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亮點全省首創 南平系列人才政策文件解讀

創業 三農 經濟 農村 東南網南平站 2017-05-26

人才總量偏小,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結構不優,優秀人才流失——這是閩北人才的現狀。

如何破解人才發展瓶頸,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推動人才“第一資源”向山區集聚,向基層下沉,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南平”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撐?日前,南平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關於加強南平市人才工作的十條措施》等6份文件,明確提出要綜合運用安居工程、人才資助、崗位津貼、項目和平臺支持等政策,有計劃、有重點地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培養一批本土人才。

設立人才專項資金,每年統籌資金不少於2億元並保持年增長10%以上;2017年計劃招聘鄉村醫生、鄉村教師和鄉鎮緊缺急需專業技術人才共500名,給予7萬或10萬元的安家補助和相應住房保障;計劃5年內評選100名“創業之星”,一次性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一條條具體政策,體現了南平市以更“實”的舉措、更“活”的機制、更“優”的環境引進人才。這些政策當中有四大亮點為全省首創。

亮點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雙組長”

為推動黨政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南平市將實行“雙組長”制,即由市(縣)黨委書記擔任第一組長,市(縣)長擔任組長,同時,市(縣)黨委副書記擔任常務副組長,市(縣)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和分管工業、人社、科技、金融、衛生、教育等工作的副市(縣)長擔任副組長。通過該舉措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運行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

根據政策要求,進一步強化力量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要在推進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協調全市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保障、流動等工作中發揮好主導作用。

亮點二:集成式支持100家重點企業引才

支持100家企業設立首席科技官

在重點產業上,只要符合南平市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且年銷售額增長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的成長型企業,根據企業規模和人才層次,由市級人才專項經費按其實際支付的人才引進費用、薪酬待遇、住房保障、生活補助、教育培訓以及平臺載體建設等方面經費的60%,分別給予年最高300—5000萬元額度的集成式支持,同一企業可最高連續支持3年。每年重點支持20家企業,力爭5年內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團隊)100名以上。


在科技創新性企業中,南平市將實施企業首席科技官崗位配額制,支持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萬元以上、注重商業模式創新的科技型企業或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設立首席科技官,並按企業年度內實際支付首席科技官薪酬的60%給予50—200萬元補助,同一企業最高可連續支持5年。每年支持20家企業設立首席科技官,力爭5年內支持100家企業設立首席科技官。

同時,對引進到企業的高層次人才,還可享受3年內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全額獎勵返還;研發成果在南平市轉化的,自投產之日起3年內,按企業新增稅收地方留成部分60%的標準給予科研經費補助,同一人才(團隊)、同一項目每年補助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亮點三:評選100名“創業之星”

南平市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按照新出臺的人才政策,南平市將開展南平市“創業之星”評選,從符合南平市產業政策,在南平市註冊登記,連續三年銷售收入、上繳稅收均在本地區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具有較強的經濟或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具有帶動輻射作用,年平均利潤增長10%以上的企業法定代表人中,每年評審支持20名,5年評選100名“創業之星”,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100萬元資金支持、500萬元以內項目擔保、200萬元以內融資風險補償、年100萬元以內貸款貼息。

亮點四:引進儲備一批機關企事業高素質人才

經過探索和實踐,南平市在高素質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管理、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對照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幹部群眾的新期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對此,南平市也制定了相關政策。

黨政領導幹部(市管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類:借鑑引進生模式,面向國內外著名高校,選拔引進一批建築、水利、交通、規劃、經濟、工商管理等緊缺急需專業碩士、博士。前2年,直接聘用為市管國有企業管理或技術崗位人員,博士、碩士分別按副總、中層安排職務、發放薪酬,並分年度給予共計10萬元、6萬元補助獎勵。2年後,調任綜合管理類公務員,分別任副處級、正科級職務,也可根據本人意願,擔任國企職務,按國企人員管理。同時,享受人才住房獎勵和高層次人才醫療保障、子女入(轉)學、家屬隨遷安置等優惠政策。

其他事業單位類:計劃面向國內普通高校,招聘全日制緊缺急需專業優秀畢業生200名,到鄉鎮事業單位工作,分別給予大專7萬元和本科10萬元的安家補助。碩士、博士可享受人才房獎勵和高層次人才相應待遇。對在鄉鎮服務滿3年的人員,市縣事業單位補充人員時優先選拔;服務滿5年後,從中選拔一批調任公務員(參公事業單位)。(閩北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