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


"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1

很難說,村上春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作家。

他是一些人摯愛的男神偶像,也是很多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的最初日本文化啟蒙者。

但也成為了一些人公開批評的舉例。他們會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更多的是個人情懷和自我探尋,認為這種“苦咖啡式”的文學太過於注重小的自我,缺少了一些更大的現實使命,丟失了文學本身的社會責任感。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儘管村上春樹是眾所周知陪跑多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但總是與大獎擦肩而過。

這本是一個傷心的故事,但有人總會說:“如果村上春樹得獎,是對傳統文學的不敬。”

一般人可能會對這種評論有著很強烈的反應,但村上春樹不會。他永遠都能脫離這一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不在乎。

就像他自己所說:“任何獎項也比不上讀者對自己的信任。”

村上春樹說自己,會記住讀者對他那份無條件的信任。

儘管有時候,一部作品不那麼令人滿意。但讀者會對他說:“這部作品不夠滿意,但沒關係,村上君,下一部作品我還是會買,相信下一部作品會更好。”

這是來自讀者的鼓勵與愛,成為了村上春樹最好的“信用資產”,也是支撐村上春樹拿起筆來寫個不停的動力。

他總是不厭其煩地修改,直到自己可以放心地說,絕不會因為有更多的時間,這部作品可以完成的更好的念頭。

他可以很自信的回答,自己交付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懷著對讀者最大的善良來交付。

善良?

用這個詞形容一個作者對讀者的情誼?沒錯,村上春樹是絕對可以擔當這個詞的。

作為一個寫作時間超過40年的資深作家,用作品本身贏得了全世界讀者的喜愛,村上春樹的身上的“善良”從未褪色。

"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1

很難說,村上春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作家。

他是一些人摯愛的男神偶像,也是很多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的最初日本文化啟蒙者。

但也成為了一些人公開批評的舉例。他們會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更多的是個人情懷和自我探尋,認為這種“苦咖啡式”的文學太過於注重小的自我,缺少了一些更大的現實使命,丟失了文學本身的社會責任感。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儘管村上春樹是眾所周知陪跑多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但總是與大獎擦肩而過。

這本是一個傷心的故事,但有人總會說:“如果村上春樹得獎,是對傳統文學的不敬。”

一般人可能會對這種評論有著很強烈的反應,但村上春樹不會。他永遠都能脫離這一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不在乎。

就像他自己所說:“任何獎項也比不上讀者對自己的信任。”

村上春樹說自己,會記住讀者對他那份無條件的信任。

儘管有時候,一部作品不那麼令人滿意。但讀者會對他說:“這部作品不夠滿意,但沒關係,村上君,下一部作品我還是會買,相信下一部作品會更好。”

這是來自讀者的鼓勵與愛,成為了村上春樹最好的“信用資產”,也是支撐村上春樹拿起筆來寫個不停的動力。

他總是不厭其煩地修改,直到自己可以放心地說,絕不會因為有更多的時間,這部作品可以完成的更好的念頭。

他可以很自信的回答,自己交付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懷著對讀者最大的善良來交付。

善良?

用這個詞形容一個作者對讀者的情誼?沒錯,村上春樹是絕對可以擔當這個詞的。

作為一個寫作時間超過40年的資深作家,用作品本身贏得了全世界讀者的喜愛,村上春樹的身上的“善良”從未褪色。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2

作為一個翻譯過大量優秀作品的譯者兼寫作者,村上春樹卻始終不願意把生活裡的慘案變成寫進小說的素材。

儘管他知道,這樣做直接反映出情感衝突,會為他帶來更高的文學獎項。

但是他卻不願意那麼做,因為那是對受傷者更深刻的傷害記憶。

和得獎比起來,村上春樹更願意做讀者的心靈好友,更願意為他們帶去心靈的撫慰,找尋自我的意義。

在那些“心懷大志”的作家眼中,純上式的隱喻過於孤獨,總喜歡用“水井”和“洞”,去影射個人成長的困境。而專注生活本身,又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大格局。

但作為讀者,無論如何都會被村上春樹那些溫柔的囈語,撫慰人心的話戳中心底。

而這一切,對於在絕望中尋找自我的人,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其實在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對於一個頗有名氣的小說家來說,寫作真的是一個可以隨便變現的時代。

村上春樹卻剋制住了自己的慾望,拒絕了很多動人的物質及財富誘惑,重來沒把寫作當成只是賺錢的工具。

對寫作,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儘管有時候也會無情的書寫一些人性的陰暗,但村上春樹始終也對人物報有一種旁觀者的同情。

《刺殺騎士團長》這部作品,可能是村上春樹對人性本身尺度最大的一次剖析。可他對故事裡的角色,又留有了一些懸念,讓讀者自己“揭祕”。

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體”。行文基於現實主義,而故事是非現實主義的。“充分使用現實主義文體推進非現實性故事”,是村上最獨特的自我表達。

"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1

很難說,村上春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作家。

他是一些人摯愛的男神偶像,也是很多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的最初日本文化啟蒙者。

但也成為了一些人公開批評的舉例。他們會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更多的是個人情懷和自我探尋,認為這種“苦咖啡式”的文學太過於注重小的自我,缺少了一些更大的現實使命,丟失了文學本身的社會責任感。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儘管村上春樹是眾所周知陪跑多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但總是與大獎擦肩而過。

這本是一個傷心的故事,但有人總會說:“如果村上春樹得獎,是對傳統文學的不敬。”

一般人可能會對這種評論有著很強烈的反應,但村上春樹不會。他永遠都能脫離這一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不在乎。

就像他自己所說:“任何獎項也比不上讀者對自己的信任。”

村上春樹說自己,會記住讀者對他那份無條件的信任。

儘管有時候,一部作品不那麼令人滿意。但讀者會對他說:“這部作品不夠滿意,但沒關係,村上君,下一部作品我還是會買,相信下一部作品會更好。”

這是來自讀者的鼓勵與愛,成為了村上春樹最好的“信用資產”,也是支撐村上春樹拿起筆來寫個不停的動力。

他總是不厭其煩地修改,直到自己可以放心地說,絕不會因為有更多的時間,這部作品可以完成的更好的念頭。

他可以很自信的回答,自己交付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懷著對讀者最大的善良來交付。

善良?

用這個詞形容一個作者對讀者的情誼?沒錯,村上春樹是絕對可以擔當這個詞的。

作為一個寫作時間超過40年的資深作家,用作品本身贏得了全世界讀者的喜愛,村上春樹的身上的“善良”從未褪色。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2

作為一個翻譯過大量優秀作品的譯者兼寫作者,村上春樹卻始終不願意把生活裡的慘案變成寫進小說的素材。

儘管他知道,這樣做直接反映出情感衝突,會為他帶來更高的文學獎項。

但是他卻不願意那麼做,因為那是對受傷者更深刻的傷害記憶。

和得獎比起來,村上春樹更願意做讀者的心靈好友,更願意為他們帶去心靈的撫慰,找尋自我的意義。

在那些“心懷大志”的作家眼中,純上式的隱喻過於孤獨,總喜歡用“水井”和“洞”,去影射個人成長的困境。而專注生活本身,又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大格局。

但作為讀者,無論如何都會被村上春樹那些溫柔的囈語,撫慰人心的話戳中心底。

而這一切,對於在絕望中尋找自我的人,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其實在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對於一個頗有名氣的小說家來說,寫作真的是一個可以隨便變現的時代。

村上春樹卻剋制住了自己的慾望,拒絕了很多動人的物質及財富誘惑,重來沒把寫作當成只是賺錢的工具。

對寫作,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儘管有時候也會無情的書寫一些人性的陰暗,但村上春樹始終也對人物報有一種旁觀者的同情。

《刺殺騎士團長》這部作品,可能是村上春樹對人性本身尺度最大的一次剖析。可他對故事裡的角色,又留有了一些懸念,讓讀者自己“揭祕”。

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體”。行文基於現實主義,而故事是非現實主義的。“充分使用現實主義文體推進非現實性故事”,是村上最獨特的自我表達。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3

《貓頭鷹在黃昏起飛》這本長長的訪談錄,是村上春樹和一位年輕的女作家之間的訪談錄。

整本書更像是一個晚輩向前輩詢問人生經驗的書。在這本書裡,村上春樹的很多生活小細節,都呈現出來。

我試圖把那些碎片拼湊在一起時,發現村上春樹的各種人生經驗,其實也都是以“善良”為初心的。

說來也很神奇,村上春樹的寫作熱情被點燃,是在他29歲那一年看棒球比賽。

不知道是否這種充滿動感的體育比賽,激發了他體內的荷爾蒙?那一天,他就有一種使命感,驅動自己去寫小說。

於是他趁熱打鐵,到文具店買了紙筆,說幹就幹。

沒想到這一時興起的熱情,點燃之後,會跟隨他長達40年的時間,而且直到現在,還在繼續。

生於1949年的村上春樹,從接近30歲的時候開始,保持著每天書寫4000字的習慣,也就是大約10頁左右。

他堅持每天固定花4到5個小時,推進這項“工作”,從不以靈感枯竭或者過度釋放寫作激情改變寫作計劃。

"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1

很難說,村上春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作家。

他是一些人摯愛的男神偶像,也是很多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的最初日本文化啟蒙者。

但也成為了一些人公開批評的舉例。他們會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更多的是個人情懷和自我探尋,認為這種“苦咖啡式”的文學太過於注重小的自我,缺少了一些更大的現實使命,丟失了文學本身的社會責任感。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儘管村上春樹是眾所周知陪跑多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但總是與大獎擦肩而過。

這本是一個傷心的故事,但有人總會說:“如果村上春樹得獎,是對傳統文學的不敬。”

一般人可能會對這種評論有著很強烈的反應,但村上春樹不會。他永遠都能脫離這一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不在乎。

就像他自己所說:“任何獎項也比不上讀者對自己的信任。”

村上春樹說自己,會記住讀者對他那份無條件的信任。

儘管有時候,一部作品不那麼令人滿意。但讀者會對他說:“這部作品不夠滿意,但沒關係,村上君,下一部作品我還是會買,相信下一部作品會更好。”

這是來自讀者的鼓勵與愛,成為了村上春樹最好的“信用資產”,也是支撐村上春樹拿起筆來寫個不停的動力。

他總是不厭其煩地修改,直到自己可以放心地說,絕不會因為有更多的時間,這部作品可以完成的更好的念頭。

他可以很自信的回答,自己交付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懷著對讀者最大的善良來交付。

善良?

用這個詞形容一個作者對讀者的情誼?沒錯,村上春樹是絕對可以擔當這個詞的。

作為一個寫作時間超過40年的資深作家,用作品本身贏得了全世界讀者的喜愛,村上春樹的身上的“善良”從未褪色。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2

作為一個翻譯過大量優秀作品的譯者兼寫作者,村上春樹卻始終不願意把生活裡的慘案變成寫進小說的素材。

儘管他知道,這樣做直接反映出情感衝突,會為他帶來更高的文學獎項。

但是他卻不願意那麼做,因為那是對受傷者更深刻的傷害記憶。

和得獎比起來,村上春樹更願意做讀者的心靈好友,更願意為他們帶去心靈的撫慰,找尋自我的意義。

在那些“心懷大志”的作家眼中,純上式的隱喻過於孤獨,總喜歡用“水井”和“洞”,去影射個人成長的困境。而專注生活本身,又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大格局。

但作為讀者,無論如何都會被村上春樹那些溫柔的囈語,撫慰人心的話戳中心底。

而這一切,對於在絕望中尋找自我的人,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其實在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對於一個頗有名氣的小說家來說,寫作真的是一個可以隨便變現的時代。

村上春樹卻剋制住了自己的慾望,拒絕了很多動人的物質及財富誘惑,重來沒把寫作當成只是賺錢的工具。

對寫作,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儘管有時候也會無情的書寫一些人性的陰暗,但村上春樹始終也對人物報有一種旁觀者的同情。

《刺殺騎士團長》這部作品,可能是村上春樹對人性本身尺度最大的一次剖析。可他對故事裡的角色,又留有了一些懸念,讓讀者自己“揭祕”。

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體”。行文基於現實主義,而故事是非現實主義的。“充分使用現實主義文體推進非現實性故事”,是村上最獨特的自我表達。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3

《貓頭鷹在黃昏起飛》這本長長的訪談錄,是村上春樹和一位年輕的女作家之間的訪談錄。

整本書更像是一個晚輩向前輩詢問人生經驗的書。在這本書裡,村上春樹的很多生活小細節,都呈現出來。

我試圖把那些碎片拼湊在一起時,發現村上春樹的各種人生經驗,其實也都是以“善良”為初心的。

說來也很神奇,村上春樹的寫作熱情被點燃,是在他29歲那一年看棒球比賽。

不知道是否這種充滿動感的體育比賽,激發了他體內的荷爾蒙?那一天,他就有一種使命感,驅動自己去寫小說。

於是他趁熱打鐵,到文具店買了紙筆,說幹就幹。

沒想到這一時興起的熱情,點燃之後,會跟隨他長達40年的時間,而且直到現在,還在繼續。

生於1949年的村上春樹,從接近30歲的時候開始,保持著每天書寫4000字的習慣,也就是大約10頁左右。

他堅持每天固定花4到5個小時,推進這項“工作”,從不以靈感枯竭或者過度釋放寫作激情改變寫作計劃。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所以村上可以自豪的說《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而把寫小說當成職業,的確是這個世界上少之又少的人,才有能力實現的夢想。

村上式的寫作方式,大多數人實踐幾天都會覺得枯燥無味。

但在村上春樹看來,既是享受寫作的本身,又是保持著寫作中最有趣的思考活動。

我也是在這本訪談錄裡,知道了村上春樹沒有孩子,也許他所有的寫作過程,就是養育孩子的本事。

慢養,等一朵花慢慢綻放,遵循生命本身的規律。這其實是對自己保持善良的最好方式。

回想起村上春樹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將自己30多年跑步的習慣,作為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用於對抗繁重的思考與寫作任務,同樣是他,對自己的善良。

04

村上春樹堅持把“寫作融入生命”。

他講述自己的寫作過程,是一個不斷打開抽屜的過程,這個感覺被他形容的特別有趣。

好像寶貝一直都放在抽屜裡,打開的時候,“就像一個巫師一樣霹靂啪啦的召喚靈感”,在寫作過程中,這些靈感都會不斷地自動彙集。

而不寫作的時候,村上春樹的頭腦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思考,他自己形容“不斷地往抽屜裡裝東西。”

生活中,每一個細小的物件,都可以成為村上春樹筆下的“角色”。

比如《刺殺騎士團長》中的貓頭鷹,就曾出現在村上春樹的日常生活中。

結果在寫小說時,這個貓頭鷹的角色自然就迸發出來了。

如果沒有對生活的善意,其實是很難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一切微小的事物。

更沒有辦法用文學語言的質感,用欣賞的狀態,呈現給更多人,讓更多人感同身受。

有意思的是,村上春樹始終在作品中保留著一種對現實的隔絕,讓自己的文學獨立於某種傾向或“意念”。但是生活中的他,又總是積極的在各種場合主動走進現實。

在耶路撒冷文學獎的演講現場,村上春樹深情的說:“若要在一堵高聳堅硬的牆壁與飛向牆壁碎掉的雞蛋之間作出選擇,我會永遠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

面對並不完美的世界,村上春樹會感慨:“我們的人生並不能單純的劃分為明亮或黑暗。在那之間有所為陰影的中間地帶。能夠認識那陰影的層次,並去理解它,才是健全的知性。”

這是村上春樹對生活的善良,更是他對讀者、對自己的善良。而這一切,是看過不美好之後,依然保留的那份誠摯的善良。

用村上春樹自己的話來說:“於是我們領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頑,同時又得知世界也可以變得溫存和美好。”

謝謝村上春樹,願我們都能被善良溫柔以待。

"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1

很難說,村上春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作家。

他是一些人摯愛的男神偶像,也是很多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的最初日本文化啟蒙者。

但也成為了一些人公開批評的舉例。他們會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更多的是個人情懷和自我探尋,認為這種“苦咖啡式”的文學太過於注重小的自我,缺少了一些更大的現實使命,丟失了文學本身的社會責任感。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儘管村上春樹是眾所周知陪跑多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但總是與大獎擦肩而過。

這本是一個傷心的故事,但有人總會說:“如果村上春樹得獎,是對傳統文學的不敬。”

一般人可能會對這種評論有著很強烈的反應,但村上春樹不會。他永遠都能脫離這一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不在乎。

就像他自己所說:“任何獎項也比不上讀者對自己的信任。”

村上春樹說自己,會記住讀者對他那份無條件的信任。

儘管有時候,一部作品不那麼令人滿意。但讀者會對他說:“這部作品不夠滿意,但沒關係,村上君,下一部作品我還是會買,相信下一部作品會更好。”

這是來自讀者的鼓勵與愛,成為了村上春樹最好的“信用資產”,也是支撐村上春樹拿起筆來寫個不停的動力。

他總是不厭其煩地修改,直到自己可以放心地說,絕不會因為有更多的時間,這部作品可以完成的更好的念頭。

他可以很自信的回答,自己交付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懷著對讀者最大的善良來交付。

善良?

用這個詞形容一個作者對讀者的情誼?沒錯,村上春樹是絕對可以擔當這個詞的。

作為一個寫作時間超過40年的資深作家,用作品本身贏得了全世界讀者的喜愛,村上春樹的身上的“善良”從未褪色。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2

作為一個翻譯過大量優秀作品的譯者兼寫作者,村上春樹卻始終不願意把生活裡的慘案變成寫進小說的素材。

儘管他知道,這樣做直接反映出情感衝突,會為他帶來更高的文學獎項。

但是他卻不願意那麼做,因為那是對受傷者更深刻的傷害記憶。

和得獎比起來,村上春樹更願意做讀者的心靈好友,更願意為他們帶去心靈的撫慰,找尋自我的意義。

在那些“心懷大志”的作家眼中,純上式的隱喻過於孤獨,總喜歡用“水井”和“洞”,去影射個人成長的困境。而專注生活本身,又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大格局。

但作為讀者,無論如何都會被村上春樹那些溫柔的囈語,撫慰人心的話戳中心底。

而這一切,對於在絕望中尋找自我的人,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其實在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對於一個頗有名氣的小說家來說,寫作真的是一個可以隨便變現的時代。

村上春樹卻剋制住了自己的慾望,拒絕了很多動人的物質及財富誘惑,重來沒把寫作當成只是賺錢的工具。

對寫作,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儘管有時候也會無情的書寫一些人性的陰暗,但村上春樹始終也對人物報有一種旁觀者的同情。

《刺殺騎士團長》這部作品,可能是村上春樹對人性本身尺度最大的一次剖析。可他對故事裡的角色,又留有了一些懸念,讓讀者自己“揭祕”。

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體”。行文基於現實主義,而故事是非現實主義的。“充分使用現實主義文體推進非現實性故事”,是村上最獨特的自我表達。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03

《貓頭鷹在黃昏起飛》這本長長的訪談錄,是村上春樹和一位年輕的女作家之間的訪談錄。

整本書更像是一個晚輩向前輩詢問人生經驗的書。在這本書裡,村上春樹的很多生活小細節,都呈現出來。

我試圖把那些碎片拼湊在一起時,發現村上春樹的各種人生經驗,其實也都是以“善良”為初心的。

說來也很神奇,村上春樹的寫作熱情被點燃,是在他29歲那一年看棒球比賽。

不知道是否這種充滿動感的體育比賽,激發了他體內的荷爾蒙?那一天,他就有一種使命感,驅動自己去寫小說。

於是他趁熱打鐵,到文具店買了紙筆,說幹就幹。

沒想到這一時興起的熱情,點燃之後,會跟隨他長達40年的時間,而且直到現在,還在繼續。

生於1949年的村上春樹,從接近30歲的時候開始,保持著每天書寫4000字的習慣,也就是大約10頁左右。

他堅持每天固定花4到5個小時,推進這項“工作”,從不以靈感枯竭或者過度釋放寫作激情改變寫作計劃。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所以村上可以自豪的說《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而把寫小說當成職業,的確是這個世界上少之又少的人,才有能力實現的夢想。

村上式的寫作方式,大多數人實踐幾天都會覺得枯燥無味。

但在村上春樹看來,既是享受寫作的本身,又是保持著寫作中最有趣的思考活動。

我也是在這本訪談錄裡,知道了村上春樹沒有孩子,也許他所有的寫作過程,就是養育孩子的本事。

慢養,等一朵花慢慢綻放,遵循生命本身的規律。這其實是對自己保持善良的最好方式。

回想起村上春樹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將自己30多年跑步的習慣,作為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用於對抗繁重的思考與寫作任務,同樣是他,對自己的善良。

04

村上春樹堅持把“寫作融入生命”。

他講述自己的寫作過程,是一個不斷打開抽屜的過程,這個感覺被他形容的特別有趣。

好像寶貝一直都放在抽屜裡,打開的時候,“就像一個巫師一樣霹靂啪啦的召喚靈感”,在寫作過程中,這些靈感都會不斷地自動彙集。

而不寫作的時候,村上春樹的頭腦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思考,他自己形容“不斷地往抽屜裡裝東西。”

生活中,每一個細小的物件,都可以成為村上春樹筆下的“角色”。

比如《刺殺騎士團長》中的貓頭鷹,就曾出現在村上春樹的日常生活中。

結果在寫小說時,這個貓頭鷹的角色自然就迸發出來了。

如果沒有對生活的善意,其實是很難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一切微小的事物。

更沒有辦法用文學語言的質感,用欣賞的狀態,呈現給更多人,讓更多人感同身受。

有意思的是,村上春樹始終在作品中保留著一種對現實的隔絕,讓自己的文學獨立於某種傾向或“意念”。但是生活中的他,又總是積極的在各種場合主動走進現實。

在耶路撒冷文學獎的演講現場,村上春樹深情的說:“若要在一堵高聳堅硬的牆壁與飛向牆壁碎掉的雞蛋之間作出選擇,我會永遠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

面對並不完美的世界,村上春樹會感慨:“我們的人生並不能單純的劃分為明亮或黑暗。在那之間有所為陰影的中間地帶。能夠認識那陰影的層次,並去理解它,才是健全的知性。”

這是村上春樹對生活的善良,更是他對讀者、對自己的善良。而這一切,是看過不美好之後,依然保留的那份誠摯的善良。

用村上春樹自己的話來說:“於是我們領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頑,同時又得知世界也可以變得溫存和美好。”

謝謝村上春樹,願我們都能被善良溫柔以待。

村上春樹:我勸自己善良一點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3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