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波,譯/觀察者網 周枝萍】

去年9月,3200名中國軍人蔘加了俄羅斯近40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東方-2018”。但更讓西方感到緊張的應該是今年7月23日中俄在日本海和中國東海上空進行的首次聯合空中巡邏,執行任務的包括兩架中國轟-6k轟炸機和兩架俄羅斯圖-95MS戰略轟炸機:這不是演習,而是一次聯合行動。

然而,儘管戰略理論家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曾提出美國必須警惕“中俄大聯盟”帶來的危險,但《經濟學人》雜誌卻建議西方保持耐心。該雜誌認為未來的俄羅斯總統終歸會再次向西看,西方等得起;它還提出“橢圓形辦公室的主人應該效仿尼克松訪華——但這次去莫斯科”。

這聽上去有點《等待戈多》的意味(在這部荒誕劇中,戈多始終沒有到來)。中俄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自2013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已經會晤了近30次。

2016年,俄羅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預計到2024年還會再翻一番。普京在2024年將結束他的第四個任期,屆時,他的繼任者應該也不至於想要改變中俄關系的大好局面。

"

【文/周波,譯/觀察者網 周枝萍】

去年9月,3200名中國軍人蔘加了俄羅斯近40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東方-2018”。但更讓西方感到緊張的應該是今年7月23日中俄在日本海和中國東海上空進行的首次聯合空中巡邏,執行任務的包括兩架中國轟-6k轟炸機和兩架俄羅斯圖-95MS戰略轟炸機:這不是演習,而是一次聯合行動。

然而,儘管戰略理論家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曾提出美國必須警惕“中俄大聯盟”帶來的危險,但《經濟學人》雜誌卻建議西方保持耐心。該雜誌認為未來的俄羅斯總統終歸會再次向西看,西方等得起;它還提出“橢圓形辦公室的主人應該效仿尼克松訪華——但這次去莫斯科”。

這聽上去有點《等待戈多》的意味(在這部荒誕劇中,戈多始終沒有到來)。中俄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自2013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已經會晤了近30次。

2016年,俄羅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預計到2024年還會再翻一番。普京在2024年將結束他的第四個任期,屆時,他的繼任者應該也不至於想要改變中俄關系的大好局面。

美國把中俄歸為一類對手,又怎麼指望挑撥離間呢?

6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並見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既便想象力再豐富,也很難想像有什麼能撼動中俄關系的基石。當前的中俄關系不再以意識形態為基礎,而是建立在日益增長的相互需要之上。從前部分俄羅斯人擔心俄羅斯遠東地區會逐漸被中國移民佔領,但現在這種擔憂已不復存在。相反,現在是俄羅斯人越過邊境到中國來尋求工作,俄羅斯遊客成群結隊地湧向海南島的海灘。莫斯科方面固然將中亞視為其後院,但中俄兩國已經設法彼此適應、相互容納。現在,兩國在共同致力於推進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俄方的歐亞經濟聯盟。

布熱津斯基曾斷言,中俄之所以會團結是因為它們對西方懷有“互補的怨忿”(complementary grievances),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中俄兩國雖然都希望建立多極世界,但出發點不一樣。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方,只希望對其進行改良;而俄羅斯則對當前秩序感到怨恨,尤其是在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遭到西方的制裁之後。

如果中美兩國夢遊般地滑向新的冷戰,俄羅斯會站在美國一邊嗎?至少目前來看,所謂新冷戰仍有浮誇之嫌,而俄羅斯在美國問題上的立場比中國更為強硬,至少後者仍在尋求一種健康的雙邊關係。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新冷戰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首選很可能是根本不介入。俄羅斯在南海問題上沒有明確支持中國(中國也沒有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明確支持俄羅斯)。俄羅斯的首要安全關切是防止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脫離其影響範圍,加入歐盟和北約。

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俄羅斯更有可能與中國保持較為密切的關係,原因有二。在政治上,只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存在,莫斯科方面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擁抱西方。對這個跨大西洋安全同盟而言,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彷彿氧氣一般,既是北約存在的理由,也是它一有機會就擴張的原因。

北約的每一次擴張都是針對俄羅斯的,當然也就必然被俄羅斯視為威脅。在經濟上,俄羅斯上世紀90年代獲得的教訓十分慘痛,當時其政府的整體計劃是轉型成為西方式市場經濟體,結果釀成了國家民族的災難。

俄羅斯未來的希望在東方。從地理上講——除非俄羅斯進一步開發佔該國領土75%以上且人口稀少的東部地區——否則俄羅斯比中國更像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誰最能幫助俄羅斯開發其遠東地區?只有中國。如果未來15年內中國真的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俄羅斯應該能從中國的繁榮中獲益。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存在難以調和的軍事、地緣政治和戰略衝突,但它與中國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對中俄關系的觀察十分準確:“每當美國和西歐讓俄羅斯感到痛苦的時候,中國都對其給予了關懷。”

即使中俄之間GDP、軍費預算和高科技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國仍需要繼續給予俄羅斯此類關懷。因為中國對俄羅斯一直心懷感激。

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若沒有蘇聯援助奠定工業基礎,中國不可能發展出今天世界一流的工業。俄羅斯政府讓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建設俄羅斯首個5G無線網絡的決定,是在貿易戰步步升級的關鍵時刻給中國雪中送炭。

當前是跨大西洋紐帶最為薄弱,但中俄關系卻最為牢固的時候,西方怎麼可能破壞中俄關系呢?反倒是西方作為一個整體失去了原有的穩定。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正在從西方內部動搖其根基,未來無論誰接替他入主白宮,都會繼續試圖“讓美國再次偉大”——只不過喊的口號可能不一樣。

各式各樣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正在橫掃歐洲。與中俄不結盟的夥伴關係相比,就連北約也看起來不如從前穩固了。就在不久前,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不顧美國強烈抗議,從俄羅斯購買了S-400防空導彈。

此外,美國給中俄兩國都貼上了“戰略競爭對手”的標籤,這隻會拉近中俄之間的距離。美國怎麼能既把中俄歸為同一類對手,又指望在它們之間挑撥離間呢?

(觀察者網周枝萍譯自《南華早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