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住在二樓的鰻魚:光澤縣現代養殖的生態樣本

畜牧業 鰻魚 漁業 羅非魚 新華網 2017-03-31

新華網福州3月29日電(肖和勇 蔣巧玲 實習生 周斯民)我是一條鰻魚寶寶,但註定不會是一條普通的鰻魚。為啥這麼說?且聽我慢慢道來。

再過兩個月左右,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就要離開長江口或者閩江口的出生地,搬到新家去過衣食無憂的生活啦!

我的一些小夥伴,會被送到魚塘裡生活。沒錯,就是你在城郊、鄉村隨處可見的那種露天魚塘。幸運點的小夥伴,可能住進溫室大棚裡。

而我的去處,條件可比他們好多啦。不信,就跟著我未來的東家——福建中科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祖華,到我的新家參觀一下吧。

一條住在二樓的鰻魚:光澤縣現代養殖的生態樣本

鰻魚養殖分2層,樓上養鰻魚,樓下的小池子將鰻魚的排洩物和汙水進行處理後,流入二級魚池。 新華網 蔣巧玲 攝

我的新家很特別

我的新家,位於光澤的福建中科漁業產業園。這個新家,真的很特別。

眼前這個產業園很大。規劃用地580畝,第一期用地163畝已動工建設,投資2.8億元。而正在施工的4個大廠房,就是我以後要住的地方啦。

高大的廠房分成2層。我將住在第2層——104個小池子中的一個。

這些小池子可有講究,每個空間都是25立方米。你看,工人們正在為我們安裝照明、供氧、保溫設施,看起來一切都是高大上的樣子。

我家樓下,是一個個對應的小池子,池子可相通,又有許多洞口。這些小池子,是“封閉式循環水養鰻技術”必備的設施,這項技術,是獲得專利的哦!

這個技術咋運轉的呢?彆著急,一會再說。

俗話說,好山好水養好魚,話糙理不糙。

光澤縣地處武夷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達78.85%;又是閩江上游富屯溪源頭,境內大小溪流多達110條,水量豐沛,大氣環境質量和水環境質量分別達到國家規定一級和二級標準。

李祖華說,把我的新家選在這兒,就是看重這裡特天獨厚的山水稟賦。

嬌生慣養的生活

那麼現在,我就跟你說說我即將開始的奇妙生活。

來自山間的清冽之水,進入廠房之後,得先進行一些過濾、檢測,同時進行必要的增氧、加熱。我們鰻魚最容易犯腸道疾病,因此對水質要求非常之高,儘管光澤的水已是無可挑剔,但這些程序還是要走一走的。

水被加熱到28℃至30℃以後,就被送到我所在的小池子,此後都保持這個溫度。這個水溫,對剛從清冷江河口來的我們來說,實在是再舒適不過。

小小的我——像你們人類頭髮根那麼大,和6萬至10萬的小夥伴,最初生養在一個小池子裡。溫水中,我們懶洋洋,不怎麼愛動。你如果看到,還以為我們睡著了呢。

在這裡,我們每天吃著飼料,同時也排出大便。伴隨著成長,工人們大概每隔2個月要為我們“分家”一次,勻到另外的小池子裡。

現在,可以跟你說說我家樓下那些小池子的用途了。

水循環的祕密

“封閉式循環水養鰻技術”的祕密,其實是3個水循環系統。

首先,我們用過的水一段時間後會自動流入樓下的小池子,進行一系列蠻複雜的物理過濾、生物降解和化學處理——當這些水達到相應指標,再經消毒、加溫、增氧處理後,又回到我們身邊。

要不是東家點破,我還以為這水是從山間新引進來的呢。

東家繼續“解密”說,我家和樓下小池子之間的水循環,一天要進行12次。也就是說,我家每2小時換一次水,竊以為這個內循環真夠快的。

第3個水循環呢,說起來真是怪不好意思的。當我家的水排入樓下小池子時,經過一定的物理過濾,一部分水帶著我們吃剩的飼料渣、大便就流入了二級魚——羅非魚的家。

羅非魚住在哪裡?就在我家外面大院子裡的那口池子裡。

東家福建中科漁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林心友說,我們鰻魚的大便富含蛋白質,是羅非魚的美餐。羅非魚的養殖,跟傳統養殖相差不大。他們用過的水,不會再回到我家,其排入汙水池處理後就流走了。

大概8個月的時間,當我從小不丁點兒長到250克至300克左右,就算長大成人了。當我離開的時候,陪伴我們240個多日夜的水,就會通通流入二級魚的家,以便再次利用。

說到這裡,你對封閉式循環水養鰻技術應該是很瞭解了吧,東家的經濟頭腦和精打細算,可真不一般。根據測算,8個月裡,我們成長用水耗損只有2%,節約了98%的用水。而在傳統養鰻那裡,大約2.5天就要更換一次水——業內人士指出,傳統養殖的水往往沒有處理就排出,會給流域造成了水體汙染。

這種事,對這座“生態食品名城”斷然是不能接受的。光澤縣委書記陳敏輝就說過,為保護好綠水青山,當地已多年不上木材初加工項目、不批礦山開採(探礦)項目、不引有汙染的化工項目、不辦規模養豬(牛)場項目,確保資源永續利用。這也是這個閩北小城歡迎我們前來、將我們作為食品產業支柱之一的原因所在。

一條住在二樓的鰻魚:光澤縣現代養殖的生態樣本

福建中科漁業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3.2億,建成投產後,年產鰻魚1.2萬噸。 新華網 蔣巧玲 攝

我們的“身價”:15億元

當然了,我們帶來的回報,可期報表也是很漂亮的。中科漁業產業園計劃投資13.2億元,打造成水產養殖和深加工、飼料加工和銷售、設備生產銷售的全鏈條產業。建設之後,可年產鰻魚1.2萬噸、二級魚4千噸,全部投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此外,還可吸收800多人在這裡就業。

在我長大離開之前,還有個神奇的事兒,得跟你說說。當我們長大時,每個小池子一般只能住2萬個小夥伴。就是說,1個25立方米的小池子,可以產出5噸重的鰻魚。

這是什麼概念呢?你別急,我東家林心友都測算好了!

他說,在我們這兒,1立方米空間產出的鰻魚達200kg,而傳統養鰻池塘1立方米空間產出約是20kg左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