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老人曾德梅,一路走好!

慈善 經濟 大學 日本 光明網 2017-06-16

□本報記者 陳榮富 通訊員 鄭志忠 文/圖

風雨送故人

天地嗚咽,陰雨綿綿。6月14日清晨,整個仙遊縣城彷彿都在為他的離世而黯然淚下。

他就是曾德梅,生前因為熱心助學,而被譽為愛心老人。曾老的愛心故事,曾經感動了整個縣城。如今,他的離去,讓成千上萬的群眾深感不捨——

14日上午8時許,突降暴雨,靈車從曾家門前出發,前往仙遊縣殯儀館。

在途經的池頭路、仙度路、學府路、東一環路、清源路,道路兩旁站立著數千群眾,目送著靈車遠去;

曾老生前的朋友來了,認識曾老的居民來了,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也來了,他們手持白菊、眼含熱淚,默默地跟在靈車後面,為的是送曾老最後一程;

靈車慢慢前行,跟在後面的送葬隊伍不斷拉長,數千群眾自發加入,隊伍延綿一公里;

“曾老,慢走!”沿途執勤的交警,用顫抖的右手向曾老敬了最後一個禮。

“曾老,一路走好!”在縣殯儀館舉行的告別式上,前來送行的社會各界群眾胸佩白花,排著長隊,緩緩來到老人的靈柩前,向老人三鞠躬並繞場一週,表達對老人的敬意;曾經受過曾老資助的學生們,心懷感恩與不捨,有的忍不住放聲大哭,有的則默默地流淚……

2016年8月31日,曾德梅老人因過度勞累在家中暈倒,被送至縣醫院極力搶救。當年12月1日曾老出院,之後一直在家中休養。

其間,省市縣各級領導多次前往探望,要求相關部門、醫院全力救治。6月12日上午11時50分,這位愛心老人在家因病醫治無效,不幸去世,享年88歲。

點亮萬盞燈

“一頂鴨舌帽,一箇舊公文包,10萬公里的行程,丈量出曾德梅助學之路的長度;一摞摞花名冊,2萬多名寒門學子的就學夢,鑄就了曾德梅生命的高度;一位位愛心人士的參與,一個個愛心團體的接力,彰顯了‘曾德梅愛心助學品牌’的厚度。他是‘吝嗇’的老人,節衣縮食,粗菜淡飯;他是慷慨的長者,扶貧助學,一擲千金。他將‘吝嗇’留給了自己,將慷慨獻給了社會;他的人生,散發著陽光的明媚;他的善舉,如春風一般暖人心扉。”這是一位受助學生深情的回憶。

曾德梅的助學,緣自1999年底的一次下鄉訪貧。在仙遊山區,貧困的家庭和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讓他深受觸動,他當即掏出身上僅有的600元退休金,捐給3名特困生,並承諾長期資助他們上學。從此,他的助學之舉一發不可收。

“我小時候家裡窮,讀不起書,一輩子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如今,我要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貧困學生,讓他們有書讀。如果我的力量不足,我可以動員社會力量,一起來幫助那些貧困家庭,讓每一個貧困孩子都有書讀。”記者曾經問他助學的初衷,曾老這樣回答。

曾德梅當年的助學是這樣:拿著手寫的貧困生家庭資料,到比較富裕的家庭“討”學費。這樣的行為讓很多人誤會,甚至老伴也表示不解。“剛開始很多人認為我是騙子,常常遭到別人的嘲笑和白眼。但只要有人相信我的話,願意出錢幫助山區的孩子,我就會繼續走下去。”對於不解,曾德梅這樣說。

在曾德梅寒酸的臥房內,堆放著足有兩米高的資助檔案,每份資料詳細記錄了資助的學生姓名、聯繫方式和地址、家庭狀況、經濟條件、就讀學校、領取的金額以及畢業去向等。“信息透明,還能得到反饋,我有什麼理由不放心?”當地一位從事木材生意的商人4年時間內通過曾德梅資助了十幾位貧困生。

第一年,曾德梅聯繫到的愛心人士不足10人,第二年20人,第三年30人……他的事蹟經過媒體的報道,在當地口口相傳,一滴水蕩起“愛心漣漪”,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曾老的助學隊伍。各級領導幹部,香港、臺灣同胞,甚至遠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的華人華僑,都加入了這一“愛心網絡”。

漸漸地,曾德梅老人成為仙遊的一張愛心助學名片;漸漸地,曾經受助的學生開始反哺社會,許多公益團體也加入了助學的團隊;漸漸地,他的“愛心網絡”壯大了,年齡最大的106歲,最小的僅6歲。

2014年底,以曾德梅命名的愛心助學活動聯合會成立了。曾老幹勁也愈來愈足:當初,他四處為貧困生找資助者;如今,不少愛心人士主動慕名找上門要他推介資助對象。為了實現助學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在老人的倡議和努力下,仙遊縣成立了由他擔任常務副會長的經常性助學聯合會,建立起經常性、規範化的助學長效機制。

自1999年起,曾德梅的足跡遍佈全縣18個鄉鎮、300多個村,走訪300多所中小學,行程10萬多公里,共募集助學款3800多萬元,使近2.3萬人次貧困生圓了上學夢;他的善舉感召成千上萬人加入扶貧助學行列。他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踐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延續助學路

愛心接力,後繼有人。

助人為樂,在曾德梅愛心助學精神的感召下,當地湧現了一大批愛心助學團體;感恩回報,在曾德梅老人教育下,許多受助的貧困學子走向社會後,也投身公益,反哺社會。

最早跟隨曾德梅助學的水果店個體戶林瑞榮,有樣學樣,堅持助學,被譽為愛心阿姨。2015年,在曾德梅老人的鼓勵下,還建立了公益組織“瑞榮愛心協會”,如今,志願者達500多人。

仙遊縣4名大學生以曾德梅的名義設立了愛心網站,還收到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外網友的捐款;香港仙遊同鄉會也設立了獎學基金,資助貧困學生。曾德梅所在的木蘭社區,設立了慈善機構,專門致力於扶貧助學,有1000多人蔘與行動,先後籌措善款18.3萬多元。

因為曾德梅,許多愛心人士站了出來;因為曾德梅,許多愛心團體湧現出來。在仙遊,湧現了海綿團、古道公益仙遊站、仙遊愛心幫幫團、仙遊義工服務隊等十幾個民間公益組織。其中,有一支由80後90後年輕人組成的團隊,他們自稱海綿團,希望如海綿一樣凝聚愛心,在社會需要時釋放愛意。如今,這個自發組織發展迅速,不但愛心成員發展到300多人,還從單純的資助學生學費、生活費,延伸到結合自身優勢,給予貧困學子精神關懷和學業輔導。

“在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感受著奉獻愛心的快樂。曾老,您走過的路,我們會延續;您給過的愛,我們會傳承。”海綿團成員盧惠姍說。

反哺社會,做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曾德梅老人助學的最大心願。

曾經受到資助的陳歡,如今是莆田市醫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她牢記曾老的教導,畢業第一年就跟著曾老學習,資助其他學生。

“他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用於助學;他不辭辛勞,不求回報,樂於助人。我自己默默地告訴自己,以後有能力一定要儘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還在大學就學的受助學生鄭嬪說。

斯人已逝,風範長存。曾老,您一路走好!您未竟的事業,將由後來人接力前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