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地球上的居民有被太陽吞噬的危險。因此,聯合地球政府提出了一項計劃,將地球衝出軌道,作為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的一顆衛星,將地球送到太陽系之外的新家園。

這就是流浪的地球脫離這個世界的前提。今年2月,這部中文科幻動作電影迅速成為中國票房歷史上第二高的電影。其全球票房總額目前略低於7億美元。Netflix很快在包括美國在內的190多個國家獲得了《漫遊地球》的流媒體播放權。

在這部電影令人印象深刻的影院運營之後,Netflix於5月5日將這部電影添加到流媒體庫中,沒有任何宣傳。(它甚至沒有出現在Netflix 5月份發給新聞界的通訊中。)這部熱門電影改編自劉慈欣2000年的同名短篇小說,劉慈欣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獲得雨果獎的小說《三體》。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流浪的地》劇照

《漫遊地球》的設定聽起來可能很荒謬,但事實證明,這部電影的科學依據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

這是國外媒體Netflix的評語:

“我原本以為它的劇情無法得到科學的有效支撐,但我很高興看到它們確實得到了解決。所以看起來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功課。”

的確,《漫遊地球》的製片人做了功課。中國科學院的四名科學家也為這部電影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諮詢。

國外媒體reverse採訪了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系統工程師和視覺架構師Elliott,並確定漫遊地球的哪些方面是可行的,哪些部分是延伸的。

星星

氦在不久的將來會閃過

讓我們開始。在地球上游蕩的時候,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來自太陽的氦閃光就在附近。我們是否需要擔心太陽會在不久的將來向我們釋放出一股熾熱的氦呢?簡而言之:可能絕對不會。

氦閃光已知發生在紅巨星期的恆星中。我們的太陽要再過50億年才會變成紅巨星。

埃利奧特是一名工程師,所以“絕不”和“不可能”在他的詞彙中並不存在。他說:“我不是那種說太陽不可能出了什麼問題才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人,但在目前的理論中,這是不可能的。”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在《流浪的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中,來自太陽的威脅促使人類將地球移出太陽


將地球推離軌道

現在,讓我們想象氦閃是一個被證實的危險,我們確實需要重新定位地球。如果你仍然覺得這聽起來很荒謬,那麼在埃利奧特的幫助下,我們來分析一下。在漫遊的地球上,從地球軌道到木星附近的旅程需要17年。埃利奧特好心地花時間為我們計算了一些數字:要在17年內移動這個距離大約需要每秒10公里的delta-v。(不過,埃利奧特指出,這取決於你如何計算才能知道確切的數字——它可能在每秒8到16公里之間。)電影

中有一萬個“地球引擎”推動著地球穿越太空。埃利奧特說,要在17年內為地球質量提供每秒10公里的delta-v(四捨五入到6 x 1024千克),每臺發動機都需要產生連續2.5 x 1015磅的推力。

這張圖表提供了F-1火箭發動機的重要數據。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這張圖表提供了F-1火箭發動機的重要數據。

埃利奧特指出,考慮到實際的F-1發動機,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實際能力。據美國宇航局網站介紹,F-1發動機(美國宇航局1967年至1973年使用的一種發射裝置)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單噴嘴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可惜的是,這臺傳奇般的引擎無法滿足地球漫遊引擎的需要:一臺F-1引擎就能產生150萬磅的推力。

“相當不可思議”是艾略特對這部電影巨大引擎的總結。

在劉的短篇小說中(由霍爾格·納姆翻譯成英語),地球上最大的發動機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6000英尺。

“我不知道你怎麼能造出這麼大的東西。”

“嗯,我不知道你怎麼能造出這麼大的東西,”埃利奧特說。

但即使你能造出足夠大的引擎,開採地球(就像電影裡的這些引擎一樣)也會造成問題。如果你開採了足夠多的泥土,將這顆行星推到4.2光年外的比鄰星上,那麼地球將幾乎不復存在。埃利奧特估計:“大約需要地球質量的95%才能做到這一點。”


其他防止氦閃的方法

那麼,如果讓地球穿過銀河系是不可能的,那麼還有什麼更現實的方法來拯救人類呢?

埃利奧特說,最好的計劃可能是“讓儘可能多的人離開地球”。

他指出,“你不太可能用目前的技術甚至是未來的技術去太陽系以外的任何地方。”

定居在附近的行星可能是一條路。如果太陽膨脹,火星也許會變得適宜居住。“它的溫度是否足以使地下的水融化並形成大氣層?”“艾略特奇蹟。木衛三是木星的一顆冰冷衛星,它也可能成為一個不錯的新家的競爭者。

停止地球自轉?

讓我們接受地球可能被推到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現在我們來看看電影的其餘部分是如何運作的。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要使用這些巨大的引擎,首先要停止地球的自轉。由此引發的大範圍海嘯(以及地下避難所的有限空間)似乎是導致地球人口減少到35億的罪魁禍首。雖然埃利奧特說,他覺得聯合地球政府願意接受這麼高的傷亡人數“有點奇怪”,但他說,海嘯本身就是停止地球自轉的現實後果。

“如果你要阻止地球自轉,當你減速時,海洋會濺到一切。”

埃利奧特說:“如果你要阻止地球自轉,當你減速時,海洋就會濺到一切。”“這確實取決於他們停止(旋轉)的速度有多快,但很難想象他們僅僅因為質量問題就能很快停止旋轉。”我不知道在不發生特大洪水的情況下,是否有一種(速度)可以阻止洪水。”

埃利奧特接著說:“你會遭遇洪水、地震、構造板塊被扭曲並四處移動。”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流浪的地球》中的板塊移動

幾年後,地球停止自轉,正在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途中,兄弟姐妹齊和多朵早早地從地下安全地帶出來,電梯裡的顯示屏顯示,北京附近的地表溫度為-84攝氏度(零下119.2華氏度)。保暖服可以保護他們不受外面寒冷環境的影響。

埃利奧特說,地球亮面溫度為-84攝氏度,而木星附近的溫度“在我看來並不可信”,而地球暗面“可能遠低於這個溫度”。相比之下,木星最大的衛星Ganymede白天的溫度在-297到-171華氏度之間。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指出,地球有它自己的內部熱量,而地球的大氣層意味著地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冷卻下來。在影片的這一點上,太陽似乎還沒有達到紅巨星的狀態,所以膨脹的太陽在到達太陽系外邊緣時,不會讓地球保持溫暖。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藍色的月亮


月亮在哪裡?月球呢?

在電影中所有的地球漫遊鏡頭中,月亮都不見了。

把月亮留下?“你不能這樣做,”埃利奧特說。

工程師解釋說,如果地球在太陽系中的運行速度正在加速,“月球會隨著你的移動而調整軌道,當它這樣做的時候,它會進入一個不穩定的軌道,”埃利奧特指出。“如果(月球)撞上(地球),我不會感到驚訝,這取決於它們加速的速度和遠離地球的速度。”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流浪的地球》中的木星

至於(以某種方式)擺脫月球將如何影響地球的潮汐,嗯,記住,停止地球的自轉已經打亂了海洋和構造板塊。

埃利奧特指出:“通過停止自轉,地球表面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我認為潮汐力在那個時候不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屏幕上描繪了移動的地球,後面有一股急流。這幅圖畫似乎過於生動,令人難以置信。

考慮到裡面所有東西的大小,你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東西。”

埃利奧特說:“這幅畫可能在藝術上做了一些改進,但考慮到畫中所有東西的尺寸,你可能會看到類似的效果。”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在《漫遊地球》中,一個巨大的引擎用來移動地球。

他進一步解釋道:“他們展示引擎的方式,我猜他們沒有告訴你很多,但其含義是,他們基本上是在使用灰塵,並將其從這些引擎中推出。有了這麼大的推力,這麼大的推力,這麼大的力,你可能會看到一條塵埃軌跡。”

對於現實生活中同樣風景如畫的東西,埃利奧特建議查看土星最外層的光環(E-ring)和它的第六大衛星土衛二的圖片。e環主要由從土衛二間歇泉中噴出的冰冷水蒸氣組成。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木星出現在《流浪的地球》中


木星的大紅斑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也為地球的漫遊提供了驚人的視覺效果。木星在地球上空若隱若現的景象相當壯觀。在電影的高潮時刻,蘇拉威西島上空的大紅斑被充分展示出來。如果你聽說大紅斑正在縮小,你可能很快就會認為這是一個傻瓜。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流浪的地球》中的上海

電影《流浪的地球》中並沒有明確說明電影發生的時間,但是上海一個掛著2044年奧運會標籤的冰封體育場告訴我們,電影發生在2061年後的某個時候,因為地球一直在移動,每個人都藏在地下17年。

那麼,從現在起42年後,木星標誌性的大風暴(兩倍於地球的寬度!)還會繼續醞釀嗎?大約一年前,《商業內幕》報道稱,這個大紅斑可能在一二十年之內消失。根據NASA網站上伊麗莎白·祖布里茨基(Elizabeth Zubritsky)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員不知道這個斑點是否會進一步縮小,然後穩定下來,或者完全分裂。”

埃利奧特說,電影中關於大紅斑至少還會存在40年的明顯命題“並沒有真正困擾我”。“它有可能會消失,但作為與天氣有關的事情,總是很難預測。”


接近木星

該計劃是將地球環繞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這個概念基本上是木星引力的輔助,埃利奧特說這是“他們做的一件合理的事情”。真正的科學家在卡西尼號任務中使用了木星的引力輔助,這一任務發射了一個探測器來研究土星。然而,人類如何與木星如此接近則是另一回事。首先,木星的強輻射場是個問題。

《流浪地球》中的計劃真的可行麼,看看外國媒體怎麼評價

土星附近的卡西尼-惠更斯探測器的效果圖。

這部改編自《漫遊地球》的電影大多聚焦於接近木星的地球——這是一種過於接近木星的方式。我們的行星偏離了軌道,有可能撞上木星,而不是繞著它彈射。埃利奧特說:“如果你在執行這樣的任務,你會進行所有這些軌跡修正操作,你總是能準確地知道自己在哪裡,並確保自己在正確的軌道上。”“你不會等到一個星期後,才發現自己離成功太近了。”

但這是一部懸疑動作片,所以我們當然離木星太近了。那時,全球的人類都被警告說木星正在“捕獲地球的大氣層”,人們將死於窒息。這一戲劇性的轉變似乎確實是羅氏極限的一種合理表述,即衛星在不被潮汐力分解的情況下接近另一個天體的最小距離。

“當你達到羅氏極限時,是的,物質會開始被吸走,”埃利奧特解釋道。


星星

最後的思考:流浪地球的吸引力。

埃利奧特說,他能明白為什麼《流浪的地球》會獲得票房成功。其中的科學道理令人信服。”

“其中的科學道理令人信服。這是足夠現實的,它不只是你會不屑一顧的東西,”他說。“這是關於移動地球的一件大事,很難接受,但一旦你接受了這一點,剩下的部分就會從這一點出發。”

《流浪的地球》是一部史詩級的動作電影,其中包括《世界末日》(Armageddon)和羅蘭·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的災難系列電影。導演格沃·弗朗特(Gwo Frant)認為《終結者2:末日審判》(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對該片有一定影響。這些電影快節奏、高強度的氛圍與激發《漫遊地球》劇本靈感的短篇小說的節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像劉的《追憶地球的過去》(三部曲以三體問題開始)一樣,短篇小說《漫遊地球》跨越了幾代人。電影的片名確實列出了2500年的計劃——500年加速,1300年滑行,然後700年減速,直到比鄰星再次加速旋轉——但電影主要發生在一個懸疑的36小時內。

這部電影聚焦於解決與木星潛在碰撞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是一部充滿效果的電影,描述了人類在面對重大挑戰時的韌性(但很快就解決了)。《流浪的地球》於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在中國上映,電影製作人用這個節日所要慶祝的價值觀來提升人類的韌性。希望和家庭團聚的想法激發了這些角色拯救地球的決心——就像7月4日為獨立日提供了振奮人心的背景一樣。

地球有被太陽晒焦的危險,這自然讓人想到全球變暖的現實危險。這種真正的威脅有沒有被拍成大成本電影?是的,有點。最引人注目的關於全球變暖的電影是另一部高強度災難電影:2004年的電影《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描述了氣候變化的快速發展。

但是如果這部電影更貼近短篇小說或現實科學的節奏,我們就不會看到這句令人難忘的災難電影臺詞:“讓我們點亮木星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