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定位:“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長江經濟帶的引領發展區,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廣州、深圳 、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等9個主要城市,新規劃擴容汕尾、清遠、雲浮、河源、韶關 5個城市,共14個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

定位: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經濟圈 [2] 發展而來,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莊、廊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為中部核心功能區,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

定位: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北方經濟的重要核心區。

中原城市群:涵蓋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南陽市、安陽市、商丘市、新鄉市、平頂山市、許昌市、焦作市、周口市、信陽市、駐馬店市、鶴壁市、濮陽市、漯河市、三門峽市、濟源市,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河北省:邢臺市、邯鄲市5省30座地級市所構成的具有高度緊密經濟社會聯繫的城市群。

定位: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間,城市群規模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是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大城市為中心的超特大城市群組合 ,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覆蓋城市有,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定位: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

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等27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

定位: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範區。

哈長城市群:包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定位:2030年,建成在東北亞區域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城市群。

遼中南城市群:以瀋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等城市。

定位: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工業基地,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

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省發展的重點區域,覆蓋山東全省17設區市,是我國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重要的城市密集區之一,是中國黃河中下游廣大腹地的出海口。

定位:構築由山東半島、韓國和朝鮮西南海岸、日本九州島組成的跨國城市走廊,推動“魯日朝韓黃海地區成長三角”形成。在全國範圍內,是中國黃河流域的經濟中心和龍頭帶動區域,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比肩的中國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的增長極之一,與京津冀、遼中南地共同構築中國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圈的領頭軍。

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州、泉州、廈門、溫州、汕頭5大中心城市為核心,包含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南平、寧德、龍巖,浙江省的溫州、麗水、衢州,江西省的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省的汕頭、潮州、揭陽、梅州共計20個地級市所組成的國家級城市群。

定位:是海峽經濟區的核心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城市發展、經濟合作、對臺交流等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進展。

北部灣城市群: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

定位:發揮地緣優勢,挖掘區域特質,建設面向東盟、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關中城市群:範圍包括 陝西省的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5個市、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及商洛市的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柞水縣。山西省的運城市(除平陸縣、垣曲縣)、臨汾市的堯都區、侯馬市、襄汾縣、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洪洞縣、浮山縣。甘肅省的天水市及平涼市的崆峒區、華亭縣、涇川縣、崇信縣、靈臺縣和慶陽市區。

定位:發揮其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推動全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於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有利於推進西部大開發,有利於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定位:“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長江經濟帶的引領發展區,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廣州、深圳 、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等9個主要城市,新規劃擴容汕尾、清遠、雲浮、河源、韶關 5個城市,共14個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

定位: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經濟圈 [2] 發展而來,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莊、廊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為中部核心功能區,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

定位: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北方經濟的重要核心區。

中原城市群:涵蓋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南陽市、安陽市、商丘市、新鄉市、平頂山市、許昌市、焦作市、周口市、信陽市、駐馬店市、鶴壁市、濮陽市、漯河市、三門峽市、濟源市,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河北省:邢臺市、邯鄲市5省30座地級市所構成的具有高度緊密經濟社會聯繫的城市群。

定位: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間,城市群規模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是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大城市為中心的超特大城市群組合 ,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覆蓋城市有,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定位: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

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等27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

定位: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範區。

哈長城市群:包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定位:2030年,建成在東北亞區域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城市群。

遼中南城市群:以瀋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等城市。

定位: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工業基地,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

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省發展的重點區域,覆蓋山東全省17設區市,是我國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重要的城市密集區之一,是中國黃河中下游廣大腹地的出海口。

定位:構築由山東半島、韓國和朝鮮西南海岸、日本九州島組成的跨國城市走廊,推動“魯日朝韓黃海地區成長三角”形成。在全國範圍內,是中國黃河流域的經濟中心和龍頭帶動區域,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比肩的中國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的增長極之一,與京津冀、遼中南地共同構築中國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圈的領頭軍。

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州、泉州、廈門、溫州、汕頭5大中心城市為核心,包含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南平、寧德、龍巖,浙江省的溫州、麗水、衢州,江西省的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省的汕頭、潮州、揭陽、梅州共計20個地級市所組成的國家級城市群。

定位:是海峽經濟區的核心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城市發展、經濟合作、對臺交流等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進展。

北部灣城市群: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

定位:發揮地緣優勢,挖掘區域特質,建設面向東盟、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關中城市群:範圍包括 陝西省的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5個市、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及商洛市的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柞水縣。山西省的運城市(除平陸縣、垣曲縣)、臨汾市的堯都區、侯馬市、襄汾縣、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洪洞縣、浮山縣。甘肅省的天水市及平涼市的崆峒區、華亭縣、涇川縣、崇信縣、靈臺縣和慶陽市區。

定位:發揮其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推動全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於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有利於推進西部大開發,有利於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12個主要城市群的定位與未來
"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定位:“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長江經濟帶的引領發展區,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廣州、深圳 、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等9個主要城市,新規劃擴容汕尾、清遠、雲浮、河源、韶關 5個城市,共14個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

定位: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經濟圈 [2] 發展而來,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莊、廊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為中部核心功能區,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

定位: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北方經濟的重要核心區。

中原城市群:涵蓋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南陽市、安陽市、商丘市、新鄉市、平頂山市、許昌市、焦作市、周口市、信陽市、駐馬店市、鶴壁市、濮陽市、漯河市、三門峽市、濟源市,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河北省:邢臺市、邯鄲市5省30座地級市所構成的具有高度緊密經濟社會聯繫的城市群。

定位: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間,城市群規模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是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大城市為中心的超特大城市群組合 ,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覆蓋城市有,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定位: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

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等27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

定位: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範區。

哈長城市群:包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定位:2030年,建成在東北亞區域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城市群。

遼中南城市群:以瀋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等城市。

定位: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工業基地,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

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省發展的重點區域,覆蓋山東全省17設區市,是我國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重要的城市密集區之一,是中國黃河中下游廣大腹地的出海口。

定位:構築由山東半島、韓國和朝鮮西南海岸、日本九州島組成的跨國城市走廊,推動“魯日朝韓黃海地區成長三角”形成。在全國範圍內,是中國黃河流域的經濟中心和龍頭帶動區域,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比肩的中國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的增長極之一,與京津冀、遼中南地共同構築中國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圈的領頭軍。

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州、泉州、廈門、溫州、汕頭5大中心城市為核心,包含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南平、寧德、龍巖,浙江省的溫州、麗水、衢州,江西省的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省的汕頭、潮州、揭陽、梅州共計20個地級市所組成的國家級城市群。

定位:是海峽經濟區的核心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城市發展、經濟合作、對臺交流等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進展。

北部灣城市群: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

定位:發揮地緣優勢,挖掘區域特質,建設面向東盟、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關中城市群:範圍包括 陝西省的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5個市、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及商洛市的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柞水縣。山西省的運城市(除平陸縣、垣曲縣)、臨汾市的堯都區、侯馬市、襄汾縣、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洪洞縣、浮山縣。甘肅省的天水市及平涼市的崆峒區、華亭縣、涇川縣、崇信縣、靈臺縣和慶陽市區。

定位:發揮其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推動全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於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有利於推進西部大開發,有利於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12個主要城市群的定位與未來
中國12個主要城市群的定位與未來

歡迎大家補充留言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