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十幾年前,道教人士、學者等便為娘娘廟的重建與保護一事奔走呼號。2008年,娘娘廟開始重修,隨後幾年成為宗教活動合法開放場所。根據《成都市志·宗教志》的記錄,娘娘廟在建國之初佔地16.4畝,現在粗略估計,道觀已經萎縮至不過一二畝地了。

新修的仿古青磚牌坊,上書“娘娘廟”,字下懸著太極圖,牌坊上只有雕刻,無彩繪,頗素淨,左青龍、右白虎的門神護衛著,算是掃去了從前的晦氣,只是牌坊略顯窄促。廟門前的空地豎一旗杆,上懸五星紅旗。

牌坊背面,書的是“廣生宮”,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道觀,這是娘娘廟的全稱。

茶鋪

觀中天地大有不同

踏進廟門,境中天地大有不同,講究清修的道觀裡,卻是人聲鼎沸,原來此處大半已闢為茶館,貼補道觀日用。這是過去成都常見的老茶鋪,就在從前的大殿中擺些方桌、竹椅,水泥的地面泛著潮氣,殿裡幾乎沒什麼鋪陳和裝潢,當然更無雅間和雅座,幾個茶客乾脆就坐在天井裡,倚靠著紅牆。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十幾年前,道教人士、學者等便為娘娘廟的重建與保護一事奔走呼號。2008年,娘娘廟開始重修,隨後幾年成為宗教活動合法開放場所。根據《成都市志·宗教志》的記錄,娘娘廟在建國之初佔地16.4畝,現在粗略估計,道觀已經萎縮至不過一二畝地了。

新修的仿古青磚牌坊,上書“娘娘廟”,字下懸著太極圖,牌坊上只有雕刻,無彩繪,頗素淨,左青龍、右白虎的門神護衛著,算是掃去了從前的晦氣,只是牌坊略顯窄促。廟門前的空地豎一旗杆,上懸五星紅旗。

牌坊背面,書的是“廣生宮”,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道觀,這是娘娘廟的全稱。

茶鋪

觀中天地大有不同

踏進廟門,境中天地大有不同,講究清修的道觀裡,卻是人聲鼎沸,原來此處大半已闢為茶館,貼補道觀日用。這是過去成都常見的老茶鋪,就在從前的大殿中擺些方桌、竹椅,水泥的地面泛著潮氣,殿裡幾乎沒什麼鋪陳和裝潢,當然更無雅間和雅座,幾個茶客乾脆就坐在天井裡,倚靠著紅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十幾年前,道教人士、學者等便為娘娘廟的重建與保護一事奔走呼號。2008年,娘娘廟開始重修,隨後幾年成為宗教活動合法開放場所。根據《成都市志·宗教志》的記錄,娘娘廟在建國之初佔地16.4畝,現在粗略估計,道觀已經萎縮至不過一二畝地了。

新修的仿古青磚牌坊,上書“娘娘廟”,字下懸著太極圖,牌坊上只有雕刻,無彩繪,頗素淨,左青龍、右白虎的門神護衛著,算是掃去了從前的晦氣,只是牌坊略顯窄促。廟門前的空地豎一旗杆,上懸五星紅旗。

牌坊背面,書的是“廣生宮”,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道觀,這是娘娘廟的全稱。

茶鋪

觀中天地大有不同

踏進廟門,境中天地大有不同,講究清修的道觀裡,卻是人聲鼎沸,原來此處大半已闢為茶館,貼補道觀日用。這是過去成都常見的老茶鋪,就在從前的大殿中擺些方桌、竹椅,水泥的地面泛著潮氣,殿裡幾乎沒什麼鋪陳和裝潢,當然更無雅間和雅座,幾個茶客乾脆就坐在天井裡,倚靠著紅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十幾年前,道教人士、學者等便為娘娘廟的重建與保護一事奔走呼號。2008年,娘娘廟開始重修,隨後幾年成為宗教活動合法開放場所。根據《成都市志·宗教志》的記錄,娘娘廟在建國之初佔地16.4畝,現在粗略估計,道觀已經萎縮至不過一二畝地了。

新修的仿古青磚牌坊,上書“娘娘廟”,字下懸著太極圖,牌坊上只有雕刻,無彩繪,頗素淨,左青龍、右白虎的門神護衛著,算是掃去了從前的晦氣,只是牌坊略顯窄促。廟門前的空地豎一旗杆,上懸五星紅旗。

牌坊背面,書的是“廣生宮”,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道觀,這是娘娘廟的全稱。

茶鋪

觀中天地大有不同

踏進廟門,境中天地大有不同,講究清修的道觀裡,卻是人聲鼎沸,原來此處大半已闢為茶館,貼補道觀日用。這是過去成都常見的老茶鋪,就在從前的大殿中擺些方桌、竹椅,水泥的地面泛著潮氣,殿裡幾乎沒什麼鋪陳和裝潢,當然更無雅間和雅座,幾個茶客乾脆就坐在天井裡,倚靠著紅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一進道觀,入口是一方很小的天井,熟識的茶客們習慣了扎堆聚在牆邊。無論晴雨,都自有意趣。

茶館只賣一種茉莉花茶,五元一杯,蓋碗是最簡單的白瓷碗,只是在茶蓋、茶碗、茶托的沿上各添一抹極淡的藍色。每日清早夥計便已備好,往百十個蓋碗裡擱好茶葉,須保證每個茶碗中都有一兩朵茉莉,衝開時這茉莉能綻開浮在茶水上,再將這百十個蓋碗碼疊在桌上,待人取用。

茶客交了錢,自取一套蓋碗,隨便尋一桌子放下,再到開水房裡提壺開水,衝上便是。雖牆上掛著“一茶一坐”的木牌,若是不買,也可隨意坐著,全憑自覺,並不會真有夥計來攆。從前,一杯蓋碗茶只消五分錢,如今五塊錢一杯的娘娘廟茶館,大概是成都一環內最便宜的茶館了罷。(現在成都城裡,小茶館一中杯素茶價格大致在十元左右,在鄉下則是二三元)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十幾年前,道教人士、學者等便為娘娘廟的重建與保護一事奔走呼號。2008年,娘娘廟開始重修,隨後幾年成為宗教活動合法開放場所。根據《成都市志·宗教志》的記錄,娘娘廟在建國之初佔地16.4畝,現在粗略估計,道觀已經萎縮至不過一二畝地了。

新修的仿古青磚牌坊,上書“娘娘廟”,字下懸著太極圖,牌坊上只有雕刻,無彩繪,頗素淨,左青龍、右白虎的門神護衛著,算是掃去了從前的晦氣,只是牌坊略顯窄促。廟門前的空地豎一旗杆,上懸五星紅旗。

牌坊背面,書的是“廣生宮”,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道觀,這是娘娘廟的全稱。

茶鋪

觀中天地大有不同

踏進廟門,境中天地大有不同,講究清修的道觀裡,卻是人聲鼎沸,原來此處大半已闢為茶館,貼補道觀日用。這是過去成都常見的老茶鋪,就在從前的大殿中擺些方桌、竹椅,水泥的地面泛著潮氣,殿裡幾乎沒什麼鋪陳和裝潢,當然更無雅間和雅座,幾個茶客乾脆就坐在天井裡,倚靠著紅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一進道觀,入口是一方很小的天井,熟識的茶客們習慣了扎堆聚在牆邊。無論晴雨,都自有意趣。

茶館只賣一種茉莉花茶,五元一杯,蓋碗是最簡單的白瓷碗,只是在茶蓋、茶碗、茶托的沿上各添一抹極淡的藍色。每日清早夥計便已備好,往百十個蓋碗裡擱好茶葉,須保證每個茶碗中都有一兩朵茉莉,衝開時這茉莉能綻開浮在茶水上,再將這百十個蓋碗碼疊在桌上,待人取用。

茶客交了錢,自取一套蓋碗,隨便尋一桌子放下,再到開水房裡提壺開水,衝上便是。雖牆上掛著“一茶一坐”的木牌,若是不買,也可隨意坐著,全憑自覺,並不會真有夥計來攆。從前,一杯蓋碗茶只消五分錢,如今五塊錢一杯的娘娘廟茶館,大概是成都一環內最便宜的茶館了罷。(現在成都城裡,小茶館一中杯素茶價格大致在十元左右,在鄉下則是二三元)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十幾年前,道教人士、學者等便為娘娘廟的重建與保護一事奔走呼號。2008年,娘娘廟開始重修,隨後幾年成為宗教活動合法開放場所。根據《成都市志·宗教志》的記錄,娘娘廟在建國之初佔地16.4畝,現在粗略估計,道觀已經萎縮至不過一二畝地了。

新修的仿古青磚牌坊,上書“娘娘廟”,字下懸著太極圖,牌坊上只有雕刻,無彩繪,頗素淨,左青龍、右白虎的門神護衛著,算是掃去了從前的晦氣,只是牌坊略顯窄促。廟門前的空地豎一旗杆,上懸五星紅旗。

牌坊背面,書的是“廣生宮”,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道觀,這是娘娘廟的全稱。

茶鋪

觀中天地大有不同

踏進廟門,境中天地大有不同,講究清修的道觀裡,卻是人聲鼎沸,原來此處大半已闢為茶館,貼補道觀日用。這是過去成都常見的老茶鋪,就在從前的大殿中擺些方桌、竹椅,水泥的地面泛著潮氣,殿裡幾乎沒什麼鋪陳和裝潢,當然更無雅間和雅座,幾個茶客乾脆就坐在天井裡,倚靠著紅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一進道觀,入口是一方很小的天井,熟識的茶客們習慣了扎堆聚在牆邊。無論晴雨,都自有意趣。

茶館只賣一種茉莉花茶,五元一杯,蓋碗是最簡單的白瓷碗,只是在茶蓋、茶碗、茶托的沿上各添一抹極淡的藍色。每日清早夥計便已備好,往百十個蓋碗裡擱好茶葉,須保證每個茶碗中都有一兩朵茉莉,衝開時這茉莉能綻開浮在茶水上,再將這百十個蓋碗碼疊在桌上,待人取用。

茶客交了錢,自取一套蓋碗,隨便尋一桌子放下,再到開水房裡提壺開水,衝上便是。雖牆上掛著“一茶一坐”的木牌,若是不買,也可隨意坐著,全憑自覺,並不會真有夥計來攆。從前,一杯蓋碗茶只消五分錢,如今五塊錢一杯的娘娘廟茶館,大概是成都一環內最便宜的茶館了罷。(現在成都城裡,小茶館一中杯素茶價格大致在十元左右,在鄉下則是二三元)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每把竹椅背後寫著“道觀”,表明這是道觀的財產,茶鋪的收入用來貼補道觀日用。

一城居民半茶客,娘娘廟的茶館裡清一色老者,大半是熟客,小半是香客,於他們,泡茶館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生活本身。熟客不外乎三種:一種是三五相約,聚在一起擺龍門陣,他們自備瓜子花生,遠到宇宙天文、白宮動態,近到坊間傳聞、友人祕史,嘴如漏瓢,言者擺出閱盡人間滄桑的模樣,聽者似信非信,絕不追究到底,最後眾人相對大笑而過;一種是獨自一桌,或翻書,或耍手機,要不乾脆閉目養神,這種人確是少數,臉上常掛四個大字,“生人勿近”;還有一種,因娘娘廟是道觀,有些信徒常來此沾沾靈氣,順帶拐些“業務”,各類的“道長”、“半仙”、“大師”……生出許多讓人捧腹的事情。娘娘廟的茶鋪有一點與他處不同,那就是我從未見過有茶客在廟裡打麻將,打牌的倒有,卻也不多。

劉二也是一人一桌,倒不是因為生人勿近,而是他的桌上堆了太多東西,他又常常鐵青著臉,皺著眉,讓人更不敢上前了。但有時來人甫一落座,劉二便殷勤地過去替人擦拭桌子、摻茶倒水,滿臉堆笑,加上他手捧一本《道德經》,讓人誤會他是江湖術士,在這裡討好他可能的主顧咧!其實不然。茶客們戲稱劉二是娘娘廟的上書房行走,兵部尚書,兼兩門提督。

至於劉二為什麼是兩門提督?因為京城九個門,娘娘廟的茶館,就只有兩個門!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十幾年前,道教人士、學者等便為娘娘廟的重建與保護一事奔走呼號。2008年,娘娘廟開始重修,隨後幾年成為宗教活動合法開放場所。根據《成都市志·宗教志》的記錄,娘娘廟在建國之初佔地16.4畝,現在粗略估計,道觀已經萎縮至不過一二畝地了。

新修的仿古青磚牌坊,上書“娘娘廟”,字下懸著太極圖,牌坊上只有雕刻,無彩繪,頗素淨,左青龍、右白虎的門神護衛著,算是掃去了從前的晦氣,只是牌坊略顯窄促。廟門前的空地豎一旗杆,上懸五星紅旗。

牌坊背面,書的是“廣生宮”,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道觀,這是娘娘廟的全稱。

茶鋪

觀中天地大有不同

踏進廟門,境中天地大有不同,講究清修的道觀裡,卻是人聲鼎沸,原來此處大半已闢為茶館,貼補道觀日用。這是過去成都常見的老茶鋪,就在從前的大殿中擺些方桌、竹椅,水泥的地面泛著潮氣,殿裡幾乎沒什麼鋪陳和裝潢,當然更無雅間和雅座,幾個茶客乾脆就坐在天井裡,倚靠著紅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一進道觀,入口是一方很小的天井,熟識的茶客們習慣了扎堆聚在牆邊。無論晴雨,都自有意趣。

茶館只賣一種茉莉花茶,五元一杯,蓋碗是最簡單的白瓷碗,只是在茶蓋、茶碗、茶托的沿上各添一抹極淡的藍色。每日清早夥計便已備好,往百十個蓋碗裡擱好茶葉,須保證每個茶碗中都有一兩朵茉莉,衝開時這茉莉能綻開浮在茶水上,再將這百十個蓋碗碼疊在桌上,待人取用。

茶客交了錢,自取一套蓋碗,隨便尋一桌子放下,再到開水房裡提壺開水,衝上便是。雖牆上掛著“一茶一坐”的木牌,若是不買,也可隨意坐著,全憑自覺,並不會真有夥計來攆。從前,一杯蓋碗茶只消五分錢,如今五塊錢一杯的娘娘廟茶館,大概是成都一環內最便宜的茶館了罷。(現在成都城裡,小茶館一中杯素茶價格大致在十元左右,在鄉下則是二三元)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每把竹椅背後寫著“道觀”,表明這是道觀的財產,茶鋪的收入用來貼補道觀日用。

一城居民半茶客,娘娘廟的茶館裡清一色老者,大半是熟客,小半是香客,於他們,泡茶館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生活本身。熟客不外乎三種:一種是三五相約,聚在一起擺龍門陣,他們自備瓜子花生,遠到宇宙天文、白宮動態,近到坊間傳聞、友人祕史,嘴如漏瓢,言者擺出閱盡人間滄桑的模樣,聽者似信非信,絕不追究到底,最後眾人相對大笑而過;一種是獨自一桌,或翻書,或耍手機,要不乾脆閉目養神,這種人確是少數,臉上常掛四個大字,“生人勿近”;還有一種,因娘娘廟是道觀,有些信徒常來此沾沾靈氣,順帶拐些“業務”,各類的“道長”、“半仙”、“大師”……生出許多讓人捧腹的事情。娘娘廟的茶鋪有一點與他處不同,那就是我從未見過有茶客在廟裡打麻將,打牌的倒有,卻也不多。

劉二也是一人一桌,倒不是因為生人勿近,而是他的桌上堆了太多東西,他又常常鐵青著臉,皺著眉,讓人更不敢上前了。但有時來人甫一落座,劉二便殷勤地過去替人擦拭桌子、摻茶倒水,滿臉堆笑,加上他手捧一本《道德經》,讓人誤會他是江湖術士,在這裡討好他可能的主顧咧!其實不然。茶客們戲稱劉二是娘娘廟的上書房行走,兵部尚書,兼兩門提督。

至於劉二為什麼是兩門提督?因為京城九個門,娘娘廟的茶館,就只有兩個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娘娘廟落魄許多年後,幾年前重整了牌坊,看似繁盛的山林,其實是文殊院的後花園。娘娘廟和文殊院只有一牆之隔,比起香客如織的文殊院,娘娘廟鮮有人知。名為廟,其實是座道觀,且是成都市區中除了青羊宮以外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道觀。

娘娘廟

萬福橋頭府河邊,古娘廟裡清靜天

娘娘廟離萬福橋只有一二百米,落在西馬道街當中,與文殊院僅一牆之隔。

據說娘娘廟是川劇《殺家告廟》中的原型,最初是劉備所修家廟,此廟建成後,只得了幾年清靜。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鄧艾率兵奇襲成都。國家死生存亡之際,或戰或降,蜀主劉禪舉棋不定,几子之中,唯獨五子劉諶堅決反對投降,犯言直諫,要與社稷同死。劉禪只當他是黃口小兒,幾番權衡後,終獻城降魏。

劉諶奈何不得,回到家中痛訴此事,妻子崔氏表示願為國殉節,劉諶更下決心,親手殺死妻子兒女,又跑到昭烈祠慟哭一番,自裁於劉備像前。蜀地百姓感念崔氏之舉,改家廟為廣生宮道觀,並將崔氏化身成送子娘娘為其塑像,供奉香火。後百姓多來此觀求子,“娘娘廟”的名聲日隆。

道觀幾起幾落,又在清初毀於戰火,乾隆年間,此觀重建,並由“廣生宮”正式易名為“娘娘廟”。光緒年間,道士徐元德主持大修,這時的娘娘廟,有三進院落、五重大殿,風頭正盛。此後,娘娘廟履歷戰亂、動盪、政治風波而走向下坡,日漸式微,境地大不如從前,前些年時已完全淪為雜院,只剩寥寥道姑苦守幾間老屋,落魄至此,也就少有人知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前些年,娘娘廟的境地極其落魄,半點不見往昔輝煌,幾乎到了“苟延殘喘”之地步,又因為挨近文殊院,其中生了許多齟齬。靠著幾位道姑的堅守與有心人士的支持,道觀才不至消失。

在網上搜索娘娘廟的照片:門坊早就消失,觀名掛在塑料油布上,入口被幾家地攤環伺,幾間屋子已殘破不堪。我動身前去文殊坊,不知為何,在文殊坊的木製導覽圖上卻尋不到娘娘廟。

摸出手機看了眼地圖,順著文殊院香園茶館一旁的巷子,走一二百米,拐過街角便至西馬道街。不料想,娘娘廟的牌樓已經重塑了,青磚砌的牌樓飛簷四舉,其上雕龍畫鳳,門前鋪了嶄新的瀝青路,周圍的攤販也一併撤了去,好一副揚眉吐氣的模樣。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十幾年前,道教人士、學者等便為娘娘廟的重建與保護一事奔走呼號。2008年,娘娘廟開始重修,隨後幾年成為宗教活動合法開放場所。根據《成都市志·宗教志》的記錄,娘娘廟在建國之初佔地16.4畝,現在粗略估計,道觀已經萎縮至不過一二畝地了。

新修的仿古青磚牌坊,上書“娘娘廟”,字下懸著太極圖,牌坊上只有雕刻,無彩繪,頗素淨,左青龍、右白虎的門神護衛著,算是掃去了從前的晦氣,只是牌坊略顯窄促。廟門前的空地豎一旗杆,上懸五星紅旗。

牌坊背面,書的是“廣生宮”,蜀漢廣生宮古娘娘廟道觀,這是娘娘廟的全稱。

茶鋪

觀中天地大有不同

踏進廟門,境中天地大有不同,講究清修的道觀裡,卻是人聲鼎沸,原來此處大半已闢為茶館,貼補道觀日用。這是過去成都常見的老茶鋪,就在從前的大殿中擺些方桌、竹椅,水泥的地面泛著潮氣,殿裡幾乎沒什麼鋪陳和裝潢,當然更無雅間和雅座,幾個茶客乾脆就坐在天井裡,倚靠著紅牆。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一進道觀,入口是一方很小的天井,熟識的茶客們習慣了扎堆聚在牆邊。無論晴雨,都自有意趣。

茶館只賣一種茉莉花茶,五元一杯,蓋碗是最簡單的白瓷碗,只是在茶蓋、茶碗、茶托的沿上各添一抹極淡的藍色。每日清早夥計便已備好,往百十個蓋碗裡擱好茶葉,須保證每個茶碗中都有一兩朵茉莉,衝開時這茉莉能綻開浮在茶水上,再將這百十個蓋碗碼疊在桌上,待人取用。

茶客交了錢,自取一套蓋碗,隨便尋一桌子放下,再到開水房裡提壺開水,衝上便是。雖牆上掛著“一茶一坐”的木牌,若是不買,也可隨意坐著,全憑自覺,並不會真有夥計來攆。從前,一杯蓋碗茶只消五分錢,如今五塊錢一杯的娘娘廟茶館,大概是成都一環內最便宜的茶館了罷。(現在成都城裡,小茶館一中杯素茶價格大致在十元左右,在鄉下則是二三元)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每把竹椅背後寫著“道觀”,表明這是道觀的財產,茶鋪的收入用來貼補道觀日用。

一城居民半茶客,娘娘廟的茶館裡清一色老者,大半是熟客,小半是香客,於他們,泡茶館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生活本身。熟客不外乎三種:一種是三五相約,聚在一起擺龍門陣,他們自備瓜子花生,遠到宇宙天文、白宮動態,近到坊間傳聞、友人祕史,嘴如漏瓢,言者擺出閱盡人間滄桑的模樣,聽者似信非信,絕不追究到底,最後眾人相對大笑而過;一種是獨自一桌,或翻書,或耍手機,要不乾脆閉目養神,這種人確是少數,臉上常掛四個大字,“生人勿近”;還有一種,因娘娘廟是道觀,有些信徒常來此沾沾靈氣,順帶拐些“業務”,各類的“道長”、“半仙”、“大師”……生出許多讓人捧腹的事情。娘娘廟的茶鋪有一點與他處不同,那就是我從未見過有茶客在廟裡打麻將,打牌的倒有,卻也不多。

劉二也是一人一桌,倒不是因為生人勿近,而是他的桌上堆了太多東西,他又常常鐵青著臉,皺著眉,讓人更不敢上前了。但有時來人甫一落座,劉二便殷勤地過去替人擦拭桌子、摻茶倒水,滿臉堆笑,加上他手捧一本《道德經》,讓人誤會他是江湖術士,在這裡討好他可能的主顧咧!其實不然。茶客們戲稱劉二是娘娘廟的上書房行走,兵部尚書,兼兩門提督。

至於劉二為什麼是兩門提督?因為京城九個門,娘娘廟的茶館,就只有兩個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成都觀行丨娘娘廟(一)文殊院背後的古道觀

茶鋪用的是從前道觀的大殿,多少還能看到些許三國、道教的色彩,旁人也不覺得它有多麼落敗,在茶客眼中,茶鋪本就是這樣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