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國學風欲起 易學起落幾多秋

中華沉浮五千年 世人皆醒事自休

一、龍法綜述:

1、下面先從陰宅中的“龍法”開始論述:

  和“山”“水”一樣,“龍”也只是一個代名詞,並不能從字的表面意義去分析。

“龍”大體是指和穴位相連的山脈,大部分在主星(定穴位的山峰)的後面,也有些因為山脈的蜿蜒而變得在前面了,這中情況叫做“回龍顧祖”。有形派書籍說:“回龍顧祖,祖不厭高”之說。

我們現在常用的成語“來龍去脈”一詞就是首先出現在風水書籍中的,原意是指風水中的“來龍”和“去脈”。現在一般都是用來指一件事情的來歷、經過。

比如“鍾靈毓秀”一詞,也是最先出現在風水書籍當中的,

鍾靈毓秀,鍾:有集中的意思。毓:古同“育”,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集中、彙集了山川、地理的靈氣,從而孕育、產生出優秀的人才。

類似於“地靈人傑”一詞。它們現在常常出現在介紹一個優秀地域的文章中出現。現在有一些人吧地靈人傑改成人傑地靈,實際上是失去此成語的本意了,因為只有地域的靈氣才可能產生傑出的人才,再傑出、優秀的人才他也創造不出山川的靈氣!人是可以小範圍的改造環境,但是絕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被環境左右的。

聞道國學:風水精髓:龍分干支

2、尋龍大體要訣:

認祖宗→分干支→識星體→格峽脈→顧護從→辨形勢→別重輕→定入首→明穴主→觀堂局

◇認祖宗

遠處和穴兩連的最高大之山脈關係重大,不可忽略,要做得好穴,祖宗一定要分辨清楚。

◇分干支

干支來說,用樹的枝節來理解,祖宗是根,幹是樹幹,支是分叉的一些小樹枝。後文還有論述,比如會有幹中支,支中幹,幹中幹,支中支等等。

◇識星體

此星體是類似於上面的金體、木體等五行體,變化為九星體,如廉貞、祿存、貪狼等體。

◇格峽脈

是指龍的過峽處,一般是知龍的過脈狹小之處,也是龍的束氣或者轉換星體之處。

◇定入首

有言:千里來龍,只看入首一脈。可見它的重要性,入首一般是指龍的最後一處過峽處,也有一說是主星上入到穴星的一個氣脈處。不管如何,它非常重要。

◇明穴主

是說在眾山當中找到真正做穴的山體。

◇觀堂局

上面這些都已經定下來之後,那麼就可以考慮穴前的一些堂局方面的細節和吉凶等了。 

3、風水真言:

風水真言:富貴出在龍身上。

由此可見龍的重要性,丟開了龍的分辨,一切都是空談。為什麼很多穴是“虛花、假穴”,就是說只有明堂,沒有真龍之意。這也是有些風水師常見的貪前失後、本末倒置的誤區。

4、“真龍”所具有的特徵: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先用通俗的語言來補充描述一些“真龍”的一些小特徵:

彎曲靈活:如蛇擺動的身軀,此種龍為生龍,這種龍穴出的人靈活多變,思維敏捷。

有高有低:高低而來就有氣勢,這中龍穴出的人有威望,有氣勢,敢作敢當。

有大有小:有大有小則顯得曲線優美,此種龍穴出的人貌美,講究生活質量,有文藝等才華。

帶有“貴器”、“倉庫”等:這些容後再介紹。

二、龍分干支:

1、《龍分干支》描述:

大幹:綿亙萬里或數千裡、數百里。

小幹:綿延百里或者數十里

小支:分去拖洩數十里

幹中幹:幹龍跌斷過峽,頓起主山,成星體,開面展肩,列屏列障,降勢落脈,正出。

幹中支:從幹龍肩旁分山脈去

支中幹:從幹龍起頂處或硬腰處上分出脈去,再自起祖山。

支中支:從支龍肩旁分山脈去

2、幹龍案例

“龍法”比較難找圖片,我會一併用衛星圖截圖完整後編輯一下再發出來。慢工方能出細活,我這些天生意上也很忙,還望大家多諒解,敬請期待。

聞道國學:風水精髓:龍分干支

如圖,為北京某地,整張圖的“龍”來說,還是“小支”中的一種。但是從這個小支的小環境中我們來分支幹的話,分析如下:

紅色山脈為幹

藍色山脈為幹中幹

黑色山脈為幹中支

黃色山脈為支中支

僅僅按此衛星圖來說,我點的紅點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結穴處。

三、我國大幹龍龍勢圖:

1、東西走向:

有天山--陰山--燕山山系;

崑崙山--秦嶺--大別山山系;

南嶺山系。

2、南北走向:

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等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有長白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等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岡底斯山等山脈;

弧形山脈:主要為喜馬拉雅山、臺灣山地等。

聞道國學:風水精髓:龍分干支

3、大明王朝第一風水事件---明太祖朱元璋治罪風水名山

帝王打下天下後,首先要考慮的是都城選在哪兒?而一個城市能成為"帝王都",因素很多。除了地理位置這一要素之外,風水好不好,是否能養萬年龍脈,保萬年基業,這是很關鍵的。

朱元璋定都應天(今南京),也是費了不少心思的。堪輿考察、修正風水,甚至不惜"鑿牛首"、"斬龍尾",在風水史上鬧出了不少驚天動地的故事。

堪輿術定義下的"三條大龍"

要弄清應天的風水,先得了解一點堪輿常識,知道風水先生眼裡公認的中國境內"三條大龍"究竟是什麼。

堪輿書上說了,"龍",即山;"龍勢",即山的走向。據唐楊筠鬆的《撼龍經》載,中國境內的"龍"為地球上四大龍中的"南龍",是"須彌山"的支脈。《撼龍經》對中國境內山水的地理功能給出了定義--

惟有南龍入中國,胎宗孕祖來奇特。黃河九曲為大腸,川江屈曲為膀胱。分肢擘脈縱橫去,氣血勾連逢水住。

中國境內的"龍"--

氣結崑崙,形象質樸,既分南北,則南龍陽而清,北龍陰而濁。有始必有終,有行必有止,始而復終。

具體說來,有北、中、南三條大龍--

黃河以北的山脈屬“北龍”:自北寰乘高而來,山脊以西之水流入龍門西河,脊東之水流入幽冀,入於東海,其西一支為壺口奉嶽;次一支包汾晉之原;另一支為恆山;又一支為太行山。太行山一千里,其山甚高;最長一支為燕山,盡於平樂。

黃河以南、漢水以北的山脈屬“中龍”:為關中之山,皆為蜀漢而來。一支至長安,而盡關中;一支生下幽谷,以至嵩山,東盡泰山;一支自漢水以北,生下盡揚州。

長江以南諸山屬“南龍”:江南諸山皆祖於岷江,出岷山,岷山夾江兩岸而行。左邊一支去為江北,許多去處;右邊一支分散為江南閩廣,盡於兩浙建康;其一支為衡山,盡於洞庭九江之西;其一支度桂嶺,包湘沅而北,盡於廬阜;其一支自南而東,則包彭蠡之原,度歙黃山,以盡於建康,又自天目山分一支盡於浙。江西之山皆自五嶺贛上來,自南而北。閩廣之山自北而南,一支則又包浙江之原,北首以盡會稽,南尾以盡閩粵。

聞道國學:風水精髓:龍分干支

移步到評論區留言與小道討論

吾輩皆為發揚中華文化精髓,勿惡言相贈,若是批評指教,虛心受教,多多益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