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豬斷臍不好竟然帶來這麼多壞處

畜牧業 三農 養豬通 2017-08-03

我曾在一個豬場發現,育肥豬裡面有大量的臍疝豬,看著很不舒服,銷售時得與購豬者說好話,還會經常出現死亡;儘管要求臍疝豬不接收,但有些豬在保育正常,卻是在育肥階段開始表現出來的,所以也很無奈。

乳豬斷臍不好竟然帶來這麼多壞處

在與相關技術人中交流時,我提出了從產房著手的想法,因為病的根源不在保育和育肥,而在產房,是產房接產操作不當造成的。

下面是從百度收索到的關於臍疝的內容:

概述摺疊編輯本段

臍疝是腹腔臟器通過閉合不全的臍孔進入皮下的現象,脫出的臟器常為小腸和網膜。本病多發於仔豬,一般為先天性的,在出生後數天或數週發病較多。病因是由於臍孔閉合不全、腹壁發育缺陷、臍部化膿、臍靜脈炎、斷臍不正確、腹壓大等。

臨床症狀摺疊編輯本段

豬的臍疝可分為可復性疝和嵌閉性疝。可復性疝,臍部出現侷限性球形腫脹,腫脹缺乏紅、熱、疼的炎性特徵,按壓柔軟,囊狀物大小不一,小的如核桃大,大的可下垂至地面,病初多數能在改變體位時將疝的內容物還納回腹腔。仔豬在飽腹或掙扎時,臍部腫得更大。可觸摸到圓形臍輪,聽診疝囊時有腸蠕動音。如果腸管與疝囊或皮膚髮生粘連時,伴有全身症狀。

嵌閉性疝,腸管不能自行回覆,病豬表現不安、腹痛、食慾廢絕、嘔吐、臌氣,後期排糞停止,疝囊較硬,有熱痛感,體溫和脈搏增加,若不及時治療,可發生腸管阻塞或壞死。

診斷鑑別摺疊編輯本段

診斷可依據臍部有侷限性的球形腫脹,按壓柔軟,而無紅、熱、疼的炎性特徵;能將可復性疝的內容物還納腹腔,使腫脹消失,但鬆開手或腹壓增大時又出現腫脹。

防制措施摺疊編輯本段

可採取保守療法(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

對於疝輪較小的仔豬,可用壓迫繃帶或在疝輪四周分點注射95%酒精或10%~15%氯化鈉,每點l~5mL,以促進局部發炎增生而閉合疝孔。

最好的療法是手術根治。術前停食1天,局部剪毛消毒,仰臥保定,局部麻醉;無菌操作,縱向把皮膚提起切開,公豬避開陰莖,不要切開腹膜,把疝內脫出物還納入腹腔,用鈕釦狀縫合疝輪,結節縫合皮膚,撒佈消炎藥,加強護理1周,7~10天拆線。

在手術中,若發現腸管、腹膜、臍輪、皮膚等發生粘連,要仔細剝離。若腸管已壞死,可切除壞死部分腸管;若疝臍孔過大,必要時可進行修補手術。術後應加強護理,不宜喂得過飽,應限制劇烈活動,防止腹壓過高,術後可用繃帶包紮,防止傷口感染。

上面介紹的原因是臍孔閉合不全,除少部分是遺傳因素外,大多數卻是因為臍帶感染造成的;許多人認為自己在斷臍時已經消毒了,其實不然。

這裡有三點需注意,一是你使用的消毒藥效果好嗎?我曾記得開始養豬時使用的碘酊是5%的,臍帶消毒後很快發乾萎縮;而現在這樣的碘酊很少看到了,2%的碘酊沒有這樣的效果。二是斷臍方式,我們過去都要求搓斷,這樣血管斷的時間長,血液不斷迴流,也不會出現流血現象,所以一般不用結紮;而現在常用剪斷方法,綁繩內的部分變干時間長,是很容易被感染的部分,一旦感染,就會導致臍孔閉合不嚴,留下臍疝的隱患。三是斷臍過晚,臍帶一直在產床上拉扯,導致臍孔閉合不嚴;有人會問,過去農民養豬很少斷臍,也沒有這個現象;這裡我們要考慮,豬自然分娩時,是在土地或鋪墊草上,臍帶粘上土或墊草後與地面不粘連,不會拉扯;而產床上,臍帶卻會與產床粘連,豬在活動時會拉扯,容易損傷臍帶根部。

所以,接產時採取正確的方法和及時處理還是很必要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