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近年來,由於水域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水庫、湖泊及江河網箱的清理整頓,漁業發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擠壓。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地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漁業生產日顯重要。福建省周寧縣地處閩東山區,由於植被保護良好、山區地勢落差較大、雨量充沛、山澗溪河水資源及青飼料資源豐富,農村群眾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開展了小池塘自然流水養魚。

這一養殖方式具有佔地面積小、放養密度大、單產高、投資少、效益高、管理簡便、易被群眾接受和掌握等優點,並可利用農村富餘勞動力,解決農村吃魚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其主要特點是使池塘水體不斷交換,從而使池塘水體有著較高的溶氧量,大大地提高了單位水體的放養密度和水體魚產量,正常情況下畝產可達到7500kg左右。即便農村的房前屋後,只要條件允許都可以開展養殖。現將小池塘自然流水主養草魚的有關技術作如下介紹:

"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近年來,由於水域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水庫、湖泊及江河網箱的清理整頓,漁業發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擠壓。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地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漁業生產日顯重要。福建省周寧縣地處閩東山區,由於植被保護良好、山區地勢落差較大、雨量充沛、山澗溪河水資源及青飼料資源豐富,農村群眾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開展了小池塘自然流水養魚。

這一養殖方式具有佔地面積小、放養密度大、單產高、投資少、效益高、管理簡便、易被群眾接受和掌握等優點,並可利用農村富餘勞動力,解決農村吃魚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其主要特點是使池塘水體不斷交換,從而使池塘水體有著較高的溶氧量,大大地提高了單位水體的放養密度和水體魚產量,正常情況下畝產可達到7500kg左右。即便農村的房前屋後,只要條件允許都可以開展養殖。現將小池塘自然流水主養草魚的有關技術作如下介紹: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一、基本條件及池塘建設

1.流水養殖的地形條件:自然流水養殖有別於工廠化流水養魚等其他流水養魚方式,其建池地點應選源頭水量豐富、穩定、進排水方便的溪河或山澗溪流或溝渠旁邊,為了便於飼養管理,以選擇居住地附近的地點為好。

2.水質要求:上游植被良好,水質要求清新、無汙染,遇大暴雨不帶入大量泥沙。同時,主養草魚要求一年中不少於6個月水溫保持在15-30℃之間,以利於草魚的生長。

3.養殖池的建造

(1)池塘大小、形狀及高度:池塘面積根據水源情況而定,一般以10-30m 2 為宜,以保證池水的交換,又便於管理;為了不留死角,池塘應以圓形或橢圓形為主,有利於池水循環交換以及排汙,池高度要求1.5-2.0m,水深1.0-1.5m;連片的池塘其池埂要有一定寬度,以種植瓜果蔬菜,開展立體種養,池面搭建瓜果棚架,高溫季節可起到遮陰作用。

(2)養殖池塘的建造及進、排水系統的設置:池壁建造略帶傾斜,材料可因地制宜選擇河卵石或光滑的塊石漿砌而成,用水泥勾縫。為減少魚體擦傷,不要採用粗糙的稜塊石壘砌。池底略帶漏斗形,以便於清淤,池底中央設置排水口,用口徑不小於110mm的PVC做排水管,由排水管道出口的高低調節池塘的水位,兼具排汙功能,以利池塘水體的垂直交換和沉積汙物的排出;池塘實行單獨進(排)水,以避免發病後造成交叉傳染。進(排)水系統是流水魚池的關鍵。進水口最好能高出池塘水面45cm,以利形成跌水衝注,增加池水溶氧;進水口的方向應與池壁成45°左右的夾角,以利池水循環交換。進水口應設置攔汙柵,排水口應設置攔魚柵。

二、主要技術措施

1.池塘放養前的準備

魚種放養前應清塘消毒。舊池塘先排水,清除淤泥和雜物,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消毒,一週後進水放養魚種。新建池塘要進滿水浸泡半個月左右,使池壁有一定的附著物後變得光滑,可減少魚種受傷,並用生石灰消毒池塘。

2.魚種放養

(1)放養品種:自然流水池塘水體交換量大,浮游生物相對較少,不宜混養濾食性的鰱魚、鱅魚,放養應以草魚為主,搭配少量的鯉魚。

(2)苗種放養規格、質量及放養密度:自然流水養魚池塘應放養100g以上的大規格魚種,以適應池塘流水條件,提早養成上市,低海拔的地方水溫相對較高,生長期長,可採取輪捕輪放的方式。放養的魚種要選擇具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並有規範的水產苗種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的企業,苗種體質健壯、規格整齊、體表光滑、體色鮮豔、無傷無病、游泳活潑且逆水力強。根據各個池塘的水源和水質條件靈活掌握放養密度,水源充足、水質好的池塘,放養密度可大些,反之宜小些;相同條件的池塘,放養的魚種規格較小的,放養密度宜大些,反之宜小些。一般一晝夜換水量5次的池塘,規格100g的魚種放養密度為8-12尾/m 2 。

(3)放養時間:魚種放養一般選擇春節前後水溫較低的這段時間,水溫偏高則魚體受傷後容易感染髮生魚病,所以最遲應在清明節之前投放,以免影響成活率。

(4)魚種消毒:放養前對苗種進行消毒,以防帶病入池。一般採用藥浴方法,可用3%-5%的食鹽水浸泡5-10min;或用20g/m 3水體的高錳酸鉀浸泡15-20min;還可用10-20g/m 3 水體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溶液浸泡8-10min左右。藥浴濃度和時間根據不同的品種、大小和水溫等靈活掌握,視魚體的情況及時撈出。操作要輕、快,防止魚體受傷,一次藥浴的數量不宜太多。

3.養成管理

(1)飼料來源及投喂量的掌握:山區飼養草魚的青飼料資源豐富,如浮萍、青草、萵筍葉、南瓜葉等,還可以種植蘇丹草、象草、黑麥草等作為補充。青飼料的日投喂量一般為池魚總重量的30%,具體應根據天氣、水溫、魚類的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投喂的青飼料要保持鮮嫩,投喂量以草魚當天吃完略有剩餘為度,如果投餌時發現上一次投喂的青飼料剩餘較多,應適當減少投喂量,盛夏高溫季節,特別要注意適當控制投喂量,避免草魚暴食引發腸炎病。每天投喂兩次,分別在上午8-9時,下午3-4時。每次投喂青飼料前,要先清除池中的殘餌和魚的糞便,然後再進行投餌。

(2)水流量控制與排汙: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做好池塘水流量的調節。早春季節,水溫低,魚類剛開食,流量宜小些,以減少魚體不必要的消耗;以後隨著水溫的上升和魚類的生長逐漸加大水流量;水溫高,魚類攝食生長旺盛,水流量應達到最大;秋後隨著水溫逐漸降低,水流量應逐漸調小;池塘水流量控制的總體原則是:小→大→小,使池水溶氧量始終保持在5mg/L以上。自然流水魚池的設計本身具有一定的排汙功能,但不徹底,還是有部分殘餌和魚類糞便沉積在池底。因此,除了每次投餌前要清除上次的殘餌和魚的糞便外,每隔10天左右,要輕輕攪動池底,使沉積汙物隨池水排出,粗大的殘渣要用釘耙撈出。

(3)注意巡塘檢查:每天結合投餌時加強巡塘檢查,觀察池塘水質、水流量和魚類攝食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要及時清除進排水口雜物,防止阻塞,保持池塘水流暢通,大暴雨天要特別注意防洪防逃,避免泥沙和渾濁水流進入魚池。此外還要注意防偷、防毒等。

4.魚病預防

(1)日常病害防控:自然流水養魚放養密度大,一旦發生魚病,傳染快、危害大,因此,要特別重視魚病的預防,做到“以防為主”和“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避免給養殖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預防魚病主要是在魚種放養前做好清塘消毒和魚種檢疫消毒;在養殖過程中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餌料鮮嫩,投喂量適度;在盛夏高溫季節要適當控制投餌量;並注意加強池塘水流量調節,保證池塘水質等。在魚病流行季節,每隔15d在進水口附近用漂白粉掛簍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掛袋,防止病害發生。

(2)草魚疫病免疫防治技術:由於草魚抗病力較低,在飼養的各個階段易感染各種疾病,影響養殖效益和產品質量。因此,大力推廣草魚疫病免疫防治技術是草魚養殖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草魚免疫主要有兩種免疫方法,即浸泡免疫和注射免疫。注射免疫法就是通過人工對2齡草魚種注射疫苗,使草魚獲得較長效的免疫力。實施注射免疫法防病雖然操作繁瑣、勞動強度大,但安全、可靠、效果好。注射疫苗在前10天要對池塘和魚體進行徹底消毒殺菌,殺死魚體及池水病原菌,防止二次感染。要挑選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疫苗注射一定要找熟練的人員操作,並選擇晴朗天氣進行,氣溫最好在10-15℃,低溫天氣不能注射。在注射前要視魚的規格大小,確定注射深度,以免刺傷魚的內臟。注射時,針頭、針管嚴格消毒;同時,要做到穩、準、快,避免弄傷魚體。

"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近年來,由於水域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水庫、湖泊及江河網箱的清理整頓,漁業發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擠壓。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地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漁業生產日顯重要。福建省周寧縣地處閩東山區,由於植被保護良好、山區地勢落差較大、雨量充沛、山澗溪河水資源及青飼料資源豐富,農村群眾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開展了小池塘自然流水養魚。

這一養殖方式具有佔地面積小、放養密度大、單產高、投資少、效益高、管理簡便、易被群眾接受和掌握等優點,並可利用農村富餘勞動力,解決農村吃魚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其主要特點是使池塘水體不斷交換,從而使池塘水體有著較高的溶氧量,大大地提高了單位水體的放養密度和水體魚產量,正常情況下畝產可達到7500kg左右。即便農村的房前屋後,只要條件允許都可以開展養殖。現將小池塘自然流水主養草魚的有關技術作如下介紹: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一、基本條件及池塘建設

1.流水養殖的地形條件:自然流水養殖有別於工廠化流水養魚等其他流水養魚方式,其建池地點應選源頭水量豐富、穩定、進排水方便的溪河或山澗溪流或溝渠旁邊,為了便於飼養管理,以選擇居住地附近的地點為好。

2.水質要求:上游植被良好,水質要求清新、無汙染,遇大暴雨不帶入大量泥沙。同時,主養草魚要求一年中不少於6個月水溫保持在15-30℃之間,以利於草魚的生長。

3.養殖池的建造

(1)池塘大小、形狀及高度:池塘面積根據水源情況而定,一般以10-30m 2 為宜,以保證池水的交換,又便於管理;為了不留死角,池塘應以圓形或橢圓形為主,有利於池水循環交換以及排汙,池高度要求1.5-2.0m,水深1.0-1.5m;連片的池塘其池埂要有一定寬度,以種植瓜果蔬菜,開展立體種養,池面搭建瓜果棚架,高溫季節可起到遮陰作用。

(2)養殖池塘的建造及進、排水系統的設置:池壁建造略帶傾斜,材料可因地制宜選擇河卵石或光滑的塊石漿砌而成,用水泥勾縫。為減少魚體擦傷,不要採用粗糙的稜塊石壘砌。池底略帶漏斗形,以便於清淤,池底中央設置排水口,用口徑不小於110mm的PVC做排水管,由排水管道出口的高低調節池塘的水位,兼具排汙功能,以利池塘水體的垂直交換和沉積汙物的排出;池塘實行單獨進(排)水,以避免發病後造成交叉傳染。進(排)水系統是流水魚池的關鍵。進水口最好能高出池塘水面45cm,以利形成跌水衝注,增加池水溶氧;進水口的方向應與池壁成45°左右的夾角,以利池水循環交換。進水口應設置攔汙柵,排水口應設置攔魚柵。

二、主要技術措施

1.池塘放養前的準備

魚種放養前應清塘消毒。舊池塘先排水,清除淤泥和雜物,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消毒,一週後進水放養魚種。新建池塘要進滿水浸泡半個月左右,使池壁有一定的附著物後變得光滑,可減少魚種受傷,並用生石灰消毒池塘。

2.魚種放養

(1)放養品種:自然流水池塘水體交換量大,浮游生物相對較少,不宜混養濾食性的鰱魚、鱅魚,放養應以草魚為主,搭配少量的鯉魚。

(2)苗種放養規格、質量及放養密度:自然流水養魚池塘應放養100g以上的大規格魚種,以適應池塘流水條件,提早養成上市,低海拔的地方水溫相對較高,生長期長,可採取輪捕輪放的方式。放養的魚種要選擇具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並有規範的水產苗種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的企業,苗種體質健壯、規格整齊、體表光滑、體色鮮豔、無傷無病、游泳活潑且逆水力強。根據各個池塘的水源和水質條件靈活掌握放養密度,水源充足、水質好的池塘,放養密度可大些,反之宜小些;相同條件的池塘,放養的魚種規格較小的,放養密度宜大些,反之宜小些。一般一晝夜換水量5次的池塘,規格100g的魚種放養密度為8-12尾/m 2 。

(3)放養時間:魚種放養一般選擇春節前後水溫較低的這段時間,水溫偏高則魚體受傷後容易感染髮生魚病,所以最遲應在清明節之前投放,以免影響成活率。

(4)魚種消毒:放養前對苗種進行消毒,以防帶病入池。一般採用藥浴方法,可用3%-5%的食鹽水浸泡5-10min;或用20g/m 3水體的高錳酸鉀浸泡15-20min;還可用10-20g/m 3 水體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溶液浸泡8-10min左右。藥浴濃度和時間根據不同的品種、大小和水溫等靈活掌握,視魚體的情況及時撈出。操作要輕、快,防止魚體受傷,一次藥浴的數量不宜太多。

3.養成管理

(1)飼料來源及投喂量的掌握:山區飼養草魚的青飼料資源豐富,如浮萍、青草、萵筍葉、南瓜葉等,還可以種植蘇丹草、象草、黑麥草等作為補充。青飼料的日投喂量一般為池魚總重量的30%,具體應根據天氣、水溫、魚類的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投喂的青飼料要保持鮮嫩,投喂量以草魚當天吃完略有剩餘為度,如果投餌時發現上一次投喂的青飼料剩餘較多,應適當減少投喂量,盛夏高溫季節,特別要注意適當控制投喂量,避免草魚暴食引發腸炎病。每天投喂兩次,分別在上午8-9時,下午3-4時。每次投喂青飼料前,要先清除池中的殘餌和魚的糞便,然後再進行投餌。

(2)水流量控制與排汙: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做好池塘水流量的調節。早春季節,水溫低,魚類剛開食,流量宜小些,以減少魚體不必要的消耗;以後隨著水溫的上升和魚類的生長逐漸加大水流量;水溫高,魚類攝食生長旺盛,水流量應達到最大;秋後隨著水溫逐漸降低,水流量應逐漸調小;池塘水流量控制的總體原則是:小→大→小,使池水溶氧量始終保持在5mg/L以上。自然流水魚池的設計本身具有一定的排汙功能,但不徹底,還是有部分殘餌和魚類糞便沉積在池底。因此,除了每次投餌前要清除上次的殘餌和魚的糞便外,每隔10天左右,要輕輕攪動池底,使沉積汙物隨池水排出,粗大的殘渣要用釘耙撈出。

(3)注意巡塘檢查:每天結合投餌時加強巡塘檢查,觀察池塘水質、水流量和魚類攝食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要及時清除進排水口雜物,防止阻塞,保持池塘水流暢通,大暴雨天要特別注意防洪防逃,避免泥沙和渾濁水流進入魚池。此外還要注意防偷、防毒等。

4.魚病預防

(1)日常病害防控:自然流水養魚放養密度大,一旦發生魚病,傳染快、危害大,因此,要特別重視魚病的預防,做到“以防為主”和“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避免給養殖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預防魚病主要是在魚種放養前做好清塘消毒和魚種檢疫消毒;在養殖過程中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餌料鮮嫩,投喂量適度;在盛夏高溫季節要適當控制投餌量;並注意加強池塘水流量調節,保證池塘水質等。在魚病流行季節,每隔15d在進水口附近用漂白粉掛簍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掛袋,防止病害發生。

(2)草魚疫病免疫防治技術:由於草魚抗病力較低,在飼養的各個階段易感染各種疾病,影響養殖效益和產品質量。因此,大力推廣草魚疫病免疫防治技術是草魚養殖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草魚免疫主要有兩種免疫方法,即浸泡免疫和注射免疫。注射免疫法就是通過人工對2齡草魚種注射疫苗,使草魚獲得較長效的免疫力。實施注射免疫法防病雖然操作繁瑣、勞動強度大,但安全、可靠、效果好。注射疫苗在前10天要對池塘和魚體進行徹底消毒殺菌,殺死魚體及池水病原菌,防止二次感染。要挑選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疫苗注射一定要找熟練的人員操作,並選擇晴朗天氣進行,氣溫最好在10-15℃,低溫天氣不能注射。在注射前要視魚的規格大小,確定注射深度,以免刺傷魚的內臟。注射時,針頭、針管嚴格消毒;同時,要做到穩、準、快,避免弄傷魚體。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近年來,由於水域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水庫、湖泊及江河網箱的清理整頓,漁業發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擠壓。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地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漁業生產日顯重要。福建省周寧縣地處閩東山區,由於植被保護良好、山區地勢落差較大、雨量充沛、山澗溪河水資源及青飼料資源豐富,農村群眾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開展了小池塘自然流水養魚。

這一養殖方式具有佔地面積小、放養密度大、單產高、投資少、效益高、管理簡便、易被群眾接受和掌握等優點,並可利用農村富餘勞動力,解決農村吃魚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其主要特點是使池塘水體不斷交換,從而使池塘水體有著較高的溶氧量,大大地提高了單位水體的放養密度和水體魚產量,正常情況下畝產可達到7500kg左右。即便農村的房前屋後,只要條件允許都可以開展養殖。現將小池塘自然流水主養草魚的有關技術作如下介紹: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一、基本條件及池塘建設

1.流水養殖的地形條件:自然流水養殖有別於工廠化流水養魚等其他流水養魚方式,其建池地點應選源頭水量豐富、穩定、進排水方便的溪河或山澗溪流或溝渠旁邊,為了便於飼養管理,以選擇居住地附近的地點為好。

2.水質要求:上游植被良好,水質要求清新、無汙染,遇大暴雨不帶入大量泥沙。同時,主養草魚要求一年中不少於6個月水溫保持在15-30℃之間,以利於草魚的生長。

3.養殖池的建造

(1)池塘大小、形狀及高度:池塘面積根據水源情況而定,一般以10-30m 2 為宜,以保證池水的交換,又便於管理;為了不留死角,池塘應以圓形或橢圓形為主,有利於池水循環交換以及排汙,池高度要求1.5-2.0m,水深1.0-1.5m;連片的池塘其池埂要有一定寬度,以種植瓜果蔬菜,開展立體種養,池面搭建瓜果棚架,高溫季節可起到遮陰作用。

(2)養殖池塘的建造及進、排水系統的設置:池壁建造略帶傾斜,材料可因地制宜選擇河卵石或光滑的塊石漿砌而成,用水泥勾縫。為減少魚體擦傷,不要採用粗糙的稜塊石壘砌。池底略帶漏斗形,以便於清淤,池底中央設置排水口,用口徑不小於110mm的PVC做排水管,由排水管道出口的高低調節池塘的水位,兼具排汙功能,以利池塘水體的垂直交換和沉積汙物的排出;池塘實行單獨進(排)水,以避免發病後造成交叉傳染。進(排)水系統是流水魚池的關鍵。進水口最好能高出池塘水面45cm,以利形成跌水衝注,增加池水溶氧;進水口的方向應與池壁成45°左右的夾角,以利池水循環交換。進水口應設置攔汙柵,排水口應設置攔魚柵。

二、主要技術措施

1.池塘放養前的準備

魚種放養前應清塘消毒。舊池塘先排水,清除淤泥和雜物,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消毒,一週後進水放養魚種。新建池塘要進滿水浸泡半個月左右,使池壁有一定的附著物後變得光滑,可減少魚種受傷,並用生石灰消毒池塘。

2.魚種放養

(1)放養品種:自然流水池塘水體交換量大,浮游生物相對較少,不宜混養濾食性的鰱魚、鱅魚,放養應以草魚為主,搭配少量的鯉魚。

(2)苗種放養規格、質量及放養密度:自然流水養魚池塘應放養100g以上的大規格魚種,以適應池塘流水條件,提早養成上市,低海拔的地方水溫相對較高,生長期長,可採取輪捕輪放的方式。放養的魚種要選擇具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並有規範的水產苗種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的企業,苗種體質健壯、規格整齊、體表光滑、體色鮮豔、無傷無病、游泳活潑且逆水力強。根據各個池塘的水源和水質條件靈活掌握放養密度,水源充足、水質好的池塘,放養密度可大些,反之宜小些;相同條件的池塘,放養的魚種規格較小的,放養密度宜大些,反之宜小些。一般一晝夜換水量5次的池塘,規格100g的魚種放養密度為8-12尾/m 2 。

(3)放養時間:魚種放養一般選擇春節前後水溫較低的這段時間,水溫偏高則魚體受傷後容易感染髮生魚病,所以最遲應在清明節之前投放,以免影響成活率。

(4)魚種消毒:放養前對苗種進行消毒,以防帶病入池。一般採用藥浴方法,可用3%-5%的食鹽水浸泡5-10min;或用20g/m 3水體的高錳酸鉀浸泡15-20min;還可用10-20g/m 3 水體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溶液浸泡8-10min左右。藥浴濃度和時間根據不同的品種、大小和水溫等靈活掌握,視魚體的情況及時撈出。操作要輕、快,防止魚體受傷,一次藥浴的數量不宜太多。

3.養成管理

(1)飼料來源及投喂量的掌握:山區飼養草魚的青飼料資源豐富,如浮萍、青草、萵筍葉、南瓜葉等,還可以種植蘇丹草、象草、黑麥草等作為補充。青飼料的日投喂量一般為池魚總重量的30%,具體應根據天氣、水溫、魚類的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投喂的青飼料要保持鮮嫩,投喂量以草魚當天吃完略有剩餘為度,如果投餌時發現上一次投喂的青飼料剩餘較多,應適當減少投喂量,盛夏高溫季節,特別要注意適當控制投喂量,避免草魚暴食引發腸炎病。每天投喂兩次,分別在上午8-9時,下午3-4時。每次投喂青飼料前,要先清除池中的殘餌和魚的糞便,然後再進行投餌。

(2)水流量控制與排汙: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做好池塘水流量的調節。早春季節,水溫低,魚類剛開食,流量宜小些,以減少魚體不必要的消耗;以後隨著水溫的上升和魚類的生長逐漸加大水流量;水溫高,魚類攝食生長旺盛,水流量應達到最大;秋後隨著水溫逐漸降低,水流量應逐漸調小;池塘水流量控制的總體原則是:小→大→小,使池水溶氧量始終保持在5mg/L以上。自然流水魚池的設計本身具有一定的排汙功能,但不徹底,還是有部分殘餌和魚類糞便沉積在池底。因此,除了每次投餌前要清除上次的殘餌和魚的糞便外,每隔10天左右,要輕輕攪動池底,使沉積汙物隨池水排出,粗大的殘渣要用釘耙撈出。

(3)注意巡塘檢查:每天結合投餌時加強巡塘檢查,觀察池塘水質、水流量和魚類攝食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要及時清除進排水口雜物,防止阻塞,保持池塘水流暢通,大暴雨天要特別注意防洪防逃,避免泥沙和渾濁水流進入魚池。此外還要注意防偷、防毒等。

4.魚病預防

(1)日常病害防控:自然流水養魚放養密度大,一旦發生魚病,傳染快、危害大,因此,要特別重視魚病的預防,做到“以防為主”和“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避免給養殖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預防魚病主要是在魚種放養前做好清塘消毒和魚種檢疫消毒;在養殖過程中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餌料鮮嫩,投喂量適度;在盛夏高溫季節要適當控制投餌量;並注意加強池塘水流量調節,保證池塘水質等。在魚病流行季節,每隔15d在進水口附近用漂白粉掛簍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掛袋,防止病害發生。

(2)草魚疫病免疫防治技術:由於草魚抗病力較低,在飼養的各個階段易感染各種疾病,影響養殖效益和產品質量。因此,大力推廣草魚疫病免疫防治技術是草魚養殖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草魚免疫主要有兩種免疫方法,即浸泡免疫和注射免疫。注射免疫法就是通過人工對2齡草魚種注射疫苗,使草魚獲得較長效的免疫力。實施注射免疫法防病雖然操作繁瑣、勞動強度大,但安全、可靠、效果好。注射疫苗在前10天要對池塘和魚體進行徹底消毒殺菌,殺死魚體及池水病原菌,防止二次感染。要挑選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疫苗注射一定要找熟練的人員操作,並選擇晴朗天氣進行,氣溫最好在10-15℃,低溫天氣不能注射。在注射前要視魚的規格大小,確定注射深度,以免刺傷魚的內臟。注射時,針頭、針管嚴格消毒;同時,要做到穩、準、快,避免弄傷魚體。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草魚小池塘自然流水養殖技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