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插畫師生存現狀不完全調查

近年,國內童書市場,特別是繪本市場,由於多年的培育逐漸成熟,原創繪本熱度漸漸高漲,吸引了一部分創作者,特別是插畫師的加入,我們希望觀察和了解,來自資深派、學院派、自學派、海派等各方力量的交融,因為他們的“成長模式”以及從業者的生存狀態,才是行業興盛的基礎。這次的“兒童插畫師生存狀態不完全調查”,我們將專題分成幾個部分:資深插畫師的專訪;學院派老師和學生的“背對背”訪談;以“插畫師+經營者”雙重分身存在者的訪談以及更多在一線從事兒童插畫工作的“草根”插畫師的深度採訪。在此,我們特別感謝受訪者們的坦誠,希望此文能為童書行業的發展提供些許參考。

1

導師篇: 職業領路人+心理輔導師

楊忠在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有個稱呼,楊媽。別人叫楊博士,她會不自在,“楊媽”讓她更覺安心。“大學裡的孩子,心智在走向成熟,引導有時候都談不上,他們更多需要的是啟發、傾訴以及關愛,還有嘮叨,像媽媽那樣。”14年前,楊忠進入央美城市設計學院任教,迄今,帶了13屆畢業生。很多時候,她覺得工作室的老師們更像心理輔導師,鼓勵孩子們,敞開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兒童插畫師生存現狀不完全調查

到目前為止,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的畢業作品已經有34本被出版。作為工作室創建人兼主任的楊忠記得特別清楚,2009屆的學生王子豹在大三時的作品《森林的誕生》(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是在校生第一次有作品被邀約出版,這更加堅定她做繪本工作室的方向——讓學生們的作品,真正走向讀者,被市場接受,並引領原創繪本市場的品質。

兒童插畫師生存現狀不完全調查

楊忠口中的王子豹現在已經成為北京活字文化旗下小活字品牌的主力編輯。在加入知名童書出版人唐亞明的童書團隊前,他在央美做了5年行政,“挺想換工作的”。“繪本真的把我人生中最喜歡的兩樣東西,故事和畫結合在了一起。”大學期間,王子豹進繪本創作工作室的動機很簡單:“工作室繪畫的部分比較多,自己又很喜歡畫畫。”

剛進工作室,他對“繪本”完全沒有概念。後來的各種系統性課程,才讓王子豹逐漸找到感覺。有一次,美籍華人繪本作家黃本蕊受楊忠邀請,給學生們講繪本課。“插畫作者的生活、工作模式以及將想法落實到紙面的有趣過程,特別鮮活地感受到了。”儘管現在回想,王子豹覺得“當時的工作室對繪本的畫更看重”,但也足以讓他體會繪本的魅力與力量。“繪本對人性的關懷與理解,讓我徹底折服並願意深入其中。”在楊忠推薦王子豹去做童書編輯時,他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簡直是“歡天喜地”。

王子豹說,在美院學習最大的收穫是,老師們給了學生空間,鼓勵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做自己想要的東西,“特別可貴”。儘管他現在埋首於細節繁雜的編輯工作,“同稿子較量,關注細節並處理它們”,成為王子豹工作的“重心”,但他最開心的是從瑣事中偶爾抽離出來,“跟作者聊選題、聊稿子”。

董肖嫻2008年的畢業作品是楊忠覺得比較可惜的。“當時的市場還沒現在這麼好,作者根據小黑這個角色創作了一本無字書,一直往下畫,畫了3本,這麼好的作品當時沒有出版社敢出,因為成本太高。”出版社推出《小黑漫遊記》已是5年後。今年,董肖嫻入職國內知名的童書出版機構啟發文化,同時她業餘時間依然堅持繪本創作。

學生在進行創作時,繪本工作室的老師會根據孩子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給予啟發。豐雪慶是楊忠碰到的比較特殊的例子。“她的內心世界特別豐富,但人特別安靜。”工作室的老師們最初輔導她時,幾乎“崩潰”,甚至抱怨“怎麼到了大四,還不會畫畫呢”?因為,“不會畫草稿”。

最後,楊忠決定不按照一般的創作步驟要求她,讓她按自己的方式和節奏去畫。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令人驚歎。“她的爸爸是天津塘沽造船廠的人,當時她想畫一個大船廠,全是鐵傢伙,我們聽著都覺得好遙遠,沒辦法幫她。就建議她不要畫真正的造船廠,畫一個想象的造船世界。” 很明顯,她不是不會畫,只是方法特別:從局部開始刻畫,構圖在她的腦子裡早已形成。

央美繪本工作室畢業的學生,去向大概有4種:要麼出國留學或者考研繼續深造,要麼從事教育行業,還有是去出版機構做編輯類工作,這3類雖然不佔多數但是相對穩定的職業選擇。最大的一個流向是自由插畫者,這其中還包括了專職的繪本作家。

“目前,專職的繪本作家還是極少數。”楊忠說,很大程度上是從生存和收入角度考慮,“眼下的繪本市場無法消化那麼多專業人員純粹地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於虹呈是個例外。繪本工作室的老師們叫於虹呈“老於”,“她是個特別沉穩的孩子”。楊忠在大二時教過於虹呈。她喜歡中國傳統的東西,積累了一個非常大的文件包。楊忠拷貝過來作為工作室的資料庫,當時也被裡面收藏的各種風箏、糖人、剪紙、皮影等資料“驚到”。畢業創作時,於虹呈選了“梁祝”題材,運用了傳統長卷和皮影以及剪紙的方法作為自己的創作語言,獲得當時美院畢業作品一等獎。之後又花了兩年時間,小活字按照繪本式語言對作品進行了修改完善並正式出版了該書。

兒童插畫師生存現狀不完全調查

讓楊忠感覺最難得的是“老於一直堅持創作,並且不拘泥於只利用傳統符號的表達。”於虹呈畢業之後又創作了《盤中餐》(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獲得2016年博洛尼亞童書展優秀作品獎。楊忠後來才知道,她用了兩年時間去採風,才完成這本書。

兒童插畫師生存現狀不完全調查

市場很現實,自由插畫者如果想要立足,需要有代表作以及全身心投入的勇氣。2014年畢業的董亞楠也是楊忠教過的相當優秀的學生之一。畢業展時,她的畢業設計《恐龍快遞》被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相中,進入小活字團隊的編輯流程, 在當年的12月得以出版。2018年輸出版權出版英文版後,該書還獲得美國《柯克斯書評》的藍星書評。書評對這本書不吝讚美:“一部關於白堊紀時代的超現實主義佳作,多重關卡帶來美妙的視覺享受,等待勇敢的冒險家們去探索,翻頁之間充滿無限驚喜。”畢業後的董亞楠一邊繼續畫畫一邊在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教授二年級繪本課程。

兒童插畫師生存現狀不完全調查

楊忠一直跟學生強調,做繪本的初期需要靈感和激情,但到後期,拼的耐心和毅力,一定要做自己熟悉和骨子裡喜愛的東西。李星明在上學期間是“網紅”,喜歡把各種草圖晒到社交網站上。第二天老師輔導的時候,說“你這個不行”。他理由充分地說“可是大家很喜歡啊”。為了不影響他的判斷,楊忠強制他在某個階段停掉了社交賬號,“不能再往上發,草圖也不要放,專心創作本身就行”。在楊忠看來,繪本不是單幅圖的絢麗,最重要的是把圖文結構的邏輯講清楚。李星明“因為這個水獺的形象點贊很多”最後選擇從動物造型訓練課中的水獺形象出發,找出故事性創作成繪本。楊忠並不排斥這種“有經濟頭腦的操作”,但最終的作品一定要經過用心打磨,以及符合“繪本規律”。李星明的畢業設計最後被蒲蒲蘭文化拿去做後期調整和完善,在2017年推出市場,收到很好的反饋。

近年,跟央美一樣,在繪本探索方面成效卓越的中國美術學院也成為圈內人挖資源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美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動畫系副主任,插畫與漫畫專業負責人陳敏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目前並沒有專門的“工作室”,但有專門的繪本課程,課堂練習中比較注重內容題材人文底蘊和視覺的創意表現。在課堂和課餘時間,老師會主動與出版機構聯繫和合作,提供實踐機會,瞭解行業的現狀與趨勢,培養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系裡的課程設置都是根據專業自身訴求、整體環境、自身條件等進行統籌安排。“國美本科進入本專業學習只有3年(一年級統一在基礎部學習),要學習、瞭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很多。目前在本科成立專門的繪本工作室的條件還不成熟。”但陳敏也透露,經過本科3年的學習,大部分同學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比較明晰的認識。“如能專注於一個領域專攻是非常好的選擇。但嘗試不同的領域和媒介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關鍵在於開放的態度和對品質的堅持。”但他也不否認,“目前繪本畫家如果想保持品質和個性,單一從事繪本創作生活壓力太大”。

國美插畫與漫畫專業的學生的去向中,出國留學繼續深造、從事教學工作、開辦自己的插畫工作室等工作相對穩定,佔了二分之一強。“另外的則變數較大,但大部分從事的工作都與視覺創意與表現有關。”而面對記者提到的,網絡時代插畫師的工作會不會面臨“AI”等的“挑戰”?陳敏認為,“強調人文精神,追求創意表現和視覺品質,讓自己從事的工作能體現自身價值,才會有更多的機遇。”

提 問

央美的繪本工作室發展到現在,您覺得最需要突破的地方在哪裡?

楊忠:我覺得沒有所謂“突破”這麼“速度”化的事件。因為繪本的教學和輔導都是師生間“教學相長”的經驗積累和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的教師團隊很穩定,通過4位有長期教學經驗的“老”老師,培養繪本畢業的孩子成為畫者和助教,將新生的教學力量逐步建設起來,都是“慢”活兒。文化需要“承”和“接”,靠“慢”和“穩”才會做得踏實。

作為自由插畫師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哪些?做童書的插畫或者專職繪本畫家,還是很難維持生計嗎?

楊忠:對生計的水準和要求就看個體的慾望指數。通過對畢業後當自由插畫師的學生的瞭解,發現主要來源還是稿費或版稅,收入雖不穩定,但如果能力較強和足夠努力的話,維持生計完全沒問題。有的平均下來比我的固定工資還高很多呢。

您比較在意,學生們畢業後專注一個領域去專攻,比如做童書,還是各個領域都涉獵,先活下來,嘗試不同的媒介,比較重要?

楊忠: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太大。一個人的命運都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他們有自己路需要去探尋。有的適合做編輯,有的適合當作者,也有的並不適合畫畫,就應該去找適合自己並且感興趣的事情。現在是自媒時代,個人的創業空間大了,機會和模式也多,自己做公司也好、工作室也好,我覺得都是很好的生存之路。但無論哪一個生存路徑都會經歷失敗和成功,這就是成長,就是人生。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無論你選擇做什麼都要認真而真誠地去做。

2

學生進階篇:在理想和現實中尋求平衡

大多數剛進入楊忠“繪本工作室”的學生對“繪本”幾乎一無所知, “覺得這個專業以後還可以繼續畫畫,挺好”。“此後,就像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董亞楠是其中典型代表:從懵懂走向欣然沉浸。她慶幸自己在思維還沒有完全成人化的年紀,遇到了“保護自己童心”的繪本。

在大三集體創作“民間童話”時,董亞楠(《恐龍快遞》創作者)作為學生全程跟進,當時覺得“暴累”:從繪畫到書籍設計、排版,包括和編輯對接以及印刷出版都要參與。她現在想來:“在高壓下第一次瞭解到繪本作者應具備的素養,遠比想象得要全面,絕不是簡單的圖文搭配那麼簡單。”“是看似容易,實則很深的學問。”

回學校當老師,對於董亞楠來說,純屬“偶然”。在大一課程中,董亞楠主要教授GIF動態圖形。每次開學都會上“表情包”大課,“一二百人一起分享和製作表情包,場面火爆”;也經常玩“圖文接龍”遊戲,學生們給一張好玩的圖加上文字變成一個有深意的表情包。“從最通俗、流傳度和使用度最高的表情包開始瞭解,一步步深入到更風格化、專業化和更觀念的表達和創作。” 動態圖形和符號表意已經成為如今世界性的通用語言,變成了新的交流方式。董亞楠對這個課程的設計很滿意,“過程輕鬆好玩,手頭又很充實,互動性強,是把很難的知識和訓練放進了一個氣球裡,便於輕鬆掌握”。

董亞楠至今還在創作繪本。“今年計劃完成自己的兩個作品。去年她和朋友合作創作的兩本繪本預計今年5月左右出版。”做職業插畫師需要經營自己,董亞楠並不擅長這些,但通過繪本拿到了一些和插畫有關的獎,她覺得“很神奇”。相比其他就業去向,她覺得“做繪本作者更適合自己”。而她從插畫師朋友那裡瞭解到一個“扎心”的信息是:“一個‘混’得差不多的插畫師,比一個‘混’得差不多的繪本作者要生活得好。”插畫師的工作頻率快,週期短,賺錢快,不可控因素比出版繪本少得多。繪本創作週期長,“剛開始想靠版稅在北京生活很困難,還是要多出作品”。

於虹呈是央美繪本工作室最早的幾屆學生之一,當時老師和學生都處在探索階段,“學生有非常大的空間去探索自己的風格”。大三時上繪本理論課程,老師會分析講解國外經典作品。之後的實踐課程,對於沒有任何經驗的學生來說,“難度可想而知”,但“經驗足夠寶貴”。對於近年央美繪本工作室的畢業作品被業界哄搶的“美事”,於虹呈笑說,2011年畢業的她“沒趕上好時候”。但她依然是畢業生中為數不多的成為專職繪本作者的人。做專職繪本作者最舒心的地方在於,有非常大塊的時間去為一個題材做深入研究和創作。“創作過程可以全身心地氣韻連貫不被瑣事打擾,工作效率很高。”為蒐集創作素材,於虹呈輾轉各地,跑遍雲南的大部分地區。在她看來,“雲南有許多取之不盡的創作資源,少數民族文化背後有很多東西可以深挖”。

眼下,於虹呈一般早上9點左右吃完早餐休息一下就開始畫畫直到午飯時間,根據勞累程度不定時會小睡一下,有時也幫媽媽挖挖地,種種菜,澆澆水當作運動,晚上則一直工作到11點。

兒童插畫師生存現狀不完全調查

近期,李星明即將啟動畢業作品《水獺先生的新鄰居》的城市循回講座。跟其他大多數人的“懵懂”相比,李星明進入繪本工作室早有“預謀”。“考央美就是衝著繪本工作室去的”,因為,學姐董肖嫻的《小黑歷險記》“擊中”了他。儘管央美一二年級的課業繁重,但他還是經常往繪本工作室跑,跟學姐們關係良好的他,很早就接觸到了一批經典的繪本和指導書籍,比如桑達克的《野獸出沒的地方》、大衛威斯納的《瘋狂星期二》以及郝廣才的《好繪本如何好》等。

李星明大三的繪本造型基礎課程的作品,在behance被推薦上了首頁,得到很多國外網友的認可。對於楊忠評價他具備“網紅”氣質,李星明說自己其實是個“假網紅”。雖然“做藝術要學會自我經營,但並不容易”。

此刻的他已經不僅是一名繪本創作者(有時也會接商業插畫),同時也是央美基礎部的老師。畢業後,李星明的第一份職業是加盟陳漫工作室(由國際視覺藝術家陳漫創辦),成為該工作室旗下唯一的一名插畫師。陳漫在審美方面在圈內是出了名的嚴格。“在產品研發階段,工作量非常大,但每個人都充滿幹勁,工作氛圍活潑又拼命。”工作一年半後,李星明決定放棄這個在專業技能和審美層面都讓他獲得“大幅提升”的工作。沒有精力再沉下來思考以及創作繪本,是他迴歸的重要原因。

為公司服務以及繪製商業插畫,對於美術類學生來說,最難克服的是心理問題。李星明曾經最難接受的是,花費大能量做出來的作品,可能因為客戶的一個“不行”,要“重頭來過”,一直改,改到最後“已經不是自己喜歡的作品”。在負面情緒的裹挾下,打擊“有時候是毀滅性的”。而談及創作繪本“最難的部分”,他認為是出“小樣書”的階段。儘管李星明算是喜歡思考,靈感也隨手拈來的那類學生,但要把靈感落實在紙上,並且邏輯無懈可擊,還是“非常有難度”,但身邊總有一大堆好朋友和老師“各種支招”,總能慢慢變好。眼下,李星明的第2部繪本《蘇丹的犀角》進入了排版階段,第3部繪本《會飛的金魚》也在繪製線稿階段。當老師是她現在的主業。最難的是“面對比較弱的學生”,“好學生,只需稍微提點,就能給你驚喜,而比較弱的學生,需要耐心及大量時間的溝通,但最後出來的作品還是驚嚇”。李星明笑著說,學生們都很愛他,課下詢問也是常事。“相當於24小時思維活躍待命,真是疲憊的幸福。”

豐雪慶是楊忠口中那個讓人“驚豔”又“緊張”的學生。當繪本工作室的老師提出要求學習把動物擬人化的時候,對豐雪慶這個從美術高考模式(讓我們在生活中有什麼畫什麼)中走過來的考生而言,“是非常大的轉折點”。而工作室中期教學傳授除了繪本、書籍、文字等相關的發展和歷史,同時也有很多當今世界級插畫師和著名作家的講座,學生能從中系統瞭解繪本在中國的發展和現狀。“印象最深的繪本是彼得兔的故事,作者是英國人,而我又剛好看了相關電影,於是就有了前往英國的念頭。” 眼下,豐雪慶正在英國念插畫研究生。學習期間,豐雪慶會經常參加工作室活動,比如參展,聽講座,學習印刷、版畫等。她特別提到,像梵高、畢加索的展覽,由於是名人,客流量非常大,但英國的“藝術”氛圍濃厚並不僅僅在於此,而是“從老太太到小孩,業餘的時間都會參與藝術活動,比如繪畫,寫生等等,也包括殘疾人。”

兒童插畫師生存現狀不完全調查

豐雪慶住在學校公寓,離工作室步行距離5分鐘。插畫工作室沒有安排時,白天她會去版畫工作室:從上午10點到下午7點,不停做試驗,很有意思(也是畢設的一部分)。平時在印刷中偶爾出現問題,會請教版畫專業的學生,她說現在“一點都不緊張了”。

提 問

從曾經繪本創作者起步,到現在成為一名老師,感覺中間還需要填補的是什麼?

董亞楠:開始的時候覺得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改變或者填補的,因為我沒把自己真的當成老師,而是一種知識和經驗的分享者,更多的是跟學生互相瞭解,給每個人不同的營養和引導。學藝術的人內心往往都很孤獨,我覺得了解和感受是前提,交流和分享是關鍵,在我的所謂教學之中是這樣的。後來,我會漸漸學會一些必要的做老師的技巧,比如學習“心理學”和更有效的表達能力,更快地瞭解每一個人的能力。可能是性格原因,我覺得我天生擅長這些。好的教育應該是由內而外的,不只關注知識和技巧,而是洞察學生的喜好以及各自適合做什麼。老師有時候要有一定的分析力和想象力,去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引導。這很奢侈,因為優質的教育資源還是很缺乏。目前的教育平臺和老師有很多短板,即便是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的高等院校中。

陳漫工作室的職業經歷,讓您對繪本有什麼新的認識和觸發嗎?

李星明:非要說對繪本新的認識和觸發,我其實沒有,但是審美和技能提高是真的。繪本的學問不是僅審美和技能提高就可以創作好的,在公司和商業插畫道路上,最鍛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如何在毀滅性的打擊下保持一顆完整的平穩心,而繪本創作可能更注重哲學、邏輯以及理智,審美和技能只是繪本的皮肉。

央美給予你的,關於職業素質養成方面,比較重要的課程或者實踐有哪些?

豐雪慶:美院有一個校訓:盡精微,致廣大。它的原話是: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達到廣博的境界而又鑽研於精微之處,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中央美院副院長徐冰曾說:素描訓練,通過每一筆的處理,通過交換感受的點滴小事,使學習者從一個粗糙的人變為一個精緻的人,一個訓練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中明察秋毫的人。在我們剛入學的第一年裡就接受了精微素描的訓練,這改變了我們以前對畫畫匆忙又粗糙的態度。畫畫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工作,大學第三年的時候,在楊忠老師帶領下一起創作繪本,這種細緻觀察生活和對繪畫工作嚴謹的態度讓我們轉變成一個真正的專業繪畫從事者。大學第四年在我單獨創作的時候,我便不斷要求自己,不厭其煩地重畫。畢業以後,一直到作品出版之前,我都沒有放棄對它的完善和修改。

3

江湖實戰篇:做“甲方”OR“乙方”?

林婷在大學期間接觸到繪本和插畫,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初創的兒童插畫工作室任職。頭一年,林婷製作了大量童書插圖,從“小白”迅速掌握了“初級插畫師”技能。當時的林婷並沒有真正進入插畫圈,只對工作室的老闆負責。2011年她產生自己接外包插畫的念頭,開始尋找“甲方”資源。那時,QQ群還是主流的溝通交流平臺,在群裡,林婷認識了大量童書編輯。

對林婷影響最大的一次創作是她畫的一個雜誌內插。那次畫算是她第一次突破瓶頸,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和風格。那次合作,對方也非常滿意。最好的結局是,這個“甲方”成為了林婷長期的客戶。但“挫折”總是有的。多年前,林婷試稿完成後“甲方”預付了一部分合作款,但畫稿始終沒法通過,最後林的解決方案是及時把錢退了,當然“甲方最後也沒有留住”。林婷很快意識到一個問題:並不是所有的項目自己都能接,如果試稿發現難度可能超過自己的能力,即使能通過最初的“考驗”,在項目過程中終止也很有可能。

據林婷透露,“一線”童書插畫師的工作模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坐班插畫師,一種是自由插畫師。自由插畫師的收入來源主要通過“接稿”,收入取決於每月產出的數量或每張畫的單價和畫手的產出節奏。“每個階段不太一樣,熟練的畫手每個月月入1.5萬以上沒問題。“童書也是按照整本書或每頁定價,也有按版稅付費。”

儘管米菲(化名)到美國定居已有7年,做插畫14年,她至今保持著跟國內插畫圈相當緊密的聯繫。出國之前米菲花了10年時間學習外語,每天背400個單詞,為了“能出國發展插畫事業,更新插畫理念”。出國後的米菲在美國一家公司做插畫師,跟國內的圖書圈的合作主要通過微信和QQ接單。國內的編輯發文字稿,米菲畫樣圖,雙方確認好風格後就開始進行繪製。期間可能一邊畫一邊調整,最終對方滿意再付款,傳送源文件。“跟國內的插畫師在操作流程上並沒有太大區別。”

但和“甲方”的爭端,隨時有可能發生。“說不定明天就有。”米菲說到這裡,有點自嘲地笑。“遇到爭端就儘量大家都退後一步達到雙贏最智慧”,但如果遇到那種不願退讓的“甲方”,米菲一般會選擇“沉默是金”。眼下,米菲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畫插畫稿,有部分教學收入。“原作出售的情況很少,可以忽略不計。”

從生存角度看,一線“草根”插畫師,想靠插畫生存,必須有長期連續的“甲方”合作單位並且對方能夠“按時付費”,如果稿子“青黃不接”,“甲方”又不太“靠譜”,很難不遭遇“生存危機”。

提 問

不同類型的插畫師想要跨越層級,從基層的插畫配圖人員到內容創作者,怎麼去跨越?

林婷:我認為的插畫師層級只是熟練度的問題,每位插畫師都算是一種內容創作者,不管是系列作品還是單張作品,都需要具備創作特點,一個插畫師需要具備電腦能力,圖文轉換能力,手繪能力,拆解能力和與甲方溝通能力等等,當這些能力通過長期的實踐以後,能力被鍛鍊得更熟練,對市場瞭解得更透徹,那麼就可以成為一個專業的插畫師。但是很多人沒辦法走到專業插畫師的難點在於沒辦法堅持和對自己的能力欠缺點不瞭解,不能正確地去提升自己的技能點。

米菲:我覺得插畫師沒有什麼等級區分。給甲方接活的也有做到頂級的,比如可以接到白宮總統的活。這也不比什麼學院派差到什麼地方。我覺得插畫師群體現在大概分為兩種類別。(圖書類插畫師和商業類插畫師這兩種類別不分高下)每一個類別都有混得風生水起和貧窮潦倒的。其實只要把握住市場和客戶需求生活就不會很艱難反之就是艱難,畫難以成交。有可能一個插畫師是基層接單和內容創作並行的。其實想過渡到內容創作只要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就可以了,所謂溝壑就是你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存款?怎麼跨越—存錢!存錢!存錢!當然除了錢之外還有一個難題就是你自己要有創作激情和創作的方向。只要你有了自己很想做的選題也有足夠的錢墊底,那創作本身也不算什麼難以登天的事!

現在童書很熱,貌似做兒童插畫的前景不錯,另外,原創圖畫書也在加熱,從插畫師的角度來說,能趕上這波潮流嗎?“成名成家”可能性大嗎?還是說,只是某一小撮人的狂歡?

林婷:兒童插畫師只是插畫師的一種,而童書也僅僅是兒童市場的一種產品,現在兒童市場上面的產品有很多,比方說線上教育的圖書或者兒童app或者是一些兒童的玩具等等,這些都是需求兒童插畫的,所以並不是只有童書市場,兒童插畫師可以多關注市場上的兒童產品,多多拓展自己的渠道。任何一個產品如果深挖都有可能“成名成家”,或者說走到這個行業的大拿,但是需要對這個產品行業的熱愛,和對這個市場的研究,還有不斷的深挖和大量的時間投入。

實戰小貼士

1:兒童插畫相對於遊戲插畫、商業插畫來說,基礎要求較低,需求量大,對於想成為插畫師的人來說,入門較容易。

2:可以把自己覺得滿意的插畫作品(這裡一定要是完成度高的樣圖)發到qq群,如果有編輯覺得合適,會主動找上門,或隨時留意群裡發的一些試稿內容,主動聯繫編輯要求試稿。

3:瞭解自己很重要。不要盲目接單,不然會耽誤更多時間。但職業初期,大量試稿很重要,這個過程能迅速瞭解到底什麼適合自己。

4:和“甲方”合作,作品首先要滿足“甲方”需求,如果能超預期滿足他們,那麼恭喜你,這個“甲方”很可能成為你的長期客戶。所以,找準“甲方”的需求點很重要。

記者:孫珏

PS: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最佳童書獎·新人獎特別提名獎獲得者豐風以及擁有創作者和經營者雙重身份的段穎婷,兩位的精彩訪談將陸續呈現~

推薦閱讀

• 揚州城市書房緣何吸引百萬讀者?

• “出版+文創”要以什麼姿態進入市場?

• 從產品思維到場景思維,出版機構如何玩轉產品混搭?

• 出版圈哪些垂直類公號做得好?怎麼做的?

• 1.82億碼洋:浙江館藏會訂貨創新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