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前口頭村位於東平縣接山鎮東南部,東依大汶河,西臨匯河,西北與鎮政府相距五千米,西南三千米為戴村壩,水陸交通便利。現有十六姓氏968人,可耕土地1960畝,均系肥沃平原水澆田。

明天順年間,慄姓自禹城(今夏津)遷此建村,原名邵村,因大汶河決口改稱前口頭。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前口村是為一個古寨,據慄氏譜牒和趙氏家譜考稽,古寨建於明朝之前,興於清初,清朝時學風濃厚開書香之門,登科第遊膠庠者不乏其人,慄家解元,趙家舉人傳為佳話,自古以來,村風樸實,氏族和睦,家訓傳承,耕讀經世。寨橋巨石如席,寨牆夯土高築。寨河繞村走,魚兒迎水遊,蛙唱蘆葦蕩蕩,鳥鳴古榆深深。寨外西北處原有廟宇一處,建國後成為學校,歇簷大殿雄偉壯觀,彩繪壁畫精妙傳神,廟門高大厚實,孩童非二三個不能推動,惜皆毀於八十年代後期。廟內原有碑刻十幾塊,其中有一塊記錄了戚繼光抗倭路過事蹟。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據說石碑及塑像當年大多填了寨河埋於地下建了學校操場,有華表一對上接木頭木板在六、七十年代做了籃球板,後不知所蹤。前口頭村,曾經是有廟宇有集市有學堂有門樓大院富足繁華的村寨,古老建築、寨門橋、寨河、寨牆等有許多都還保存很好,奇木古樹還留有一些。現存竇公樓、解元居、門樓大院等明清古建保存完好,趙家大院毀於近年,部分老瓦房長期沒人居住修繕不及時而坍塌,又有鋪路修橋搞建設時遭到些許破壞。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據史料記載,清順治年間,慄弘猷選貢任河南南陽府陝州知縣;慄文英清咸豐五年解元,任長山縣教諭;清末慄法緒獲貢生。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清末民初,為保村莊護家園,舉全村之力,挖成圍村護村河,俗稱寨河;築造寨牆,修建南寨門、腰寨門、西寨門;寨河茂密的蘆葦,水面蕩遊的鵝鴨,水中成群結隊的魚兒,相映成趣,形成獨特的傳統村寨。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村民保家衛國,入伍從軍立功者甚多。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村積極主動,大力發展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老村寨的設計體現出祖輩的高度智慧,西寨門南寨門寨河牆,以及幾個大坑對雨水的蓄集,整體規劃可謂匠心獨運。現今,村民有了留住鄉村記憶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對老村寨給予了一定保護,進行了一定的修繕。

新時代,適逢黨的好政策,全村樹正風,齊心協力謀發展; 爭口氣,擼起袖子加油幹;走前頭,努力實現全村新跨越!

建於明朝前的一個古村寨—東平縣接山鎮前口頭村的古建築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