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忙著吃粽子,瞭解一下,關於端午的小故事

今年端午,話不多說

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既是端午

大家想到的更多的是吃粽子

傳統些的,會懸菖艾、吃五黃

更傳統的,則佩香囊,縛長命縷

但是今天

小i帶大家一起

挖掘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去體驗中華文明的璀璨

別忙著吃粽子,瞭解一下,關於端午的小故事

01、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屈原出生於楚國的貴族家庭,他才華橫溢,受君賞識,入仕為官。

然而,屈原為官之路並不順暢,政治改革主張始終不得君心,還被削職流放到當時的南蠻之地。

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愛國憂民的詩篇。

楚國被侵佔滅國後,屈原心中悲慼,跳下了汨羅江,追隨故國,殉葬楚國。

農曆五月初五日是屈原投江殉國之日,後世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此作為了一個節日,屈原的家鄉和廣大南方地區會舉行盛大的賽龍舟、吃粽子,以紀念屈原。

02、紀念孝女曹娥

相傳東漢時期,有一幼女曹娥,年僅14歲,其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

年幼的曹娥就日夜在江邊號哭,過了17天后,於農歷五月初五投江,五天後,抱出了父親的屍體。

就像神話故事一樣,這件事被縣府知事知曉,令度尚為她立碑,就曹娥的故事進行傳頌。

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因曹娥投江救父之日為農曆五月初五,也被看作是端午節的溯源。

別忙著吃粽子,瞭解一下,關於端午的小故事

03、龍節說

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節的歷史教育》兩篇論文中引據七十多種書目進行考證,認為端午是龍的節日。

華夏族的先人以龍為部落標誌。

伏羲、女媧和禹都是龍族著名領袖,後人自稱龍子龍孫、龍的傳人。

每年五月五日,舉行盛大的龍祭,就叫做端午節。

04、驅邪避惡防病治病說

《史記》、《論衡》、《風俗演義》等古籍都有記載,《歲功典·端午部雜錄》說:“五月五日,採繁蔞、葛葉、鹿活草、槲葉、芍藥、地黃葉、蒼耳葉、青蒿葉和石灰搗為團,如雞卵,暴幹,抹以疔瘡,大神驗。”

北方許多地方家家戶戶門前懸掛菖蒲、艾葉,說是可以“辟邪”。

關中和陝南等地,則有小孩和少女要戴香包,香包用五色絲綢和布料以及五彩絲線製作,中間包著山奈、細辛、艾葉、藿香等香味藥物,戴香包的目的是“消災去病”;陝南群眾流傳說“端午百草都是藥”。

端午季節,進入仲夏,蚊蠅活動頻繁,疾病易於發生,以上種種都有一定的避穢、去毒、防病作用。

別忙著吃粽子,瞭解一下,關於端午的小故事
別忙著吃粽子,瞭解一下,關於端午的小故事

端午節

可以說是融合了南北發展的產物

有著厚重的歷史淵源

也見證的一代代中華兒女的信仰

端午安康不僅僅是一聲悼念

它承載著追思、寄託與期盼

也託付這文明的涵養、文化的力量

昨日已逝,未來已來,國泰民安,端午安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