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領域競爭趨勢:樂視勝算最大

電視機 樂視 小米科技 智能硬件 互聯網觀察 2017-06-18

看電視領域競爭趨勢:樂視勝算最大

自從樂視超級電視這條“鯰魚”出現之後,電視江湖變得風起雲湧。

尤其在鉅額利潤的誘惑下,傳統電視廠商、互聯網/IT廠商、視頻網站,甚至運營商等等紛紛入局智能電視領域,都希望能夠從中分得一杯羹,沒內容的傳統電視廠商找內容,有內容的視頻網站開始自己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品牌,同時不斷有新品牌湧入,一時間整個電視行業格外熱鬧。據專業調研機構數據,2015年就有大幾十家電視品牌同場競技。

有業內人士將這種局面稱之為—“超”多強:樂視超級電視崛起,一批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誕生,傳統電視廠商被迫轉型。

同時,電視混戰不斷上演,各種亂象也開始顯現,比如,市場上開始出現各種各樣低質產品,以次充好,同質化也越發嚴重,某些品牌電視中存在了大量的二次收費的內容,很讓用戶抓狂。

現如今,大浪淘沙,有些小品牌已在競爭中敗下陣去,退出了大眾視野,而現在能讓大家記得住的品牌只是少數,無外乎那麼幾家主流的電視品牌,諸如樂視、小米、海信、創維、夏普、三星、飛利浦、康佳、長虹……

簡單歸類,大致劃分為以下幾大陣營:以樂視為代表的生態派,以小米、微鯨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陣營;以PPTV、愛芒果TV等為代表的視頻內容方陣營;以海信、創維、TCL為代表的傳統電視廠商陣營;以夏普、三星、飛利浦為代表的有外資血統的陣營。

其中,最先舉起“智能電視”大旗的樂視超級電視,以及轉型中的海信、創維、TCL等幾家傳統廠商,以和夏普、三星等已有多年江湖積累的品牌實力相對最強,而排位比較靠後的傳統電視廠商顯現掉隊的風險,小米等幾家廠商銷量並不理想,趁熱鬧加入的愛奇藝TV+、大麥等一批來自視頻網站、運營商領域的品牌已然淡出人們的視野,而新入局的愛芒果、雷鳥等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本就在邊緣活動的暴風、微鯨也是日子不好過,艱難前行。

針對此種局面,有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競爭激烈,但智能電視的競爭呈現的整體性進步,市場空間仍然十分龐大,而並沒有形成無法打破的企業壟斷,原始積累的機會還在,誰都有機會“一夜暴富”。關鍵就看誰的玩法能夠更精彩。

目前智能電視的競爭從比拼價格、硬件到比拼內容、服務和體驗已經是共識,各廠商之間的較量也主要圍繞“價格、性能、服務”持續競爭,同時各廠商發展路徑越發接近樂視超級電視提出的“平臺+內容+硬件+軟件+應用”的生態模式。所以,筆者認為,在未來的競爭中,樂視超級電視的勝算最大,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層面的判斷:

首先,如果打價格戰,最不怕的是樂視電視。

如果樂視電視這種不依靠硬件營收的廠商,在非硬件營收實現了規模化以後,繼續降低硬件價格,那麼,主要依靠硬件盈利的傳統電視廠商將無法生存,畢竟降價這件事之於傳統電視廠商,只能支撐一時。樂視電視卻不同,大屏運營已卓有成效,當硬件規模越大時,大屏運營價值就越大,硬件降價的空間就會越大,畢竟樂視在硬件上降價了,還可以通過大屏營銷補上。

所以說,如果打價格戰,對於嚴重依賴硬件利潤生存的電視廠商來說,不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樂視攻城略地鯨吞市場份額;跟,就要面對利潤的嚴重下滑,無論如何,這對它們都是災難!

其次,樂視電視“全面頂配”路線秒殺一眾廠商。

智能電視和手機一樣,其實就是一塊展現內容的屏幕,一個手機系統流不流暢,內容生態多不多,對於手機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電視的使用週期遠遠大於手機,所以性能的重要性會更加重要。對於性能,部分,最直白的方式就是看處理器型號。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電視配置越來越高:近期發佈的PPTV聚力發佈新款智能電視、海信的VIDAA 55吋4K曲面電視、微鯨醉薄A系列電視等,開始配置 Mstar 6A938處理器,但行業真正第一家採用、甚至全系標配頂級芯片和大存儲的品牌是樂視,領先整個行業近兩年時間。

不過硬件配置越高,成本也就越大,畢竟不是所有的電視品牌都像樂視一樣,背後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支撐,而對於依然寄希望於硬件盈利的廠商恐怕很難像樂視電視一樣做到“全面頂配”。

其實,如果比拼硬件,無論是音質、畫質、外觀設計,還是電視做工,樂視電視在行業都是佼佼者。

再者,大屏運營獲業內認同,但效仿樂視沒那麼簡單。

彩電行業在不斷優勝劣汰加速洗牌之時,BAT三大互聯網巨頭正不斷抓住機會,嘗試通過投資、在內容、運營等多方面與彩電企業合作,廣泛“播種”智能大屏入口,卡位未來,從而實現客廳經濟夢想。

就在最近,騰訊宣佈投資酷開3億元,佔有酷開7.7142%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外部投資人股東,並承諾提供至少10年的全網優質內容資源。而去年9月,另一家視頻巨頭愛奇藝同樣選擇以1.5億元戰略入股酷開。

6月6日,PPTV智能硬件公司正式對外發布內容開放共享戰略。除了推出自有品牌的N55等智能電視產品外,PPTV還正式推出內容開放共享戰略,將PPOS操作系統和內容共同面向合作伙伴開放。

這並變化並不令人意外,騰訊、愛奇藝、PPTV這些內容方是要實現內容價值的最大化,為自家內容尋求更多出口,硬件廠商要彌補自己的短板。這也表示著,大家都已經認同電視已然是大屏互聯網的絕佳入口,是可運營的互聯網產品。

這樣的利益聯盟一直就存在,裡面的利益糾紛也始終存在,比如如何分成問題,到底要犧牲誰的利益呢,如果硬件方和內容方都想賺錢,那買單的用戶怎麼辦,對於硬件廠商而言,如果要把平臺、雲服務能力交由合作伙伴,這儼然是沒有真正認清互聯網電視的本質,要把權利留給別人。

這與此前小米宣稱投入10億做內容很像,其甚至還成立了小米影業,結果內容中存在了大量的二次收費的內容,很讓用戶抓狂,最後無疾而終。

這些學習者在外形上很像樂視,但仔細分析,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大屏運營沒那麼簡單,雲平臺能力、大數據能力、操作系統、用戶體驗等等環環相扣,內容聚合或者鬆散聯盟模式已經多次被證明行不通。

何況,樂視同樣可以與這些內容提供方合作,早在去年年底,樂視就啟動了Open Eco生態開放戰略,率先展開了與第三方夥伴的深度合作,稱對第三方內容一視同仁,絕不做競價排名,同時用戶不再需要頻繁更換APP,只要購買一個會員即可全平臺使用,更可以解決大屏內容雜、用戶體驗差的痛點。

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其實說到底,整個電視行業只有一個創新者和引領者,而樂視超級電視就是那個開創者和創新者,其他的都是模仿者,孰優孰劣自然無需贅言了。

雖然近半年多時間,樂視深陷負面輿論漩渦,如果說樂視電視沒有受到一點影響也不太可能,但創新者之路從來都不平坦,憑藉樂視電視目前建立起的市場地位、好口碑,完全有高歌猛進的實力,勝算極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