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得了”到“走得好” 長沙縣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 長沙縣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暢行無阻的長沙縣城鄉公交 湖南日報 田超攝)

華聲在線5月14日訊(記者 伍鏌)如何在“四好農村路”創建中最大程度發揮運營效益,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撐和引擎?5月13日-14日,鄉村振興在“路”上——全國主流媒體長沙四好農村公路集中採訪團深入長沙縣域探求答案。推行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做好“出行文章”;服務鄉村經濟振興,做好“旅遊文章”,是長沙縣給出的答卷。

抬腳就能上公交,兩元走遍長沙縣

“過去乘小巴去星沙上班,每天路上要花一個多小時!現在好了,直接在家門口坐星通5路,通勤時間縮短了一半,還可以二維碼乘車,省時又省事!”正在長沙縣路口運輸服務中心換乘星通公交線的李先生笑著告訴記者,通勤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己一天的幸福感。

李先生口中的星通5路是路口運輸服務中心接駁換乘線路之一,也是長沙縣努力打通城鄉連接“最後一公里”,做好“出行文章”所實施一系列惠民實事的一個縮影。據瞭解,長沙縣目前已建設公交首末站20個,今年還將逐步新建5個,通過公交線路站與站之間的接駁換乘,拉通了縣內村、鎮與星沙城區的公交網絡。

公共交通服務是與百姓日常生活關聯最為緊密的一件事。近年來,長沙縣通過創新“PPP模式”組建起公交集團,改變原有城市公交和農村客運二元模式,以“公車公營”改革為突破口,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先後投入公交車輛1955臺(其中新能源公交車輛1054臺),開通縣域公交線路89條,建成公交站點1522處。形成了市縣對接公交、縣城城市公交、縣域城鄉公交、鄉鎮循環公交四級公交網絡,並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行政村100%通公交的目標。

另外,在長沙縣政府的主導下公交公益保障得到進一步強化,實現市縣公交優惠政策同步。“我們現在除紅色公交旅遊線路外的其餘城鄉公交線路全部實行2元一票制,殘疾人和年滿65歲的老人均可免費搭乘。”長沙縣道路運輸服務中心主任繆建明介紹,用於城鄉公交營運、城鄉公交試點線路、車輛購置以及公交IC卡優惠等財政補貼力度的不斷加大,是保障農村居民在享受優質公共服務和更便捷的交通的同時,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的關鍵。

“致富路”通到家門口,村民吃上“旅遊飯”

位於長沙縣北部的開慧鎮,為長沙、平江、汨羅三縣(市)之交,是毛澤東親密愛人楊開慧和中國第一位女共產黨員繆伯英烈士的故鄉,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了700公里,通村、通組道路硬化率100%,入戶道路硬化率80%以上。

“開慧是以旅遊立鎮,所以在群眾出行得到保障的基礎上,我們在規劃道路建設時更多的統籌考慮如何帶動旅遊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開慧鎮黨委書記葉照君介紹說,鄉鎮內公路在規劃時就以高標準要求,將鎮域內主要的景點、休閒農莊串連起來,通過道路發展促進當地旅遊產業發展。

湖南慧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皮青對此深有感悟,“黃興大道北延線、許方路這樣寬廣的柏油路通車,把周邊幾個鄉鎮都串起來了,大大方便了遊客自駕到基地來消費。”2011年,她在開慧鎮創辦湖南慧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涉及酒店管理、農業種植、農副產品開發、旅遊景區管理運營、網絡系統開發及運營等領域。並逐步在當地形成以鄉村旅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慧潤模式”,帶動縣域經濟產值近億元,並吸納當地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100多人。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 長沙縣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平坦整潔的錫福民宿村村道 湖南日報 傅聰攝)

2016年,錫福村投資200萬元對通村公路進行提質改造,瀝青路面通到了村民家門口。道路優化也給村莊引入“慧潤模式”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由村委會牽頭,採用公司+村集體+村民的運作模式,盤活閒置房屋、閒置田地、閒置勞動力和荒山、荒坡、水塘等存量資源,統一進行包裝改造,逐步形成“一宅一品一主人”的特色民宿。

“以前,我家裡養了60頭豬,一年收入也僅有三四萬元。做民宿之後,家庭收入得到顯著提升。”3年多前,彭正祥將自家原先髒亂的豬圈改造成民宿客棧,成了錫福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他一年收入至少能達到10萬元以上,成了當地實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因路而興,壯了產業富了民。像錫福村這樣受益於“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村莊在長沙縣並非特例。各個鎮街因路而變,一座座小鄉村因路而興。2018年,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三部門聯合命名再度授予長沙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稱號。

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中共長沙縣縣委書記沈裕謀表示,未來長沙縣將按照“強園富縣、優二進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促進我縣交通運輸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全國交通運輸發展提供“長沙縣方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