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最近不知道是怎麼樣了,從最近這段時間開始,向我諮詢買鋼琴的朋友太多了,學琴的大部分可能一半都不到,在這篇文章裡我把問的比較多的問題系統整理一下,在這裡比較全面的向大家講解一下。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這篇文章主要是系統的梳理了一下國內市場市面上不同價位的鋼琴的真實價位和情況,區分什麼是廉價琴、什麼是入門級琴、什麼是真正的中檔琴、中高檔、頂級琴。

大部分買鋼琴的消費者會覺得“我這個琴是我花了好幾萬塊錢買的,是鋼琴中的王者是高檔鋼琴了”,“某某某鋼琴標價都到了好幾萬,怎麼可能還不是高檔鋼琴?”。最近一段時間的事例,身邊一個年薪百萬、生活在一線城市的朋友問我:“幾千塊錢能買到鋼琴嗎,可以用嗎?”我說要想買一個好一點的真鋼琴,二手也得要幾萬。“那幾萬塊錢買到的鋼琴是不是就是我們培訓班裡的那種鋼琴?”我當時真的是一頭霧水,培訓室裡那臺是可是斯坦威鋼琴,新琴都要一百多萬,即使是二手的後面加個零都買不到像樣的。從此可以看出絕大部分人對鋼琴這個市場和價位根本就是一無所知。

我想很多低檔琴甚至於玩具琴,在市場文案宣傳上也會用一些讓人覺得特別厲害華麗的詞,比如什麼高超的工藝 、優越的品質、紅木的材料、完美的細節等等形容詞,似乎已經把所謂“高檔鋼琴”拉的很低很低了,連門檻都被拉的很低。

然而,大部分人的想象是奇妙的、是夢幻的,但現實是殘酷的,從目前的整個行業來說,立式鋼琴在中國這個市場,就拿大陸來說,從幾千的到幾十萬人民幣都有,幾萬塊錢的鋼琴在這個市場區間內真的是不算什麼,可以說是很廉價的低檔鋼琴了。並且從過去到現在鋼琴發展史來看,幾乎大部分鋼琴的質量音色等是越來越差勁,優質的鋼琴已經沒有太多了,幾乎但是打著什麼官方店、旗艦店、唯一指派等等來拉高自己品牌的價格,價格是上去了,但質量還是紋絲不動,就是好看不中用的客套話而已。

廉價鋼琴:

我對立式鋼琴分類的情況是這個樣子的,在如今情況下,5萬以下的國產鋼琴,不論是一萬塊錢的珠江入門級鋼琴,還是五萬的施坦威 、貝希施坦的Zimmermann、雅馬哈YC131,基本都可以算是廉價琴。 它們能用,能彈,但是不要有奢望這個琴表現力如何如何,當然也不能指望這種廉價琴可以像正常鋼琴那樣用三五十年,這種琴上能看到的木頭少之又少,紙殼外殼,甚至音板都不是實木!

我學鋼琴的時候,買了一臺珠江的118M2,幾千塊錢,但是這個琴這兩年停產了,上次看在停產前還是不到一萬!看來不知物價漲了多少倍,而低端鋼琴的價格基本沒漲,質量可想而知!這臺琴現在基本沒致命的問題,有幾根絃軸有點鬆了,個別某個鍵偶爾有個問題,由於榔頭從來沒打磨過,聲音沒法聽。而現在一萬塊錢的大牌子國產琴,估計用個十年也就差不多了。。。

那種倒閉好幾十年的德國/法國/意大利品牌、生掰硬造的品牌、雜牌子,不管國產還是印尼馬來西亞產,都可以看做是“一個鋼琴形狀的物體”,類似汽車界的老年代步車,或者三輪車,“一個長得像汽車的東西”。這種琴能用幾年隨緣,並且,往往還不比大牌子便宜!

入門級低檔立式琴:

大品牌在印尼產的,能銷往發達國家的,比如雅馬哈B系列,P系列,Wilheim Schimmel,售價3.5-8萬,可以看做是低檔的琴。也是成本能省就省,妥協質量換來的低價,類似汽車自主品牌的低價車,熱帶的木頭也不適合做樂器。但這種能銷往發達國家的琴質量比中國產的還是強的,一般正常家用用個十幾二十年問題不大。但是吧,絕大多數品牌在印尼產的琴,給中國是一個產品線,給歐美是另外一個,比如被韓國人(Samick)收購的Seiler。我在德國彈得印尼Seiler還湊合,在國內店裡彈的一臺比一臺爛!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韓國本土製造琴,質量好的,銷往全球同時也在中國賣的那些型號,也可以算作低檔琴。但大多數韓國琴(包括旗下的歐美品牌),尤其銷往中國的都比較坑,也比較難避,同價位我個人會更推薦雅馬哈的印尼琴。

而真正能稱作鋼琴的,能用三五十年的,最次得是日本原產的琴,相當於汽車界的豐田卡羅拉、日產軒逸,能算個正八經東西了。現在雅馬哈卡瓦依兩家獨大,正規專賣店售價7萬起,平行進口5萬起。

日本立式琴:

日本現在只剩下兩個巨頭:雅馬哈和卡瓦依。第三大的Apollo去年開始決定不做量產琴了,只做高端定製和二手琴翻新。因為正常質量的鋼琴正常使用能用五十年,音板、鑄鐵板個外殼用百年問題不大,內部機械用正常零件翻新了再用三五十年問題不大,發達國家都是二手琴市場大於新琴。

其他現存的小品牌坑太多,普通消費者就不要碰了。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雅馬哈和卡瓦依現在產的,只有中低檔和中檔,沒有高檔琴。卡瓦依的K系列,雅馬哈的U系列,都可以算中低檔的琴,質量沒問題,但是聲音上妥協。雖然這些日系入門級鋼琴在店裡聽著可能沒有國產“德系琴”好,但因為質量硬,回家正常彈五年,十年,二十年,都不會大打折扣,國產琴質量不行,回家彈三五年,甚至有的三五個月就大不如前。

雅馬哈YUS系列和Kawai的K600、K800可以的算作中低檔裡面好一點的,售價9-12萬,雖然YUS在雅馬哈官方宣稱是“高端系列”,但這個系列只是榔頭好一些,細節有一點升級而已,和入門級的U系列區別不大。現在的YUS系列和當年的UX系列沒法比,YUS5和原來的YU5、YU50沒法比。

雅馬哈給歐洲特供的還有SU118、SE122和SE132,都比現在所謂的“旗艦”YUS5貴,這些才能算是中檔琴。因為其他地區沒有,這裡就不贅述了。

日系真的能算中立式檔琴的,國內能見到的新品只有兩款。平行進口Kawai C980RE,用了德國Renner榔頭,日本本土價格接近標準三角琴GX1。再就是雅馬哈SU7,對的,這款官方售價34萬人民幣的琴只能算中檔,我在之前想法裡解釋過了,這裡不贅述了。並且這個琴平行進口二十萬多點就可以搞定。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東歐琴:

Petrof的小一點的琴也算是中低檔,聲音比日系好,質量不如日系,歐洲本土售價比日本原產雅馬哈還低一些!國內由於37.5%關稅、對歐洲的崇拜、以及“五大帝王琴”的謠言,官方報價嚇死人。但其實高度125的琴平行進口也就不到十萬,和雅馬哈U3差不多。他們家大一些的琴可以算中檔,用料和工藝都比小的好一些。

貝希施坦旗下的Hoffmann,立式琴只有中低檔,沒有中檔,因為貝希施坦自己有個中檔的Academy系列,最便宜的立式琴116也不貴(國內沒引進)。

東歐因為人工便宜(有些國家人均GDP沒比大陸高多少),所以可以用相當低廉的價格做出聲音不錯的琴,在歐洲本土售價有可能比日本原產的低檔琴還便宜。用料相對比較足,甚至能用上德國Renner的擊弦機。當然啦,Renner也分等級,就像奔馳有A級和S級一樣,Petrof用的Renner和貝森朵夫用的顯然沒有可比性。這些琴聲音在單音音色質感上超過日本琴,但敏感度,色彩變化沒有日本琴好,質量(耐久度)也沒有日本原產的琴好。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德國琴:

首先先說,這裡討論的都是在德國生產的,中途沒有斷過生產的真德國品牌。倒閉之後被亞洲人收購,重新在德國建廠的不算,在東南亞和中國生產的就更不算了。

德國琴的門檻基本是日本琴、東歐琴的上限,最最最入門的,高度108/110/112的小琴,這麼小的琴國內幾乎都見不到,外觀用清漆,沒有鋼琴漆,沒有輪子,沒有腿,甚至有的連中間踏板都沒有,這種琴在德國本土售價也要一萬歐!加上國內37.5%的稅和運費可以算算多少錢。

中國人喜歡大,又看中外觀,進口到國內的德系琴普遍在120以上,這些琴基本都得20萬往上。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可以這麼說,新琴15萬人民幣以下的德國琴,基本都可以看做是假的。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真德系品牌定位大概分三種:

1、大一點的品牌分高中低端系列

2、大多數品牌不分系列的,120一下的小琴儘量簡配一點,125左右的琴正常做,130以上的旗艦用公司最好的技術。

3、只做頂級琴。

因為內容太多,所以文章分兩部分,中低端鋼琴的內容就到這裡,解析真德國立式琴的文字內容+拆解視頻之後再發。有些德國立式琴單音音色、聲音質感、音量、高低音Balance、鍵盤靈敏度這些方面接近甚至超過幾十萬上百萬的三角。

至於什麼時候發,看大家對這篇文章的反映了,現在知乎往往是客觀乾貨沒什麼人看,胡說八道有煽動性的幾百人點贊。為了和那些文章區分開來,這裡說一下為什麼我敢大言不慚的在這裡誇誇其談。

貝森朵夫、貝希施坦、博蘭斯勒、Grotrian-Steinweg (高天)、Steingraeber這種頂級琴各幾十臺,現在現存的真德國品牌全部都彈過;雅馬哈三角琴一兩百臺,卡瓦依三角琴幾十臺。見過、碰過、彈過、砸過、拆過的高檔琴是絕大多數在國內的人根本無法想象的。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我在這裡說我彈過多少琴並不是炫耀,因為三角琴有一萬兩千多個零件組成,決定聲音的木頭不可能每一塊都完全一樣,再加上琴的使用頻率、使用強度、存放環境、保養狀況、在加上房間的音響效果,即便是同型號,每一臺琴都不同的。只有彈得足夠多,才能真正總結出來一些規律。有些人彈過一臺,就各種在上網發表言論誤導群眾,甚至還有一些人,在網上聽了個視頻就妄下結論。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要知道的是,絕大多數彈琴的人是不懂琴的,包括我遇到大多數德國教授連雅馬哈有幾個系列都不知道。但我從小就喜歡研究這些,就像我喜歡研究車一樣,不同的型號、配置。在德國我參加過學校鋼琴技師(他在德國技師界還小有名氣)的Workshop,去過三次法蘭克福樂器展,參觀過幾家世界頂級品牌的工廠,和不同的鋼琴技師、設計師,頂級品牌公司高管討論過這方面的細節。

而大多數琴商、調琴師、技師、鋼琴設計師,並沒有專業的學過鋼琴演奏,所以他們不一定真的瞭解鋼琴家的想法。比如2017年我參加德國某頂級琴廠,和他們的首席技師交流,感覺思想完全在兩個不一樣的世界。這也是為什麼施坦威能做到一家獨大,在這麼不景氣的年代還能一年銷量2000-2500臺,其他同價位品牌一年不超過300臺的原因。所以我既能從設計理念,製造工藝,用料方面來講一些東西,同時也能從專業演奏者的角度來解析。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網上以訛傳訛的東西太多,絕大多數人沒彈過,人云亦云;偶爾彈過一臺的人,以偏概全;還有很多人,會自動腦補,看到Logo就覺得這個琴好,而實際上盲聽同一個人同一個位置同一個麥克的錄音,10萬歐的琴和3萬歐的琴都分不出來。

尤其這方面的中文信息,零幾年我剛開始研究鋼琴就已經在流傳的的謠言,2019依舊還在網絡上流行。什麼“五大帝王琴”“十大頂級品牌”“日本琴輕,歐洲琴重”“雅馬哈明亮,卡瓦依柔和”“貝森朵夫王者氣質”“Fazioli聲音性感”,基本都是胡說八道!

談一談買琴闢謠中:“高檔鋼琴”是怎麼樣的

英語世界很多賣琴的Youtuber錄的視頻經常也漏洞百出,包括某些關注量幾萬的。還有一些人,把幾段不同的視頻剪到一起,就叫“比較鋼琴”了。彈琴的人不一樣,廳不一樣,麥克擺放的位置不一樣,最基本的控制變量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比較……

所以個人覺得,我寫一些這方面的東西,錄一些視頻,讓大家至少有個客觀的認識,避開那些以訛傳訛的東西,或者背後有利益關係的謠言,是很重要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