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風口正酣 它為何成“香餑餑”?'

"

“幫我砍一刀”,微信對話框彈出一條消息。放心,這並不是叫你去做用刀砍人的違法行為,而是在近期火熱的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上砍刀免費拿商品。

這種典型的拼多多式社交,讓人不用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只需點一點就能幫朋友的忙。而同事發來的拼團,自己參與的話,既能維護關係,又能得到東西,關鍵還便宜!在這種共同褥羊毛的深厚友誼中,羊不但沒有瘦,羊還很開心。

從2015年的興起,到2018年成為資本的寵兒,拼多多、雲集、蘑菇街等社交電商上市更是將社交電商推上風口。據統計,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規模達6268.5億元,同比增長255.8%,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的一匹黑馬。京東、淘寶等電商巨頭地位受威脅,傳統電商格局已被打破,社交電商平臺紛紛崛起。

那麼,社交電商為什麼能在電商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它憑什麼這麼火?

"

“幫我砍一刀”,微信對話框彈出一條消息。放心,這並不是叫你去做用刀砍人的違法行為,而是在近期火熱的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上砍刀免費拿商品。

這種典型的拼多多式社交,讓人不用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只需點一點就能幫朋友的忙。而同事發來的拼團,自己參與的話,既能維護關係,又能得到東西,關鍵還便宜!在這種共同褥羊毛的深厚友誼中,羊不但沒有瘦,羊還很開心。

從2015年的興起,到2018年成為資本的寵兒,拼多多、雲集、蘑菇街等社交電商上市更是將社交電商推上風口。據統計,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規模達6268.5億元,同比增長255.8%,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的一匹黑馬。京東、淘寶等電商巨頭地位受威脅,傳統電商格局已被打破,社交電商平臺紛紛崛起。

那麼,社交電商為什麼能在電商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它憑什麼這麼火?

社交電商風口正酣 它為何成“香餑餑”?

坐享移動社交的紅利

社交電商的火爆首先得益於移動社交的蓬勃發展,這也是它能火起來的基礎。

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APP全面普及,成為移動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這些社交平臺佔據了用戶的大量時間,使用頻次高、粘性強(你可以偷偷地打開自己的手機,看看電池用量管理排在首位的是不是微信),流量價值極其豐富。以微信為例,2018年底,微信月活躍賬戶數已高達10.98億,每天平均有超過7.5億微信用戶閱讀朋友圈動態。

微信生態圈以通訊功能為基礎,擁有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不同形態的流量觸點,同時藉助微信支付,用戶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在一個生態圈內可以完成社交、娛樂、支付等多項活動,可謂是十分方便。

低成本獲客

現在所有做線上電商的商家都會遇到同樣一個問題:線上的流量越來越貴,自己的產品是很好,但是獲客成本太高,如果花錢引流吧,結果最後賺的錢都交廣告費了。把產品價格漲上去吧,客戶就都不買了,流量貴、獲客成本高、成交率上不去,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所有電商的痛點。

社交電商正好可以解決以上這些痛點。不論對於線上還是線下,商業的基礎條件就是流量,而現在的環境下,最貴的也是流量。社交電商的核心意義就是低成本的獲取流量,即社交裂變。根據調查,淘寶等獲客成本是100—150元,而在微信上的獲客成本只是5—10元,商家在微信上可以輕易通過朋友圈、微信社群、公眾號來獲取用戶、裂變用戶,轉化用戶。

"

“幫我砍一刀”,微信對話框彈出一條消息。放心,這並不是叫你去做用刀砍人的違法行為,而是在近期火熱的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上砍刀免費拿商品。

這種典型的拼多多式社交,讓人不用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只需點一點就能幫朋友的忙。而同事發來的拼團,自己參與的話,既能維護關係,又能得到東西,關鍵還便宜!在這種共同褥羊毛的深厚友誼中,羊不但沒有瘦,羊還很開心。

從2015年的興起,到2018年成為資本的寵兒,拼多多、雲集、蘑菇街等社交電商上市更是將社交電商推上風口。據統計,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規模達6268.5億元,同比增長255.8%,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的一匹黑馬。京東、淘寶等電商巨頭地位受威脅,傳統電商格局已被打破,社交電商平臺紛紛崛起。

那麼,社交電商為什麼能在電商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它憑什麼這麼火?

社交電商風口正酣 它為何成“香餑餑”?

坐享移動社交的紅利

社交電商的火爆首先得益於移動社交的蓬勃發展,這也是它能火起來的基礎。

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APP全面普及,成為移動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這些社交平臺佔據了用戶的大量時間,使用頻次高、粘性強(你可以偷偷地打開自己的手機,看看電池用量管理排在首位的是不是微信),流量價值極其豐富。以微信為例,2018年底,微信月活躍賬戶數已高達10.98億,每天平均有超過7.5億微信用戶閱讀朋友圈動態。

微信生態圈以通訊功能為基礎,擁有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不同形態的流量觸點,同時藉助微信支付,用戶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在一個生態圈內可以完成社交、娛樂、支付等多項活動,可謂是十分方便。

低成本獲客

現在所有做線上電商的商家都會遇到同樣一個問題:線上的流量越來越貴,自己的產品是很好,但是獲客成本太高,如果花錢引流吧,結果最後賺的錢都交廣告費了。把產品價格漲上去吧,客戶就都不買了,流量貴、獲客成本高、成交率上不去,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所有電商的痛點。

社交電商正好可以解決以上這些痛點。不論對於線上還是線下,商業的基礎條件就是流量,而現在的環境下,最貴的也是流量。社交電商的核心意義就是低成本的獲取流量,即社交裂變。根據調查,淘寶等獲客成本是100—150元,而在微信上的獲客成本只是5—10元,商家在微信上可以輕易通過朋友圈、微信社群、公眾號來獲取用戶、裂變用戶,轉化用戶。

社交電商風口正酣 它為何成“香餑餑”?

淘寶客、微商、直企紛紛轉型社交電商

隨著流量、運營成本日益增長,傳統電商發展逐漸進入瓶頸期,中小型企業在電商巨頭的圍剿之下艱難度日,發展機會十分渺茫,使得如今越來越來多的電商企業與個人湧入社交電商領域;因囤貨制走到窮途末路的眾多微商代理也逐漸轉型社交電商,如思埠集團已上線未來集市APP,進軍社交電商圈;陷入困境的直銷企業也為社交電商提供了人員,甚至自己就往社交電商轉型。

可以得知,社交電商的從業人員大多來自傳統電商、微商和直銷企業。

加上2015年底開放二胎政策之後,大量寶媽只能從事一些相對輕閒不需要全職坐班的工作,社交電商平臺充分地贏得了寶媽人群的追隨。

熟人背書,信任度更高

“你所做的一切關於某一產品的假設喜好可能會瓦解於與鄰居靠在籬笆上的一次談話。”邁克爾·所羅門在其書中如是說。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精挑細選後很看好某一件產品,已經做好了購買的打算,但是由於朋友的一句“這個XXX不怎麼好”,儘管這一缺陷並不是很嚴重,但這極有可能會讓你放棄購買。這就是熟人朋友對於個人購買態度,購買行為所能產生的重大影響。

乾脆仿效他人或者直接採取一個可信任的人的意見進而即做出購買決定,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很經常面對的情況。而社交電商恰恰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一點,打破傳統的冗長的購買決策流程,扮演一個讓消費者信任的角色進行分享和推薦進而對購買決定產生影響。

買東西不管在哪裡買,總歸要付錢的,只是在熟人的關係倫理中,大家會覺得更便宜,更實在,更可靠,熟人經濟的優勢在於復購率高,口碑傳播快,用戶信賴度高。

穩抓消費者的購物心理

"

“幫我砍一刀”,微信對話框彈出一條消息。放心,這並不是叫你去做用刀砍人的違法行為,而是在近期火熱的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上砍刀免費拿商品。

這種典型的拼多多式社交,讓人不用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只需點一點就能幫朋友的忙。而同事發來的拼團,自己參與的話,既能維護關係,又能得到東西,關鍵還便宜!在這種共同褥羊毛的深厚友誼中,羊不但沒有瘦,羊還很開心。

從2015年的興起,到2018年成為資本的寵兒,拼多多、雲集、蘑菇街等社交電商上市更是將社交電商推上風口。據統計,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規模達6268.5億元,同比增長255.8%,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的一匹黑馬。京東、淘寶等電商巨頭地位受威脅,傳統電商格局已被打破,社交電商平臺紛紛崛起。

那麼,社交電商為什麼能在電商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它憑什麼這麼火?

社交電商風口正酣 它為何成“香餑餑”?

坐享移動社交的紅利

社交電商的火爆首先得益於移動社交的蓬勃發展,這也是它能火起來的基礎。

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APP全面普及,成為移動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這些社交平臺佔據了用戶的大量時間,使用頻次高、粘性強(你可以偷偷地打開自己的手機,看看電池用量管理排在首位的是不是微信),流量價值極其豐富。以微信為例,2018年底,微信月活躍賬戶數已高達10.98億,每天平均有超過7.5億微信用戶閱讀朋友圈動態。

微信生態圈以通訊功能為基礎,擁有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不同形態的流量觸點,同時藉助微信支付,用戶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在一個生態圈內可以完成社交、娛樂、支付等多項活動,可謂是十分方便。

低成本獲客

現在所有做線上電商的商家都會遇到同樣一個問題:線上的流量越來越貴,自己的產品是很好,但是獲客成本太高,如果花錢引流吧,結果最後賺的錢都交廣告費了。把產品價格漲上去吧,客戶就都不買了,流量貴、獲客成本高、成交率上不去,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所有電商的痛點。

社交電商正好可以解決以上這些痛點。不論對於線上還是線下,商業的基礎條件就是流量,而現在的環境下,最貴的也是流量。社交電商的核心意義就是低成本的獲取流量,即社交裂變。根據調查,淘寶等獲客成本是100—150元,而在微信上的獲客成本只是5—10元,商家在微信上可以輕易通過朋友圈、微信社群、公眾號來獲取用戶、裂變用戶,轉化用戶。

社交電商風口正酣 它為何成“香餑餑”?

淘寶客、微商、直企紛紛轉型社交電商

隨著流量、運營成本日益增長,傳統電商發展逐漸進入瓶頸期,中小型企業在電商巨頭的圍剿之下艱難度日,發展機會十分渺茫,使得如今越來越來多的電商企業與個人湧入社交電商領域;因囤貨制走到窮途末路的眾多微商代理也逐漸轉型社交電商,如思埠集團已上線未來集市APP,進軍社交電商圈;陷入困境的直銷企業也為社交電商提供了人員,甚至自己就往社交電商轉型。

可以得知,社交電商的從業人員大多來自傳統電商、微商和直銷企業。

加上2015年底開放二胎政策之後,大量寶媽只能從事一些相對輕閒不需要全職坐班的工作,社交電商平臺充分地贏得了寶媽人群的追隨。

熟人背書,信任度更高

“你所做的一切關於某一產品的假設喜好可能會瓦解於與鄰居靠在籬笆上的一次談話。”邁克爾·所羅門在其書中如是說。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精挑細選後很看好某一件產品,已經做好了購買的打算,但是由於朋友的一句“這個XXX不怎麼好”,儘管這一缺陷並不是很嚴重,但這極有可能會讓你放棄購買。這就是熟人朋友對於個人購買態度,購買行為所能產生的重大影響。

乾脆仿效他人或者直接採取一個可信任的人的意見進而即做出購買決定,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很經常面對的情況。而社交電商恰恰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一點,打破傳統的冗長的購買決策流程,扮演一個讓消費者信任的角色進行分享和推薦進而對購買決定產生影響。

買東西不管在哪裡買,總歸要付錢的,只是在熟人的關係倫理中,大家會覺得更便宜,更實在,更可靠,熟人經濟的優勢在於復購率高,口碑傳播快,用戶信賴度高。

穩抓消費者的購物心理

社交電商風口正酣 它為何成“香餑餑”?

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如果能找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相信很多人就會掏腰包。逐漸地能滿足我們需求的產品有很多,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尋找最好的或者性價比最高的產品,於是京東的自營和完善的售後獲得了用戶的認可。現在,產品的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好,能夠購買到的渠道越來越多,用戶如何選擇呢?這也就是社交電商的機遇。

“去購物”轉變為“在購物”,移動互聯網的極速發展,使我們變成了低頭族,坐地鐵,吃飯,聊天,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上網。翻翻朋友圈、刷刷抖音,看看新聞段子,隨處可見的商品信息點開就能直接購買,讓我們時刻保持著在購物狀態,過去是你在找商品,現在是商品根據你的習慣到處在找你。社交電商抓住了這個機遇。

粉絲需要什麼就找到相對比較好的產品推薦給他,社交電商思考的是一群人最享受的消費體驗,讓電商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而不是讓消費者自己來挑選。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讓社交電商越來越火。

個人IP的覺醒

如今,大量具有個人才藝的人群通過抖音、短視頻等形式在各類社交平臺上傳播非常迅猛,個人的潛能和魅力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傳統的KOL的話語影響力往往不如一個有獨特才藝的達人、網紅。

社交電商憑藉著用戶思維,通過種子用戶推廣吸納店主,店主裂變店主,以人為中心打造個人IP,打造個人影響力,做好社群運營,通過輸出優質內容與用戶建立信任,從而讓客戶認可這個人,最終接受他們的產品。

國家政策的支持

今年《電子商務法》的實施,正式把社交電商納入了工商監管裡面。這也就意味著社交電商已經和辦廠開店一樣,都是國家允許和鼓勵的行業。

此外,國家如今還大力支持分享經濟,而社交電商其是社交媒體和電商的結合。通過分享的方式,利用個體攜帶資源來帶動銷售,因此這也是分享經濟的重要表現形式。有了國家政策的加碼,促使了社交電商市場規模迅猛增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