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大氣科學 氣象災害 颱風 地震 中國氣象局 2017-05-13

我們一起走過了多少個“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從2008年開始,每年我國都開展一系列活動表達對2008年汶川地震遇難者的紀念,弘揚團結抗災的精神。我國自然災害多發、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活動有利於公眾瞭解和掌握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增強憂患意識。同時,活動也利於提高各部門防災減災能力。

2017年

減輕社區災害風險,提升基層減災能力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社區是基礎、基層是關鍵,突出社區面臨的災害風險,著力提高社區基礎設施設防水平,增強基層減災能力,切實減輕災害風險。中小城鎮和基層地區是防範氣象災害的薄弱之地,往往成為氣象災害的“重災區”。培養一支技術過硬的基層防災減災隊伍是應對自然災害的關鍵環節。各類基層工作者在平時就要注重提升防災減災知識儲備水平,做到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氣象部門積極融入其中。

2016年

減少災害風險 建設安全城市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氣象部門著力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重要建構築物和場所等的設防水平,加強城市綜合減災能力建設,增強城市抵禦和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將深入推進社區災害風險評估,重點做好人員密集場所和重要設施的隱患排查,全方位編制災害風險隱患清單,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進一步修訂完善各級各類防災減災應急預案,重點針對城市內澇、地質災害、颱風、地震等災害,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活動,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和應急能力。

2015年

科學減災 依法應對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氣象部門提升防災減災工作的科學化和法治化水平,普及氣象災害科學知識,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公眾避險自救能力,推動全社會參與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各地氣象部門普及本地主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標準和防禦指南,普及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和避險自救技能,讓社會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社區居民、務工人員、工礦企業職工等高敏感人群知曉各類災害風險及其分佈、最近的避難場所位置和行走路線、逃生自救及互幫互救的基本技能。

2014年

城鎮化與減災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氣象部門大力普及氣象災害風險知識,推廣避災自救技能,有利於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公眾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氣象災害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損失。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演練活動、深入開展防災減災基本技能普及活動、多部門聯合開展氣象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活動、積極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活動等。

2013年

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近年來,我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日趨複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強化災害風險管理,加強減災體制機制建設,大力開展減災教育,使公眾學會預防災害、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成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任務。各地氣象部門採取多種方式向公眾傳播防災減災知識,幫助公眾練就可識別災害風險的慧眼,掌握防災減災技能。

2012年

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氣象部門多種方式大力弘揚防災減災文化,充分利用各類公共文化場所、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教育、警示作用,開展防災減災相關宣傳。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學習、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等,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防災減災的文化氛圍。同時,充分發揮氣象信息員隊伍的作用,推動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科普活動進農村、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

2011年

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颱風、雷電......災害無情。一些災害難防備,具備一些基本的防災自救知識和能力很重要,其作用不言而喻。防災減災和我們每個人都很密切。減輕災害損失,避免人身傷害,關鍵是要調動公眾參與防災減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正所謂防災為先,內化於心;減災為本,外踐於行。

2010年

減災從社區做起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氣象部門注重以社區為平臺,增強公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城鄉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是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要場所,是防災減災的前沿陣地。減災從社區做起,是以社區為平臺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可以有效整合各類基層減災資源,落實各項減災措施,增強社區的綜合減災能力,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

2009年

那些年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5·12”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2009年3月2日發佈消息,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我國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在政府主導方面,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以最大限度地減輕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保障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作為目標,負責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行政組織協調、發展規劃制定、政策法規建設、公共財政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管理體制和減災隊伍建設,確保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有效開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