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最近,暴風TV身陷"負面"風波。有媒體報道,6月10日,在暴風TV工作的9名員工來到北京母公司的暴風集團總部,通過拉橫幅的方式"討薪"。對此,暴風集團發表聲明稱,作為股東,暴風集團已督促暴風TV積極面對、解決離職人員的相關問題。

更早之前的5月20日,據紅星新聞報道,多位暴風TV員工收到了公司宣佈解散、並決定將所有人員遣散的消息;暴風TV在深圳原有的辦公場所已經搬空,大門也被物業貼上了封條。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對此,母公司暴風集團又發佈了澄清公告。暴風TV的現狀到底是怎樣的?目前看來,暴風TV在經營上似乎已陷入困境,並拖累了暴風集團的業績。

據2018年的財報數據,暴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11.27億元,同比下降41.15%,而暴風TV為暴風集團貢獻營收9.38億元,佔比超過83.23%。與此同時,暴風TV給暴風集團帶來的虧損也相當嚴重,2018年累計虧損達11.91億元,將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拖累為-10.9億元。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受業績下滑等多個原因的影響,截至6月22日收盤,暴風集團的股價為8.34元,總市值約為27.5億元,而這與其曾創下的資本圈"神話"形成了鮮明對比。2015年,暴風集團在創業板上市,創下上市40天36個漲停板的"輝煌戰績",股價從發行價7.14元暴漲至327.01元,市值一度邁向400億元大關。

從被資本市場寄予厚望,到公司營收大幅下滑、市值減少,暴風集團這些年做"錯"了什麼?

1、寧願一臺電視虧損300元,也要賣

2013年5月,樂視發佈了第一款超級電視,率先切入互聯網電視領域,隨後一大波企業扎堆入場,由此互聯網電視行業成為了一個新的競爭風口。參與者除了創維、TCL、海信等傳統電視廠商,還包括小米、PPTV、風行等互聯網公司,而暴風集團也是其中的參與者之一。

2015年7月,暴風集團正式宣佈與廣東奧飛動漫、海爾旗下的日日順等7家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該公司命名為深圳統帥創智家科技有限公司。

同年,這家公司被暴風集團收購,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最後公司名稱變更為深圳暴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於首款產品稱為暴風TV,業內都習慣把暴風智能公司稱為暴TV。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按照暴風集團董事長兼CEO馮鑫當時的說法,暴風TV的成立,對標的是當時鼎鼎有名的"樂視"和"小米",目標是成長為"百億級"的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樂視電視宣佈當年銷量同比上年翻一倍,達到了 300 萬臺;而小米電視當年銷量約百萬臺。彼時,其他新進玩家基本沒有什麼市場話語權。

為了能在市場爭一席之地,各大互聯網電視品牌紛紛掀起"硬件補貼戰",甚至虧錢賣硬件,而缺乏足夠知名度的暴風TV也不例外。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馮鑫

當時,暴風TV把40寸電視的價格定成999元。這是暴風最暢銷的一款電視產品,然而一直處於虧損銷售的狀態。馮鑫曾經表示,暴風TV每臺電視,會虧損大約300~400元。

暴風集團CFO也曾對外透露,2016年,暴風TV的平均獲客成本約為400元,包括硬件上的成本和營銷費用,而年用戶平均收入僅為61元。

通過虧損賣電視的後果可想而知,電視賣得越多,虧得越多,而這就為暴風TV的後期穩定發展、以及經營健康埋下了隱患。

2、誰來替暴風TV"輸血"?

那麼,明知道賣電視帶來虧損,為什麼暴風還執著得做下去呢?或者換句話說,互聯網電視行業背後蘊含著哪些巨大的商業機會呢?

與傳統電視行業不同,互聯網電視行業的最大創新之處是走"硬件免費、內容賺錢"模式,即前期通過硬件補貼,增加出貨量,最後通過軟件和廣告服務分成獲利。

不過,在還沒實現獲利之前,沒有更多"造血"業務支撐的暴風TV在硬件補貼開支上已經不堪重負,這也是當時很多互聯網電視品牌們的現狀。

"暴風做電視的思路並沒有太大錯誤,但問題在於暴風不像小米有其他業務為電視輸血。而電視業務是暴風的核心業務,一旦資金受限便牽一髮而動全身。"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樑振鵬分析說到。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根據財報顯示,暴風集團的營業收入主要有兩塊,分別是互聯網視頻(暴風影音)和互聯網電視(暴風電視),而在上市之前的2014年,暴風的主營業務收入約98%都是靠暴風影音的廣告及推廣收入,每年的營收大約4億元左右。

也就是說,暴風集團經營互聯網電視業務,僅能靠暴風影音一個項目來"輸血",而且從暴風TV的虧損金額(2018年為11.91億元)來看,暴風影音負擔不起電視的"硬件補貼"開支。特別是隨著三大網絡付費視頻平臺的強勢崛起,主打聚合播放器的暴風影音不可避免受到了衝擊,2018年暴風影音的營收不足2億元,這意味著更負擔不起暴風TV的成本開支。

3、暴風TV融資受限

光靠母公司無法給暴風TV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馮鑫沒理由不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不斷為暴風TV尋求外部融資。據企查查的信息顯示,從2015年成立,暴風TV至今僅有4次融資記錄,除天使輪金額未知外,其餘累計共有15億人民幣。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暴風TV獲得了2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估值翻了4倍,達到了20億人民幣,創下了當時互聯網電視融資和估值增長速度新紀錄。

但如果隨著融資的錢"燒完",沒有資本市場的持續對接,那麼這個估值終將化為泡影。

對於2018年硬件收入同比下降約30%的原因,暴風集團也解釋到,主要是受互聯網行業的整體衝擊,融資渠道受限等原因,公司資金壓力較大,影響公司業務的發展,導致收入下降。

"互聯網電視本身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主要是通過密集資金去推動戰略模式的轉型,還有商業模式的發展。"產經評論家洪仕斌指出,"如果暴風TV沒有融資進來,那麼它的商業模式就很難轉動,企業虧損在所難免。"

另外,相比之前多次單筆融資便超過15億的樂視TV,暴風TV的融資能力也明顯不足,這似乎也說明資本對暴風TV的商業模式存疑,尤其是2016年底,樂視資金鍊斷裂風波爆發,更是宣告了互聯網電視行業走"硬件補貼"的玩法失效,由此資本市場對互聯網電視行業變得更加理性。

整個 2017 年,不少互聯網電視的從業者逐漸開始強調盈利,然而失去資本"加持"的它們,已經開始從天上掉到地下。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根據家電調研機構奧維雲網發佈的監測數據,2018 年第一季度,互聯網電視品牌整體延續收縮態勢,市場份額同比下降 0.9%,萎縮至 10%。而在2017 年初,互聯網電視份額一度逼近電視行業整體銷售的 20%。

4、"互聯網電視"路在何方?

事實上,想要在互聯網電視行業"分一杯羹",遠沒有入局者想得那麼簡單。不僅要持續融資、比拼價格,還需要解決供應鏈管理、電視內容儲備、銷售渠道等多個問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供應鏈是互聯網電視品牌們的共同"攔路虎"。由於缺乏供應鏈經驗,很多互聯網廠商在供應商面前處於劣勢地位。以核心元件面板為例,一般來說,誰的量大就會優先供應誰,小玩家時常連面板都拿不到,而這就與已經在供應鏈上耕耘多年的小米、樂視拉開了差距。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內容層面的儲備就更不用說了,互聯網電視要想實現廣告和服務收入,最重要的是向消費者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容,這是形成行業生態的重要閉環。

比如說,當時內容儲備絕對佔優的樂視,在電視銷量上完全碾壓缺乏內容的小米。2014年,樂視的電視銷量突破了 150 萬臺,而小米電視只有 30 萬臺,一度陷入沉寂。隨後幾年,小米通過與愛奇藝、優酷土豆等視頻內容商合作,不斷補齊這一短板。

儘管樂視電視最終"敗陣",給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潑了一盆"冷水",但同時也給其他的參與者留下了市場空間,互聯網電視品牌們都想借機奮力一搏,可終究還是競爭不過各方面綜合實力最強的小米電視。

在互聯網電視品牌的陣營裡,小米完全稱得上一枝獨秀,不僅從傳統電視廠商的手中奪取了一部分市場份額,還將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擠到了牆角。

賣一臺電視虧損300元!暴風tv危機背後,或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

數年前一下子興起的十多個互聯網電視品牌,如今大多偃旗息鼓。微鯨、聯想17TV、海信 VIDAA、風行等曾經追風的品牌,大多不再積極發佈新品,有些完全停止更新。無法盈利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們,在行業寒冬下,正愈發難以生存,而暴風TV似乎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至此,在許多從業者看來,前一波互聯網電視風口,或許已經走到盡頭,而唯一在市場萎縮中受益的可能只有小米。

與樂視不同,小米不是完全把電視作為內容分發平臺、靠服務和廣告賺錢,而是把電視作為家庭物聯網的一個支點。出於同樣的戰略考慮,華為、一加等智能手機廠商,也已經敲定要進軍電視行業,成為新一屆電視行業的"接力者"。"硬件補貼、內容賺錢"的互聯網電視"夢想"已經破滅,家庭物聯網能否給電視行業帶來新的商業契機,尚且還需要觀察。

【精彩內容不夠看,更多猛料等你贊!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輕鬆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蹤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