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雞缸杯更貴重的,是明成化鬥彩葡萄杯

2.8億成交後,世人皆知雞缸杯。

而在首都博物館的瓷器展廳裡也陳列著一對成化鬥彩杯,這對小杯子與成化鬥彩雞缸杯和孫瀛州曾捐獻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三秋杯的圖案有所不同,因為其繪有葡萄圖案,而被稱為“成化鬥彩葡萄紋杯”,底書“大明成化年制”款。


比雞缸杯更貴重的,是明成化鬥彩葡萄杯



如此精美且價值不菲的葡萄紋杯是如何被發現的?為何說它比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還要珍貴呢?

清朝康熙在位期間,有一對重要的父子大臣。父親索尼,大清開國功勳、輔政大臣一等公;兒子索額圖,幫助康熙策劃擒拿鰲拜、以大清重臣的身份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而索尼的孫女就是康熙皇帝的皇后。這一家人對清朝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中,有一個萬千寵愛的小女孩,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索額圖的小女兒黑舍裡。

在1962年7月的一天,北京師範大學擴建校區的時候,在北京德勝門外小西天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墓室,其規模、形制與皇室陵墓不相上下。墓葬打開之後,發現裡面已經被地下水淹沒了,把水抽乾後,發現裡面是空的。

幾個小時後,當墓室終於被打開,考古專家進到墓室,發現墓頂上有幾個小的盜洞,墓室內空空如也,大家的心一下子就涼了:難道……這座墓已經被盜過,隨葬品也已經被偷走了?

隨著考古的進行,墓中的一塊墓誌銘讓所有人感到萬分的痛惜。墓誌上記載墓主人名叫黑舍里氏,是一個7歲就染病夭折的小女孩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也發現了幾個盜洞,但他們不相信,盜墓者不會一件東西都不留下。

考古專家循著墓地用手輕輕地扣擊,發現有一面墓壁發出的響聲很空,他揭開墓壁上的方磚,一個小小的壁龕裡竟堆滿了寶貝。隨後,他又在另外兩面的墓壁上發現了兩個隱密的壁龕,大量的隨葬物品讓所有在場人員都驚呆了。

出土的隨葬品種類多,數量大,製作精美,且多為珍稀之物。首先,讓專家們驚訝的是一對鬥彩葡萄杯,其做工、用料,絕對是實打實的明萬曆年間的珍品。

明代成化時期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話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說的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當中是最拔尖的。

這件鬥彩葡萄紋杯收藏的珍品,口徑5.6釐米,足徑2.6釐米。造型小巧玲瓏,胎質細膩,色彩鮮豔,製作精緻。杯壁上的折枝葡萄紋飾,構圖嚴謹,線條流暢,畫意生動,用彩適宜。它以紅彩為枝,紅中閃紫,表現得粗壯有力。綠彩為葉,綠油油的葉子,透現出葉莖。黃彩為蔓,嬌嫩的蔓須似正在生長。紫彩為實,正如熟透了的紫葡萄懸掛在枝上一樣。這些色彩的運用,生動地表現了原物的本色。


比雞缸杯更貴重的,是明成化鬥彩葡萄杯



成化鬥彩中獨具一格的“奼紫”在這對器物上亦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成化所用紫色是金屬錳的呈色,根據科學斷定,如果呈色用量超過“飽和”,則燒成後的色彩就失去光澤。為了彌補畫面中這種無光紫色的美中不足,在適當部位略施亮釉,那藍紫交相輝映的光澤更好地體現了葡萄成熟時的質感,也創造了這種絕無僅有的“一品”之紫。


比雞缸杯更貴重的,是明成化鬥彩葡萄杯



“奼紫”並非“奼紫嫣紅”,它的來源是“差紫”,本是形容“差強人意”之色。孫瀛洲先生對“奼(差)紫”有這樣的描述:“它是燒造時差異的色疵,所以稱為差紫,可以肯定地說,凡帶差紫色的成彩絕為真品。”

著名瓷器研究大師耿寶昌先生則對其論述是:“至於獨具特色的奼紫,色如赤鐵,表面乾澀無光(過去有人對此色不甚瞭解,每清洗便誤認為是汙垢面刮削,損及彩釉)。作為識別成化鬥彩的特殊依據,常憑此色便可定論,所有後仿者均望塵莫及。”


比雞缸杯更貴重的,是明成化鬥彩葡萄杯



為什麼說鬥彩葡萄杯比鬥彩雞缸杯更貴重呢?因為成化鬥彩的造型很多,但並非每一件器物上都有“奼紫”,這也是鑑定成化鬥彩瓷器的一大特徵,然而含有“差紫”色的成化瓷器少之又少。

這對鬥彩葡萄紋杯中,有一隻杯內口沿上有被使用過的痕跡。至於使用者是何人,已無從考證。而另一隻保存得還很完整,說明它的持有者對此非常珍惜,這更加證明這對鬥彩葡萄紋杯的稀有與珍貴。


比雞缸杯更貴重的,是明成化鬥彩葡萄杯



此外,發現的文物裡還有嘉靖鬥彩八卦紋爐,萬曆五彩花鳥紋洗,明永樂年制甜白釉暗花龍紋壺,青花高足碗等。這些隨葬瓷器,幾乎包括了明清兩代官窯的代表之作。

這個7歲小女孩能夠有這樣高規格的喪葬待遇,一方面是和索家在清廷的勢力有關,另一方面,她還是孝誠皇后的堂妹,其身份和地位自然也十分顯赫。一個夭折了的小女孩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下既然能擁有這麼多貴重的隨葬物品,那麼擁有一對鬥彩葡萄杯也顯得沒那麼意外了。


比雞缸杯更貴重的,是明成化鬥彩葡萄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