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最紅的時候隱退,卻兩度領國家級獎項,為何被汪峰視為垃圾?

在華夏大地,說起流行音樂繞不開一個人——刀郎。他那沙啞又粗獷的嗓音,恐怕能勾起所有人的回憶。2004年,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紅遍全國,刀郎橫空出世。在沒有炒作、過度營銷的時代,刀郎的歌聲從新疆傳到江南,他的專輯銷量高達270萬,盜版磁帶更是數不勝數······

在我看來,刀郎堪稱華語樂壇的“神話”。一舉成名之後,他又憑藉《衝動的懲罰》拿下金唱片獎,並舉辦了全國巡迴演唱會。彼時的刀郎紅極一時,他的音樂作品也流傳於大街小巷,令人過耳難忘。

值得一提的是,刀郎並非一夜成名,他蟄伏了將近十年,才發行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另外,他的音樂作品從作詞到作曲,都由本人親自操刀。在華語樂壇,如此才華斐然的人並不多見。

刀郎最紅的時候隱退,卻兩度領國家級獎項,為何被汪峰視為垃圾?

刀郎16歲初中畢業,便輟學在外流浪。或許是機緣巧合,也或許是天賦使然,他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樂器。定居新疆後,又組建了一支樂隊。後來,他擔任音樂總監,發行了首張專輯《西域情歌》,算是打響了走上音樂之路的第一槍。

這張專輯的反響還算不錯,因此,唱片公司找到刀郎,希望他能翻唱一張專輯。然而,他卻一心想著走原創路線,並直言:如果不讓我唱原創的話,我就不幹了。

在那個年代,少有歌手會與唱片公司對著幹。而刀郎之所以底氣十足,是因為他常年泡在圖書館裡,還頻去戈壁灘、村民家裡採風。據不完全統計,刀郎一年能寫上千首歌,平均每天能寫三四首。

刀郎最紅的時候隱退,卻兩度領國家級獎項,為何被汪峰視為垃圾?

2005年,刀郎一朝成名。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暫且不談,獨特、質樸、熱烈的曲風在當時的華語樂壇獨樹一幟,一經出現,便倍受歡迎。奈何,人紅是非多。刀郎的走紅,在主流樂壇頗深爭議。素有“大姐大”之稱的那英,就曾公開攻擊過刀郎:

“聽刀郎的都是什麼人?去KTV裡點刀郎歌的都是農民。除了唱片銷量有資格參與這個評選外,他沒有一點可以拿出來放在這個十年影響力歌手裡的資格。”

另外,搖滾樂壇的“半壁江山”汪峰,也將刀郎的音樂作品視為流行音樂的悲哀。就連高曉鬆都當著媒體的面坦言:刀郎的專輯我可能會直接扔進垃圾桶。

刀郎最紅的時候隱退,卻兩度領國家級獎項,為何被汪峰視為垃圾?

那個時候,反對刀郎彷彿成了一種政治正確。與此同時,刀郎的自信心被一點點瓦解,他決定在如日中天的時候,退出歌壇。此番歸隱,多多少少有些逃避的意味,但我寧願視為調整心態。

當刀郎的名字再度出現在人們視線中時,已不是正兒八經的歌手,而是詞曲作者。在某檔訪談節目中,刀郎表示:我只想安安靜靜的創作,做一種質樸的,符合老百姓在生活中,不戴面具時想唱的歌。

刀郎最紅的時候隱退,卻兩度領國家級獎項,為何被汪峰視為垃圾?

前不久,刀郎創作的《一家人》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此時人們才發現,原來多年以前他就憑藉《愛是你我》得過次獎。原來,刀郎的音樂造詣不僅為勞苦大眾歡迎,還被官方蓋章認可過。

不得不說,當下的流行音樂普遍帶有港臺腔,我們缺乏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從而無法在音樂中釋放情緒。而刀郎的作品,讓我們找到了安全感,併產生了切切實實的熟悉感。在我看來,這正是大眾所需要的好歌曲。

刀郎最紅的時候隱退,卻兩度領國家級獎項,為何被汪峰視為垃圾?

我想,在這個流量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想出名一點也不難;難的是,出名之後仍能守住底線,不忘初心。如果每一位藝人都能在追名逐利的路上,記得曾經的夢想與期望,定然不會迷失自我。

可似乎只有刀郎,二十年如一日的固守著他所認為的音樂。身處輿論的漩渦,能有這般勇氣和定力的男人,即便算不上藝術家,也可稱之為真正的歌手。總之,作為一名聽眾,我能從刀郎的音樂中找尋到人間溫暖,感受到思鄉情懷,領悟到世事艱難······

刀郎最紅的時候隱退,卻兩度領國家級獎項,為何被汪峰視為垃圾?

在我的心目當中,刀郎與“土”毫不沾邊。他讓更多的人從音樂中汲取了力量,也讓不被“藝術家”所關注的人有了抒發心聲的權利。我想,陽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理應被尊重和珍惜。你覺得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