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稻飛蝨 水稻 農業 農藥 農民 香蕉 果蔬小靈通 2019-06-20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來源。我國作為世界範圍內的農業大國,人們對水稻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是我們廣大農民朋友目前最頭疼的問題。其中,稻飛蝨最為常見,成為水稻種植中最嚴重的害蟲,只要環境適合,稻飛蝨就能大量繁殖,影響水稻正常生長,降低水稻的產量。

水稻稻飛蝨是遠距離遷飛性害蟲,因其危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猖撅性,防治失控常造成大發生大流行。稻飛蝨主要是通過刺吸式口器將水稻中的汁液吸食,使植株的光合產物正常分配受到干擾,減少營養物質的輸送,干擾水稻的正常生理活動。一般為害造成產量損失10%~20%,嚴重時損失達40%~60%,甚至絕收,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述一下水稻稻飛蝨的防治,希望能在確保水稻健康成長的同時,保證水稻的優產高產。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水稻稻飛蝨的形態特徵、危害症狀、發生原因、發生時間及防治措施。

一、稻飛蝨的形態特徵

1. 白背飛蝨

白背飛蝨(成蟲)有長翅與短翅2種類型。體色淡黃有黑褐斑,胸部背面中央有黃白色長斑,略呈五角形。卵粒頂端較尖,單行排列,卵帽不露出產卵痕。初齡若蟲粉白色,上雜許多黑褐色斑,2齡以後,中胸及腹部前端黑褐色斑紋較多,5齡若蟲頭尾尖削,近橄欖形。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2. 褐飛蝨

褐飛蝨(成蟲)有長翅和短翅2種型態。長翅型體長為3~5mm,淡褐色或暗褐色,胸部背面褐色,有3條縱隆線。短翅型體長2~4mm,黑褐色,雌蟲腹部肥大,雄蟲蟲體細短。卵彎曲如香蕉狀,數粒排列成行,卵帽微露。若蟲共5齡,初孵出的若蟲體色由黃色和黑褐色構成花斑;3齡起出現翅芽,在第4、5腹節背面有三角形白斑相連,形如“出”字。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3. 灰飛蝨

灰飛蝨長翅型成蟲體長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頭頂與前胸背板黃色,中胸背板雄蟲黑色,雌蟲中部淡黃色,兩側暗褐色。卵長橢圓形稍彎曲。老齡若蟲體長2.7~3.0毫米,深灰褐色。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二、稻飛蝨的危害症狀

稻飛蝨通過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的汁液,來干擾植株光合產物的輸送,降低了植株根系的營養,使其提前衰老。通過觀察發生蟲害的水稻植株可以發現,稻飛蝨聚集在稻叢的根部,大量吸取植株的汁液,使得營養物質供給不足,穀粒相較與正常植株乾癟,秕穀率也大大增加。

此外,稻飛蝨在吸取汁液的同時還會分泌凝固性唾液形成口針鞘,使植株的受傷部位難以癒合,阻礙正常的輸導組織活動,造成水稻葉片失水變黃,基部腐爛,使植株的倒伏和死亡。稻飛蝨在吸食汁液的同時還會攜帶各種病毒,比如褐飛蝨會攜帶草狀叢矮病和齒葉矮縮病等病毒,同時稻飛蝨的排洩物滯留在植株的表面引發煤煙病,還由於其含有大量的糖類和氨基酸類營養物質,會吸引大量的稻螟蟲,進一步危害水稻。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三、稻飛蝨的發生原因

很多因素都會致使水稻稻飛蝨增加以及流行,包括溫度、溼度、栽培管理、風等。

1. 風對稻飛蝨發生的影響

稻飛蝨的成蟲可分為長翅型和短翅型兩種,長翅型和短翅型的體態特徵和顏色有很大的差別。它是一種遷飛性害蟲,這一類害蟲通常不會在本地停留,一般利用風力從南方地區進行遷移,主要在水稻上生存繁殖。在夏季時颳風次數多,稻飛蝨的遷移量更大。

2. 溫、溼度對稻飛蝨發生的影響

當地區遷入了褐飛蝨以及白背飛蝨之後,假如碰到了雨水多的季節,且氣溫有較快的回升速度時,稻飛蝨更易於生存。此外,當溼度以及溫度保持在一定範圍內時,稻飛蝨也極其易於生長以及繁衍後代,使蟲口量增加。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3. 栽培方式對稻飛蝨發生的影響

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一些人為條件也會造成水稻病蟲害。部分農民在種植水稻時,沒有嚴格按照規範的種植方法進行種植,不注重水稻行距的設置。現如今,水稻種植實現了機械化,若水稻的行距過小,會造成水稻根莖部分發育不良,導致稻田的通風性差,加之對水稻補充水分過於頻繁,無形中為稻飛蝨的生存創造了有利條件,使稻飛蝨的數量增加,不利於提高水稻的產量。

4. 氮肥施用過量對稻飛蝨發生的

施入過多的氮肥。水稻種植中若氮肥適用量過大,則易造成水稻植株長勢過旺,葉片嫩綠,含有豐富的汁液,且田間密度過大,很早就封行,利於稻飛蝨的流行。

5. 農藥不合理利用對稻飛蝨發生的

由於種植者缺乏專業的防治知識,因此,在防治水稻及其他病蟲害時,使用各種類型的農藥,且藥劑量不斷增多,在殺死許多稻飛蝨天敵的同時,也使稻飛蝨的抗藥性變強。在稻飛蝨強大的隱蔽下,很難有效的開展治理,且防治效果也不明顯,使稻飛蝨頻繁發生。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四、稻飛蝨的發生時間

不同稻飛蝨類型,生活史及生活習性也有所差異,發生的代數隨著地區的差異均有所不同。

褐飛蝨常在每年的3月底到5月由南方隨著氣流遷入到珠江流域等地區,為害當地的早稻,繁育2代後,在6月早稻成熟時繼續往北遷移到南嶺南北,7月初再往長江流域遷入,7月底到8月初往江淮、淮北水稻生產區遷移,8月底到9月上旬隨著氣流遷移到南方;

褐飛蝨的成蟲有明顯的趨嫩性,長翅型的對光線表現出明顯的趨向性,成蟲、若蟲喜陰涼、潮溼的環境條件,產卵能力強,一般正常情況下每隻雌蟲產卵數在200粒以上,最多的可達到700粒。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白背飛蝨生活習性類似於褐飛蝨,主要的區別是其雄蟲具有更強的飛行能力,可遷飛的範圍更加廣,雌蟲繁殖能力沒有褐飛蝨強,每隻雌蟲平均產卵個數在90粒左右,成蟲、若蟲一般在水稻植株較高的部位棲息。

灰飛蝨在全國各地均可越冬,多數以3~4齡若蟲越冬,常寄在小麥、河邊的禾本科雜草等上,當溫度超過5℃時即可取食,低於5℃,則潛伏在土壤中或者寄主的根際部位,在進入春季後,平均溫度達到約10℃時,越冬的若蟲逐漸羽化;灰飛蝨遷移能力不強,常在田埂邊的雜草暫時棲息,進而短距離遷入到田間為害水稻。北方地區8~9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於大發生,天敵類群與褐飛蝨相似,並經常在夏季的雨後出現,一般是5月底,6月初開始出現。

五、稻飛蝨的防治措施

1. 選擇抗蟲性強的品種

選擇抗蟲性強的水稻品種也是有效防止害蟲侵害的有效措施。在水稻播種季,選擇生育期早、抗蟲性強的水稻,這類水稻的抗蟲性好,能從根本上控制稻飛蝨生長和擴散,同時也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2. 適當密植

要適當的密植水稻,充分發揮出群體以及單株的作用,確保單株營養面積合理,有一定的透光性以及通風性,這樣才能讓水稻更為健康的發育生長,從而有效地抵制住稻飛蝨的侵害,保障高產。

3.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也是預防稻飛蝨的一種重要方法。在進行施肥時,有的農戶本意是想使水稻更加茁壯地成長,在施肥時,盲目地往稻田中拋灑無機肥料,這種方法最終不僅無法使水稻健康成長,反而容易使稻田中的水質富營養化。基於這樣的原因,在培植水稻期間,必須要科學合理施肥,要注重氮、磷、鉀等肥料的均衡,無機肥料和有機肥配合使用,控制秧苗貪青徒長現象的發生,提高水稻的抗蟲害能力,儘可能創造出不利於稻飛蝨生長髮育的環境,促使水稻健康成長。

4. 科學管水,適時晒田

如在若蟲盛孵期適度晒田,可控制稻飛蝨種群數量;在成蟲產卵盛期進行淺水灌溉,降低成蟲產卵部位,產卵盛期過後深水灌3天,淹沒產卵部位,可以降低卵的孵化率。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5. 環境控制

及時清除稻田內及田邊的雜草,能夠有效消滅一部分稻飛蝨的卵塊。加強田間通風透光,降低溼度,不給稻飛蝨的繁殖創造的有利的環境條件,最大限度地減輕稻飛蝨的危害。

6. 保護和利用天敵

稻飛蝨的主要天敵有青蛙、蜘蛛、黑肩綠盲蝽、寬黽蝽、線蟲及卵寄生蜂等,應加以保護和利用。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插草把、採蛛卵等人工助遷辦法,增加稻田蜘蛛數量;保護青蛙,禁止亂捕亂捉;開展“二查二定”,按防治指標適時施藥,縮小施藥面積,減少用藥次數和使用量;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撲蝨靈、蚜蝨淨、大功臣等農藥。大力推廣稻田養鴨,以鴨治蟲。

7. 殺蟲燈誘殺

在水稻病蟲害防治進入關鍵時期,利用稻飛蝨趨光特性,通過配備不同波長的誘集光源頻振式殺蟲燈,實現在夜間連續誘殺收集害蟲,從而大大減少田間施藥量和施藥次數。同時,殺蟲燈不僅能殺滅害蟲,還能保護天敵,具有光照和溼度雙重智能化控制功能,可實現晴天夜間自動開啟,晴天白天和雨天自動關閉功能,有效控制了稻飛蝨的種群數量。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

8. 合理選擇噴施農藥

利用化學方式來防治稻飛蝨害蟲,具有效率高、殺蟲快等優勢,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該方式操作十分簡單,成本投入小,但有一定的侷限性,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影響,因此,要合理選擇和使用。

1)需要做好預測預報工作。稻飛蝨一種遷飛害蟲,繁殖速度十分快,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監控。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白背、褐飛蝨生長繁殖速度非常快,因此,在此期間內就需要合理地噴施農藥,通常在若蟲孵化高峰期施用農藥效果最佳。

2)在農藥的選擇上,需要使用滅蟲性能高、對環境汙染小的農藥。從藥物種類選擇角度來看,首選大功臣或撲蝨靈農藥,10%大功臣可溼性粉劑集速效、長效、殘效三段效應於一體,防治稻飛蝨效果達95%以上,藥效可維持30天以上。

也可以選擇每畝施用25%濃度的呲蚜酮可溼性粉劑,或者是 25% 濃度的噻嗪酮可溼性粉劑,2種粉劑均撒施25~40kg,並配合50~80kg的水,以粗霧噴射的方式來進行噴施。

在防治稻飛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不同藥劑的合理搭配,並輪換使用,這是為了避免稻飛蝨對所用農藥產生抗藥性。施藥過程中要對準稻飛蝨所寄生的植株下部穗部位置,做到均勻噴霧,始終保證田間處於淺水層狀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