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倒V型”後 下半年二手樓市怎麼走?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日電 題:《李宇嘉:“倒V型”後 下半年二手樓市怎麼走?》

作者 李宇嘉(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山大學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半年過去了,新房市場經歷從“去年限價→今年鬆綁”的轉變,很多城市房價大起大落。比如中山被認為是新房價格上漲最快的城市(漲幅高達近70%),其實與限價政策有關。而二手房市場數據更具代表性,也更能引領對未來的趨勢判斷。

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呈“倒V型”

上半年,重點14城二手房交易呈現明顯的“倒V型”反轉,即一季度“小陽春”從一線城市蔓延至各地,但二季度“掉頭向下”。一季度樓市反彈,有季節性(一季度市場相對好)、政策面(“一城一策”下很多城市鬆綁調控)、資金面(房貸利率上浮幅度下降)等多方利好。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年新房大面積“限價”,一二手房出現“價格倒掛”,成都、深圳、上海、杭州等地“排隊搶房”,二手房“被冷落”,價格普遍回調10%以上。今年限價鬆綁,新房優勢褪去,加上大環境利好,二手房有新房不可替代之處,比如小戶型多、低總價位多,學位房多數是二手房等。由此,去年二手房回調積累的部分需求在今年開始釋放。

另外,一季度二手房成交以低價位、小戶型為主,比如滬深二手房套均成交總價在350萬左右,廣州還不到300萬。這說明,一季度“小陽春”,釋放的主要是去年積累的“剛需”。過去幾年房價上了幾個“臺階”,沒有誰比“剛需”更盼望房價下跌。去年,二手房價格迎來難得的下跌,剛需們“觀望”。今年形勢好轉,抓住機會入市。

進入4月份,形勢立馬改變。一是低價位、小戶型消耗殆盡(剩下的“老破小”問津的很少);二是中大戶型、高價位的房子供應放量,這要拜過去幾年“新房大戶型化+投資需求氾濫”所賜。2015-2017年新房成交放量,很多要進入二手房市場。當然,這也順應了改善型需求。

而改善型需求,多數是“買一賣一”的換房需求。一季度,剛需接下了一部分“賣小買大”放出的小戶型。進入二季度,剛需接盤能力下降,14個重點城市中有8城二套房“認房又認貸”。再加上,南京、成都、青島、天津、合肥等地利率上浮,越大戶型、稅費越高,換房鏈條轉不起來了。

當前仍是“買方市場”

目前,少數城市二手房價格還在上漲。一是調控政策久遠,2018年調控未加碼,前期下跌充分的,比如上海、北京。二是剛需和換房需求強大,比如深圳。深圳二手房價回調比較晚,二手房市場從2018年“7.31新政”後才開始調整,而京滬在2017年“3.31新政”後就開始調整了。根據貝殼研究院數據,深圳下調幅度最小,今年初相比去年高點下跌10%左右,而上海下跌20%左右。但是,深圳需求實在太旺。三是2018年調控力度較大的,比如長沙、成都。四是2018年下半年,樓市還在回升的城市,主要“去庫存”利好政策最後庇護的城市,如大連、濟南等。最後就是“搶人才”突出的城市,比如西安,新房和二手房市場一直火爆到現在的西安。

儘管相比2018年下半年好一些,但目前的二手房市場仍是“買方市場”。目前,買家還有3%-4%的議價空間。也就是說,你只要誠心買,賣家願意降價3%-4%。賣家為何願意降呢?因為成交週期很長,多數城市業主賣房要花100多天,滬深甚至高達4個月左右。

隨著竣工週期到來,2015-2018年成交高峰期(一線城市高峰在2015-2016,熱點二線在2016-2017年,非熱點二線在2017-2018年),由投資需求主導的新房,會大量轉化為二手房供應。所以,未來二手房不缺供應,缺的是有效需求,換房鏈條轉不動,這是最大的障礙。

但是,若看新增客源和中介帶看量,市場需求還很大。也就是說,很多人想買房、想換房,但挑不到自己中意的房子。要不,總價太高,買不起;要不,“老破小”和偏遠的自己又看不上。所以,就表現為成交週期拉長、議價空間還有。大環境微妙變化(比如“一城一策”下部分城市鬆綁調控、土地市場回升、政策要求穩房價等),而“小陽春”後部分業主的胃口被吊起來了,加上新投入市場供應的,多是高價盤、大戶型,於是就出現了當下的供求尷尬。

下半年,二手房市場和新房市場將一起回調,市場主要被買方主導,5%左右的議價空間會保持一段時間。3-4個多月的成交週期太長了,業主降價、快速離場的可能增加;受高房價、收入水平、“認房又認貸”的制約,買家貨比三家,看房機會多,建議多淘淘,會有高性價比的房屋。(摘編自“李宇嘉地產筆記”微信公眾號)

(中新經緯APP)

李宇嘉:“倒V型”後 下半年二手樓市怎麼走?

李宇嘉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