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01

年輕的時候,是多讀書好,還是出去玩好?

上面這個標題,是我前段時間在悟空問答上看到的一個問題。

很顯然,提問者應該是一個年輕人,想著讀書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出去玩可以增加自己的見識,在兩者之間有點難以抉擇。

我大致翻閱了十幾篇網友給予的回覆,95%的都是“勸導”要多讀書,更有甚者還做了思維導圖,洋洋灑灑數千字來比較“多讀書”和“出去玩”的利弊。也可謂是用心良苦。

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想必這位年輕人也是受到了這句話的影響,但我想說,錯!不要再受“誤導”了,因為時代已經不同,書好讀,路“難走”。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什麼是“行萬里路”?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酷愛遊歷,志在四方。“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祕。在短短數年內遊歷遍了名山大川,留下中國古代著名地理文獻《徐霞客遊記》,成為中國地理學著作中的一顆明珠。

一檔非常火的戶外真人秀節目《侶行》,其中張昕宇、樑紅夫婦, 他們遊歷世界各國,通過視頻,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個真實世界的畫面。

他們真的是在用腳步丈量世界,用行動突破認知,他們這才是行萬里路。

而我們的“行萬里路”呢?

或者自駕、或者報團,趁著假期,匆匆忙忙的走出去遊玩。上車就睡覺、下車就撒尿、到了景點就拍照。我們這不叫行萬里路,叫旅遊。

他們,是鑄就經典;

我們,是逛逛景點。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02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

剛上小學時,媽媽會撫摸著我們的腦袋說:“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了才有出息。”

剛上高中時,班主任會語重心長的說:“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

剛上大學時,輔導員說:“一定要好好讀書,畢業了才能找到好工作。”

儘管每個人說話的場景不一樣,但核心都是一致的,要好好讀書。

莎士比亞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在這句話中,將書籍比作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陽光,比作小鳥的翅膀,寓意不讀書,我們就沒有希望,不能飛翔。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著作《人類動機的理論》中提出了“馬斯洛原理",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了5個層次:

第一層次:生理需求,就是人為了活下來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比如空氣、水、食物等;

第二層次:安全需求,就是人在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後,進而需要安全保障的需求,比如群居;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基於情感和歸屬的需要,需要建立人際關係的需求,比如婚姻、交朋友等;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人人都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受到尊重;

第五層次:自我實現,這也是馬斯洛原理的最高需求,是指人實現理想、抱負和個人價值。

底層的生理、安全等需求,可以通過外部的條件加以實現,而逐漸升高的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往往僅靠外部條件是很難實現的,就需要一把開啟的鑰匙。

這把鑰匙,對於我們普通職場人來說,就是讀書。

我們無法像古人一樣通過遊離四方、著書留名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也無法像《侶行》一樣出去走遍世界,因為我們普通職場人還要工作,養家餬口。我們卻可以在書中遨遊知識的海洋,提升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讀書的意義1: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優質社交;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愛讀書的人總能找到共同的興趣點。

我有個同事,因為熱愛讀書參加了一個讀書會,在讀書會現場結交了很多同樣的讀書愛好者。他們每個月都會組織讀書交流會,相互分享讀書的心得。正是因為讀書,他的人際關係比一般人要大很多、優質很多。

讀書的意義2: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外部尊重;

熱愛讀書的人,往往都知識淵博,出口成章。這樣的人在各種場合都能旁徵博引,侃侃而談,贏得別人的尊重。

比如我身邊的一個領導,每次在做業務溝通會的時候,大家都很期待他的分享。因為他總是能從《西格瑪管理法》到《麥肯錫問題解決思維》,再到《管理的藝術》,每次聆聽都會受益匪淺。自然他也是我們最尊重的領導之一。

讀書的意義3: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自我實現。

讀書,不是目的,通過讀書解決問題才是目的。

在讀書中,我們掌握了深度思考的邏輯、學會了問題拆解的方法,並在工作中加以運用,更容易拿到好的結果,得到領導的認可。

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讀書,可以我們更快的實現自我價值。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03

書該怎麼讀,才是真讀書?掌握讀書的正確姿勢

職場如戰場,不進則退。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每個人的時間變得越來越有限,越來越寶貴。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的讀書,才是我們讀書的正確姿勢。

第一招:有速度的讀書,快速吸收

每天我們都要接觸數以萬計的信息,快速的信息處理能力是職場人必備的技能之一。對於讀書也是亦然。

我們現在讀書,不能像高考備考時逐字逐句的閱讀,那樣效率太低,反倒影響了我們讀書的信心。

要快速的閱讀,具體我們要怎麼做?

①快速瀏覽目錄,比如我打開一本《聰明人是怎麼思考的》,發現其中的第4章聰明人是怎麼解決問題的,第6章聰明人是怎麼學習的,對於當下的我特別重要。

②快速鎖定關鍵詞,比如聰明人是怎麼思考的一章中,關鍵詞是善於提出問題、運用分析框架、頭腦風暴等等,這次關鍵詞就串聯成了我的閱讀鏈條。

③場景聯想,基於剛才快速閱讀來的信息,快速聯想自己工作中有哪些具體的實際場景,在頭腦中進行反思和對照。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第二招:有重點的讀書,形成知識體系;

閱讀的目的,是要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基於這樣的知識體系再去指導我們的實踐。比如我們要形成關於人力資源管理、財會、項目管理等等各種類型的知識體系,因為每一種知識體系都是我們未來在職場中成就事業的基礎。

更高效的形成知識體系,就要有重點的讀書:

①明確要重點形成的知識體系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最近我在牽頭做幾個項目,涉及到多個部門之間的協同,以及各種里程碑節點的管理。為了幫助我拿到好的項目結果,於是我決定重點閱讀,對“項目管理”形成知識體系;

②尋找經典書籍

閱讀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也精準越好。

於是我就在網上收集關於項目管理的推薦書單,發現《項目管理》以及《項目管理工具箱》兩本著作都是非常經典的,於是基於這兩本書進行讀書計劃的制定。

③學以致用

讀了、學了,不用,等於沒學。

在學習到了部分的項目管理的知識後,我就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運用,努力按照書中講到的知識點進行實踐,不斷反思和總結。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第三招:多形式“讀書”,碎片化學習。

網上很多人在質疑碎片化學習到底有沒有用,基於多年來的經驗,肯定有用。

隨著我們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完全依靠紙面閱讀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閱讀需求和學習場景。

比如在非常擁擠的地鐵裡,在上廁所的時間,拿著一本紙質書籍進行閱讀是十分不方便的,也沒有必要。

這個時候,我們要利用碎片化時間,多形式“讀書”:

①聽書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可以聽書的APP,頭條上現在也可以聽書了,那我們就可以有重點的訂閱一些書籍,在場景不允許閱讀的情況下進行聽書。

聽書也要講究方法:

不能漫無目的的聽,因為那樣不容易形成體系;

該快進的地方要快進,抓住重點的聽;

②閱讀乾貨文章

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說讀書效率低,好幾個月都讀不完一本書。對於這樣的情況,可以運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乾貨文章。

乾貨文章的好處就在於高度凝練和總結,幾千字就概括了一本書的精華。

比如你看好一本書,可以在頭條上搜索相關的關鍵詞,就會湧現出非常多的乾貨文章,找幾篇你感覺不錯的,認真的閱讀。

閱讀乾貨文章也是我經常運用的方式。最近在讀項目管理的書,在地鐵裡的時候,我就會用手機搜索項目管理的乾貨文章,找出幾篇點贊量高的仔細研究。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時會閉上眼睛細細品味其中作者的意圖,和可以應用到我工作中的場景。

時間長了,反倒是吸收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招,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進步的階梯。

這樣的階梯就放在我們的辦工桌上,就擺在我們的書架上,只要我們主動一點,從喜歡的那本書開始讀起,慢慢的,你就會發現自己愛上了閱讀,讓自己看到了更美好的事物,和更清晰的方向。

我們的時間不允許行萬里路,更不允許隨性的出去走走景點,拍拍照片。

但我們的人生需要澆灌,這讀書就是最好的泉水,甘冽、甜美。


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是職乎哲也,一個30歲有餘的職男。曾經自己創過業、在小城市小公司做過職員,2014年不甘於現狀選擇北漂,目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管理工作。

平時喜歡讀書、思考和分享,希望將我的總結分享給你,和大家一同成長。

關注職乎哲也,第一時間掌握實戰派職場乾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