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讀書 不完美媽媽 狐狸 雯子育兒 2019-08-18
"

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閱讀,經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說,這四個方法只要你相信,並且堅持去做,你的孩子的也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

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閱讀,經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說,這四個方法只要你相信,並且堅持去做,你的孩子的也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1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自從我當媽以來,便恪守要當個稱職的媽媽這一準則,而在我的心裡,一個稱職的媽媽,首先應該是一個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媽媽。

兩個兒子都喜歡聽我講故事,有時候,我身體不舒服,或是有事正在忙,便會請孩他爸代勞,沒想到,小傢伙們根本不買賬,只要爸爸一講故事,他們便會哈欠連天,大呼無聊。

呃,孩他爸講故事,一字不漏、照本宣科,語調平穩,不起波瀾,整個一新聞聯播既視感。怪不得孩兒們不喜歡聽,我這老母親也無法違心地說“好”。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經過我多年講故事的經歷,我認為,給小屁孩講故事,就得拼“演技”:手舞足蹈、齜牙咧嘴、會做鬼臉,裝死也行……總之,各種瘋癲,各種痴狂。

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兒子的最愛,雖然全書只有44個字,硬是被我演繹成了一部精彩的“搞笑片"。

母雞走過院子,一隻狐狸要撲上來,我就用驚險的語氣喊:“小心吶母雞!”,狐狸被釘耙打到臉上,我就用倒黴的語氣喊:“噢——我被打暈了!”然後暈倒在兒子身旁,當母親鑽過蜜蜂房時,我就是那隻被蜜蜂追得無處可逃的倒黴狐狸,直往被子裡鑽......

一個故事講下來,老母親我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可是孩兒們卻捧腹大笑、意猶未盡。

像表演一樣,把故事“演”出來,這樣的故事才精彩,這樣的故事,孩子才喜歡聽!

當我們演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演,最後讓孩子演給我們看。這種對故事的改編和重造,不但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調動孩子去發揮想象力。

講故事,靠演技!家長演得好,孩子才有持續聽故事的興趣,有了持續的興趣,養成自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別愣著!演起來吧!

"

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閱讀,經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說,這四個方法只要你相信,並且堅持去做,你的孩子的也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1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自從我當媽以來,便恪守要當個稱職的媽媽這一準則,而在我的心裡,一個稱職的媽媽,首先應該是一個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媽媽。

兩個兒子都喜歡聽我講故事,有時候,我身體不舒服,或是有事正在忙,便會請孩他爸代勞,沒想到,小傢伙們根本不買賬,只要爸爸一講故事,他們便會哈欠連天,大呼無聊。

呃,孩他爸講故事,一字不漏、照本宣科,語調平穩,不起波瀾,整個一新聞聯播既視感。怪不得孩兒們不喜歡聽,我這老母親也無法違心地說“好”。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經過我多年講故事的經歷,我認為,給小屁孩講故事,就得拼“演技”:手舞足蹈、齜牙咧嘴、會做鬼臉,裝死也行……總之,各種瘋癲,各種痴狂。

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兒子的最愛,雖然全書只有44個字,硬是被我演繹成了一部精彩的“搞笑片"。

母雞走過院子,一隻狐狸要撲上來,我就用驚險的語氣喊:“小心吶母雞!”,狐狸被釘耙打到臉上,我就用倒黴的語氣喊:“噢——我被打暈了!”然後暈倒在兒子身旁,當母親鑽過蜜蜂房時,我就是那隻被蜜蜂追得無處可逃的倒黴狐狸,直往被子裡鑽......

一個故事講下來,老母親我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可是孩兒們卻捧腹大笑、意猶未盡。

像表演一樣,把故事“演”出來,這樣的故事才精彩,這樣的故事,孩子才喜歡聽!

當我們演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演,最後讓孩子演給我們看。這種對故事的改編和重造,不但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調動孩子去發揮想象力。

講故事,靠演技!家長演得好,孩子才有持續聽故事的興趣,有了持續的興趣,養成自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別愣著!演起來吧!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2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翻牌子啦!”

隨著一聲令下,孩兒們歡呼著奔到我的面前,我手裡有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寫好了書名的牌子,孩兒們每天晚上翻一張牌子,翻到哪本書我就講哪本書。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猶太人有個傳統的閱讀習慣,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在書上滴幾滴蜂蜜,讓孩子去舔食,用這個儀式告訴孩子“書是甜的”。

正式的讀書開始前,我還會要求孩兒們親吻一下自己挑選的書的扉頁,然後再親吻一下我的臉頰,閱讀之旅就此開始。

這時,孩他爸也不能讓他閒著,要請他用手機捕捉我們娘仨美好的閱讀瞬間,然後拍下來。積累到一定張數的時候,我會把相片做成美篇,還會邀請孩兒們配上文字。在配文的過程中,他們重溫了閱讀的過程,也收穫了閱讀帶來的自豪感。

有一部分相片我會沖洗出來,然後貼在家裡最顯眼的一面牆上。這樣,每當家裡來了客人,都會對倆娃大加讚賞,他們讀起書來也就更加起勁了。

“定格閱讀瞬間”,是儀式感的一種美好體現。

《小王子》給了儀式感一個溫暖而貼切的定義: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當你和孩子的閱讀時刻,變得與眾不同時,孩子們便會期待那一刻的到來,並享受那一刻的獨特與美妙。

"

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閱讀,經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說,這四個方法只要你相信,並且堅持去做,你的孩子的也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1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自從我當媽以來,便恪守要當個稱職的媽媽這一準則,而在我的心裡,一個稱職的媽媽,首先應該是一個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媽媽。

兩個兒子都喜歡聽我講故事,有時候,我身體不舒服,或是有事正在忙,便會請孩他爸代勞,沒想到,小傢伙們根本不買賬,只要爸爸一講故事,他們便會哈欠連天,大呼無聊。

呃,孩他爸講故事,一字不漏、照本宣科,語調平穩,不起波瀾,整個一新聞聯播既視感。怪不得孩兒們不喜歡聽,我這老母親也無法違心地說“好”。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經過我多年講故事的經歷,我認為,給小屁孩講故事,就得拼“演技”:手舞足蹈、齜牙咧嘴、會做鬼臉,裝死也行……總之,各種瘋癲,各種痴狂。

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兒子的最愛,雖然全書只有44個字,硬是被我演繹成了一部精彩的“搞笑片"。

母雞走過院子,一隻狐狸要撲上來,我就用驚險的語氣喊:“小心吶母雞!”,狐狸被釘耙打到臉上,我就用倒黴的語氣喊:“噢——我被打暈了!”然後暈倒在兒子身旁,當母親鑽過蜜蜂房時,我就是那隻被蜜蜂追得無處可逃的倒黴狐狸,直往被子裡鑽......

一個故事講下來,老母親我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可是孩兒們卻捧腹大笑、意猶未盡。

像表演一樣,把故事“演”出來,這樣的故事才精彩,這樣的故事,孩子才喜歡聽!

當我們演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演,最後讓孩子演給我們看。這種對故事的改編和重造,不但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調動孩子去發揮想象力。

講故事,靠演技!家長演得好,孩子才有持續聽故事的興趣,有了持續的興趣,養成自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別愣著!演起來吧!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2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翻牌子啦!”

隨著一聲令下,孩兒們歡呼著奔到我的面前,我手裡有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寫好了書名的牌子,孩兒們每天晚上翻一張牌子,翻到哪本書我就講哪本書。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猶太人有個傳統的閱讀習慣,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在書上滴幾滴蜂蜜,讓孩子去舔食,用這個儀式告訴孩子“書是甜的”。

正式的讀書開始前,我還會要求孩兒們親吻一下自己挑選的書的扉頁,然後再親吻一下我的臉頰,閱讀之旅就此開始。

這時,孩他爸也不能讓他閒著,要請他用手機捕捉我們娘仨美好的閱讀瞬間,然後拍下來。積累到一定張數的時候,我會把相片做成美篇,還會邀請孩兒們配上文字。在配文的過程中,他們重溫了閱讀的過程,也收穫了閱讀帶來的自豪感。

有一部分相片我會沖洗出來,然後貼在家裡最顯眼的一面牆上。這樣,每當家裡來了客人,都會對倆娃大加讚賞,他們讀起書來也就更加起勁了。

“定格閱讀瞬間”,是儀式感的一種美好體現。

《小王子》給了儀式感一個溫暖而貼切的定義: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當你和孩子的閱讀時刻,變得與眾不同時,孩子們便會期待那一刻的到來,並享受那一刻的獨特與美妙。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3

生活才是最好的閱讀素材

很多家長認為,抱著書本和孩子一起讀,才叫做閱讀。

其實不然。

廣義的親子閱讀,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所經之地,所遇之人,所歷之事,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瑣碎,都可以成為親子閱讀的素材與契機。

有一次,我們打算帶孩兒們去廈門遊玩一番,臨行之前,我把做旅行攻略的任務交給了9歲的兒子。

一天時間,他便拿出了一張攻略:有必去景點,有必吃美食,還有路線圖,雖然不是那麼完美,但是也足以令我驚豔。

我問他怎麼做到的。他得意地晃了晃手上的《福建尋寶記》,說你想要的,書裡都有,再百度一下,補充資料,不就大功告成!

我直衝他豎大拇指,把書讀活,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通過閱讀,他告訴我“辣”是一種舌頭的燙傷,要喝涼白開才能緩解;通過閱讀,他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自動澆花工具(其實就是把礦泉水瓶的瓶蓋扎幾個小洞,然後裝滿水,倒插在花盆裡);通過閱讀,他知道了人之所以每餐都要吃飯,是因為米飯裡面含有葡萄糖......

將自己閱讀到的知識,“應用”到了日常生活,讓孩子有了基本的學以致用的意識,邁出了從“知”到“行”的第一步!

書本的知識來源於生活,閱讀又讓知識迴歸生活,只有把閱讀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才能有增無減。

"

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閱讀,經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說,這四個方法只要你相信,並且堅持去做,你的孩子的也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1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自從我當媽以來,便恪守要當個稱職的媽媽這一準則,而在我的心裡,一個稱職的媽媽,首先應該是一個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媽媽。

兩個兒子都喜歡聽我講故事,有時候,我身體不舒服,或是有事正在忙,便會請孩他爸代勞,沒想到,小傢伙們根本不買賬,只要爸爸一講故事,他們便會哈欠連天,大呼無聊。

呃,孩他爸講故事,一字不漏、照本宣科,語調平穩,不起波瀾,整個一新聞聯播既視感。怪不得孩兒們不喜歡聽,我這老母親也無法違心地說“好”。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經過我多年講故事的經歷,我認為,給小屁孩講故事,就得拼“演技”:手舞足蹈、齜牙咧嘴、會做鬼臉,裝死也行……總之,各種瘋癲,各種痴狂。

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兒子的最愛,雖然全書只有44個字,硬是被我演繹成了一部精彩的“搞笑片"。

母雞走過院子,一隻狐狸要撲上來,我就用驚險的語氣喊:“小心吶母雞!”,狐狸被釘耙打到臉上,我就用倒黴的語氣喊:“噢——我被打暈了!”然後暈倒在兒子身旁,當母親鑽過蜜蜂房時,我就是那隻被蜜蜂追得無處可逃的倒黴狐狸,直往被子裡鑽......

一個故事講下來,老母親我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可是孩兒們卻捧腹大笑、意猶未盡。

像表演一樣,把故事“演”出來,這樣的故事才精彩,這樣的故事,孩子才喜歡聽!

當我們演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演,最後讓孩子演給我們看。這種對故事的改編和重造,不但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調動孩子去發揮想象力。

講故事,靠演技!家長演得好,孩子才有持續聽故事的興趣,有了持續的興趣,養成自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別愣著!演起來吧!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2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翻牌子啦!”

隨著一聲令下,孩兒們歡呼著奔到我的面前,我手裡有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寫好了書名的牌子,孩兒們每天晚上翻一張牌子,翻到哪本書我就講哪本書。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猶太人有個傳統的閱讀習慣,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在書上滴幾滴蜂蜜,讓孩子去舔食,用這個儀式告訴孩子“書是甜的”。

正式的讀書開始前,我還會要求孩兒們親吻一下自己挑選的書的扉頁,然後再親吻一下我的臉頰,閱讀之旅就此開始。

這時,孩他爸也不能讓他閒著,要請他用手機捕捉我們娘仨美好的閱讀瞬間,然後拍下來。積累到一定張數的時候,我會把相片做成美篇,還會邀請孩兒們配上文字。在配文的過程中,他們重溫了閱讀的過程,也收穫了閱讀帶來的自豪感。

有一部分相片我會沖洗出來,然後貼在家裡最顯眼的一面牆上。這樣,每當家裡來了客人,都會對倆娃大加讚賞,他們讀起書來也就更加起勁了。

“定格閱讀瞬間”,是儀式感的一種美好體現。

《小王子》給了儀式感一個溫暖而貼切的定義: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當你和孩子的閱讀時刻,變得與眾不同時,孩子們便會期待那一刻的到來,並享受那一刻的獨特與美妙。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3

生活才是最好的閱讀素材

很多家長認為,抱著書本和孩子一起讀,才叫做閱讀。

其實不然。

廣義的親子閱讀,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所經之地,所遇之人,所歷之事,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瑣碎,都可以成為親子閱讀的素材與契機。

有一次,我們打算帶孩兒們去廈門遊玩一番,臨行之前,我把做旅行攻略的任務交給了9歲的兒子。

一天時間,他便拿出了一張攻略:有必去景點,有必吃美食,還有路線圖,雖然不是那麼完美,但是也足以令我驚豔。

我問他怎麼做到的。他得意地晃了晃手上的《福建尋寶記》,說你想要的,書裡都有,再百度一下,補充資料,不就大功告成!

我直衝他豎大拇指,把書讀活,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通過閱讀,他告訴我“辣”是一種舌頭的燙傷,要喝涼白開才能緩解;通過閱讀,他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自動澆花工具(其實就是把礦泉水瓶的瓶蓋扎幾個小洞,然後裝滿水,倒插在花盆裡);通過閱讀,他知道了人之所以每餐都要吃飯,是因為米飯裡面含有葡萄糖......

將自己閱讀到的知識,“應用”到了日常生活,讓孩子有了基本的學以致用的意識,邁出了從“知”到“行”的第一步!

書本的知識來源於生活,閱讀又讓知識迴歸生活,只有把閱讀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才能有增無減。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4

處處是書,才能時時閱讀

豐子愷有一首題畫詩:藏書如山積,讀書如流水。山形有限度,水流無時休。

詩的意思是雖然有很多的藏書,但也僅限於“藏”,從未去讀,這樣,書就成了擺設,成了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我們家的房子並不大,也沒有專門的書房,但是,在我們家,書隨處可見。孩子的書桌上、沙發旁的茶几上、電視櫃上、床頭櫃上,甚至連衛生間都有擺放著幾本書,因為,兒子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在看書。

不管孩子走到哪兒,想看書時,書就觸手可及。孩子總是有窮極無聊或無所事事的時刻,只要他們目之所及都是書,他們或許就會隨手拿起來翻閱,若是書中的一句話或是一段故事引起他們的興趣,或許他們就會一頭栽入書中的動人世界了。

比“隨處有書看”更重要的,是家裡一定要有一個愛看書的人

我和孩他爸工作比較忙。但我們在家無事的時候,必定會抓緊時間看書。

兒子經常能看見先生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或者我坐在沙發上認真研讀書籍的身影。我們就是想用言傳身教讓他明白,應該多讀書、勤讀書。

因此,開始識字後,兒子也開始喜歡讀書。雖然我們很忙,但總是抽出時間教他禮儀規矩、處世準則。我們的身體力行,再加上讀書的體悟,兒子現在也是學校的閱讀領頭人了。

每當這樣的時刻,我最能感受到“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這句話的涵義。

"

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閱讀,經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說,這四個方法只要你相信,並且堅持去做,你的孩子的也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1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自從我當媽以來,便恪守要當個稱職的媽媽這一準則,而在我的心裡,一個稱職的媽媽,首先應該是一個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媽媽。

兩個兒子都喜歡聽我講故事,有時候,我身體不舒服,或是有事正在忙,便會請孩他爸代勞,沒想到,小傢伙們根本不買賬,只要爸爸一講故事,他們便會哈欠連天,大呼無聊。

呃,孩他爸講故事,一字不漏、照本宣科,語調平穩,不起波瀾,整個一新聞聯播既視感。怪不得孩兒們不喜歡聽,我這老母親也無法違心地說“好”。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經過我多年講故事的經歷,我認為,給小屁孩講故事,就得拼“演技”:手舞足蹈、齜牙咧嘴、會做鬼臉,裝死也行……總之,各種瘋癲,各種痴狂。

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兒子的最愛,雖然全書只有44個字,硬是被我演繹成了一部精彩的“搞笑片"。

母雞走過院子,一隻狐狸要撲上來,我就用驚險的語氣喊:“小心吶母雞!”,狐狸被釘耙打到臉上,我就用倒黴的語氣喊:“噢——我被打暈了!”然後暈倒在兒子身旁,當母親鑽過蜜蜂房時,我就是那隻被蜜蜂追得無處可逃的倒黴狐狸,直往被子裡鑽......

一個故事講下來,老母親我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可是孩兒們卻捧腹大笑、意猶未盡。

像表演一樣,把故事“演”出來,這樣的故事才精彩,這樣的故事,孩子才喜歡聽!

當我們演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演,最後讓孩子演給我們看。這種對故事的改編和重造,不但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調動孩子去發揮想象力。

講故事,靠演技!家長演得好,孩子才有持續聽故事的興趣,有了持續的興趣,養成自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別愣著!演起來吧!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2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翻牌子啦!”

隨著一聲令下,孩兒們歡呼著奔到我的面前,我手裡有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寫好了書名的牌子,孩兒們每天晚上翻一張牌子,翻到哪本書我就講哪本書。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猶太人有個傳統的閱讀習慣,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在書上滴幾滴蜂蜜,讓孩子去舔食,用這個儀式告訴孩子“書是甜的”。

正式的讀書開始前,我還會要求孩兒們親吻一下自己挑選的書的扉頁,然後再親吻一下我的臉頰,閱讀之旅就此開始。

這時,孩他爸也不能讓他閒著,要請他用手機捕捉我們娘仨美好的閱讀瞬間,然後拍下來。積累到一定張數的時候,我會把相片做成美篇,還會邀請孩兒們配上文字。在配文的過程中,他們重溫了閱讀的過程,也收穫了閱讀帶來的自豪感。

有一部分相片我會沖洗出來,然後貼在家裡最顯眼的一面牆上。這樣,每當家裡來了客人,都會對倆娃大加讚賞,他們讀起書來也就更加起勁了。

“定格閱讀瞬間”,是儀式感的一種美好體現。

《小王子》給了儀式感一個溫暖而貼切的定義: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當你和孩子的閱讀時刻,變得與眾不同時,孩子們便會期待那一刻的到來,並享受那一刻的獨特與美妙。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3

生活才是最好的閱讀素材

很多家長認為,抱著書本和孩子一起讀,才叫做閱讀。

其實不然。

廣義的親子閱讀,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所經之地,所遇之人,所歷之事,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瑣碎,都可以成為親子閱讀的素材與契機。

有一次,我們打算帶孩兒們去廈門遊玩一番,臨行之前,我把做旅行攻略的任務交給了9歲的兒子。

一天時間,他便拿出了一張攻略:有必去景點,有必吃美食,還有路線圖,雖然不是那麼完美,但是也足以令我驚豔。

我問他怎麼做到的。他得意地晃了晃手上的《福建尋寶記》,說你想要的,書裡都有,再百度一下,補充資料,不就大功告成!

我直衝他豎大拇指,把書讀活,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通過閱讀,他告訴我“辣”是一種舌頭的燙傷,要喝涼白開才能緩解;通過閱讀,他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自動澆花工具(其實就是把礦泉水瓶的瓶蓋扎幾個小洞,然後裝滿水,倒插在花盆裡);通過閱讀,他知道了人之所以每餐都要吃飯,是因為米飯裡面含有葡萄糖......

將自己閱讀到的知識,“應用”到了日常生活,讓孩子有了基本的學以致用的意識,邁出了從“知”到“行”的第一步!

書本的知識來源於生活,閱讀又讓知識迴歸生活,只有把閱讀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才能有增無減。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4

處處是書,才能時時閱讀

豐子愷有一首題畫詩:藏書如山積,讀書如流水。山形有限度,水流無時休。

詩的意思是雖然有很多的藏書,但也僅限於“藏”,從未去讀,這樣,書就成了擺設,成了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我們家的房子並不大,也沒有專門的書房,但是,在我們家,書隨處可見。孩子的書桌上、沙發旁的茶几上、電視櫃上、床頭櫃上,甚至連衛生間都有擺放著幾本書,因為,兒子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在看書。

不管孩子走到哪兒,想看書時,書就觸手可及。孩子總是有窮極無聊或無所事事的時刻,只要他們目之所及都是書,他們或許就會隨手拿起來翻閱,若是書中的一句話或是一段故事引起他們的興趣,或許他們就會一頭栽入書中的動人世界了。

比“隨處有書看”更重要的,是家裡一定要有一個愛看書的人

我和孩他爸工作比較忙。但我們在家無事的時候,必定會抓緊時間看書。

兒子經常能看見先生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或者我坐在沙發上認真研讀書籍的身影。我們就是想用言傳身教讓他明白,應該多讀書、勤讀書。

因此,開始識字後,兒子也開始喜歡讀書。雖然我們很忙,但總是抽出時間教他禮儀規矩、處世準則。我們的身體力行,再加上讀書的體悟,兒子現在也是學校的閱讀領頭人了。

每當這樣的時刻,我最能感受到“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這句話的涵義。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閱讀的路上,家長的堅持,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當你看到孩兒們的言談舉止中透著他們讀過的書的影子時,你便會覺得所有堅持都是值得的

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曾說:

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

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掬一口好茶,捧一本好書,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無論是陪孩子讀書,還是自己讀書,都是低成本,高回報的投資:

在安靜的燈光下,嗅著書香,或每人一本書,或共讀一本書,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美好的親子時光,亦是一生靈魂的高貴!

"

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閱讀,經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說,這四個方法只要你相信,並且堅持去做,你的孩子的也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1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自從我當媽以來,便恪守要當個稱職的媽媽這一準則,而在我的心裡,一個稱職的媽媽,首先應該是一個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媽媽。

兩個兒子都喜歡聽我講故事,有時候,我身體不舒服,或是有事正在忙,便會請孩他爸代勞,沒想到,小傢伙們根本不買賬,只要爸爸一講故事,他們便會哈欠連天,大呼無聊。

呃,孩他爸講故事,一字不漏、照本宣科,語調平穩,不起波瀾,整個一新聞聯播既視感。怪不得孩兒們不喜歡聽,我這老母親也無法違心地說“好”。

給孩子講故事,全靠“演技”。

經過我多年講故事的經歷,我認為,給小屁孩講故事,就得拼“演技”:手舞足蹈、齜牙咧嘴、會做鬼臉,裝死也行……總之,各種瘋癲,各種痴狂。

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兒子的最愛,雖然全書只有44個字,硬是被我演繹成了一部精彩的“搞笑片"。

母雞走過院子,一隻狐狸要撲上來,我就用驚險的語氣喊:“小心吶母雞!”,狐狸被釘耙打到臉上,我就用倒黴的語氣喊:“噢——我被打暈了!”然後暈倒在兒子身旁,當母親鑽過蜜蜂房時,我就是那隻被蜜蜂追得無處可逃的倒黴狐狸,直往被子裡鑽......

一個故事講下來,老母親我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可是孩兒們卻捧腹大笑、意猶未盡。

像表演一樣,把故事“演”出來,這樣的故事才精彩,這樣的故事,孩子才喜歡聽!

當我們演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演,最後讓孩子演給我們看。這種對故事的改編和重造,不但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調動孩子去發揮想象力。

講故事,靠演技!家長演得好,孩子才有持續聽故事的興趣,有了持續的興趣,養成自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別愣著!演起來吧!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2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翻牌子啦!”

隨著一聲令下,孩兒們歡呼著奔到我的面前,我手裡有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寫好了書名的牌子,孩兒們每天晚上翻一張牌子,翻到哪本書我就講哪本書。

陪娃讀書,儀式感很重要。

猶太人有個傳統的閱讀習慣,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在書上滴幾滴蜂蜜,讓孩子去舔食,用這個儀式告訴孩子“書是甜的”。

正式的讀書開始前,我還會要求孩兒們親吻一下自己挑選的書的扉頁,然後再親吻一下我的臉頰,閱讀之旅就此開始。

這時,孩他爸也不能讓他閒著,要請他用手機捕捉我們娘仨美好的閱讀瞬間,然後拍下來。積累到一定張數的時候,我會把相片做成美篇,還會邀請孩兒們配上文字。在配文的過程中,他們重溫了閱讀的過程,也收穫了閱讀帶來的自豪感。

有一部分相片我會沖洗出來,然後貼在家裡最顯眼的一面牆上。這樣,每當家裡來了客人,都會對倆娃大加讚賞,他們讀起書來也就更加起勁了。

“定格閱讀瞬間”,是儀式感的一種美好體現。

《小王子》給了儀式感一個溫暖而貼切的定義: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當你和孩子的閱讀時刻,變得與眾不同時,孩子們便會期待那一刻的到來,並享受那一刻的獨特與美妙。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3

生活才是最好的閱讀素材

很多家長認為,抱著書本和孩子一起讀,才叫做閱讀。

其實不然。

廣義的親子閱讀,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所經之地,所遇之人,所歷之事,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瑣碎,都可以成為親子閱讀的素材與契機。

有一次,我們打算帶孩兒們去廈門遊玩一番,臨行之前,我把做旅行攻略的任務交給了9歲的兒子。

一天時間,他便拿出了一張攻略:有必去景點,有必吃美食,還有路線圖,雖然不是那麼完美,但是也足以令我驚豔。

我問他怎麼做到的。他得意地晃了晃手上的《福建尋寶記》,說你想要的,書裡都有,再百度一下,補充資料,不就大功告成!

我直衝他豎大拇指,把書讀活,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通過閱讀,他告訴我“辣”是一種舌頭的燙傷,要喝涼白開才能緩解;通過閱讀,他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自動澆花工具(其實就是把礦泉水瓶的瓶蓋扎幾個小洞,然後裝滿水,倒插在花盆裡);通過閱讀,他知道了人之所以每餐都要吃飯,是因為米飯裡面含有葡萄糖......

將自己閱讀到的知識,“應用”到了日常生活,讓孩子有了基本的學以致用的意識,邁出了從“知”到“行”的第一步!

書本的知識來源於生活,閱讀又讓知識迴歸生活,只有把閱讀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才能有增無減。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4

處處是書,才能時時閱讀

豐子愷有一首題畫詩:藏書如山積,讀書如流水。山形有限度,水流無時休。

詩的意思是雖然有很多的藏書,但也僅限於“藏”,從未去讀,這樣,書就成了擺設,成了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我們家的房子並不大,也沒有專門的書房,但是,在我們家,書隨處可見。孩子的書桌上、沙發旁的茶几上、電視櫃上、床頭櫃上,甚至連衛生間都有擺放著幾本書,因為,兒子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在看書。

不管孩子走到哪兒,想看書時,書就觸手可及。孩子總是有窮極無聊或無所事事的時刻,只要他們目之所及都是書,他們或許就會隨手拿起來翻閱,若是書中的一句話或是一段故事引起他們的興趣,或許他們就會一頭栽入書中的動人世界了。

比“隨處有書看”更重要的,是家裡一定要有一個愛看書的人

我和孩他爸工作比較忙。但我們在家無事的時候,必定會抓緊時間看書。

兒子經常能看見先生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或者我坐在沙發上認真研讀書籍的身影。我們就是想用言傳身教讓他明白,應該多讀書、勤讀書。

因此,開始識字後,兒子也開始喜歡讀書。雖然我們很忙,但總是抽出時間教他禮儀規矩、處世準則。我們的身體力行,再加上讀書的體悟,兒子現在也是學校的閱讀領頭人了。

每當這樣的時刻,我最能感受到“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這句話的涵義。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閱讀的路上,家長的堅持,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當你看到孩兒們的言談舉止中透著他們讀過的書的影子時,你便會覺得所有堅持都是值得的

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曾說:

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

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掬一口好茶,捧一本好書,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無論是陪孩子讀書,還是自己讀書,都是低成本,高回報的投資:

在安靜的燈光下,嗅著書香,或每人一本書,或共讀一本書,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美好的親子時光,亦是一生靈魂的高貴!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一個“戲精”媽媽

我是雯子,兩個男孩的媽媽,自媒體撰稿人。眼裡有光,心中有夢的中年少女。關注【雯子育兒】,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