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普洱 西湖龍井 穀雨 太白劍 2017-04-08

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採製的茶葉,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時,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不知不覺,春風拂面,全國各地新茶飄香。明前茶,由於芽葉細嫩,味醇形美,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茶中佳品。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ONE:明前茶的前世今生

魏晉時期:茶並不追求早,主要是貴族精神生活的象徵,人們並沒有“貴春茶”的概念。採茶的主要時間也不在春天,而是在秋天。晉代杜育所寫的《荈賦》中明確提到:“月惟初秋,農功少林。結偶同旅,是採是求。”晉代文學家、博物學家郭璞也認為:“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耳。”秋茶的採摘在魏晉時也並不追求早,《廣雅》中記載:“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芼之。”表明當時的茶多為粗老葉子,還要用其他調味品一同煮飲。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茶作為一種草木類湯藥,融合了道家、佛家思想後,在湯藥類中脫穎而出,被上層社會賦予了養生、性儉、通靈的符號,成為不同於其他湯藥的“嗜好品”飲料。信奉佛教的齊武帝蕭頤曾在遺詔中稱:“祭敬之典,本在因心,東鄰殺牛,不如西家禴祭。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鹹同此制。”齊武帝為了防止後人用奢侈的方式祭祀自己,讓這種生活觀念從皇室蔓延到社會,通過把日常生活中的茶、酒和日常飯菜作為祭品,表明自己意欲節約,希望社會都能接受他的價值觀,培養自我約束能力,防止奢侈之風盛行。從那之後,茶取得了祭祀的合法性,成為國家祭祀儀式中不可或缺的祭品。這一時期,茶是貴族精神生活的象徵符號,是貴族建構自己生活方式以區隔於其他階層的標誌。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唐宋時期:皇帝命貢茶“宜於立春後造”,“明前茶”登場。唐代,寒食節祭祀先祖蔚然成風,上巳節踏青宴飲習俗逐漸向清明靠攏,皇家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清明祭和清明宴。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設立貢茶制度,在顧渚山設貢茶院專制貢茶,名曰貢山。官管貢茶自此為始。朝廷規定第一批貢茶要趕上清明祭祖大典。唐代李郢的《茶山貢焙歌》中“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須極清明宴”說的就是好茶要趕在清明節前送到京城。為了討好皇帝,地方官通過改進園藝技術,居然能在正月裡就把新茶放到皇帝面前。《舊唐書·文宗本紀》: “太和七年春正月……吳蜀貢新茶,皆於冬中作法為之,上務恭儉,不欲逆其物性,詔所供新茶,宜於立春後造。”結果被唐文宗以逆物性的理由給否定了。這也可以說明唐代時,二月開始採茶製茶是慣例。雖然陸羽的《茶經》中也說“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宋代, 貢茶沿襲唐制,出現了龍鳳團茶,追求貢茶精細之風漸開。當時最上品的貢茶 “龍團勝雪”,達到了明前茶細嫩的極致。宋徽宗自己在《大觀茶論》也說:“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故近歲以來,採摘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到宋朝時,明前茶已成為集養生、養性、通靈、敬神、尊上、奢侈、審美等符號於一身的特殊消費品,明前茶的地位因為皇家祭祀而迅速上升。在茶已經普及的唐宋社會中,明前茶對於統治者階層審美趣味的建構和身份區隔的意義。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明清時期:“雨前茶”才是人們品茶的首選。到了明代,朱元璋下令改團為散,但還是以芽茶為主。明代的製茶工藝也發生了變化,殺青方式由蒸青變為以炒青為主,而品飲方式變為瀹泡法。所以明代屠隆在《考槃餘事》中說採茶“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則茶已老而味欠嫩。須在穀雨前後,覓成梗帶葉微綠色,而團且厚者為上……” 張源則在《茶錄》中說: “採茶之候,貴及其時。太早則味不全,遲則神散。以穀雨前五日為上,後五日次之,再五日又次之”。許次紓的《茶疏》明確比較了明前茶與穀雨茶,“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明代中後期,“雨前茶”才是人們品茶的首選。明代最享盛名的羅岕茶開園時間更遲至立夏,熊明遇在《羅岕茶記》: “茶以初出雨前者佳,唯羅岕立夏開園。吳中所貴,梗粗葉厚,有蕭箬之氣。還是夏月六七日,如雀舌者佳,最不易得。”冒襄在《岕茶匯鈔》中說: “岕中之人,非夏前不摘……採自正夏,謂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須待時。”到清朝時,人們看待“明前茶”的態度更為理性。乾隆皇帝在《於金山烹龍井雨前茶得句》詩中說:“貢茶只為太求先,品以新稱味未全。”他還特意作注:“茶以清香妙,太新則味未全也。”在他看來,明前貢茶並不是最好的,之所以還貢明前茶,大概仍是出於祭祀需要吧。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由此可見,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明清,之所以推崇“明前茶”,不論看起來是出於祭祀需要還是感官需求,本質上更多是政治需要和統治者“以別庶民”的貴族文化通過這一飲茶符號所建構的審美區隔。

TWO:明前茶的優劣甄別

如何辨別明前茶的真假,可是大有講究的。倘若是在清明前的,是明前茶肯定沒錯了,只是不一定是西湖區產的明前龍井,就價格而言,西湖區要高出很多。 龍井有早晚之分,以前只有春芽才做龍井,採摘期從清明前一直到穀雨,只採一季,一般5月1日就結束了,夏秋茶是不做龍井的。

現代的“西湖龍井”每個春季分4次採摘,清明前採的頭茶稱為“明前茶”,其嫩芽像蓮心,所以也稱“蓮心”,按特級“龍井”的標準,0.5千克炒製出來的“蓮心”至少有6萬左右的嫩芽。

穀雨前採摘的叫“雨前茶”,又稱“二春茶”。

立夏之際的叫“三春茶”,此時茶芽發育較大,附葉兩瓣,形似雀舌,所以又叫“雀舌”。

“三春茶”採過之後一個月再採叫“回春茶”,這時茶的葉子已成片,並附帶茶梗,所以也叫“梗片”,其品質已不如前三種。

由此看來,採摘的時間不同,茶質也就不同,當然在價位上也有很大區別。難怪很多茶商在“明前”、“雨前”上大做文章。這是茶客要醒目的地方。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站在茶葉科學角度來說,明前茶由於芽葉細嫩,香氣物質和氨基酸成分較高,而苦澀為主的茶多酚含量不高,所以喝起來鮮爽可口。但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所以內含物質不夠豐富,並不耐泡。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麼細嫩,但由於氣溫已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

宋詡在《竹嶼山房雜部》中引《學林新編》評論: “然氣有先後,地有寒熱,茶有早晚,惟取萌櫱為上,不得泥此以論茶也。”在宋詡看來,社前、明前、雨前都不重要,要點在於地氣的寒熱。也就是說地面積溫的高低為茶葉採摘的評判標準。所以,判斷一款綠茶的優劣,明前明後的採摘時間並不是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它的產地是否為核心產區,以及加工製作中的殺青環節是否到位。雖然明前茶的上市給我們帶來了春的消息,但是也沒有必要盲目去追求。

THREE:明前茶的品質品牌

在我國,明前茶的品種種類很多,被大眾普遍認可的品牌有以下幾種: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西湖龍井:西湖龍井茶,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名,慣稱為西湖龍井。龍井茶,向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之譽。西湖龍井,正是三名巧合,四絕俱佳。龍井茶採摘十分細緻,要求苛刻。高級龍井茶,在清明前後採摘。清明採製的龍井茶,稱為明前。明前龍井,為龍井茶極品,產量很少,異常珍貴。龍井茶,歷史上又分蓮心,旗槍,雀舌等花色。歷史上按產地分為四個花色品目,即獅,龍,雲,虎四個字號。

信陽毛尖: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能。信陽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3位。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獲金質獎,2007年日本世界綠茶大會榮膺最高金獎。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黃山毛峰:黃山毛峰產於安徽省歙縣黃山,屬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黃山毛峰採摘細嫩,特級黃山毛峰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1—3級黃山毛峰的採摘標準分別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一、二葉;一芽二、三葉初展。特級黃山毛峰開採於清明前後,1—3級黃山毛峰在穀雨前後採製。

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屬於綠茶類,主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適合用於家庭辦公用茶。採製技藝高超,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淨。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雲南普洱:普洱茶是雲南的名茶,古今中外負有盛名,它以西雙版納地區僅有的滇青毛茶為原料,經再加工而製成的。普洱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普洱茶的貿易了。普洱茶採用的是優良品質的雲南大葉種茶樹之鮮葉,分為春、夏、秋三個規格。春茶有分為“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夏茶又稱“二水”;秋茶又稱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的品質最佳。普洱茶的製作以經殺青後揉捻晒乾的晒青茶為原料,經過潑水堆積發酵的特殊工藝加工製成,再經過乾燥過程處理,即加工為普洱茶。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藥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峨眉山竹葉青:竹葉青茶由於吸仙山之靈氣,聚雲霧之甘露,千百年來,一直以其清醇淡雅的不凡意趣,受到眾多名人雅士的喜愛。1964年,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來到峨眉山考察,在萬壽寺與老僧人對弈品茶時對所品之茶讚不絕口,問道:“這是何茶?”老僧人答道:“此茶乃峨眉山特產,尚無名稱。”並請陳毅元帥賜名。陳毅仔細審視杯中茶葉,只見湯清葉綠,一片生機,便由衷地說道:“多像嫩竹葉呀,就叫竹葉青吧。”從此,竹葉青聲名不脛而走,茶業界更因此增添了一段傳奇佳話。與傳統綠茶的工藝不同,每一顆竹葉青需經歷萬里挑一,方能修得茶中正見。新茶入水,慢慢甦醒的茶心,展開初生般不染一塵的新綠,纖纖玉立、飽滿挺直。舉杯,竹影婆娑中,嫻熟的升騰、旋轉、自在起伏,與其說是茶心的起落,不如說是心性的沉浮。正因為此,竹葉青也被好茶之人贊為:中國最美的綠茶,成為國家在對外交往時重要的禮品選擇之一,2006年贈送摩納哥阿爾貝親王;連續2次作為國禮贈送俄羅斯先後兩任總統普京和梅德韋傑夫。

都勻毛尖:都勻毛尖又叫都勻細毛尖、白毛尖,產於貴州南部的都勻市。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產出“魚鉤茶”、“雀舌茶”已列為“貢品”進獻朝廷。它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暢銷各地,遠近爭購,惜產少耳。明朝御史張鶴樓曾遊覽茶區,並作詩云:"雲鎮山頭,遠看輕雲密佈,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蒼松"。生長在自然環境幽美的本地團葉茶樹品種,充分表現出芽葉茸毛多、肥厚柔嫩、發芽早、持嫩性強的特性,其鮮葉內含物豐富,為創造都勻毛尖奠定基礎。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FOUR:明前茶的沖泡飲用

有好茶葉還需正確的沖泡方法,專家教大家如何沖泡明前茶。

一是剛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兩個星期,味道會更好。新茶一般帶有“火”味,如果馬上衝泡,喝了過後嗓子會發幹,而且味道也不鮮美,新炒制的茶葉中還殘留水分,不利於保存。經過適當的存放,不僅可以去掉“火”味,而且還可以降低幹茶的水分。例如新炒制的龍井茶要放在有生石灰的缸中乾燥,去火,經過一個星期左右存放,泡出龍井茶才能達到“色綠”、“湯清”、“香高”、“味醇”的品質要求。

二是沖泡明前茶的水不要用沸水。由於明前茶都比較細嫩,一般以80度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才能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營養成分不易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所以最好是先把沸水倒進一個杯中,然後再倒進茶盅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水溫了。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要高衝、低倒。因為高衝時可增加水柱接觸空氣的面積,令冷卻的效果更加有效率。茶泡好,倒出茶湯後,若不打算立即沖泡,就該把茶盅的蓋子打開,不要合上。

三是最好選用玻璃杯沖泡。明前茶不僅要求湯綠,味鮮,香氣馥郁,而且還要求形美,龍井茶的幹茶外形要扁、平、直,碧螺春幹茶外形要“捲曲成螺”、“滿披白毫”等等。沖泡之後,茶的芽葉在玻璃杯中慢慢舒展開來,上下漂浮,也是一種特殊的享受。

明前茶,十里春風不如你

FIVE:明前茶的保鮮保存

茶葉作為一種飲品,用量都不會很大,尤其對價格昂貴的明前茶,普通人每天茶量3——4克足夠了,買一斤明前茶喝上大半年,這期間,要如何保持綠茶的鮮爽就成了一個問題。明前茶如果在家裡保存得好,春天裡的這股鮮嫩也可以很持久。

一般而言,影響茶味道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溫度、溼度、光照、氧氣。

最適於明前茶保存的溫度在攝氏0——5度之間。溫度過高,茶葉容易氧化;溫度過低,又會影響口感、風味。

溼度的把握對茶葉存放保存至關重要。茶葉喜歡乾燥的環境,一旦受潮,青翠的綠色就會漸漸變黑。那麼,能不能晒呢?回答是否定的。茶葉不能讓陽光直射,做好避光保存。還要與氧氣隔離存放,防止氧化變色。茶葉一定要滿罐裝,把罐中的空氣充分擠走。

所以,茶葉的購買和存放一定要遵守三個原則:一是堅持少買、勤買的原則;二是少量的茶葉存放於避光、低溫、乾淨無異味的環境中即可;三是量多且是不同品種的綠茶,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並要與其它食物分開,短期儲存茶葉的器皿以紫砂罐、砂罐、錫罐、瓷罐為佳。

在家中保存茶葉,最常用的辦法有兩種:

第一種:用密封袋吧茶葉密密實實裝好,放在冰箱冷藏室裡,溫度設定在攝氏0——5度之間,這樣最長可以放上差不多半年。但喲喲一點需要注意,從冷藏室取出的茶葉,不能馬上打開來喝,要放上一天左右,等它與室溫同步時再衝泡飲用。這種方法既簡單易行,又能很好的保存明前茶的綠色和水分。

另一種:把茶葉包好,放在石灰缸裡,這就是最傳統的生石灰保存法。找一個瓦罐,再找幾塊生石灰包好,和茶葉一起放在缸裡。生石灰是最好的天然乾燥劑,可以吸收茶葉裡的水分,還可以讓茶葉香氣更濃,比冰箱冷藏的效果更好。不過,生石灰吸飽了水就會碎掉,所以需要半年左右更換一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