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未來3年人才缺口將達1000萬!

大學 經濟 材料科學 工程師 重慶中公教育 2017-04-12

2016年,全國高校工科本科在校生人數538萬人,約佔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1/3。而目前快速發展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經濟領域仍然出現人才供應不足的問題,到2020年,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材料將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幾個專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會達到750萬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電力裝備的人才缺口也將達到900多萬人。“新工科”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未來3年人才缺口將達1000萬!

圖源網絡

“新工科”人才新在哪裡?

相對於傳統的工科人才,高等新興產業更多是要求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複合型人才,不僅要求學生有優秀的技術,同時還必須有較高的個人品質;不僅需要懂得經濟方面的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企業管理能力。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經歷長期的理論學習,而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離企業要求的相差甚遠,這說明我國高等教育和高新技術產業之間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脫節。


“新工科”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未來3年人才缺口將達1000萬!

圖源網絡

“新工科”是什麼?

國家實行的“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經濟目標,都需要新經濟人才為其提供技術支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對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創新。

不久前在復旦大學舉行的綜合性高校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達成了“‘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隨後,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啟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主要內容分為:

1.工程教育的新理念:結合工程教育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國內外工程教育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分析研究新工科的內涵、特徵、規律和發展趨勢等,提出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理念和思路。

2. 學科專業的新結構:面向新經濟發展需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開展新興工科專業的研究與探索,對傳統工科專業進行更新升級等。

3. 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總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CDIO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和實踐。

4. 教育教學的新質量:在完善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基礎上,研究制訂新興工科專業教學質量標準,開展多維度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等。

5. 分類發展的新體系:分析研究高校分類發展、工程人才分類培養的體系結構,提出推進工程教育辦出特色和水平的宏觀政策、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表示:人才是發展壯大人才是發展壯大新經濟的首要資源。工程教育跟產業發展是緊密聯繫的,相互支撐的。工程教育改革如果滯後,那就拖了產業的後腿。我們急需發展‘新工科’,來支撐新經濟發展的人才需要。


“新工科”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未來3年人才缺口將達1000萬!

圖源網絡

“新工科”新動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天津大學主辦的“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4月4月8日在天津召開,來自60餘個高校和單位的200餘名代表圍繞“新工科建設:願景與行動”主題,就工程教育改革的挑戰、機遇與路徑進行深入研討,在新工科建設共識的基礎上,形成新工科建設的行動計劃。

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表示:建設發展新工科,要著眼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全局,把握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今天的中國高等教育已經站在了由大到強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新工科建設要植根這一時代背景,聚焦國家發展戰略,支撐服務發展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

“新工科”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未來3年人才缺口將達1000萬!

圖源網絡

“新工科”是誰的機遇?

對於即將進入大學的中學畢業生來說,國家對“新工科”項目的支持也就意味著新的方向和機遇。在進入大學前,很多學生都會對自己的專業方向感到迷惑,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現在有了一個新的方向,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一個新的定位。

“新工科”要有新起點,如何培養學生 的快速學習能力,是“新工科時代”對高校教育的新要求。著眼於互聯網發展,新技術發展,製造業升級改造的時特徵,學生必須有較高的綜合能力。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了解技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何況是對技術和科技要求日益提高的新興產業。

傳統理工科教學方式和教學成果與市場產生了較大的缺口,不足以應對時代發展的要求,如何構建核心知識體系和教學體系,如何培養新時代的功課人才,是高校和教育執行者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更多教育諮詢請關注重慶中公教育和微信cqsgw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