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服裝 設計 行嗅生活 2019-08-20
"
"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曾國藩

[1]

當我很少看到自己喜歡的公眾號文章時,當我經常被一些營銷消息不堪其擾時,當我在朋友圈看不到朋友動態的時候……

我就知道生活已經被加法變得臃腫不堪:家裡堆積了太多不用的東西,通訊錄裡添加了太多以為有用的陌生人,想做的事太多以至於定了許多計劃……

不知不覺,物慾和人際在生活中囤積了許多,感覺自己就像穿了一件身上掛滿了破破爛爛的物品的衣服,行走在人生路上,舉步維艱。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該時不時審視自己的人生,尤其是生活沉重的時候。

我想,當加法做了太多的時候就必須做減法,丟棄該丟棄的,多餘的物品、無效的人際、累贅的情感、堆積的計劃。

有人說: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深以為然。

有時候,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需要不定期地丟掉無用的東西,輕裝上陣。

"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曾國藩

[1]

當我很少看到自己喜歡的公眾號文章時,當我經常被一些營銷消息不堪其擾時,當我在朋友圈看不到朋友動態的時候……

我就知道生活已經被加法變得臃腫不堪:家裡堆積了太多不用的東西,通訊錄裡添加了太多以為有用的陌生人,想做的事太多以至於定了許多計劃……

不知不覺,物慾和人際在生活中囤積了許多,感覺自己就像穿了一件身上掛滿了破破爛爛的物品的衣服,行走在人生路上,舉步維艱。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該時不時審視自己的人生,尤其是生活沉重的時候。

我想,當加法做了太多的時候就必須做減法,丟棄該丟棄的,多餘的物品、無效的人際、累贅的情感、堆積的計劃。

有人說: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深以為然。

有時候,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需要不定期地丟掉無用的東西,輕裝上陣。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2]

年輕的時候,什麼都想要,總覺得擁有的越多,就越幸福。

長大之後,才知道並非如此,有些東西的擁有隻會拖住自己前進的步伐。

為了學習關注了太多公眾號,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總想著自己能從中學校許多東西,比如運營、設計、排版、文案等等。

然而,我除了自己的公眾號很少看公眾號,想看的號也淹沒在了茫茫的公眾號之海中。

工作需要加了一大堆賣各種東西的陌生人,微信通訊錄增加了人數,但對工作沒有絲毫幫助。

變了的是不時收到莫名其妙的垃圾消息,不堪其擾,朋友圈再也看不到朋友的消息。

此後,朋友圈放佛成了一個商品市場,大家各自叫賣著自己的商品,像許多個王婆在叫喊著,嘈雜不已。

現在覺得以前的朋友圈是多麼的和諧美好,大家晒自拍,晒旅遊照,晒娃,晒車,甚至炫富在屌絲看來,秀恩愛在單身狗看來都異常可愛。

不像現在,朋友圈除了發消息的時候基本不會點開,而我也偶爾扮演一下王婆這個角色。

其實,我們以為在社交,在維繫人脈,不過是在消耗自己,浪費時間。

生活中沒那麼多需要我們揮灑愛心的人,我們也沒那麼多精力,不如把奢侈的時間留給值得的人和事。

"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曾國藩

[1]

當我很少看到自己喜歡的公眾號文章時,當我經常被一些營銷消息不堪其擾時,當我在朋友圈看不到朋友動態的時候……

我就知道生活已經被加法變得臃腫不堪:家裡堆積了太多不用的東西,通訊錄裡添加了太多以為有用的陌生人,想做的事太多以至於定了許多計劃……

不知不覺,物慾和人際在生活中囤積了許多,感覺自己就像穿了一件身上掛滿了破破爛爛的物品的衣服,行走在人生路上,舉步維艱。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該時不時審視自己的人生,尤其是生活沉重的時候。

我想,當加法做了太多的時候就必須做減法,丟棄該丟棄的,多餘的物品、無效的人際、累贅的情感、堆積的計劃。

有人說: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深以為然。

有時候,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需要不定期地丟掉無用的東西,輕裝上陣。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2]

年輕的時候,什麼都想要,總覺得擁有的越多,就越幸福。

長大之後,才知道並非如此,有些東西的擁有隻會拖住自己前進的步伐。

為了學習關注了太多公眾號,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總想著自己能從中學校許多東西,比如運營、設計、排版、文案等等。

然而,我除了自己的公眾號很少看公眾號,想看的號也淹沒在了茫茫的公眾號之海中。

工作需要加了一大堆賣各種東西的陌生人,微信通訊錄增加了人數,但對工作沒有絲毫幫助。

變了的是不時收到莫名其妙的垃圾消息,不堪其擾,朋友圈再也看不到朋友的消息。

此後,朋友圈放佛成了一個商品市場,大家各自叫賣著自己的商品,像許多個王婆在叫喊著,嘈雜不已。

現在覺得以前的朋友圈是多麼的和諧美好,大家晒自拍,晒旅遊照,晒娃,晒車,甚至炫富在屌絲看來,秀恩愛在單身狗看來都異常可愛。

不像現在,朋友圈除了發消息的時候基本不會點開,而我也偶爾扮演一下王婆這個角色。

其實,我們以為在社交,在維繫人脈,不過是在消耗自己,浪費時間。

生活中沒那麼多需要我們揮灑愛心的人,我們也沒那麼多精力,不如把奢侈的時間留給值得的人和事。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3]

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又很少。

我一直想學畫畫、英語、PS、PR、攝影、運營、排版、文案、寫文,想鍛鍊減肥、讀書練字、旅行做菜。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訂了詳細的計劃,然而總是三分鐘熱度,前期弄得自己很忙,但最後都不了了之。

一切自有它的核心與根本,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我們不能太貪心。

丟掉的浮華越多,留下的也就越踏實;拿走的東西越多,留下的就越純粹。

如果過度囤積,覺得所有都很重要,生活反而會因此失衡。

建築師凡德羅有句名言:less is more。當你在減少時,必然會有新的增加來到身邊,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宇宙法則。

有人說: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把80%的精力和時間花在20%的事情上,而不是用80%的精力去對付80%的事情。

"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曾國藩

[1]

當我很少看到自己喜歡的公眾號文章時,當我經常被一些營銷消息不堪其擾時,當我在朋友圈看不到朋友動態的時候……

我就知道生活已經被加法變得臃腫不堪:家裡堆積了太多不用的東西,通訊錄裡添加了太多以為有用的陌生人,想做的事太多以至於定了許多計劃……

不知不覺,物慾和人際在生活中囤積了許多,感覺自己就像穿了一件身上掛滿了破破爛爛的物品的衣服,行走在人生路上,舉步維艱。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該時不時審視自己的人生,尤其是生活沉重的時候。

我想,當加法做了太多的時候就必須做減法,丟棄該丟棄的,多餘的物品、無效的人際、累贅的情感、堆積的計劃。

有人說: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深以為然。

有時候,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需要不定期地丟掉無用的東西,輕裝上陣。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2]

年輕的時候,什麼都想要,總覺得擁有的越多,就越幸福。

長大之後,才知道並非如此,有些東西的擁有隻會拖住自己前進的步伐。

為了學習關注了太多公眾號,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總想著自己能從中學校許多東西,比如運營、設計、排版、文案等等。

然而,我除了自己的公眾號很少看公眾號,想看的號也淹沒在了茫茫的公眾號之海中。

工作需要加了一大堆賣各種東西的陌生人,微信通訊錄增加了人數,但對工作沒有絲毫幫助。

變了的是不時收到莫名其妙的垃圾消息,不堪其擾,朋友圈再也看不到朋友的消息。

此後,朋友圈放佛成了一個商品市場,大家各自叫賣著自己的商品,像許多個王婆在叫喊著,嘈雜不已。

現在覺得以前的朋友圈是多麼的和諧美好,大家晒自拍,晒旅遊照,晒娃,晒車,甚至炫富在屌絲看來,秀恩愛在單身狗看來都異常可愛。

不像現在,朋友圈除了發消息的時候基本不會點開,而我也偶爾扮演一下王婆這個角色。

其實,我們以為在社交,在維繫人脈,不過是在消耗自己,浪費時間。

生活中沒那麼多需要我們揮灑愛心的人,我們也沒那麼多精力,不如把奢侈的時間留給值得的人和事。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3]

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又很少。

我一直想學畫畫、英語、PS、PR、攝影、運營、排版、文案、寫文,想鍛鍊減肥、讀書練字、旅行做菜。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訂了詳細的計劃,然而總是三分鐘熱度,前期弄得自己很忙,但最後都不了了之。

一切自有它的核心與根本,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我們不能太貪心。

丟掉的浮華越多,留下的也就越踏實;拿走的東西越多,留下的就越純粹。

如果過度囤積,覺得所有都很重要,生活反而會因此失衡。

建築師凡德羅有句名言:less is more。當你在減少時,必然會有新的增加來到身邊,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宇宙法則。

有人說: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把80%的精力和時間花在20%的事情上,而不是用80%的精力去對付80%的事情。

人到“中年”,該給人生做個“減法”了

會做減法的人生,才能不糾結,才能活得更高級。斷舍離的可以是物品,但更多的是內心:斷絕不討好的關係,捨棄不恰當的執念,脫離過往的糾纏,擺平忙亂的生活,善待自己,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如此想來,人生不就是一道道減法題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