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動畫片、追電視劇,這樣學中文靠譜嗎?'

""看動畫片、追電視劇,這樣學中文靠譜嗎?

圖片來源:中國僑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於7月1日起陸續登陸多個海外播出平臺,在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獲得好評,在Viki、亞馬遜和油管(YouTube)以“付費內容”形式上線北美,引起海外觀眾的讚譽。其中不少海外觀眾將這部蘊含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劇作為學習中文的視聽素材。

通過影視劇提升中文水平,是不少外國漢語學習者選擇的方法之一,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中國影視劇?會是學習中文的捷徑嗎?讓我們聽聽學習者和中文老師怎麼說——

通過動畫片學習中文

幾內亞小夥王熠宸在浙江理工大學讀研二。從小就喜歡看中國功夫片的他,對中國文化以及中華飲食抱有濃厚的興趣。他從一些影片和資料中瞭解到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從2013年開始學習中文,經過幾年的學習,成功到中國留學。

在一些外國漢語學習者來看,中文學起來很難,尤其是漢字複雜的筆畫和同字多義常常使得他們頭疼不已。但對王熠宸來說,學習中文之路並不艱難,如今他已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朋友們交流。

王熠宸跟筆者分享了他學習中文的兩個方法:一是多和當地人對話,比如可以找學校裡的中國同學還有校外的好友練習;二是通過看一些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劇積累字詞。“我用過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看中國動畫片,比如《熊出沒》和《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他說。

儘管已經能熟練地在日常生活中用中文與人交流,王熠宸仍在通過看一些字詞更多、理解起來更難的中國電視劇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他說:“最近我在追《長安十二時辰》《帶著爸爸去留學》《我要和你在一起》等多部不同題材的劇集,通過這些影視作品,我想更多地瞭解中國的歷史、社會和文化,以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視聽法”調動學生感官

剛剛從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畢業的研究生王碧瑩對於對外漢語教育有自己的心得。2017年夏天,那時剛完成研一課程的她投入到了對外漢語的教學實踐當中。在她帶的第一屆學生當中,王碧瑩使用“視聽法”來進行漢語教學。據她介紹,“視聽法”是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喜好、需求和實際漢語水平播放一些符合學生水平的視頻資料,如一些電影、電視劇或是動畫片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這種教學法的優點是能夠調動學生的感官,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所以一些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運用‘視聽法’來教學。”王碧瑩介紹道。

在王碧瑩看來,用“視聽法”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討論視頻中的一個情節,不僅能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也讓老師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有更深入的瞭解。

一次精讀課上,王碧瑩為學生講解課文《面子文化》(對外漢語教材《拾級漢語》8級精讀課本中的一篇)。當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中國的“面子文化”,她播放了一段小品——郭冬臨和牛莉表演的《人到禮到》。播放完畢,王碧瑩和學生就視頻裡“死要面子活受罪”這句話討論了約半節課,“我發現其實其他國家也有‘要面子’這樣的現象,這種文化的碰撞很有意思”。

選擇影視劇應由簡入繁

在筆者採訪中,幾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老師表示,採取觀看中文影視作品這一方式可以使外國漢語學習者瞭解中華文化,從而更好地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也要考慮學生的中文水平和接受程度。

“影視劇是不錯的學習方式,但需要一定的語言基礎。就像我們中國人看美劇一樣,看中文電影、電視劇對漢語學習很有幫助,但是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會影響學習效果。”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近兩年的代秀(化名)說。

目前在廣西大學讀中文語言班的俄羅斯留學生德米表示,通過中國的電影電視劇學中文對他來說比較難:“需要再學一段時間漢語,藉助這種方式學中文才會有更多的收穫。”

相關專家表示,觀看中文影視作品的順序應當是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同時,也應將個人興趣納入考量。(吳思穎)

原題:跟著影視劇學中文 靠譜嗎?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8月02日 第 11 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