只會偶爾在面對各種顏色垃圾袋時,想著還會新增什麼顏色。”

習慣養成非常重要

調查顯示,大約90%的比利時家庭會嚴格按照規定把垃圾分類。這種習慣的背後,是良好的教育和完善的制度。

杜蒙特夫人回憶,最初,垃圾袋上都有住戶信息,垃圾分揀人員也會打開垃圾袋進行抽查,一旦發現分類不當,罰款單就來了。不過,現在大家都已經習慣於垃圾分類,這樣的抽查和罰款已經很久沒有聽說。一邊的杜蒙特先生插話說,他有位朋友以前就被罰過款,“那時候他還向我抱怨了一下。”

當然,罰款只是一種手段。交談中,杜蒙特夫人有一句話重複了多遍,“垃圾分類的教育很重要。”的確,讓居民從小就能接觸並養成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培養環保意識,從娃娃抓起的教育意義非凡。布喬伊也告訴記者,他們每年都有很大一塊工作是組織垃圾分類教育課進入中小學幼兒園。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相關的課程設計都會有所區分,力求能夠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

布喬伊向記者舉了個例子。在她居住的公寓,前幾年發生過這麼件事。某天,公寓的地下垃圾室裡突然多出了好幾件廢舊傢俱,物業在多次張貼告示讓傢俱的主人主動搬走處理未果後,只好動用全樓的公共資金,用大家的錢來處理這些傢俱。“這件事情更讓我相信,進行垃圾分類教育的必要性。”她向記者解釋,在比利時,廢舊傢俱除了每年一次環保部門固定的上門收取,只能由業主自己送到指定地點,或者預約環保部門上門,而這樣簡單堆放在地下室是完全不允許的。

各國分類各有亮點

不僅僅是比利時,在歐洲其他國家,垃圾分類也是普遍現象。這些國家的垃圾分類實踐大多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至今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一路走來,各國目前都基本實現了將垃圾分類當作普通的日常習慣。在促進本國居民積極分類方面,各國也頗有各自的亮點。

在德國超市購買礦泉水或者飲料時,如果你自己核對超市價和小票上你實際支付的價格,會發現這兩個數字並不一致。當然,這並不是超市在故意“坑”你,小票上的價格是算上了飲料瓶的押金,只有當你喝完水,將空瓶投入超市專用的回收機時,才會拿到收條,最後憑此收條在超市購物或兌換現金。這種“押金回收制度”可以算是有效利用市場手段實現垃圾分類。

在瑞典,垃圾分類實施之初,政府對於那些偷懶不願意主動分類的人,採取了一種很積極的迴應:設計新的垃圾容器來提高亂扔垃圾的難度,比如,將扔瓶罐的垃圾桶容器口設計成圓孔狀,將扔紙盒的垃圾桶容器口設計成信封狀。通過這種有創意的方式,大大減少了垃圾不分類的現象。

原標題:近距離|歐洲垃圾分類推行20多年,從最初垃圾袋上寫名字抽查,到如今的習慣養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